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很满意,看着儿子频频颔首道:“福佑啊,如今你娶得一位德才兼备的好女子为妻,父汗也略感欣慰了!想你青灯古佛、淡饭粗茶、僧衣芒履十几年,父汗觉得很对不住你呢。”
“父汗,您千万别这么想!儿臣在寺里也自有另外的乐趣,并未觉得怎么苦,倒是儿臣回来让您操了许多的心”。
“你可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锦绣啊,父汗的这个儿子生性忠厚,你要好好帮衬他呀。”
“是!臣媳谨遵父汗的教诲!”
“看你们美满幸福,父汗就知足了!又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好好好,你们跪安吧。”
福佑的寝宫是隔出来的一个院子,再后边就是花园了。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练武之地!婚后三天,锦绣就等不得了。非让丈夫教她防身术。福佑教给她一套防身的功夫,让她先练着,自己和赵侍卫学轻功,并让宫女桃子、梅子及锦绣娘家陪嫁过来的丫鬟娇儿、媚儿看护好夫人,别摔了碰了。
娇儿是锦绣的贴身丫头,趁锦绣小姐休息的空隙,小声说:“主子,您真是好福气!姑爷这么心疼你……”
锦绣一笑:“你也该有个心疼你的人了。”
“啊呀小姐!您真是的,又拿奴婢打趣了!”
“那你是不要心疼你的人了?”
“主子!”娇儿跺着脚,娇嗔地又叫又笑。
“好一个美艳的俏丫鬟!”有人在假山后面叫好。
两个宫女忙施礼:“十四爷吉祥!”
娇儿和媚儿也赶紧施礼:“十四爷吉祥!”
不用说来人就是多尔衮了。只见他蟒袍玉带,从假山后面转过来了,手里还摇着一把泥金扇子。眼睛看着锦绣,笑咪咪地说:“这不是侄儿媳妇吗?几年不见,越发标致了!我那和尚侄子可真有个艳福,誉满京师的‘赛玉环’竟让他得了!福佑呢?怎么不带着媳妇向十四叔请安?”多尔衮一副自来熟的样子。
“十四叔啊,您老人家乘什么风来的?侄儿在这里请安了!叔叔快请到里面喝茶!”福佑向多尔衮抱拳施礼,不无调侃地说着。
多尔衮真象个长辈一样,背着手进了寝宫,正位落座之后,笑着说:“今儿,可得让新侄媳妇给十四叔奉茶了。”
福佑向锦绣快速地递了个眼色,然后很尊敬的样子对多尔衮说:“您侄媳妇新来乍到,怕是侍侯不周,您老担待些!”
“哪有那么些个说道,上茶吧。”说罢二郎腿翘起老高,还颤了几下,十分得意。
锦绣端上茶来,恭恭敬敬双手递上。那多尔衮就是等着这个时机,当着侄儿的面摸一下他媳妇的手,让他生一肚子气却无可奈何。
多尔衮的手刚伸过来接茶盏,锦绣脚下就绊了一下,手一歪,那杯茶就洒了,正好洒在多尔衮的手背上,烫得他跳了起来。
福佑一边用帕子给多尔衮擦手,一边呵斥锦绣:“你怎么回事?一杯茶都端不利索?下去!”
“是!”锦绣怯生生地、诚惶诚恐地退了下去。福佑又冲着宫女桃子喊:“你楞着干什么?快找烫伤膏来!”
多尔衮站起身来,一甩袖子:“行啦行啦,别给我演戏啦。告辞!”
“您老茶还没喝呢,就走啊?侄儿不送了!”等多尔衮走远了,福佑忍不住爆发出一阵大笑。
锦绣也笑着出来,说:“他真的是人小鬼大,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福佑和锦绣的新婚是很甜蜜的,他们把自己最珍贵的第一次完整地交给了对方,也把一片赤诚交给了对方。福佑象看护老鹰翅膀底下的雏鹰一样珍惜着自己美丽而又贤惠的新娘,锦绣则以一个女人特有的细心照料着丈夫的生活、饮食起居。他不食荤她也跟着吃素。她亲自下厨去尝试做素菜,每天变换花样,让丈夫吃得有滋有味。
“绣儿,你会把二哥惯坏的。”福佑由衷地说。
“才不会呢。绣儿是替父汗在做补偿!您苦了十几年了,也该有个自己的小窝了。”
他们是属于相敬如宾那类夫妻的,虽然偶有说笑的时候,平日里都是和和气气、商商量量的。福佑教给锦绣防身功夫,纠正她不够准确的地方;她给他弹古筝,弹琵琶,没有接触过音乐的福佑受到另一类美的熏陶,他被“高山流水”和“十面埋伏”所感动、所震撼。
一个月过去了,他们的生活走入了正轨,福佑每天刻苦地和赵侍卫学习轻功,轻功可不是身材高大就不能飞檐走壁了,武功的道理不是世俗的理,它是超常的,不在于你的脑子笨不笨,而在于你的心诚不诚,肯不肯吃苦,肯不肯付出,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因素,比方你的悟性、你的根基等等。福佑十分有幸这些条件都具备,所以他的进步可以叫做“一日千里”。他还要学文,每天上午要读书,父汗给他找的老师很严厉,除了要读书,还要明白书中的意思,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但要学《孙子兵法》,还要学习诗词歌赋,还要学习满文。开始时,福佑觉得很吃力,因为他在寺中除了佛经就没有接触过其他任何的书籍和知识。好在他天资聪慧,又有锦绣这么个才女辅导,很快就跟上来了。而且他能作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求知欲十分旺盛,每天都在突飞猛进。不但老师赞不绝口,就连轻易不爱夸人的父汗也十分满意,笑着点头。父汗的意思就是要福佑成为一个文武兼备的有用人才。
再有一点余下的时间,夫人锦绣还要教他下围棋,训练他的缜密思维。在不长的时间里福佑就变了,变得思想深邃,智力过人,但是他的善良本性仍然没有变,懂得谋略,却不使用它们。依然是那么一脸憨憨的笑意,和和气气的话语。他对锦绣的爱恋是十分深沉的,他敬重锦绣的人品而不是迷恋她的美色。
第十一章 救驾之功
皇太极要御驾亲征了。把多尔衮、豪格、福佑全都带在身边。当然多尔衮是谋士、豪格是参战的将军,而福佑是皇太极的贴身护卫,赵侍卫理所当然地也跟在福佑和大汗身边。还有御林军数百人护卫着皇太极。
御驾亲征是非常危险的,君主在出征之前是一定要做好阵亡的心理准备的。上战场的人不管你是将军还是士兵,谁都知道刀枪不长眼,不会因为你身份特殊刀剑就落不到你身上。反而是越高位上的人越是敌人消灭的对象,有句老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抓不到敌首也要消灭他。如果皇上在战场上被敌方杀死,很可能他的军队就溃不成军了。但是呢,什么事都是有利有弊,御驾亲征也会鼓舞参战将士的士气。
清太祖**哈赤就是在战场上受了重伤之后提前离世的,皇太极也有这个精神准备,这就是国君的威德,也是臣民的楷模,是今后的政治资本。满、蒙、汉八旗军总共二十四旗,就是有太祖太宗的身先士卒做表率,手下的将士才能更加骁勇善战。
皇太极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大汗,在他征服了朝鲜之后,便将其全部精力用在了剿灭大明的宏图大业上面。此次出兵就是要消灭明朝劲旅袁崇焕的军队。这是一个硬仗,也是个不能不打的战役。如果不消灭袁崇焕的明军,皇太极就不可能进入山海关。
出征之前,福佑去了一趟隆云寺。他很困惑,自己虽然不是出家之人了,可也是佛门弟子,这出征打仗,尽管自己是护卫父汗,关键之时不能不出手抵抗,伤及人命怎么办?不是杀生吗?这是佛门的大忌呀!不上阵怎么向父汗解释?是贪生怕死还是不愿意为国家效力?
正明长老说:“这场战争虽然表面上是当今圣上讨伐大明,其实是天象的变化,大明的气数将尽,这个不是谁说了算的。既然你已经还俗,就要符合尘俗中的事理,作为大汗的儿子,你不能不去。你不是冲锋陷阵,只是护卫大汗,如果真有伤及大汗的状况出现,你必须出手相救,你可以只守不攻,尽量不伤及人命。”
福佑立刻明白该怎么做了。这个时刻他忽然很想见到甘霖师父,一想这是不可能的,谁知道他如今在何处云游?
正明长老仿佛知道福佑在想什么,笑呵呵地说:“你会见到甘霖师父的。”
福佑向正明长老说出心中不解:“师父,为何要弟子改学别门?是弟子做错了什么?”
“慧空啊,叶落归根这句话你知道吧?比如你是张家的孩子是不是要在张家?你和老衲有渊源,所以在这个门里长到十八岁,在这里你不是修佛是敬佛。你要得成正果还要在你自己的法门里修,这是你自己必须走的路,不是什么别门。明白了吗?”慧空好象明白了一些。可是老也见不到甘霖师父的面,怎么向他请教呢?正明长老说:“甘霖大师不是告诉你该怎么做了吗?”
“就那一句话呀?”
“一句话就够你努力一辈子的了。甘霖大师的事情很多,他要救度众生呢。不过他不会忘了你这个弟子的,在你需要他的时候他自然会来,你就放心吧。”
拜别正明长老,福佑和赵侍卫回宫,一路上赵侍卫看主子沉默不语,就劝他说:“您呢,已经离开了寺庙,以后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拜佛念经了,还是多想想建功立业的事情吧。”
“建功立业是一辈子的事,脱离苦海是永远的事。富贵荣华转瞬即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走一条归真之路才是正事。”
赵侍卫吃惊地看着主子:“怎么年纪轻轻的说出这么深邃的话来?”
回到寝宫,夫人锦绣迎着福佑:“二哥是怎么了?不高兴吧?”
“哪有啊,二哥在想长老的话呢。你好象很高兴?”
“是,锦绣向父汗请缨参战了,父汗也答应了,想不到吧?绣儿可以有机会在战场上见到夫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