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自古就是博爱的垂范者,尤其当她对某个男生产生好感,尤其是良心发现时,怜悯之心早已超出了所要求的范畴,因此,当李倩儿督促要董晓波背《诗经》里《关雎》的句子时,也恰巧迎合了雪晴勉为其难的心思,于是顺水推舟同意董晓波背《关雎》里的句子。
幸好背《关雎》而不是《离骚》,董晓波还依稀记得几句,否则会落下个浪荡虚名之嫌。于是,董晓波只好古诗词堆里剥棕叶,又仿佛深海里探宝,渐次深入苦苦搜寻有关《诗经》中“关雎”的句子。想过一阵,总算老天助兴,董晓波终于忆起,娓娓道来。众人凝神而听。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
李倩儿一旁打断道:“错啦,是‘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董晓波的诵背被中途打断,没了思路,后面无从忆起,憋得满脸通红,只好摇手作罢。
倩儿一旁偷偷地乐笑,心说,还小时候熟读古诗呢,也不知道丢不丢人!
董晓波一脸的尴尬,解释自己除《诗经》,《离骚》这样比较生的篇目外,唐宋诗词里的句子顺便抽,绝不含糊。李倩儿不信,要当面检验,被雪晴止住说:“好了,好了,现在的男孩子还有几个能认真读书的,像他这样能背出诗经《关雎》中的句子就已经不错啦,我们就不要再难为他了。”董晓波听得心里热乎乎的,感激得只想上去牵雪晴的手。
罗马二人被三人的谈话拒之门外,一副壮志未酬的样子。雪晴见漏掉了罗马二人,补一句:“还有你俩,罗奔,马玉才。”罗奔见雪晴跟自己说话,心里仿佛被吹进一阵暖风,满嘴哲理不断,引得雪晴惊叹不已。李玉才虽文学素养不高但关键的时候也不示弱,一嘴的成语俗语乱飞,同样引得雪晴称赞不已。
时过午时,路上的游人渐渐稀少,五人绕奎星阁转一会,不觉腹中饥饿。雪晴提议一起去吃些东西,说城南有家面馆味道不错且价钱也不贵。其余四人一拍即合。
五人离了奎星阁,沿原路下得山来。春日的阳光暖洋洋的,让独行的人像食药过量一般,个个无精打采的样子。天空碧蓝清澈见底。街上行人稀少,刚来时的那种人车混杂的场面此时已荡然无存。
雪晴领着大家穿街走巷,直奔城南那家面馆。五人一路无话,显然被疲倦和饥饿征服。这是一家城南老店,专门以经营面食为主,南北风味齐全。虽已过午时用餐时间,但店里生意依然兴隆。五人进得店来,找个安静点的角落坐下,卸下一身的疲倦。服务生过来倒茶递上菜谱,说:“五位看看要点什么?”雪晴看看菜谱,说:“这里炸酱面不错,就来五碗炸酱面吧。”
服务生下去。雪晴介绍说:“大家不知道吧,这里的炸酱面可是老北京一道有名的面食,在座的有谁吃过?”其余四人摇头。倩儿插话说:“雪晴,听你口气,你好像去过北京哟!”
雪晴说:“你猜对了,去年暑假我去过。”
倩儿惊讶道:“我怎么从未听你提起过呀?”
雪晴笑着说:“可你也从未问过我不是。”
提起北京的饮食,雪晴更是一脸兴奋的样子,她说:“炸酱面在北京的众多美食中它只是普通中的一种,不过我还是喜欢东来顺的涮羊肉和全聚德的烤鸭。尤其是全聚德的烤鸭,那种烤得黄黄的、嫩嫩的香飘四溢的鸭子,让你见了就会流口水,不用说吃到嘴里的感觉了。”
雪晴的一席话,让在座的人个个垂涎欲滴,望眼欲穿,恨不得小店一会上来的就是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尤其是罗奔更是羡慕得要死,由倾慕雪晴的美色升华到她的博闻多见。
雪晴的讲话也由原来的美食转到了北京的自然观光。她说:“人家那地方才叫旅游,一个颐和园就足足能让你转上一天,就更不用说故宫、北海、长城了。”说着她指指眼前道:“就这地方,用不了半天我就能跑它几个来回,你们信不信?”
大家被雪晴的讲话折服。李倩儿听得上瘾,一再央求下次要有机会一定带上她去。
董晓波问:“那你去过长城吗?”
雪晴说:“去过,上述四个地方我都去过,可好玩了。”
董晓波说:“我爸妈结婚那年去过,说一点也不好玩。”
雪晴认真起来:“那都什么年代的事,况且游不同的地方得先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是观光长城,就更应该把它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去考虑,它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民族的脊梁,它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见证着一个民族所经历的飞扬与落寞、荣耀与屈辱。只有这样你才能感受到旅游带来的乐趣,既增加了你的见识又增长了你的知识。”
大家为雪晴精到的分析佩服不已。董晓波自叹不如,陡然间升起对雪晴的敬佩,他觉得雪晴的这些话应该好好去给苏云贵上一课,但又奇怪雪晴为什么不加入文学社,便问:“雪晴,像你这样一位博闻多见之人为什么不加入文学社呢?”
雪晴叹息说:“嗨!哪能说见闻多就可以入社呢,我对文学没什么兴趣,倒是对旅游情有独钟,可惜学校不开旅行社,要不第一个报名的就是我。”
大家被雪晴近似幽默的话逗乐。说话间,面上来了,一人一碗面一小碗酱和一盘黄瓜丝。扑鼻的酱香引得其余人伸长了脖子去闻。雪晴给大家做了个示范动作,将黄瓜丝与酱一同倒入面里拌匀,并说这样即可食用了。其他四人也照着雪晴的做法往碗里放酱和黄瓜丝。李倩儿第一个调好尝一口,赞叹说:“味道真不错。”董晓波与罗奔马玉才也相继尝到了面的味道,嘴里夸赞不已。
五人水足面饱之后,李倩儿依然惦记着刚才的话,叮嘱雪晴说:“雪晴!下次出来一定要带上我哦。”董晓波一旁不好开口,但潜意识却在说:“我也是。”罗奔跟马玉才更是恨不得回去后就换班,好天天跟雪晴在一起。
雪晴笑笑说:“我是个爱独来独往的人,不过你的话我可以考虑。”李倩儿认真道:“我说的都是真的耶,没开玩笑喔。”雪晴点头。
董晓波说:“咱们走吧,出去再聊。”李倩儿争着付了账,五人收起行李出了面馆。刚走几步,雪晴问:“下午你们去哪?”
几人没主意。罗奔建议说:“去金粟书岩吧,回来去朱德纪念馆怎么样?”
雪晴看看几人,说:“咱们就在这里分手吧,我下午回去还有事就不陪你们了。”听雪晴要走,董晓波一时留恋得不肯割舍,就说:“回头跟文学社的车一起走吧。”
雪晴说:“不了,我又不是你们文学社的,那样不合适。”董晓波坚持说:“不碍事,苏云贵又是语文老师不会计较的。”
罗奔则显出很大度的样子说:“董晓波,不要劝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既然雪晴已经决定了,就让她自己拿主意吧。”马玉才也赞同道:“就是,董晓波!你就别劝了。”董晓波不服,心里说,老子愿意你管得着吗,一时只恨学校没开个旅行社,那样就能遂了雪晴的心愿。
董晓波想想问雪晴:“你什么时候走?”
雪晴看看表,说:“我这就走,你们去玩吧。”说着转身要走。
董晓波说:“我送你吧。”
雪晴说:“不用了,我自己走就可以了。”董晓波还想说什么,李倩儿一旁与她言语间密得针插难进,也只好将话掐头去尾咽回肚里。
走出去老远,雪晴回头向三人挥手。董晓波目送着她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视线的尽头,路上空留下闲散散步的人悠来晃去。董晓波留恋地回头,见罗奔和马玉才仍站着发呆,董晓波拍拍俩人的肩膀说:“别想了,走吧。”李倩儿二度拽上董晓波的手,四人奔金粟书岩而去。
时值下午,又逢周日,上山的人明显多起来。远远地看见金粟书岩上巨大的字体和岩前如织的人流。四人气喘吁吁地赶到岩前。高大的石壁壁首镌刻着朱德元帅早年在四川泸州驻军时撰写的一首《怀乡》的诗:
避暑居高耸,
搔首望仪陇。
白云阻乡关,
回看江涛涌。
紧步其后刻着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红军书法家舒同题名的“继往开来”四个大字。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启功、邵宇、沈鹏、陈叔亮、王遐举、欧阳中石等多位书法名家无不壁上“生花”。四人转过一会,碍于人多,又各自心情受阻,无心再看,便草草结束,下山去游朱德纪念园。
“朱德纪念园”坐落在仪陇县金城镇中心繁华区的汽车站对面,总占地5800多平方米。该园享有*中央宣传部授予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荣誉称号。纪念园总体布局坐北向南,北通正南街口,南临车站码头,东西有环城大道围绕,是唐(成都唐家寺)巴(巴中),仪(陇)北(重庆北碚),仪(陇)平(昌)三条省级公路干线交汇中心。走在这里,先前所见的零乱、杂芜一扫而光,一股现代化城市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一路上,罗奔像似与董晓波结下了深仇,各自懒得去瞻仰对方的容颜,李倩儿拽着董晓波的手在前面走,罗奔和马玉才悻悻地跟在后面,离他俩一大段距离。
四人进得园来,园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李倩儿怕两人走散,要罗奔马玉才紧紧相随,两人不作声,只是抬头瞄了两人一眼。园内建筑物仿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建造格局,依照地势在一条中轴上,由近及远,向上延伸,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纪念园分四个台面建成:第一层为朱德生平简介;第二层为功勋坊,坊顶托着中国人民解放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