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突然盯着晓楠,一把抓着他的肩膀摇起来:“晓楠,你真会读书啊,这么难学的哲学你都自己看得懂。要是你能上大学,一定可以当大学者。”
“你也一样啊。不过你选的那本《工农兵学哲学》太浅了,学不到东西。”
“但是大部头我又看不懂呀。”
“还是这本《大众哲学》比较合适,艾思奇把道理讲清楚了,但是话又通俗易懂。”晓楠拍了拍自己面前的书本,“我已经看了两遍了,你也看这本吧。”
“看,看,看书有么子用?做梦。”文英一下子又沮丧了。
这天晚上,刘晓楠还真的做了个上大学的梦。自己和文英一起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专攻“否定之否定”专业。 。。
第三章 梦(3)
别以为就刘晓楠这样的人读书学习,其实,全中国人人都天天读书,读毛主席的红宝书,还要每天早请示、晚汇报。
七月盛夏,正是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的“双抢”时节。全队的劳力,不分男女老少,全都忙了白天的收、插,晚上还要加班将收回的稻谷风干入仓,将第二天稻秧扯好备齐。
这天傍晚收工回来路上,生产队长功英哥就招呼开了:“大家回家抓紧吃点东西,半个时辰后趁着月光出来好做事,一起去竹山背秧田里扯秧。”
“不行,吃了饭先到正厅屋做晚汇报,然后再去扯秧。”大队副支书功保不由分说地改了队长的安排。
“功保啊,我正要跟你讲,双抢的日子时间这么紧张,早请示、晚汇报就以后再搞吧?”功英赶紧走到功保跟前,和他打起商量。
“不行,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这么大的事谁敢说不做?”功保不依不饶。
“我没说不做。”功英赶快辩白,“我只是想现在时间紧张,抽不出,以后农闲时我们再多做些请示汇报。”
“双抢搞得累死了,晚汇报的时候都撑不起了,尽打瞌睡,都不晓得支书和队长在讲么子了。”功书在一边帮着功英。
“是啊,是啊,”人们纷纷附合。
“不行,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是政治,政治第一,我要向公社党委和公社革委会负责的。”功保想着自己的职务责任。
“但,但是,全队百十号人都要吃饭生活,要是误了双抢节气怎么办,我怎么向全队的男女老少负责?”功英也想着自己的责任,“大家选了我当队长,我能不负好这个责吗?我也要向全队的人负责啊。”
晓楠看着两位领导争吵,觉得他们谁都没错。向毛主席请示汇报,谁敢讲个不,那要是沾上反对毛主席反党,就是反革命罪了。抢收抢插,这是全队人吃饭的大事。上林湾这个生产队就是因为生产搞得好,大家吃饭才不成问题,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晓楠有的同学下到生产差的湾村,一年到头总有几个月没饱饭吃。
那两个领导还在争。功保虽然声调放低了,但态度一点都没软:“功英哥,你就莫让我为难了。”
“功保,你也是队里的人,搞好生产,你家里人才能过上好日子呀。”功英也动之以情。
“你要我怎么向公社书记、主任交代?”功保讲。
“你要我怎么向全队的人交代?”功英讲。
晓楠突然明白了么子,谁让他当这个职务,他就向谁负责任。公社的要求没错,湾里人的希望也没错。功保哥是应该向书记主任负责,功英哥是应该向全湾村男女老少负责。
事情就没个是非对错了吗?晓楠越想越糊涂了。 。。
第三章 梦(4)
日子就这么过着,不知不觉刘晓楠下乡到上林湾已经三年了,他已经从一个半大小子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这时的刘晓楠,对付队里出工的体力活已绰绰有余,每天夜晚就更有精神看书了。文英还是常来和他一起看书。
这天晚上,他们两个一起读严复的译作。晓楠读《天演论》,这是严复译自英国人赫胥黎的著作。文英读《群己权界论》,一本译自约翰.穆勒的原著的书。文英一直捧着书本发呆,好长时间没听到她翻页。这些天来,文英常常这样发呆,晓楠也就没在意她。
“晓楠,你还记得《隋唐演义》里的秦琼秦叔宝吗?”文英突然问了一句。文英常这样,冷不丁地发个问题。
“记得啊,秦琼卖马,人倒霉了真是门板都挡不住。”晓楠顺口讲道。
“你晓得秦琼和秦夫人谁的年纪大吗?”
“不晓得。”
“秦夫人年纪大些。”
“哦?”
“秦夫人比秦琼大三岁。”
“书上好像没讲过。”晓楠奇怪了。
“不是书上讲的,是影子戏里唱的。”文英告诉晓楠,“他们北方人讲究女大三,抱金砖。”
“哦,是的,隋唐演义的事是在北方。”晓楠没想到,南方唱影子戏的师傅还懂得北方的风土人情。
“晓楠,你今年好多岁了?”
“十八岁。”
“我二十一岁了。”文英低着头,轻轻地讲了一句。
“哦,文英姐,你,你,”晓楠一下怔住了,不知讲么子好。
文英突然狠狠地抓住晓楠的手,声调里充满埋怨地低声喊着:“你,你为什么姓刘,为什么姓刘?”
“我爸爸姓刘,我就姓刘了。”
“你,你个木脑壳。”文英甩开晓楠的手,木愣愣地坐着,半天没再作声。她知道,两个人谁都不是木脑壳。两个人都清楚地晓得,同宗姐弟,就是一家人,不能那个的。
不晓得过了好久,文英才又轻轻地讲话了,“晓楠,我明天就要走了。”她是讲明天她就要出嫁了,那边是大队支书家的伢子。
“这么快呀。不是讲等过年时再过去吗?”
“下个月就要报来江师范的工农兵学员名单了,他爸爸讲我过去了他才报我的名字。”
“你真的就为了读书这么做?”晓楠盯着文英问。分明看见她眼里含着泪光,满眶的泪水好像就要出来了,晓楠抬了抬手,想去替她擦了。但她到底忍着,没让泪水掉出来。
“这也是没办法,想读书就只有这样了。”
“可以让队里推荐你呀。”
“推荐?推荐,你还不知道吗?去年你参加县里的路桥民兵团,拼死拼活地干,表现那么好,全公社的人都知道。大家都以为那个知青上学的指标肯定是你的,队里也积极推荐你。结果呢?还不是公社张书记的亲戚去了。”
“唉,别讲这些了。”
“怎么不讲?你晓得张书记那个亲戚知青是么子德行?被安排在离公社镇子最近的生产队,从不好好劳动,在湾村里出了名的好吃懒做,尽做些偷鸡摸狗的事。听说有一次差点被人抓到,追得他没地方躲,最后还是躲到 他的书记亲戚家里,才逃过一顿打。”
“现在,现在不知怎么了。”晓楠压低了声音,“有些事和毛主席语录讲的,和开会讲的不一样。”
“你也晓得啊!”文英反而提高了调门,“要读书,不想点办法能行吗?”
“那也不能想这样的办法。再说,”晓楠犹豫了一下,还是接着说了,“当工农兵学员也是为了读书学习,我们每天晚上不是也一样学了不少东西吗?”
“怎么一样了?上大学能跳农门,就是国家干部了,拿工资,能和我们现在一样吗?”文英差点叫起来了,有些激动了。她停了停,缓了一口气,还是放低了声音,慢慢地讲下去,“再说,我这也没什么,女人反正是要嫁人的。他叫得宝。我和他小学、初中都是同学。他是个大玩家子,那成绩要不是因为他爸爸,只怕一辈子都升不到二年级。不过,不过,听人讲,这几年他在大队加工厂管机房,还算不错,没出么子事。要不是他怕读书,还轮不到我嘞。”
“龙得宝,我认识。我去大队部机房磨薯粉时见过,人还算老实。”
“我哥也是这么说的,还说他不至于会欺负我。”
“欺负你?他敢。我们刘家人不掀了他家房顶才怪嘞。”刘晓楠知道,农村女人在婆家的地位,全看娘家的势力。在西洲大队,刘姓是第一大姓,人多势众,不管谁家,哪怕是支书、大队长家,只怕都不敢对刘家的姑娘太过分。
“其实,我也不是非要去读书。要是有合得来的人,一起安安静静地过日子,也很好的,我也喜欢。”
“文英姐,......”
“但是,没这个缘分。我就找个机会出去见见世面吧。总不能一辈子就窝在乡下了。”文英抬起了头,勉强做了个笑样子,“反正我读完书后就是公家的人了,自己在城里过日子,爱不爱回家就看我的心情了,呵呵。”
“你,你还笑?”晓楠顿了一下,觉得这样讲她也不好,就换了个口气,“可以进学校读书总是好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章 梦(5)
“读书总是好的。”刘晓楠想着想着就讲出来了。
“你讲什么?”邵成福没听清走在后面的刘晓楠的话,回头问了一句。
“哦,”刘晓楠回过神来,余味未了地说,“我说,十五岁读大学真好。”
“是啊,十五岁读大学真好。”邵成福深有同感。
邵成福生长在西部的大山里,上学读书是他和小伙伴们的梦想。邵成福九岁那年,爹咬牙下了大决心,把他送进了十几里山路外的公社小学。小成福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着娘用旧油伞布缝成的书包,提个小竹筒,里面放着当中餐的烤红薯,或者玉米伴饭,打着一双赤脚,赶着去上学。
放学回到时家,天已经黑了。
晚上,邵成福点着油松枝,把头凑在火光下看书,复习功课,写作业。松枝的油烟薰得呛人。有时,一阵山风吹来,晃动的火苗就把头发给掸了。
邵成福没让爹娘失望,十五岁那年以全公社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