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黎民余是怎么想的,刘晓楠确实希望他假期里来和自己一道学习英语。因为,自己近半年对英语的突击学习后,觉得现在需要有一个试着与人进行英语交流的机会。以自己目前的水平,难得找到能耐着性子与自己交流的对象中。而这个民余,与自己水平相当,再说他也不敢随便甩掉自己。
“好啊,住我这边来,我欢迎,但有个条件。”刘晓楠正求之不得,但先得把规矩定下来,“以后我们两人间讲话都要尽量用英语。”
“正好,我也是这个意思。不过,讨论大问题不行,日常事务*流可以。”住到一起学英语,正是黎民余的目的。
“好,限于日常交流。规矩是谁说的错得多,就要罚。”刘晓楠早把规矩想好了,不只是针对民余,也想让自己有个督促。
“怎么罚?不是罚钱吧?”
“谁要你的钱。再说万一我错多了,也没那么多钱给你。”刘晓楠把规矩端出来了:“早晨说错了的,打开水,打早饭。上午说错了的打中饭。下午说错了的,打晚饭,搞寝室卫生。晚上说错了的打洗脚水。怎么样?”
“好啊。看来这个假期我要享福了。哈哈。”黎民余自我感觉还不错。
“不见得吧?这福还知道是谁享得到嘞。”刘晓楠也不服输。他又指着几个床位说:“这样吧,他们几个回家的,今天就会走。你明天就搬过来吧。”
“好啊,好啊。”黎民余求之不得。
第二天一大早,刘晓楠这个一贯起早的人才下床,就听得有人敲门,门外有人大喊:“Open the door。”
刘晓楠一边开门,一边问道:“谁啊?”
黎民余提着大包小包地一边往屋里挤,一边笑着嚷嚷:“哈哈,你没讲英语。今天早餐有人打了。”
刘晓楠一下清醒了,大嚷:“不行,不行,你还没搬进来。等你搬进来了再正式宣布开始。不能搞突然袭击嘛。”
“赖皮。哼。”黎民余无可奈何。 。 想看书来
第十七章 寒假不回家(3)
两个好朋友住到了一起,学习时间之外,聊天的机会也多了。两个人聊得最多的还是对将来的专业打算。
在这个问题上,晓楠是完全接受杨贤纯老师的观点的。他对民余说:“我想往宏观综合方向发展。这可充分利用自己十多年来积累起来的比较广泛的知识,还有利于发挥自己这些年来与社会接触较多,对社会宏观问题思考较多的优势。将来把自己的宏观思维与地理科学的区域特征联系起来,研究一些具体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应该可以有所作为的。你呢?”
“我的想法和你不同。其实,我们进入专业领域,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从年龄上讲,起步太迟。和他们那些十五六岁的小孩子比起来,我们已经迟了整整十年了。所以啊,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把知识面的网再去铺大,把知识的基础再打牢。那样会把我们所剩不多的时间都耗费掉的。晓楠,我这里提醒你嘞,等我们大学一毕业,就三十岁了,人生是有限的啊。”民余的考虑不能说是不对的。
“这个我也不是没想过。但我总觉得,既然命运让我们在青春的尾巴上赶上了大学这班车,我们就应该充分地利用它,让它发出最亮最美的光芒。”在人生的理想问题上,晓楠一直有着一种浪漫的情怀。当然具体问题也自有理智的思考:
“时间问题,其实也是相对的。你看他们小年轻,大多贪玩,自我约束能力差,一天上了四节课以后,最多也就再看两个小时的书。这样,他们一天的学习时间也就六个小时左右,其余时间都去享受生活、体验社会了。这对于学习来说,是把时间浪费了。
“我现在一天学习十六七个小时,再加上礼拜天节假日,我四年就要当他们十二年了。这不就把那时候耽误的十年找回来了吧?你看,时间上我们不少,而在知识积累、社会经验与宏观思维能力上又明显强于小年轻们。这正是我们对专业前途作高标准的宏观综合规划的优势啊。”晓楠的想法似乎更加不无道理。
“但是,你想过吗?我们如果用同样的以四年当十二年的精神,找准一个单项方向,深入进行钻研,岂不是更能达到专业研究在这个方向上的至高境界吗?”民余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两个人谁也不能说服谁,也就各人按各自既定的打算办了。晓楠一如既往地实施他的假期计划,民余则按自己的想法进行自己的假期学习。
实际上,民余早已将自己的专业主攻方向选定为中国的明史研究,并一直在默默地朝这方面努力。
本来,民余上大学前的个人阅读爱好就是有关明朝的东西。他曾钻山打洞地到处找有关明朝的老书,甚至冒着传播传看“封资修”毒草书籍罪名的风险。为了防止意外被人发觉,他还曾把《红岩》、《欧阳海之歌》那些书的封面包在自己看的古书外面,装成看革命英雄小说的样子。
上大学后,民余惊喜地发现,自己所在的历史系竟然是全国明史研究的权威单位。系里有国内明史研究最权威的教授,资料室里有全国罕见的珍贵明史资料,其中不乏孤本典籍。
这可喜坏了黎民余。没有任何犹豫,他就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在了明史研究。这个寒假,民余为自己定了两项主要任务:
一是利用假期集中的时间,将自己这些年已知的明朝历史知识梳梳辫子。打算按编年、人物、事件等口径,分门别类,进行归纳整理,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相对完整的明朝历史知识系统。
二是集中精力攻一攻历史研究的基本功,重点是攻读古汉语知识,标准要比课堂教学高,知识面要比教材宽。以此打好扎实的历史研究方法与能力的专业基础。
“你呆在这里不回家过年,就这么两件事?”民余一说完,晓楠就怀疑上了。
“就这两个主要任务。”民余明确地说。
“那么,言下之意,就还有次要任务了?说说看,是什么任务?”晓楠故意追着不放。
“我不像你,还有师傅家小妹妹的事。”民余知道晓楠要说什么。
“哈哈,不打自招了吧。可是你自己说出小妹妹的啊。不过,你的小妹妹不姓王,姓宋。哈哈。”
第十七章 寒假不回家(4)
黎民余这个寒假不回去,还真不是只为了学习。他有自己的苦衷,也有自己的打算。
快放假时,黎民余家里来信了。信上说,给他物色了一门亲事,女方姑娘只读过高中,在县政府机关当打字员。但她父亲是县文化局的局长,将来民余毕业时,回来好安排工作。还说女方家很高兴能找个大学生女婿,打算这个寒假他一回去,双方见了面就把事定下来。信中看得出来,民余的母亲为着就要有个局长亲家了,满心地欢喜。
这可让黎民余为难了。自己的心已有所属,不可能再去找什么对象了。但要当面拂了母亲这份心情,民余又于心不忍。
民余的父亲走得早,是母亲含辛茹苦把兄妹几个拉扯大。在那个小县城里,无依无靠,家里又没个男人的母亲,从来只得小心翼翼地做人。如今有个大学生儿子了,如果再攀上个局长亲家。那老母亲在街坊邻居面前也就能出头了,光彩了。
可是,老母亲啊,儿子有自己的理想,以后要有自己的事业,是大事业,是来江那个小县城容不下的大事业。为个这个理想和事业,儿子恐怕将来不能回乡奉老了。
民余想了又想,这事千万不能回去当面驳母亲的面子。那样,老母亲是会转不过弯来,是会生气,伤身体的。所以,决定今年寒假借口要在学校参加社会考察活动,就不回去了。
民余想,对方家里是场面上人。自己借口不回去相亲,她们是能明了其中含义的,她们会自己找台阶退场的,而且还会周全得双方都不伤面子。
等以后有机会了,把自己相中的媳妇带回去见老母亲,老人家自然会高兴的。
当然,这些都只是民余自己的考虑,他没好意思和晓楠多说,更不能直接给佩华说了。但是,既然留在学校了,他当然希望能多与佩华在一起相聚。于是,民余跟佩华说:“我在学校过年了,你能常来看我吗?”
“我当然会来的。”佩华当然是想多来的,“可是,学校放假了,我老往学校跑,怕是我老爸老妈要多心了。”
“是啊,是得有个什么理由才好。”民余想了想,提出一个办法:“你看这样行吗?就说晓楠的妹妹在这里参加高考复习班,住在你们寝室。你答应晓楠了,每个礼拜过来一两次照顾她。可以吗?”
“应该可以。我父母对刘哥的印象蛮好的,还给我说过,在学校要多结交这样的同学,对自己会有好影响。他们不会不同意我照顾刘哥的妹妹。”佩华也觉得这个由头好。
“其实,我听晓楠说,他那次与你父母谈过后,他们对我也解除了误解。我想,主要是你现在还小,他们不放心。等过一两年,我们应该可以告诉家人的。”民余在晓楠的帮助下,调适了心理状态后,现在已经能够平静地对待与佩华的关系了。
“所以,我们现在主要是把学习搞好,不要太在这方面费心了。有些事只要我们心里有就行了,到时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小姑娘也能这样理智地处理感情上的事,民余倒是没想到。
......
快过年了,佩华又来看黎哥、刘哥,这回还背了个大包。她一进寝室,把包往桌上一放,就往外掏东西,一边还乐呵呵地说:“家里备的年货,反正有多,他们也搞不清数,我就偷出来一些了。”
民余和晓楠看着佩华把包掏空,摆满了一桌子。酒,白、红各一瓶,啤两瓶;水果,苹果、橘子,还有一个大柚子;零食,花生、瓜子、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