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悲愤,带着对那个代表权力的大院的失望,在一阵萧瑟的秋风中出发了。
闷热了一天一晚的天突然来了一阵大风,把路边那棵大梧桐树上的残叶几乎悉数刮落了下来。大风吹过马路两边的围墙,把那上面粘贴着的墙报和标语刮下来不少。大风卷起了地上的尘土,还有那些随风飘落的纸屑。大风里夹杂着浓烈的水气,雨就要下来了。
第三十三章 经风雨见世面(3)
一支悲壮的队伍,队形有点零乱,却井然有序,迎着劈头盖脸的大风和飞沙尘土,艰难地行进在省委大门前的那条冰凉的水泥路上。所有的人都心情沉重,队伍静静地行进着,几乎没有什么声息。
刚刚转弯走上公园路,一阵阴冷的寒风刮过,竟下起了秋天里少见的大雨。大雨象水幕一样从天上铺天盖地横扫下来,雨柱冲向地面,把地面上的尘土都冲得扬了起来,使雨水里有了一股呛人的灰尘味。
豆大的雨滴打在刘晓楠这身强力壮的青年汉子身上,那雨中的寒意加上冷风一吹,竟然也浑身冷得只打颤。刘晓楠想,自己每天至少还吃了一顿饭,都受不了这种秋风冷雨的侵蚀,那些绝食多日的同学怎么受得了啊!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一定要安全地把大家都带回去!
刘晓楠在风雨中前后来回奔走着,招呼同学们一定要搀扶好绝食的同学,搀不动的就背着,一定要把自己的同学安全带回去。
倾刻,所有人的全身都湿透了。在大风大雨的冲击下,队伍行进得很慢,几乎没有了速度。有人突然滑倒了,队伍就马上在那里起了个“疙瘩”。刘晓楠一边跑过去,拉起倒在地上的同学,一边用坚定的声音告诉他们,“不能停,决不能停,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这时候,由早晨才过来的同学组成的机动队发挥了作用。他们精神足、体力好、反应敏捷,成了一支生力军。机动的同学迅速过来,替换下滑倒的同学,架起绝食的同学,马上恢复了队形,保持着整个队伍继续前进。
本来就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的绝食同学,在这一阵突来的大风大雨的冲击下,最后的一点力气都被消耗掉了。他们中不少人已经不能自主地走路了,只是被同学架着,机械地移动着双脚。更严重的是还有人连移动脚步都不行了,完全是同学架着拖着前行。而架着他的同学,在风雨也只顾奋力前行,根本没注意自己架着的这个同学还能不能走路。
刘晓楠发现了这个情况,有的绝食同学已经没有了主动的步伐。“不行,不能这样拖着,背起来,几个人轮流背着他!”大风大雨中,同学们一时没听清他说的什么。刘晓楠抓住旁边一个身材高大的同学,手按他的肩膀,示意他蹲下身子,然后自己抱着那个已经昏迷的绝食同学,放在了他的背上,“背着他,你们几个人轮流背。”
随即,刘晓楠又大声招呼:“曾援朝,援朝,你带几个体力好的同学注意检查绝食同学的脚步,发现有不能迈步的,全都背着走。不能拖着,拖着会拖坏人的。”
雨越来越大了,队伍也慢下来,尤其是走在最前面的同学,被大风大雨击打得几乎不能往前走了。刘晓楠立即带了黄粤豫和几个机动的同学走到队伍最前头,大声地对黄粤豫他们几个下达着指令:“你们不要管人,就专门在前面开路,注意及时疏导开迎面的行人、车辆,不能让他们阻滞了队伍。任何情况下,都一定要保证队伍不断地在前进,不能停,不能成堆拥挤,更不能散。明白了吗?”刘晓楠就是要用有力而响亮的声音提振同学们的士气。
“明白了!”同学们也大声地回答着。
一支队伍要的就是这种气势,精神饱满,士气振奋,一往无前,势不可当。今天,他们就是要凭着这么一股气势,赢得这场生死之战! 。。
第三十三章 经风雨见世面(4)
公园路不长,大学生们的队伍不久就转上了劳动大道,这条省城最宽敞的大道。可能是还不到上班时间,再加上下着大雨,这条省城第一大道上并没有什么车辆,行人也很稀少。
偶尔有几辆汽车经过,宽宽的马路有足够的路面让他们行驶,不至于与大学生的队伍发生冲突。街面两边的店铺大多还没开门,显得冷冷清清。街边有些铺面前看到有几个躲雨的人,他们可能是出门早了,没带伞防着天气。行人远远地望着这支长长的悲壮的大学生队伍,他们的许多人或许一时还明白这是干什么的。他们有默默注视这支队伍的,也有像通常看到人被大雨淋着时那样胡乱叫嚷的,有些人的叫嚷声中自然带有明显的嘲弄声调。
“同学们,集中注意力,跟紧队伍!”刘晓楠知道,这时的队伍已经无暇顾及街景了,不管旁人作何表现,大学生们已经没有精力去注意、去回应了。他必须更频繁地来回奔跑,让同学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搀扶和保护绝食同学上来,决不能在街面上把队伍走散了。
但是,行人中也有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的。他们见到风雨中艰难前行的大学生队伍,不由得站直了身子,严肃地向着这支不屈的队伍行注目礼。在一个没开门的店铺屋檐下,几个穿着同样工作服的青年工人,一起向着大学生队伍招手致意。远远地可以看到他们张开嘴在大声说着什么,一定是在问候大学生们。只是风雨太大,把他们的声音全吞没了。
悲壮的队伍感天动地,也感动了这天在省城街道上见到这支队伍的任何有良知的人。更多人是对大学生的悲壮队伍给予了同情和配合。当大学生长长的队伍走过时,路边的行人静静地站立着,原本要横过马路的也耐心地站在路边等候。一路上没有人横穿大学生的队伍,没有车辆与大学生的队伍抢道。尽管这时候艰难的大学生们根本无法阻拦任何人的穿插和抢道。
队伍行进缓慢,却行进得格外顺利,在每一个交叉路口,不管大学生们的队伍要走多久,都没有遇到行人和车辆的干扰,比那天刘晓楠带队伍过来时顺利多了。所有的行人和车辆都在大风大雨中肃穆静立,默默地目送着大学生们相互搀扶着、艰难地、慢慢地从他们眼前走过。
谢谢你们,人民!天地间的良知在于人民而不在于官场,人世间的人性在于底层而不在于深宫!人民,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脊梁和正义!大学生们正是从人民之中获得了力量和勇气。
刘晓楠他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对那些好心的行人们、司机们表示感谢了。他们必须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维护队伍上,他们要百分之百地保证绝食同学的安全。责任不允许他们有半点分心和疏忽。
刘晓楠在每一个路口都要站在路边的行人前面,一边招呼着同学们顺利通过路口,一边和行人们一起关注着这支队伍的每一个脚步!他既负责着这支队伍的行动,他也是路边支持这支队伍的人民中的一员。
后面有打伞的行人把雨伞撑到了刘晓楠的头上,他头上的雨水一下就被挡住了。刘晓楠心头一热,泪水夺眶而出。这几天再艰难的时候他都没掉过半滴眼泪,刚才从那座大门前出发,同学们几乎哭成一片,他也咬牙坚持着。他看到那些毫无表情的大院门卫,想到这座大院里的冷血人物,那时候根本就哭不出来。他觉得,一个大学生队伍的负责人不能对那座丧失了人性的大院流泪。而且,他作为现场的负责人,重任在肩,最重要的是稳定大家的情绪。
现在,刘晓楠没有回过头去,只是静静地站着,执行着自己的责任,一任泪水和着雨水在脸上身上流淌。因为,他不用看,不管后面是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
第三十三章 经风雨见世面(5)
队伍艰难地前行着,大雨已经把每个人的衣服都淋透了,单薄的湿衣服贴在同学们虚弱的身体上,雨水打在上面,又直接往下流。雨水浸透的头发紧贴在脸颊上,又沿着发端满头满脸地流下来,再沿着脖颈流进衣领里。同学们一个个脸色惨白,嘴唇发乌。尤其是绝食的同学,在风雨的吹打下甚至睁不开眼睛,就像失去了知觉一样,被两旁的同学架着前行。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刘晓楠心如刀绞,这些年青人都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啊。他们不为个人,不为私利,只是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自己传承的这个曾经灾难深重的民族。但是,专横的官僚主义者和无良的官场潜规则竟然如此狠心地、如此冷漠地对待他们。刘晓楠心中充满了痛恨与愤懑,这时候的他只有一个念头,自己将终生不屑于与这样的官场为伍。
刘晓楠前前后后地招呼着队伍,静静行进的队伍只听到他那鼓励的声音,他那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声音,他那给机动队员下达指令的声音。那声音分明已有些嘶哑了,但还是在不停歇地招呼着。
突然,刘晓楠在行进的队伍中看到了王育萍!真想不到,这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小女孩,竟能在暴风雨中搀扶着一个身材高大而身体虚弱的男生前进。
那个男生戴着副眼镜,身体看来已经非常虚弱了,这时好像昏过去了,没有了清楚的意识,好像也没有什么知觉。搀扶他的一男一女两个同学,那男的身体也不强壮,那女的就是身子也很瘦弱的王育萍。这时那个绝食同学全身都压在了两个搀扶同学的身上。
刘晓楠透过雨幕,可以清楚地看到育萍紧咬着牙关,紧绷着嘴,用一双瘦弱的手,紧紧地抱着那个绝食的同学,一步一步地往前挪。雨水湿透的长发紧贴在她的眉上眼上,估计她是完全看不到路了,只是凭着感觉在跟着队伍走。
刘晓楠又一次泪水夺眶而出。自己的爱人就是这样勇敢地与自己站在一起,就是这样以她瘦弱的肩膀承担着和自己一样的责任与道义。刘晓楠知道,其实育萍自己对事情可能并没有太明确的思想,但是她绝对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