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七点上课的时间差不多了,四个人就一路向工地上的补习教室走去。教室是设在新近封顶的一座大仓库里。仓库很大,平常工地上要开个大会,全体好几百工人都可以容纳得下。青年突击队成立后,为了补习上课,在仓库靠北墙上挂了一块黑板,在黑板前的地板上用砖头、木板砌筑了一个讲台和一些简易的桌椅,可以供百来号人同时上课。
刘晓楠、王育萍跟着何书记、甘哥走进去的时候,里面已经坐满人,主要是青年男女工人,有些年纪大的师傅们也坐在那些靠边的位置上。大伙儿见他们进来,一边站着起身,一边鼓起掌来,小李子还带头喊起了“欢迎刘老师。”
何书记一看,高兴起来了,也高声地说道:“对的,对的,欢迎刘老师,欢迎刘老师。”
这可是刘晓楠没有预料到的,一下子搞了个不好意思,脸都有点红了,也激动得有点发热了。好在是晚上了,灯光下不是太分得清脸色的。
甘哥快走两步,站在讲台边,要大家安静了下来,又招呼何书记、刘晓楠他们在前排的位置上坐下,才对大家说:“以后,每逢礼拜六晚上,我们的刘哥刘老师都来给我们上课,这是我们的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大家一定好好听课,好好学习,争取把文化补习早点搞上来,把青年突击队竞赛的知识学到手。到时候,我们在文化考试和知识竞赛两个方面都取得好成绩。现在,先请何书记讲话。”
这个甘哥,他这架势,是在搞个仪式了。何书记也很配合,正儿八经地走到讲台前,像平时开会作报告一样,讲了一大通。当然,主要是讲刘晓楠同志就是一个努力学习,用自己的知识为工友们服务的活榜样。他甚至还讲到当年刘晓楠在工地做工时,就一直抓紧业余时间看书学习,经常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工程队领导写材料,帮老师傅们写家信。何书记最后说:“现在,刘晓楠同志的知识更多了,学问更深了,水平也更高了,所以,他就可以为更多的工友们服务了。我说这些,是要说明一个道理,学习知识不要怕多,知识越多,你就越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你就越能够为更多的亲人、朋友、同事们服务。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做有知识、有能力,服务于祖国和人民,无愧时代的新一代建筑工人。”
当然,甘哥也要刘晓楠讲几句。刘晓楠只是对大家说,严格地说来自己还只是一个实习老师,课不一定讲得好。如果有讲得不好的地方,大家有听不懂的,都请及时提出来,自己一定努力改正提高。
正式讲课了,内容是介绍祖国的大山大河。刘晓楠从粉笔盒里取出一支粉笔,转身面对黑板,大致比划了一下黑板的长宽,就在黑板上画起来了。随着刘晓楠手中的粉笔头的移动,在黑板上出现了一条弯弯扭扭的白色线条,当这条白线条画完时,刘晓楠让开身子,展现在大伙眼前竟然是一幅中国地图的轮廓!中国版图那雄鸡昂首的特有图像跃然在黑板上,简直与挂在墙上的中国地图的外沿轮廓一模一样!
工友们中间先是一阵低声的赞叹,不知是谁带头,突然又暴发出一阵掌声。刘晓楠知道,这是工友们对自己的认同和鼓励。在自己以知识回报社会,回报公司,回报工友们的第一步,又是工友们给了自己的及时鼓励和支持。刘晓楠这个出身于工人之中的大学生,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学业与事业理想和培养自己的社会与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十章 把女朋友带回去(6)
第二天礼拜天,工地上加班搞四号库房扫尾工程。刘晓楠和育萍都去帮忙,刘晓楠和师傅一起做南墙窗台粉刷,育萍在一旁递送水泥灰浆。
育萍的活不多,她不急不忙地做着,一边做事,一边有事没事向四周观望。远远地,见一辆小车从工地办公室那边过来。小车在四号库房北墙那边停下了,何书记正在那里和工人们一起干活。只见何书记停下手头的活,迎向从小车里出来的人。
“刘哥,可能是公司里有人来了。”育萍对正低头忙活着刘哥说。
“哦,是谁啊?”刘晓楠随口回应着。
“看不清楚。坐小车来的,可能是公司领导,正在和何书记说话。”四号库房有一百多米长,在南头是看不清北头的情况的。
“嗨,要灰浆了,快递过来,别光顾了看。”刘晓楠退回一个空桶,要育萍递过灰浆去。
“做事都不专心。”王师傅在一旁一边动着瓦刀,一边小声说了女儿一句。
“嘿嘿。”育萍一边不好意思地笑笑,一边还偷偷地向老爸作了个鬼脸。
三个人正快活地做着事,就听到何书记的声音在近旁说:“王劳模,晓楠,公司王书记来了。”
三个人应着声音抬头一看,何书记和公司来的两个人已经站在旁边。公司来的人是公司党委王书记和公司组织部谭部长。王师傅和刘晓楠都认识这两个领导,育萍还是头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见到公司的领导。
王书记是个北方汉子,身材高大魁梧。王书记是当过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的老英雄,在朝鲜战场被打断的右腿还是用钢板支撑着的。这会儿,他跛着腿向王师傅跟前紧跨了一步,王师傅也赶紧放下瓦刀紧跨两步走向王书记。王书记伸手一把握住王师傅那双沾满水泥灰浆的手,一边使劲地摇动着,一边用他那宏亮纯正的北方话说:“王劳模啊,你辛苦了啊。还好吗?”
“好啊,好啊。王书记,你脚下当心,工地上地面嗑嗑绊绊的,不好走。”王师傅知识书记腿脚不方便,特意招呼他注意。
这老哥俩是当年一同到西部三线建设工地组建建筑公司的老同志。那时候,第一批到达三线工地的干部职工,全都借住在当地山区老乡的一座民房里。当时不分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人,只按年纪和身体状况安排住宿床位。照王书记的说法,就如以前他们在部队打仗时,官兵同甘共苦一样。因为王书记的腿脚最忌风寒,王师傅则患有寒腰的毛病,他们两个就被安排在最里间的唯一一张大床上。就这样,老哥俩在一张床上度过了三线建设最初的艰难岁月。
所以,从那以后,王书记只要到了王师傅工作的工地,总是要找这位老哥聊上一阵,有时间的话,老哥俩还要在一起喝一杯。这会儿,老哥俩又聊上家务事了。
“王劳模啊,你女儿快毕业了吧?”王书记记得,王劳模的女儿在省城读大学。
“是啊,还有一年多就毕业了。”王师傅知道,女儿在大学里要学习四年。
“听说她帮你找了个好女婿啊,哈哈。”王书记还真了解些民情啊。
“是个好女婿,好,好。王书记,你也当爷爷了吧?”王师傅一脸的满意和幸福。
“快了,快了,又要升一级了,当爷爷了,哈哈。”王书记那爽朗的笑声在工地上空回响着。
“哈哈,哈哈。”老哥俩一起畅怀大笑。
第四十章 把女朋友带回去(7)
这边,老哥俩聊得痛快。那边,谭部长和两个大学生也正聊得正酣。
“晓楠啊,我刚才听何书记说,你昨晚给青工们上课了?”谭部长说道。
“是的。我想有些知识,光工友们自己看书,学起来比较吃力,我给大伙讲讲,或许能让他们学得轻松些。”刘晓楠讲了自己的想法。
“好啊,你读了几年大学,还是我们工人阶级的本色。我们公司就是需要这样与工人同志一条心的知识分子。”谭部长到底是搞组织工作的,说起话来不离本行。
“哎呀,谭部长,什么知识分子啊,我再怎么读书,也是个工人。这是我骨子里已经注定的了。”确实,刘晓楠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当了十年农民、工人,在那形成个人思想性格关键的十年里,他已经把自己的骨头在底层劳动人民的体力劳动中,炼成了终生不会再变的本质了。
“晓楠啊,现在全国每年才毕业二三十万名大学生,金贵啊!每年一到了这个时节,我们这些搞组织干部工作的同志,就得往主管部门跑明年的大学生人才了。你看,我这次就是拉着王书记到省建工局来要人的,想为公司多争取一个把大学生分配名额。”谭部长讲话是有策略的,并没直接讲刘晓楠自己分配的事。不过,他也打听清楚了,今明两年毕业的大学生,凡是带薪学习的,原则上都不再参加统一分配,都要回到原工作单位去,除了他们考上研究生以外。谭部长也知道,以刘晓楠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如果他要考研究生的话,肯定是没问题的。
“那好啊,谭部长,你多要几个大学生回去,以后我就多几个为公司和工友们服务的伙伴啊。”刘晓楠希望公司的人员学历构成尽量高些,大家一起来为提高公司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努力。毕竟,那么大一个公司,上万职工,只靠几个人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谭部长听出刘晓楠话里的意思了,“好,好啊,晓楠,我们大家都欢迎你回来工作,我们一起为提升公司的素质,为建设现代化的建筑施工企业而共同奋斗!欢迎,欢迎啊!”谭部长说着,声音升高了,还拉着刘晓楠的手握起来。
谭部长的高声引起了那边王书记的注意,“欢迎什么啊,老谭?”
见王书记向着这边说话了,刘晓楠赶紧走过几步,站在王书记面前,说:“王书记,您好。”
“噢,是小刘啊?怎么,休息日还来工地干活?好样的,没忘本。”王书记最喜欢与工人群众保持联系的干部。
谭部长也过来了,“是啊,这就是老何他们说的,刘晓楠同志始终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
“小刘啊,这次谭部长和我是来省里抢人才了。你这个人才怎么打算啊?”王书记讲话从来直来直去,和组织部长不一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