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很方便的。摆在体育馆里一地,都是昨晚上掉的东西。哈哈。顺着看一遍就找到了。”其实,当时刘晓楠记不准李书记鞋子的样子,只好凭印象把几只着不多的鞋放在一起比较,大小、长短、新旧什么的一斟酌,才基本上选准了。帮人做事,是不能嫌麻烦的,要尽心尽力才好。
“你来得正好,今上午我们与学校的老师讲好了,说你可以来旁听。但只能听课,不能个别向老师提问,老师也不能给你个别辅导,不能改你的作业,你也不能参加考试。还有,没有什么学历证明或者学习成绩证明开。”李书记一口气说了一大串。
“好,好,只要能听课就行。到时候有不懂的地方,再问你们。”刘晓楠已经很满意了。
李书记一边和刘晓楠说着,一边带他到宿舍去,他告诉刘晓楠:“我向老师要了一套旧教材,和我们现在用的教材是一样的,你就拿着用吧。”
“有教材就更好了,旁听加自学,方便多了。”在刘晓楠看来,除了实验性很强的课,一般课程只要有了书,自己都能学好的。
在宿舍里,李书记把教材给了刘晓楠。刘晓楠一边接过书,一边打量了一眼李书记他们的宿舍。这个宿舍寝室和一般大学生的寝室全都是一样的。两边靠墙是上下两层的小床铺,床铺中间是一排小桌子,既当自习的课桌,又是个人放小杂物的柜子。
李书记已是过四十的中年人了,有家室有妻儿,但为补充自己工作所需的知识,还要这样离开家人,像年青人一样地在外地求学苦读。从个人说,这是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需要;从事业来说,这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们的要求。一个人也好,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国家也好,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进取,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才能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中不被淘汰、不被抛弃。
在这个新的时代,公司的领导们、师傅们、工友们都努力着,自己应当利用这几年的大学时光,尽量多学点东西,以后为他们多做点事,多帮他们一把力。刘晓楠想,自己近来一些看似想不清的事,其实根子都源于这种思想感情。
第三十七章 大学生与牧马人(6)
说来也巧,这地理专业与建筑专业,本是八竿子搭不着的两门不相干的学问,刘晓楠两边学着,也确实不容易。可是,地理学这边有一门课程与建筑专业那边的一门课程,居然还可以搭上边,那就是地理测量与建筑测量。当然,从具体的测量对象和成果要求来说,两门学科各有各的不同,甚至难以扯到一起。但在刘晓楠看来,二者之间的共同点还不少。比如,测量成图的基本原理、测量器材的使用、测量数据的计算及转化等等方面,还是有不少相同或者相似点的。
所以,刘晓楠决定好好学学测量这门课程。他还改变自己一直不愿当干部的作法,主动地找到了测量课老师龙老师,要求担任测量课程学习和实习组长。刘晓楠这样的学生要带一个学习小组,龙老师求之不得,当即应允,还让他协助自己搞测量成果总成图技术工作。
测量课的野外实地实习多,测量对象难以选取和把握,而且工作量大,同学们都愿意跟专业知识掌握得好且工作能力强的组长在一起。见刘晓楠主动请缨当了测量课组长,安贻恒和黄粤豫就赶先来要求当他的组员。
“不行,你们太强了,我带不了你们,你们自己牵头搞个小组吧,别想偷懒。我已经要了诸洪强、祁交平、王作弦他们几个人了。”刘晓楠不想让安贻恒他们偷懒。
测量课实地实习最多的是学校后山地形测量成图。刘晓楠带领自己的组员,在龙老师的总体要求下,对测量区地形地物进行了逐点定位测量。刘晓楠还根据自己学习过的建筑测量知识,增加了对测量范围内的建筑物的高程测量和外形测量。
刘晓楠在测量区中心点摆开测量仪器,指挥诸洪强他们扛着测量标竿跑测量点。当刘晓楠在测量镜里看到那远远的标竿时,心里不由得浮现出当年自己跟着师傅徒手砌六十米高烟囱时的情景。那时候,工程队没有辅助砌筑高层建筑体的设备,完全凭着师傅和自己的手感,把一块块仅六公分厚的红砖一层一层地往上砌。当时,唯一能为保障砌筑体垂直向上服务的就是施工技术员掌握的一台测量仪。师徒俩一边往上砌砖,技术员一边跟着观测砌体的垂直度情况。
记得当时技术员感叹地对师傅和自己说,你们师徒俩真是像测量仪一样准确啊。
测量仪,就是这种测量仪,不久的将来自己就可以使用它来帮助师傅们的工作,还可以用它来培养师傅的子弟成为建筑工人的接班人。刘晓楠想到这些,就对这种仪器有一种亲切感,就对自己作出的选择感到欣慰。
测量镜里,诸洪强扛着的标竿不动了。原来,诸洪强不敢按着测量路线在山间的草丛里走。因为,走测量线不象平日里爬山游玩,只是走在无草丛的山间小路上。测量线是按测量要求,大范围内是逢山过山,逢水趟水,小范围内是有沟过沟,有坎过坎,有草丛刺蓬应得过草丛刺蓬。如果哪个测量点正好位于草丛刺蓬上,那跑竿者就得扶着标竿站在草丛刺蓬之中。
城里生城里长的诸洪强自然怕那些不明就里的草丛刺蓬,不定里面窜出一条蛇什么的出来呢?刘晓楠笑着向诸洪强打手势要他回来。等他扛着标竿过来,刘晓楠对他说:“其实草丛没什么好怕的,你只要先用棍子把草丛扫一遍,里面若有什么东西就会跑,不会再有危险的。”
刘晓楠又接过诸洪强手上的标竿,把观察测量镜的位置让给诸洪强,对他说:“来,我们换着搞一下,你注意我是怎么走过那些草丛刺蓬的。”刘晓楠告诉几个小同学,学习诸如地理专业、建筑专业这些以野外场地为舞台的学科专业,不但要学习好课堂里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练就在复杂、艰苦的野外环境中开展工作的能力。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七章 大学生与牧马人(7)
转眼到了大学四年级,李书记他们的深造学习也到了第二个年头。刘晓楠与李书记、曹工的忘年之交、隔壁同学,也来得越发友谊深厚了。
这个周末,李书记他们又过江南师院这边来看电影。育萍这回占的位置很好,在银幕正前方中间的地方,是观看这种露天电影最佳的位置。
今晚的电影是最新国产故事片《牧马人》。据剧情介绍,影片以严峻、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许灵均多年的命运,从扭曲的时代中挖掘出美,从普通人身上迸射出真与善的光辉。凝聚在主人公命运中的伤痕与甜蜜、痛苦与欢乐,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劳动者质朴、纯真的感情与雄浑壮美的草原生活图景相交融,抒发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情。
电影以旅居美国的华侨企业家许景回国寻找失散多年的儿子许灵均,决心把儿子带回美国,继承遗产为由,通过两父子在北京饭店的见面和对话,拉开了整个故事。故事由许灵均对自己人生坎坷经历的回忆,从一九五七年“反右”一直讲到粉碎“四人帮”,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时代。
一九五七年,许灵均被打成“右派”,来到西北牧场劳动。那时,他感到孤独、绝望,曾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他还是活下来了。是大自然纯净了他的思想,是劳动陶治了他的感情,是质朴、善良的牧区人民温暖了他的心。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牧场的那些岁月。他解除劳教后,因无家可归,被留在牧场放牧。老牧民董大爷给他钉上门帘子挡冷风,董大娘送来了热腾腾的面条。十年浩劫中,郭子等牧民想方设法保护他免遭横祸。在他们之中,他找到了父亲和母亲,找到了温暖和希望,找到了勇气和力量。那时,从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场的农村姑娘李秀芝,举目无亲,无处安身。善良的郭子将她带到许灵均的小破屋里。秀芝不嫌许灵均是“右派”,许灵均感激秀芝对他的信任。秀芝把他破旧的小屋,收拾得焕然一新,并养起了鸡、鸭、鸽,成了“海陆空”司令。不久,他们又有了儿子清清,为这个幸福的家庭又增添了新的欢乐。粉碎“四人帮”后,许灵均错划的“右派”得到改正,他又走上讲台,把知识奉献给牧场的后代。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民歌在祁连山麓回响,也在身处北京饭店的许灵均的心中回响。他又想起离别的前夜,妻子的无限信赖和深刻理解,使他激动万分。他不能离开祖国,这里有他的亲情、他的爱、他的根。许灵均深情地对父亲说:“祖国已经从浩劫中走出来了,正在繁荣富强的上坡路上艰难跋涉,我不能走,我要和祖国一起爬这道坡。”
送走了父亲,许灵均又踏上了他用汗水浸过的土地,又回到患难与共的亲友中间,回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子身边。
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刘晓楠的心几乎完全沉浸到这个故事里去了,甚至都没和李书记他们说一句话。刘晓楠想,自己的个人经历虽然没有许灵均那样坎坷艰难,但那些年因父母受到冲击的影响,小小年纪的自己确也十分痛苦。而在那种危难时刻,给了自己胜似父母兄弟般的关心、亲情和爱的,正是那些现在还在建筑工地上辛勤劳作的师傅们、师兄弟们。他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越是临近毕业,自己原先预想的考研究生、当科学家的打算却又有了改变的想法,自己竟然是如此迫切地想要回到那些曾经给予过自己关怀与照顾,又对自己寄予了殷切期望的工友们中间去。
“我要和祖国一起爬坡”。朱时茂主演的牧马人深深地打动了刘晓楠。建筑公司老领导的希望,工友们的热情期盼,都让他难以割舍。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牧马人的这种精神。
第三十八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