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枫叶红了-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件一次定位好。”

  “好,好。想得周到。要不位置不合适,我们老两口还真挪不去。”宋叔叔高兴地说。

  “看不出啊,我们大刘还蛮会安排场面的。”黄粤豫近来学得有点像安怡恒了。今天安怡恒没来,他就显示出来了。

  “别贫嘴了,干活吧。”刘晓楠招呼大家动起来,一边搬着东西,一边解释黄粤豫的疑惑,“别忘了,我就是造房子的,这房子里里外外的事最清楚。要是这点场面都调不清,那还怎么摆得开一栋栋房子啊?”

  黎民余一把拉过板车把手,那样子打算扎扎实实地驾一天车辕子。刘晓楠从他手里一把抢过了车把手,说:“你还是发挥你的特长,负责电器拆装吧。”

  不等民余回答,刘晓楠又回头对宋佩华说:“佩华同学,给他安排电器啊管道啊什么的拆装任务吧。”

  新旧房子都在一个院子里,宋家东西又不多,一个衣柜,一个书柜,一张书桌,一个碗柜,两张床,再加上小饭桌小椅子小凳子,锅碗瓢盆什么的,用大板车拉了六七车,就全部搬完了。

  民余先在旧房子里把该拆下东西从墙上、天花板上拆下来,每套物件整齐有序地捆扎好,跟着板车送到新房子那边。然后,又在新房子里按宋叔叔和阿姨指定的位置安装好。他那钳工的手艺对付这点小活,绰绰有余,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佩华有几次想上前去为民余递水递毛巾什么的,被晓楠看见了,都不动声色地拦住了她。每逢这时,民余就偷偷地向晓楠做个生气的鬼脸。而晓楠就还他一个无可奈何的委屈像。当然,这些小动作小表情是绝对不能让宋家老两口看到的。

  半天就把家搬完了,佩华父母要留大家吃中饭,大伙一边告辞着,拉着大板车就往外走。邵成福在后面替大家回话:“时间还早,我们刚好赶回去食堂开饭。你二老这里事多,就不要再忙我们的了。”

  宋佩华说,自己回学校去给大伙加菜,也要随大家一起回学校去。

  大伙儿说着就走出房间,宋叔叔和阿姨坚持将大家送到楼下。正在道别,只听得二楼一声“砰”响,那是风把房门吹得碰上了。佩华的妈一下惊了,“啊呀,钥匙没拿出来。怎么办,怎么办?”

  刘晓楠站在地坪上看了看房子的外墙和二楼的阳台,说:“阿姨别急,我上去把门打开。”

  “怎么上啊?”佩华也着急了。

  “你看,我就沿着外墙上的下水管道爬到阳台上,不就可以进房间了吗?”

  “那太危险了,爬不得。”佩华的妈担心。

  “没事,阿姨。几个月前我就是干这事的,在房墙上爬上爬下是我的工作专长。”

  说着,刘晓楠双手抓住下水管,一使劲,同时两腿一收,就上去一米多了。然后,只见他手脚交替着往上攀爬,只三五个动作,就抓住了二楼的阳台边,一个纵身,就站在了阳台里。

  下面地坪上提着心的阿姨才松了一口气。

第十四章  亏你还知道她是少女(7)
差不多快走到学校了,天气起风了。一阵风刮在身上,还有一股冷意,到底是十二月的天了。刘晓楠不觉打了冷颤,突然想起,刚才在佩华家做得热了,把毛线衣脱下来,顺手塞在了一个小纸盒子里。

  “我的毛衣落在佩华家了,我得回去拿。”刘晓楠说。

  “算了吧。下个礼拜天我回家给你带回来吧。”宋佩华说。

  “那只怕不行,这天气冷了,我穿什么呀?我可不是有一箱子衣服的主儿。”刘晓楠工作那么多年,那点工资只管三件事:吃饭,买书,帮朋友。穿衣从来是过得去就行了。

  “那我陪你回去拿吧。”佩华要尽主家之理。

  “算了吧,你今天累了,还能来回走吗?反正我认识你家,认识你爸妈。”

  刘晓楠一个人回到刚才那个二楼,敲了敲房门。

  “谁啊?”佩华的妈的声音。

  “阿姨,我是刘晓楠,佩华的同学。”刘晓楠报了自己的名字。

  门开了。“是小刘同学哦。请进,请进。”宋叔叔和阿姨一起往房里让刘晓楠。

  “宋叔叔,阿姨,对不起,我把一件毛衣落在这里了。”

  “是吗?我们还没收拾到,找找看。”

  刘晓楠找到毛衣,打算告辞。宋叔叔叫住了他:“小刘同学,你就是刘晓楠,佩华称你为刘哥?”

  “是的,宋叔叔。”

  “谢谢你给她那么多帮助。”宋叔叔说着还郑重其事地握了握晓楠的手。

  “没什么,宋叔叔。我们这些年龄大的大男人,理应照顾小弟弟小妹妹同学们。”

  “你有个老乡,……”宋叔叔欲言又止。

  刘晓楠看出来了,心想,不如趁这时候跟他们作些解释吧。于是,刘晓楠就直言不讳,“宋叔叔,我猜到你想说什么。如果可以的话,我就跟二老多说几句?”

  “好吧,好吧。坐下慢慢说。”阿姨端过来一张凳子。

  “宋叔叔,阿姨,我是个晚辈,话不一定说得合适,你二老就请耐着性子听完,有不恰当的,二老再指正。”刘晓楠就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

  刘晓楠自己与黎民余从小就是好朋友,一起读小学,读中学,现在又一起读大学。自己对他的家庭、为人、性格都是知根知底的。就自己的观点看,黎民余的确是个好青年。

  对于宋叔叔和阿姨这样的老知识分子来说,不管有意无意,对工农底层总难免有些陌生和隔阂。事实上也是,在社会的底层,文化素养差些,粗鲁甚至近乎野蛮的人和事并不少见。这些,就给所谓的上流社会阶层和知识阶层,留下了心理上的反感和防范的理由或口实。但是,社会底层人民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整体人格上,都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基石和脊梁。

  自己和黎民余都是从这个阶层走出来的。难能可贵是,身处社会底层十几年,又是在那样是非颠倒的时代,我们非但没有堕落,没有沉伦,也没有被底层的不良习气浸染异化。而是在社会底层吸取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优秀品德,并以此作为自己人格的基础,十几年来坚持正直、积极、勤奋的人生追求,特别是顶着压力和困难,孜孜不倦地吸取了人类文化养分。所以,当国家需要时,我们理所当然地成为最优秀的人选。

  如果说,一直在上流社会或知识阶层社会里成长起来的人,让知识分子的父母比较放心的话,那么,在社会底层大熔炉里锻炼出来的人,更可靠,更具有辨别和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经过困难考验的人更能让人放心。

  如果说,复杂的人生经历有可能让人染上多种不良习性,形成复杂的思想性格,那么,一直在象牙塔里长大的只知家门校门的青年,则可能更加缺乏社会免疫力。因为,孩子长大后最终总要走进社会的。那时候,显然有免疫力的比没免疫力的更可以让人放心。

  最后,民余与佩华目前只不过是好朋友,或者说是学习上互帮互补的好伙伴。佩华从民作那里学习历史知识,开启和强化自己对于历史地理学的领悟;民余也从佩华这里补充了地理知识,丰富自己对历史事件的地理理解。从知识总量和能力看,可能佩华受益更多些。

  同时,刘晓楠也没忘了提醒宋家父母,学校也是个社会,尤其是有了一批复杂的大龄学生后,无疑增加了学校社会的复杂性。有些事是可能被人搅起的,是可能与事实不相符的。智慧的宋叔叔和阿姨应该能够有所觉察,应该能够辨别得出来。

  刘晓楠的一番长话后,宋家父母似乎有所认同了。毕竟,女儿过了年就十八岁,作父母的不可能再严厉禁止她的事,是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站在这一代特殊的大学生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五章  相亲,相亲(1)
刘晓楠的师傅来信了。当然,信是师傅口述,小育萍写的。

  信上说,公司现在实行定额考核、多劳多得的劳动管理办法,大家的工作干劲都上来了,基本上没人像以前那样偷懒了,除非他不想要钱。现在技术好,肯干的年轻人收入可高了,就连我们作业班最不会做事的,一天也能砌一个多立方的混水墙,得三块多钱的奖金,加上本来的工资,一天可以有四五块钱的收入。师傅的意思,趁着现在还做得动,想尽量多做点,攒点钱,让育萍考大学没有后顾之忧。

  信上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几十年辛辛苦苦做过来,劳模都当了,但那时候不挣钱,一辈子没攒个什么钱。现在老了,政策让挣钱了,自己又快做不动了”。晓楠一看,这一定是小育萍自己加上去的,师傅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反正育萍欺负老父亲不识字,把自己的意思就加进来了。

  是啊,这时候自己若还在师傅身边,可以和师傅搭成一个组合,帮师傅一起做,师傅就轻松些了。凭自己一天能砌三个多立方混水墙的功夫,怎么也能帮着师傅多挣点。唉,师傅你就自己悠着点做吧,保重身体最要紧。小育萍读书还有我嘞,不要太操心了。刘晓楠只能这样想想了。

  信上说,现在公司不少子弟心也散了。老辈人都希望孩子们向晓楠学习,好好读书,考大学。但有些孩子不听话,只想到工地上去做工,一天挣个几块钱,吃吃喝喝的,说是什么潇洒。育萍也有点动摇了,学习没以前专心了。要晓楠回信时好好教育教育她。

  接着,信上又有这么一段:“其实,育萍学习还是不错的,只是每个礼拜到工地上去做一两天,一个月倒也还能挣得二三十块钱,管得了家里的菜钱了。这样,我的工资就基本上可以攒起来了。”显然,这是育萍在为自己狡辩。不过,她也实在是不想让老父亲太辛苦了。这个,晓楠是知道的,育萍这孩子从小懂事。

  是啊,整个国家从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