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剩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剩男剩女-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虚幻的贵族身份,便被轻易地放弃了,这难道仅仅是个人的悲剧吗? 
  在与希刺克厉夫拥抱时却害怕他弄脏了自己的漂亮衣服,到最后她听到别人在背后说希刺克厉夫野蛮粗俗的时候也不会再生气,却时时小心自己的举止,免得被那些上等人笑话。凯瑟琳有一次对她的仆人吐露了心曲:“难道你就从没想到;要是我跟希克厉做了夫妻;我们两个只好去讨饭吗?”这样的爱情把凯瑟琳自己也压垮了,“然而如今当我希望歌唱/我的手指却拨动了一根无音的弦/不要再奋斗了/一切全是枉然。” 
  最后,当凯瑟琳答应嫁给了埃德加时,她矛盾重重地说:“在我的灵魂,在我的心坎里,我清楚地知道我做错了。”情感说是错的,但是理智说是对的,一切得失判断来说,这样做都是对的,于是纯真的爱情就被牺牲掉了,人学着变的聪明了。爱情是绚丽虚幻的,但生活平凡而具体的,凯瑟琳是个女子,她的所作所为也许并没有什么错误,她想得到这个世界上更好的生活,便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感,牺牲自己的意愿,来获得一个清晰稳固的生活道路。     
五、待价而嫁:婚姻是一种交易吗(4)     
  如果这样看,婚姻还真是天生势利的东西。佐纳帮德在《家庭史》中说:“正式的婚姻文件并非源自性道德的原因或其它任何感官享乐的考虑,是为了适应经济方面的考虑,规定了男女之间相互的贡献,两性之间彼此相互依存,为了生计,必须合伙。”在一个男女平等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男女的结合依然逃不了经济利益的枷锁。这点只要看看那些整天把老公的钱袋看得紧而又紧的女人们,再看看那些为了财产而打破头的离婚夫妻们,你就十分了然了。尽管对于大多数的都市人来说,养活自己已经不成为问题。 
  应当说,人类的女性一直有着向上婚配的趋向。在原始社会,女人们会挑选些体力优胜的男人;在政治极端化时代,女人们会挑选那些出身好没有历史问题的男人;在经济竞争的时代,女人们又会挑选那些拥有金钱的男人。女人们的选择有时也许会被一个时代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出现盲目趋向,但无论什么时代,大部分的女人都想嫁一个“优胜”的男人。 
  生物学家曾经考察过一种鸟,这种鸟生活在森林中。它们曾经很有捕食和逃避敌害的能力,但是由于雌性总是喜欢与体大、叫声响亮、羽毛亮丽的雄鸟交配,所以多少代之后,这种鸟就变得只能呆在草丛中大声地鸣啼了,艳丽的羽毛和体大笨重都使它们极易受到敌害。生态系统是无情而峻厉的,最后这种鸟很快就从生存的行列中消失了。 
  当然生物学家的这个寓言般的考察说明不了很多问题,从女性的角度考虑,有些事情不是不能理解。有一位剩女在自己的书中曾写道,金钱不是爱情的目的,但如果没有金钱做旅费,你美好爱情的帆船就会搁浅。因为旅程所需要的面包和汽油是要用金钱去买的。你能说她说的不是事实吗?实在不是她们嫌贫爱富,而是女人的天生丽质,宛如小鸟的羽毛,特别脆弱,需要养尊处优地小心呵护。而且,富男人虽然不一定都是好男人,穷男人却也未必个个都是正直善良的好人啊! 
  在笔者所居住的城市里,单身的女人,自己买房子买车的女人,越来越多。细究其原因,无非是既然爱情越来越虚无,还是只相信自己好了,自己买的房子,不用和谁分割财产——我们的生活质量,全部可以量化到货币上。难怪专栏作家凌晓棠说:我们现在的爱情,像开加盟店,用经济成本的投入产出来核算的。 
  一个朋友曾讲过这么一件事:他遇上一个非常喜欢的女孩,女孩刚跟谈了一年的前任男友分手,他们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好上了。那时正值冬天,男孩送了她一双名牌手套;接下来他过生日,女孩送他一副名牌眼镜。 
  大家初次交往感觉都还不错,但接下来的故事就很有些令人难堪。男孩要去上海出差,女孩说,你送我一个休闲包吧,并暗示自己喜欢LV的背包。男孩从来没有买过LV,不知道价格几许,就很爽快就答应了。在上海,他进了那家门外镶嵌着大金色Logo的箱包店,所见所闻令他很震撼地受了教育。他转了一圈后又潇洒地走了出来,直接去襄阳路买了个几可乱真的A货回来。 
  故事的结果可想而知,那个男生成功地和女孩分手了。男生很痛苦地说:才认识几天嘛,我们的关系也就只到佐丹奴,哪到什么LV嘛。女生的回答是:你可以什么都不送,但你不能骗我,爱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当然,女孩话说得很漂亮,但男孩如果真的空手而归,估计下场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如是种种,难免不让对婚姻抱有幻想的理想主义者们失望。但是说白了,感情的问题,同样也是利益权衡的问题,这不过这里的利益包含了感情而已。爱情和婚姻就象其他人类行为一样,寻求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必然经由理性的选择,并符合经济学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分析。这其中浪漫的空间坦白地说,全部是你的臆想,你越是理想主义,就越容易被婚姻折磨得体无完肤。柴米油盐、洗衣叠被,收支计划,以及来自两个不同家庭的两个人不同的行为习惯,无一不在具体而微地消磨你对爱情的浪漫憧憬。所以经济学家们据此推断说,上帝是从生理上开始就安排了男女之间的需求。男人是女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同时,女人也是男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因婚姻而得到的、能满足人的欲望的东西,称作婚姻的资源。而在实际生活中,凡是要结婚的人,如果他的周围就布满了有才又有财,幽默又可爱,并且愿意与他结秦晋之好的异性就好了。但事实却是,资源总是稀缺的。 
  也正因为如此,女性天生就有一种本能。动物在选择配偶时就看是否强壮;是否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因为女性是天生的弱者,需要安全感和保护,而现代社会的状况似乎就是有了物质;就有了安全感;而女人又是感性的;所以;鱼和熊掌要兼得。 
  如果男人不够强大,女人宁愿选择单身;动物界没有雌性照顾雄性的。而上帝眷顾的骄子(优秀男人)又不多;所以男人压力越来越大;没有追求和成就的男人女人就更看不上了。这一点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在好多情况下,都是女性比男性强,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男生家境比较好;否则女孩子肯定不愿接受。而不看重家境的女孩;自己都会很努力;但既然自己努力;当然希望有比自己更努力、更有出息的男孩;这时要求就会高了。 
  一位经济学家曾有板有眼地说,由于女性的折旧率高于男性,因此女性的婚恋风险也较男性大得多。婚姻的风险来自多种复杂的因素,为了规避风险,人们在选择对象时,总是陷入周密的计算与考虑之中,房子、票子、车子、对方的职业、健康等非纯粹爱情因素成为婚姻是否安全的重要考量指标。所以,如果我们承认婚姻是一种交易行为,而任何交易都是存在风险的,就有了这样人们都耳熟能详的投资理论,“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蓝子里”。但婚姻的制度约束及婚姻的性质决定了婚姻只允许有唯一的赌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客观地说,现代生活中的婚姻涉及到许多现实问题,不再单一得只剩下感情。这也不是太离谱的事情。西方智者蒙田说:“在婚姻中,联亲、财产的分量与风韵、容貌同等重要,甚至更重。”想让婚姻变成温馨和谐的共同生活,就必须让其中融进无数次相互间的有益而实在的帮助和责任。允许对方挖掘即将存在的婚姻中的可利用资源,通俗地说,允许对方看中你一点什么,这种宽容可能还反倒是是维系婚姻恒长的心理基础。 
  那就宽容一点吧,时代无论怎样沉重,我们还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也许我们能做的,也就是这一点了。     
六、是玫瑰色的春梦(1)     
  还是性竞争的丛林 
  ——相亲路上风景一片 
  “当单身汉像一只掉了脑袋的鸡到处乱钻追逐异性时,单身女子容易做上玫瑰梦。在这个崇尚交流的世纪,男人和女人却碰不到一块儿。有时他们在同一道频率对上了,交换的信息却充满谎言、幻想和不理解。有的人显出内心一片空白,有的人在炉子上放着好几块烙饼,忙得不可开交。” 
  ——摘自《纽约时报》一篇专栏文章 
  婚恋史上的原始社会时期仿佛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处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华夏族人,尚无宗法来约束男女情事,穹庐做帐,草木为床,原始的激情在旷野上回旋。今天,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还保持着走婚的风俗,一年一度的三月对歌节是阿哥阿妹们的集体相亲礼。当然,更令人惊奇且极为吸引眼球的是,相亲这种形式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竟然有着野火燎原的蓬勃之势。 
  这一代看着琼瑶、三毛长大,曾经无比憧憬浪漫的自由恋爱的7、80年代人而言,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人需要相亲? 
  “我宁愿相信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有一位情感专家这样表示。他说在当代中国的已婚的人群中,通过相亲成婚的比例应当在70%以上,所以相亲一直是中国婚姻的主流。而自由恋爱虽是绝大多数人可能有过的人经历,但成功比率却相对比较低。 
  在相亲之前,事中人大多会有“成不了恋人也可以做朋友”之类的说词,这是一种留有退路的说法。可是,大多数的相亲都搞得很正式,成了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认识,所谓的第一印象也只不过是看对方的外在形象,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是很难再有第二次见面的。这样的相亲,也就是把不认识的两个人放在一起展览一翻罢了。 
  相亲的目的性强,导致相亲的第一眼多半会失败。一个人的才华在很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