《再证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证红楼-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了众姐妹中间,才反应过来,宝钗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可是已经在众姐妹当中了,她也不好再问,只好满心糊涂的跟着走到了贾母那里。

  贾母果然十分高兴,和姐妹们说了几句,又吃了点东西,就带着她们和一群子丫环仆妇,又浩浩荡荡的走到了大观园。

  李纨带着几个丫鬟正在园门口等着呢,见到了贾母,便连忙拜见,又让丫鬟碧月捧过了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

  李纨笑道,“正要把菊花送过去,老太太就等不及来了。”

  贾母上下打量一番李纨,李纨因为寡居,未施脂粉,也没有插花,不过,人却颇为精神,不由笑道,“自进这园子里来,你的嘴也巧了许多,人也精神了许多呢。”

  李纨一惊,但看贾母的神情,立刻就知道了,贾母这是高兴的赞赏。当下放下了一半的心来。只是,一看到后面王夫人面无表情,眼观鼻观心的样子,心又沉了下去,只得勉强笑着,退了一步。

  贾母便在盘子上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回头看见了刘姥姥,笑道,“你也过来带花儿。”

  结果,凤姐便履行了前一天的说法,拉过刘姥姥,笑说“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大家都笑得不行,刘姥姥反而高兴。

  贾母携了刘姥姥往前走,一边回头对姑娘们笑道,“你们也带上。”

  姑娘们,尤其是史湘云还在对刘姥姥的装扮笑个不停呢,宝钗见状,便捡了两支双色的菊花给插到了她的头上,笑道,“看你喜欢,给你也插两支。”

  湘云刚才笑得太过了,一时间竟没有注意到是什么颜色,往头上一摸,顿时大惊失色,摸着头上,一边连连问了黛玉又问探春,“什么颜色的?什么颜色的?”

  那样子看得黛玉和探春也笑了。

  黛玉才笑过了,惜春已经捡起了一枝雪青色的折枝菊花,拿给了她,“林姐姐,我知道你不喜欢这个,但这个配你,你带上,和你的披帛倒是配的。”

  黛玉今天穿了一身白色撒碎红花的薄褙子,因为天有些冷,还披了一件雪青的披帛,因为是惜春的好意,笑了笑,便把菊花给簪到了头上。一边又拿了一支粉色的菊花替惜春簪到了头上,笑道,“你年纪小小的,很配这颜色呢。”

  说笑间,姐妹们都选好了颜色,就连宝钗,湘云都给她选了一支泥金色的,宝钗也不好拒绝,带在了头上,把剩下折枝菊花留给了丫鬟们以后,便一路品评着,一边往贾母的方向追过去了。

  贾母兴致勃勃的带着刘姥姥顺着大观园一路逛了下去,先到了潇湘馆,又在秋爽斋吃了点东西,中间刘姥姥也不知道闹了多少大大小小的笑话,一群姐妹在后面听着,都笑个不住。

  只是,在跟着黛玉的心里,却还是感到了不少无奈之情。

  王夫人并没有选择菊花,在潇湘馆的时候,也拒绝了黛玉的茶。贾母随之反击,将一匹上好的“霞影纱”拿来送给了她来做窗纱,到了宝钗房中的时候,将宝钗雪洞一般的布置给好好的批评了一番……

  在这之后,就连比较迟钝的迎春都觉得不对,不怎么说话了。

  惟有刘姥姥,她虽是个乡下人,弄不明白这豪门大族之内的种种暗涌。却也是一个很会观颜察色的人,总觉得不对,因此一路上插科打诨,总算又把气氛弄得活跃了起来。

  藕香榭已经摆下了宴席,往那边走过去的路上,被这些事情弄得有些心烦意乱的黛玉便退到了后面来,找到了平儿。

  第六十一章

  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出戏,黛玉在记忆中能够找到相当详尽的内容。除了宝玉不在这一点有所改变以外,其实很多发生的事情,她都是“事先知道”的。

  可是,事先知道是一回事,亲身体验,那完全是另一回事。有些事情她本来不当一回事,但发生的时候,却感觉很糟糕。

  之前在潇湘馆的时候,她履行主人的职责,亲自端了茶来,要从贾母那里一一奉起,谁料,才把第一杯茶送到了贾母身前,王夫人就说了一句,“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

  虽说主随客便,但客人进门,主人刚刚倒了茶,就被作为客人的长辈来了这么一句,也确实是相当尴尬的事情。只是在一群长辈、姐妹、仆妇、客人中间,黛玉也实在不好发作,只好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件普通的事情给揭过去了。后来贾母说要给她换窗纱,她都没开口。

  不过,贾母似乎也不要她开口就是了。

  后来到了衡芜院,宝钗房间那雪洞一般朴素简单的布置,虽然很得王夫人的欢心,却被贾母开口就批评了一大通,直说“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等语,黛玉在旁边瞧着,宝钗站在一边,也当真是尴尬得不知道站到哪里去,比她在潇湘馆时的境遇还糟糕。

  后来黛玉想想,刘姥姥之前闹了许多笑话,连自己的郁闷都被冲散了,笑了好几次,从贾母到丫鬟,偏就宝钗不笑,这是为什么?想来,除了要维持自己端庄的形象之外,也是为了减少自己在贾母眼中的存在感吧,避风头。谁知道,多半反而起了反效果。

  此时黛玉见贾母拉着刘姥姥往前走,王夫人薛姨妈都陪伴在侧,她就往后退了些,找到了在大丫鬟群中的平儿,问道,“你家奶奶哪里去了?”

  平儿笑道,“姑娘糊涂了不成?刚才从薛姑娘那里出来的时候,就先到四姑娘那里摆设去了。”

  眼看着缀锦楼正在眼前,黛玉知道他们必然要在迎春这里也赏玩谈论一番,便拉了平儿,“好平儿,我有些事情要找你家奶奶,你且和我来,等会儿去和你家奶奶说。”

  平儿知道她的意思,便由她拉到了一棵假山石背后的枫树下。

  黛玉的神情也严肃起来,“平儿,我知道你为难,若不能说便不说。若是能说,你就告诉我,外祖母和舅母,是不是闹了什么别扭?”

  婆媳之间最大的纽带,贾政和宝玉都不在家,会有什么问题实在不奇怪,但为何非要在她和宝钗身上来做文章呢?

  平儿果然是知道的,看她的神情黛玉就明白了,只是,这个稳重的丫头却不敢多说,只是附耳到了黛玉的耳边,道,“我就告诉姑娘一句话,这还是为了姑娘你。二太太让我们家奶奶,给姑娘你物色夫婿呢。”

  黛玉差点儿完全失去了平日的常态。

  虽然面上还是力持镇定,但震惊之情,却是完全无法掩饰了——王夫人,给她物色夫婿?这是开什么玩笑呢!?

  黛玉有些神思不属的勉强笑着,跟着众姐妹离开了缀锦阁,往藕香榭走去。轻蹙着眉,不过偶尔搭上几句话,直到在藕香榭落了座,这才反应过来。

  鸳鸯曾经暗示过她,老太太可能会慢慢的给她物色夫婿人选。为什么王夫人会找凤姐也做这种事情呢?而且,凤姐还让贾母知道了。

  黛玉心里面明白,一百多万两的银子啊,谁都放不下心来的。王夫人能放心她出府?说到底,是怕贾母给她找得太好吧?毕竟她的婚事,最能做主的还是贾母。

  那么,王夫人会给她挑什么样的人家呢?凤姐找的,多半能说动贾母。但凤姐让贾母知道了……

  贾母这才因此把她和宝玉之事重提,表明她的立场她的宠爱,来牵制王夫人的行动。

  黛玉不由得在心底感激凤姐对她这个孤女的维护之情。

  可是,她也觉得,王夫人只怕不会善罢甘休的。

  如果王夫人真的把她给定给别人了,说不得,她也只好尝试离开了。虽然现在她积蓄的力量还不足以让她在这个时代自保。毕竟这个时代,似乎很多东西都没有失传,能人实在不少的样子。

  不过,凤姐不知道这些。她只道她无依无靠,没有什么力量,却依然如此……

  黛玉已经决定,有恩当报,她做不了别的,却至少该尽力为凤姐保住她的孩子。毕竟按照故事的脉络,这个孩子只怕是要出事的。

  黛玉想明白了,才有精神仔细看四周,她却是坐在贾母西边的榻上,位于宝钗之下,迎春之上,坐着锦裀蓉簟,身前是一张荷花样式的雕几。攒盒式样,亦随几之式样。每人一把乌银洋錾自斟壶,一个十锦珐琅杯。

  她这个位置,位于“主”与“客”之间,非主,也不全是客,倒是和她在这府中,因为名望最高的人和实际掌权人的不同态度,而造成的尴尬位置相同呢。

  就在黛玉低下头,微微苦笑的时候,坐在上位贾母却招手道,“颦丫头坐到我这里来。”一边又向坐在身边,典型的“客人”立场的薛姨妈笑道,“姨太太不要笑,我年纪大了,身边没个孙儿伴着,竟不安心。如今宝玉出门去了,也就只好找个孙女了。这丫头比不得你们家宝丫头稳重和平,素来是个可恶的,但日常在我身边,也是很能解闷的。”

  传统的习俗,家长从来都是贬自家的孩子,赞别家的孩子的,要说贾母说黛玉“可恶”,实不是一次两次,但其中真意,薛姨妈如何听不出来?更不要说其中带着的“黛玉是我们家的”意思了。只是也不好说什么的,只说,“这是老太太谬赞了。”

  一时黛玉在贾母身边坐定,宴席便开始了,先喝了两杯,便要行酒令。凤姐儿忙走过来,笑道,“既行令,还叫鸳鸯姐姐来行更好。”

  众人都说很是。

  黛玉瞧着,知道她已经很累了,却是在贾母耳边说到,“外祖母,既然酒席摆下,鸳鸯姐姐行令,还是让凤姐去边上坐会儿吧。”

  贾母也看了看凤姐,知她虽强打精神,不肯落人后,但到底有了几个月的身子,不宜劳累的。当下笑道,“凤丫头到别处坐一坐去吧,如今身上有了孩子,该做的事也做了,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