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枫叶红了-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文系的唐森林,那个曾经的驳斥“瞎猫撞上死耗子”论调的演讲高手,这会儿正在当年站过的那个小台阶上慷慨陈词:

  “……什么是人民当家作主啊?最根本的表现就是由人民群众自己按自己的意愿选举出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管理者,将人民的政权交在人民信得过的人手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开拓者们,巴黎公社的英雄们就是这样做的。马列主义指导下的十月革命的产物,苏维埃政权也是这样做的。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当初也是要这么做的,但是却被十年的浩劫破坏了,阻滞了。

  “现在,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崭新时代,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又一个新的纪元。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神圣的权利,本着对自己、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庄严而慎重地投好……”

  梁小洪,中文系追洋妞的那个大块头,看来他能追上洋妞,可能也还是有些本事的。这会儿也不落人后,利用自己中文、英文两方面的优势,不但吸引了自己本系的同学,还吸引了不少外语系的同学,以及其他系对英语口语感兴趣的同学。

  陈峰,数学系那个“疯子”,这会儿真有点疯狂劲了。他演讲起来大有世纪初叶先进青年学者的风范,那种慷慨激昂,那种忧国忧民,那种指点江山的气势,甚至做出的手势,喊出的声调,都像是模仿了当年人物。有时做作得过头了,还让人忍俊不住。

  几乎毫无疑问,这些姣姣者,都成了各系的代表人物,进入了系间交叉推选的名单。

  正如邵成福说过的那样,在大学生们看作是改革开放一大举措的这次恢复选举,其实步子迈得没有他们想像的那么大。一切都有学校组织上的预设安排。如果在最初的几个层次上,组织上意图还没怎么表现的话,到了全校范围的交叉推选环节,组织上就在关键时候表明自己的意向了。

  在大学生们最关心的学生候选人的名单上,各系的名单都多出了在系内推选时并没获得领先票数的人名。这些人几乎都是各系的学生干部中的主要骨干人员,是各系组织上管理学生的主要帮手。当然,这些人所获票数也达到了过半的最低要求,只是在票数排序上,较为靠后些。

  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也并非很较真,名单上的人只要大概过得去,并没有谁太去计较。大伙儿还是照样热情高涨地参加投票,照样津津有味地议论着有关那些候选人的资料信息,照样并无阵营界线地为某人的高票而欢呼,为某人的出局而惋惜。

  或许,大家心里都清楚,这种有组织预设安排的过程是事情的必然,毕竟大家都是大学生,谁都不傻。或许,不少人也就把它看作是个游戏,政治游戏,玩玩就玩玩呗,何必较真。

  还是因为这里毕竟都是大学生,即使要玩,也要玩出兴趣来,玩出气氛来。大伙儿依然热情不减,兴冲冲地要把游戏进行到底。到了系间交叉这个环节,大系人多势众的优势就完全显现出来了。最后获票数排在前列的人名,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落在两个最大的系,中文系和数学系,不要说历史、地理、生物、外语、教育这样的小系,就是物理、化学那样的二流规模的系,也差不多没有谁的票数能够列在领先的第一方阵。

  当五轮预选结束时,若按得票多少排序看,最后报送区里的正式候选人名单似乎没有什么悬念了。

第二十六章  校园大合唱(1)
一九八O 年十月九日夜间,一个无月的夜晚,有几分凉意。

  虽然,这一段学校里推选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活动搞得热火朝天,但同学们还是没丢下学习。晚上自习时间,似乎一切活动都停止了,只有读书。学校的各栋教学楼灯火通明,数千名大学生悄无声息地埋头自习,若大的教学楼显得静静的。

  刘晓楠和黎民余这段时间多在一起看书,王育萍和宋佩华也在一起陪着他们。

  黎民余最近在研究明朝经济的发展时,发现自宋元以来的民间科技发展因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其中以沈括为代表,在地学、天文学方面取得的长足发展,对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尤其有着重要作用。

  民余知道,晓楠学习过宋明时期的科技发展史,对其中的地学史尤其有着研究。所以,就傍着晓楠一起自习。偶有相关疑问时,两个人可以相互交流交流。

  晓楠也觉得,研究区域经济,离不开具体区域的历史沿革和历史文化背景,也就乐意与民余议一议,从他那里得到些历史分析启迪。

  两个好朋友,不管是相互为用也好,还是相得益彰也好,反正凑在一起学习,其乐融融。两个小妹妹看到他们在一起的认真劲,也很是开心。不过,就是怕他们两个争论起问题,一个不让一个的,面红耳赤。不知道的,还真会以为他们在生气吵架嘞。每逢这个时候,两个女生最要紧的是把两个大男生赶快拉到教室外面的小花园里去,让他们在那里争论个痛快,不要吵着其他同学的学习了。

  今天晚上倒是风平浪静,两个男生都在安静的看书,偶尔交谈一两句,也只是附在耳朵边耳语。整个教室里也显得格外安静,似乎比往日更加安静。

  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事,王育萍和宋佩华的学习也特别投入。

  静静地,教室里只有若隐若现的翻书声,和谁偶尔清一下喉咙痒的轻咳声。

  突然,学校广播站的高音喇叭打破了校园宁静的夜空:“同学们,同学们,有人破坏选举,有人侵犯我们的选举权利,请同学们赶快到校办公大楼前集合。”

  突发的高音喇叭声打破人们平静的生活,这是十年浩劫年间司空见惯的事。刘晓楠和黎民余们经历得多了,早已不感兴趣,只是按那些年的习惯思维,以为是某种无真假可言的无聊的哄闹,甚至怀疑,是不是哪个人无聊的恶作剧。他们很快又重新勾下头,想继续学习。

  倒是王育萍、宋佩华她们小年青们容易兴奋,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夜空中的高声呼叫上:“请同学们赶快到校办公楼前集合,我们将请学校选举工作负责人向大家作出解释。”

  静静的教室终于一下炸开了,大伙一时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纷纷相互打听着,验证自己听到的东西。有人急匆匆地收拾书包出去了,育萍和佩华也坐不住了,已经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看着两位大哥同学没动,她们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刘晓楠抬起头来,看了看已经空了半截的教室,又看了看立在座位上的两个小妹妹,笑了笑,对她们说:“静不下来?就干脆去看看嘛,透透气,活动活动也好。”

  两个小妹妹出去了。教室里又走了一些人,大概只剩下十来个还在继续看书的了。

  但是,大喇叭像是存心不让人看书似的,那呼叫声一声高过一声,一声紧似一声,搅得人心里无名地发慌发怵。教室外的走道上又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那是又一拨同学出去了。

  “民余,好像真是出什么事了?”刘晓楠停下手中的书,招呼了好朋友一句。

  “是嘛,好像气氛是有点不对。”黎民余答了一句,连头都没抬一下。

  见黎民余静得下来,刘晓楠自愧地苦笑了一声,又要重新进入到书本里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六章  校园大合唱(2)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广播声而离开教室的同学们引起的一阵骚乱刚刚平静下来,又突然从校办公楼那边传来了一阵激昂的歌声,“……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

  是《国际歌》!全世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战歌。《国际歌》那种特有的唤起受压迫的底层民众共鸣情感的旋律,可以一下子沸腾起你全身的血,激发出你潜意识里萌动出一种必须抗争、以免一死的斗争欲望。

  当年,刘晓楠在三线工地上参加一次重点工程施工誓师大会时,就跟着那些站在队伍前列宣誓的共产党员一起高唱过这首歌。高昂响亮的《国际歌》声响彻西部大山的上空,歌声对人们的激励,甚过任何一位首长的富有鼓动性的讲话。那天,在《国际歌》的余韵中,部队指战员和工人阶级兄弟们就开始了一场犹如战争般的“大干快上”的军工建设工程施工。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一阵阵歌声不断地袭来,像横扫大地的狂风,像排山倒海的巨浪,猛烈地撞击到刘晓楠的心底。他再也坐不住了。

  “民余,到底出什么事了?”刘晓楠丢开书本,推了推仍然纹丝不动的民余。

  黎民余从深陷其中的历史典籍书堆里抬起头来,看看晓楠,又看看四周。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几乎没有其他人了,除了三五个像自己这样的书呆子。

  “好像是有什么事。”黎民余又听到了歌声“……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说道:“好像人还不少。”

  “可能就是与刚才广播里说的事有关。”刘晓楠估摸着。

  “广播什么事啊?”看来,黎民余完全没注意刚才的广播叫喊。

  “选举的事,说是有人破坏了选举。”刘晓楠刚才倒是听到了关键的几句。

  “哦,若果如是说,则属我前几天讲的,事物的反复性果然出来了。”黎民余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似乎一切均在他的预料之中。是的,几天前黎民余还说过:“历史上,凡重大的国体国政国事的出现、变化和发展,一般都是要经过反复的。所谓波浪式前进,螺旋型上升。”

  这几天,按民意推举人大代表候选人的事,好像是太顺利了,基本上都是在公开的程序内,按学生群众自己的意愿在行事。连邵成福都奇怪,怎么组织上没表示出强势的支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