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决定找机会大的填报。
俞璐正一目十行的看,发现旁边还有一个戴着眼镜挺斯文的男生在浏览,显然也是来补录的,便与其搭讪,得知他报的是本市师范学院,一看简介,原来自己家门口还有这样一个学院,这学院只补录计算机与英语两个专业。俞璐X科选的是政治,按要求只能报英语专业,俞璐犹豫很久,最后还是报了,决定要学好英语,报被英语欺负的三箭之仇。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
八月二十八日俞璐补录上,早上师范学院打来电话通知他过去注册。
吃过午饭,俞璐怀揣2150元学费和250元住宿费前去报道。
在学院行政楼下,师兄师姐用红布铺了几张课桌接待新生。一新生问厕所在哪?一师兄手指远处的宿舍楼,一位模样像老师的中年男人听见,让师兄带那新生去行政楼。师兄抬起头问:“杨科长,行政楼的厕所不是不让学生用吗?”
杨伟点点头,说:“今天可以。”
注册完,师姐带着新生去熟悉校园。所谓的校园就是一个四合院,布局简单,横排三幢楼,每两栋之间分别是教师停车场和篮球场, 饭堂与宿舍楼分居左右,从两边拥抱这个“三”字,四周尽是围墙,从上空看呈现一个“日”字。学院嫌围墙不够高,在顶端种满带刺的市花勒杜鹃 ,看着这样的校园环境,俞璐彻底失去拿自己学院和别人攀比的虚荣心。
俞璐只交了学费,为了省钱他决定走读。
第二天开了一个新生入学会,会上院长发表祝贺讲话,赋予了许多希望给新世纪的大学生。九月一号开始军训,俞璐原以为学院会组织去军营,结果只像中学时象征性的在校园里进行。军训的第一天,来自本市各所高中的大学生不厌其烦地在篮球场喊着口号学习立正转向。这些人里大部分还穿着原来高中的校服,五颜六色,队伍显得杂乱无章,楼上上课的师兄师姐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挤在走廊阳台上围观,像看怪物一般,受训的人心里自卑,大多低着头忍受嘲笑,不自卑的纷纷咒骂师兄师姐不想想自己从前也是这样过来的,笑个屁啊。中午教官去各个宿舍指导学生如何把被子叠得像豆腐块一样有棱有角。俞璐和几个走读生跟在教官后面,狐假虎威,好不神气。由于大家初来乍到都显得特别热情,纷纷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土特产给众人分享,俞璐跟着教官沾了不小光,几乎去到任何一间新生宿舍都会有东西吃,俞璐老实不客气,见东西就吃。
晚上俞璐给方振兴打了电话,方祝贺他,说自己在广州一切安好。俞璐又打电话给利星星,说自己上大学了,利星星邀他出去喝酒庆祝。利星星见俞璐只吃东西并不喝酒,说要祝贺他,要与他干一杯,俞璐不会喝酒,勉强抿一口,味苦难咽,便不再碰杯,利星星只好给他换了可乐,这下就好喝多了,频频碰杯,俞璐看着利星星把啤酒一杯一杯往肚子里倒,好像喝进去的是可乐。两人聊了很久,讲起许多童年往事,后来利星星说他现在跟了一个新老大,迟早会混出来的。俞璐觉得他是喝醉了。
当晚俞璐失眠了。
失眠的结果是第二天迟到了,来到学院时大家已经在操练了,俞璐被教官罚站半个小时。
天气炎热,中午达到了极致,俞璐毫无食欲,午餐也没吃,下午训练完拿发下的午餐票费了半天口舌跟饭堂师傅换得两只面包。这天的训练使俞璐感到很累很失落。
第三天俞璐老实多了,没敢再迟到。休息时听到有人议论说有两个学生不读了,打算到别的大学去,正在学生科办手续退学费。俞璐走过去搭话,得知原来有许多人被这录取了,结果嫌不好都没来报道,那两个人就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才走的。
第四天听说可以转专业,俞璐惊喜不已,跟着几个学生去学生科填表。俞璐曾在报纸上看过一则奇闻:国内某著名高校一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想转到别的系,结果被系主任告知如果可以考到系里前十就同意,那学生恼火,破口大骂:“我就是学不好本专业才要求转,如果能考到系里前十我还转什么转啊?!”系主任说这是学校规定,谁也不能改变。结果该生苦学一年真考了系里前十,系主任找到该生,问他还要不要转,该生说要,系主任觉得很奇怪,问道:“你现在已经是系里前十了,依这样的成绩以后前途无量,为什么还要转?”该生说:“我哪怕是系里第一也还是会转,因为我根本不喜欢这个专业,要我把一辈子的精力都放到与这个专业相关的工作上,我会很痛苦的。”结果该生转到心仪的专业后玩心太重,专业课考试多门不过,补考几次未果,最后给名校开除了。
第五天,俞璐成功转到计算机专业,跟着几个同转的学生到计算机班的队伍去受训。这个班的教官向学生吹嘘自己资格如何老,汇操检阅时这个班准能得第一。
第六天排长检查叠被子,把许多男生的被子从宿舍楼上扔下来。俞璐暗暗庆幸自己是走读生不用叠被子。
下午进行一场教官与学生的篮球友谊赛,学生这边普遍受中国男篮影响,挑选球员的标准是个高,所以选出来打球的人都是些个头很高却完全没有球技可言的学生。第二节时,长得最高那家伙不幸崴了脚,小腿骨折。在一旁抽烟观战的排长立马走上来做检查,检查后抽着烟若有所思,半天说了一句让大家当场晕倒的话:“赶快送医院,我这烟抽完了还没送到医院的话,这腿接不接都没关系了。”
日子就在早上一次下午一次的操练中像蜗牛爬赤道般爬过去了。
军训的最后一天进行汇操表演。俞璐这个班分数包底,原来所在的那个英专班竟然拿了第一,俞璐患得患失。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
欢送走教官后迎来系主任和各科教师。系主任又作了一番讲话。再然后是分班,计算机的学生被分成三个班,1,2班是普高班,3班是高职班(即职业高中参加高考进来的学生),俞璐分到2班,所在的班没一个认识的人,两个认识的高中同学分去了1班。
当晚俞璐与方振兴通了电话,两人相互说了些鼓励的话。挂了电话,俞璐决定重新开始,把所有闲书束之高阁。
一切新鲜事物对俞璐都具有吸引力,第二天俞璐早早醒来回到学院,径直走到教室。教室除更破旧外与高中时的并无不同,他挑了第二排坐下,之所以不挑第一排是因为以前老坐第一排,受够了老师说话时飞喷出的哆沫,一会儿学生三三两两走进来,各自挑了自己比较喜欢的位置坐下。
上课铃声响起,进来一个长发妇女,自我介绍说是班主任兼任辅导员。俞璐觉得奇怪,那天给大家介绍教官有过一面之缘的班主任明明是短发的,怎么才几天头发就这样长了?只听闻春秋战国时期的伍子胥和武侠小说里的白发魔女头发能一夜变白,没听过能一夜长几十厘米的,迷惑中突然想起自己转了专业,不禁开怀大笑。
班主任名叫陶红,教授《大学语文》。她留足够时间给学生鼓掌后说第一天不讲课,让大家互相认识一下。
大部分学生自我介绍只说名字,比拍电报还精简。这些人父母仿佛是先知,省得子女日后当上大官后称谓变得繁锁,外人的尊称最好直接就是子女的名字,所以取的名大多是一个单字,如:科,总,长,局之类。其实也可以说是无知,因为弄不好子女日后没有大作为,在市场摆摊卖菜,熟人会喊:“喂,刘总,来斤小白菜。”倒是挺难过的。
终于有个不是领导。“我叫李中天。”说话的是一个胖男生。全班听夹生的普通话把话说成“我要你种田”,随即大笑起来。
“你才种田呢!”一个女生小声骂道:“少见这么胖的农民。”
李中田反应迟顿,半天才搞明白大家在笑什么,脸上的陪笑也缰住,说:“别以为我是农民啊,我家有车,四个轮子那种,还有两辆自行车,两个轮子的。”
这显然是废话,但他却被自己这句废话给废了。他又说:“噢,不对,两辆四个轮子才对。”
“自行车怎么会是四个轮子的呢?”有人起哄道。
“他说的是小孩子那种,两旁有附轮,我小时候骑过。”有人窃窃私语。
“不是小鞋子那种。”李中田急忙申辩。
全班哄堂大笑,一旁也笑的直不起腰的班主任打圆场劝大家要学好普通话,又让下一位介绍。
下一位是李中天的同桌,看着这两人会让人惊讶他俩为什么会选择坐在一块,用一处地名来形容就是——合肥。他的体形比李中天有过之而无不及,似三国里的董卓再生,直逼日本相扑手。
董卓也操一口夹生的普通话,他道:“我叫刘傍晚。”
大家又乐了,看这种体态,不像没饭吃,为什么要留半碗?刚才都是领导,怎么一下子全变成农民了?
“我爸说我是在傍晚出生的,出生时妈妈差点难产,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我和李中天是同一条村的。”
全班嘘声一片,仿佛看到中国队球员呈单刀之势,面对空门临门一脚却射歪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俞璐心想,难怪会难流产,这样的体型,谁生得出来,后来想到他是后天才长胖的,出生时没有这么胖。
从这些人的自我介绍中可以知道他们大部分来自郊区,也只有那里的人才会为考上这样的大学还感到高兴,他们连普通话还说不好,俞璐想到要与这些人在一起学习三年不禁有点沮丧,他们大部分人的名字里充分体现了他们父辈们未曾完成的心愿,都是富呀强啊荣呀贵啊的,俗不可耐, 俞璐本以为自己的名字土,想不到还有更土的,套用一句名言就是:没有最土只有更土。
农民过来紧接着是动植物,一个满面雀斑和自豪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