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继续 全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让青春继续 全集- 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 铁路局的那些娃后来(应该是我们上初一的时候)都给江海他们道歉了。。。不道歉?不道歉报复的更凶!那个年代就是谁屁儿黑谁老大,江海的“光辉事迹”已经让他们不敢再和我们打下去了。 
3… 我们这伙人也基本上做鸟兽散。我是被家里接到父母那里去上中学,瓜皮被家里接到新南门他爷爷家那里去上初中,唐怡上了三医院对门的 13 中,江海被老妈弄到了现在金沙车站那里的那个中学去读(现在好像叫啥子青羊试验中学一类的)。
4… 其他的人:懑娃儿,不知所踪,据说是跟着父母到西藏去做生意了,后来没有任何消息;张科,和唐怡一样上了 13 中,但是只读了 1 学期就转学去了西月城那边的一个啥子中学,他后来和我们一直有点联系,直到初中毕业为止;鸡公,他后来一直和我们一起的,留在后面介绍;耗儿,上了东马棚的 1 中,没读多久老妈改嫁去了外地,把他也带走了,后来也是没有任何消息了。


下面让我们来到 90 年代。。。

我在父母那里上了中学,这是一个超级名声在外的省重点。有名的原因是它的“汗水精神”,也有一种说话叫“血汗精神”,完全是死吃活撑的填鸭式教育,硬生生的保持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考升学率。基本上除了成都的 479 和当时还属于四川的重庆的那几个重点外,在省内就只有双流的棠湖中学可以打个平手。但是不要忘了这些学校都是成都重庆这些比较“好”的地方的学校,生源素质和我上的那个学校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差别有多大?我那个学校的高中,一大半都是本县农村里来的孩子,很多人到县城上高中之前从来都没有上过体育课!没有见过真正的足球和排球!很多人连英语英标都不会读,完全是靠死背下来的,因为乡下初中的老师也不太会读。。。这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民贫困,读书是很多孩子的唯一出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 20 块钱过一个月,一双回力帆布篮球鞋穿三年,读到高三还没有看过电视,最后考上清华北大。。。现在大城市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值得好好想一想。这里并不是说这种“发狠”式的教育方法就是对的(这种方式逼出来的大学生在动手能力和社会能力上普遍非常差),但是那种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摆两个关于这个中学的流传已久的“花边”,让大家有个形象认识:
1… 据传,不知道是哪一年的事情,某教育部大员亲临视察,巡视一番后,表扬“农村中学办成这样很不错啦!”,众人晕死一片,陪同的省教委大员小心提醒“这个学校也是省重点来的”,教育部大员有点尴尬,想了想,改口“省级重点农村中学也不错啦!”众人刚苏醒,一听马上继续倒下 ^_^
2… 这个是我在那里上高中的时候亲历:某次,又是某大员(不球晓得是哪个塌塌的),带了一大群四川其他省级重点的老师来“互相交流”,是一个夏天晚上来的。可能是这边学校接待的老几没把状况搞清楚,竟然直接带去了一个初中班的教室。大员怒“初中也上 6 天晚自习?还有老师在讲课?这个是不符合 XXX 规定的,你们 #@%@#%#!!!! ”接待的老几恐慌,赶忙带到高中部去,去了一个高三的教室。大员正步走上讲台,发表演说。没想到说了 5 分钟就昏倒在地,中暑了。。。教室里面没有吊扇,坐了 90 多个学生,室内外温差至少 5 度。。。后来大员发感叹“我讲 5 分钟都要中暑,你们的学生竟然能在蒸笼一样的环境下上 2 个小时晚自习,脸上都是油汗,爱富了油!”从此校长就把这个故事当成了“佳话”,每盘新生入校的时候都要拿出来秀秀,呵呵。

我在这个学校上了 6 年,到不是我不再调皮,而是环境让我变成了一个“好学生”。在那种环境下,你想乱整都不得行,根本就没人和你玩,时间久了你自己都会觉得无趣。。。于是只好把精力发泄在课本上,发泄在足球篮球上,不然就他妈真的是度日如年。在成都上中学的可以住校,可以和同学鬼混,在那里根本没得法,你想住校都不可能,他妈人家农村学生(占一大半)住宿舍都紧张,哪还有床位给你?家在县城的或者是县城有亲戚的统统都没宿舍,自己滚回家去住!

初中三年,那时候可能还不是很懂事,每年寒暑假回成都就是最爽的时刻,畅放了!后来上了高中后,慢慢醒了,知道了家里的很多事情,才把上大学提到了第一要务,从全班倒数几名开始追。。。

反正是,不堪回首!


好了,扯回正文,让我们回到初中毕业的那年暑假。

那时候我们那一伙的格局也起了很大的变化:张科搬家了,搬到了西门上很远的地方(好像在西门车站附近),上学也是在那边,和江海他们联系越来越少,基本上成了断线的风筝;懑娃儿在小学毕业后就没了踪影,跟着父母去西藏挣钱了;耗儿也跟着老妈去了外地,永远离开了成都;只有鸡公还和江海瓜皮在一起,但是他本来就没有住在我们那一片,他家在长顺上街,上学在金河宾馆对门的 14 中,到我们这边来的时候也少;我又是只有假期才回成都。。。这伙人里面,基本上就只剩下江海和瓜皮了,当然,还有唐怡。

就算是他们三个,其实也没有经常在这一片了。瓜皮上学在新南门,平时都住在爷爷家里;江海更远,他上学在金沙车站,住好像是在一个峨影厂的亲戚家;唐怡那时候好像也搬回了西北桥老妈那边去住,每天坐公交车上学。。。所以现在我们这伙人每次假期一碰头,那他妈就是狂欢,呵呵。那时候年龄也慢慢大了,屋头也没有怎么管,尤其是暑假的时候,经常在外面耍到半夜才回家,甚至集体跑到瓜皮屋头切睡觉。反正都在那一片,屋头的人也晓得,要找人就直奔红墙巷廖老板家,呵呵。(瓜皮的老汉儿,廖叔叔,当时不球晓得咋个想的,做生意发了后竟然鬼头鬼脑的跑切把原来上过班的街道办事处的一个小工厂承包了,那一片认得到的人都喊他“廖老板”,他人其实很好的,大人些都说他娃实际上是在给原来共事过的工友一碗饭吃,那个鸡巴小工厂要垮要垮的样子,赚钱根本不要想,能够维持走都不错了)

那个夏天的日子最开始很无趣,因为只剩下我和江海瓜皮三个人了。唐怡在树德中学报了个啥子补习班一类的,白天也懒得顶着大太阳跑过来找我们。三个男娃娃干耍,就看录像,打台球,抽烟喝酒,后来还是觉得无聊至极,就决定一个个的去找。

我们先去找张科。三个老几骑了三挂自行车,早上多早就出发,嘿吃嘿吃的蹬到西门车站,在街边边上把车一支,汗流八滴的蹲起。瓜皮拿出张科留的一个地址,看了半天没看明白,我又抓过来看,还是不明白。江海说“要不然切学校看嘛?”瓜皮发烟,点火,边点边说“放假了的嘛,看铲铲哦看!”。。。然后没球的法,还是只有去了张科的学校,幸好想起他们可能会来拿毕业考试的成绩,于是问到张科班主任家头,留了个话,喊他晓得了就过来找我们。

然后又蹬回长顺街,跑去找鸡公。其间路过槐树街口子,看到很多墙上涂了“拆”。我问“我日,听屋头的人说要拆,这么快啊?”瓜皮冒一句“没得法,听我老汉儿说的很多都要搬起走,这条路要修到郫县切!”江海笑“还要修到西藏呢!”老子狂笑,瓜皮开骂“日妈你两个瓜货,龟儿子狗撵摩托不懂科学!是要修到郫县切嘛,到时候老子拖个架架车切拉豆瓣回来卖。。。”

时隔多年,这条路果然修到了郫县,就是现在的西沿线,呵呵。

到了鸡公家那个院坝,还没走进切就听到他妈老汉儿在吵架,日哦。。。我们不好进切,只好给鸡公的邻居留了个话,喊他娃回来了就赶快过来找我们。

中午我们跑到江海老妈的小馆子里去吃饭。他妈妈不在,江海也不问那些小工。本来我还想随口问他一句谢大爷现在在干啥子呢,是不是还是在派出所,后来想了哈,又忍住了。那时候已经 15 、 16 岁,懂点事了,这些事情最好还是别去主动问。。。我知道江海一直不太喜欢谢大爷,他摊上个“风韵”老妈,在我们这些兄弟伙面前也是很不好受的。

坐下没多久,唐怡就来了,一进来就吼“热腾了热腾了!海娃儿拿点雪糕来吃嘛!”江海就喊小工开冰柜。瓜皮虾子一看到女娃娃就笑稀了“下午不切补课了嘛,吃了饭我们切耍!”唐怡骂他“耍铲铲哦耍!下午我要切当啦啦队。。。”,我给江海和瓜皮发烟,点火,问唐怡“啥子啦啦队?”“我们年级的下午要和 X 中的踢球,告别赛,嘿嘿,对了,帮我们踢嘛?”我点头“好嘛”

这时候又进来一个女娃娃,挨着唐怡坐下,应该是唐怡的同学。我一看,不认识,不过。。。长的好漂亮啊!老子当时一不留神多看了一眼,她娃就把老子盯到,还甩老子个白眼,我日!

不过这个女娃娃倒是很大方,直接问我“也,咋个没看到过你呢?”我正想说老子还没看到过你呢,瓜皮就很大套的接了一句“兄弟伙哈,他娃是我们的兄弟伙!”
女娃娃很好奇“你是江海的同学还是瓜皮的同学?”
我笑笑“都是!”
“都是?。。。你是哪个学校的哦?”
唐怡嘻嘻笑,对女娃娃说“他娃刚刚从乡坝头回来” 
我只有瓜笑一下,继续抽烟。
女娃娃想了哈“哦,我晓得了,你就是那个啥子 12 桥三兄弟的老二嘛,是不是?”
说老实话那时候“结拜”早就不流行了,老子很有点不好意思“嗯。。。”
女娃娃的反应在我看来有点过敏“哇,原来就是你嗦?。。。我听瓜皮说你原来好打得哦,你们在西体打群架,是不是嘛?”

我一下想起原来江海的事,心头有点不舒服。转头看了看,他正在厨房帮小工弄菜,没有注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