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城里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往城里去-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你说的随便吃什么都行的自助餐?”看得出向来爱热闹的老宋很高兴。带老宋来吃自助餐,这是宋扬早就有过的想法了,老宋能干,自然能吃,而且还好吃,今天宋扬可得让老宋吃个够!   

  宋扬点头:“嗯。随便吃什么!酒也随便地喝。咱爷俩今天不醉不罢休了!”   

  老宋心花怒放:“这哪是自助餐呢,这有些像以前的大锅饭,这城里人可真会享受!”说着搓搓手便进去了。   

  宋扬交了钱,便开始张罗,老宋端个盘子这样拿些那样夹点,一会儿的工夫,两人就堆了满满的一大桌。   

  爷俩便开吃了,开喝了。并且开聊了。   

  老宋说:“你姥爷这个人,老实本分,计划生育却没有搞好,五个女儿三个儿子,你说这么一大口子人怎么养啊。老头子没饿死也有自己的招儿,他还教我呢:这吃大锅饭的时候啊,盛饭盛菜的时候第一碗一定不要盛满,要先盛个半碗。”   

  宋扬问:“怎么?”   

  老宋喝口酒接着说:“这半碗吃下去了,咱再满满地盛一大碗!别人不懂啊,先是满满地盛了一大碗,等他们狼吞虎咽地把这第一碗吃完还想盛,对不起,锅里面已经见底了。”   

  老宋心里存不住话,随即便切入主题:“说到上学这个事上,你别看别人都忙着挣钱你也心急,咱现在不说你姥爷这个招儿好不好。咱就好比干工作就是吃大锅饭,你现在放下工作去上学呢是先吃那半碗。看得暂时碗里面的饭是少了点,但是你从长远看你比别人赚了啊。”         

▲虹桥▲书吧▲BOOK。  

第24节:往城里去(24)         

  “我这个人呢,没有什么心眼,想当年在城里的建筑公司,要是做下来的话肯定要比孙四还舒服,可那当时就是差了先盛一个半碗的想法,当时就是想着回家建房子,过日子,回家挣钱,孝敬老人。好了!当年看家里面的那一大碗是盛上了:咱家在村里面先买的电视,咱家头些年在村里可是数一数二的,可是越往后面却越没有出息了,我现在操多少心你又不是不知道。什么道理呢?饭还是城里的好吃哪。当时我要是在城市先盛下那半碗饭,别说一碗,现在都不知道我得比村里的人多吃多少碗呢。”   

  “我这人不会讲道理,我坐火车时就想,估计也就是这么个理吧,这火车还是和以前那么稳,桌上放杯水都洒不出来。我的意思就是呢,目前这个情况呢,我说你还应该先来它半碗再吃下一碗。人这一辈子啊,总会有很多机会,要在相关的年纪做相关的事,错过这个机会和时间了以后可就再也补不上去了。”老宋这一口气把想说的都给说了。   

  宋扬总觉得老宋的道理有点说不通,可又找不出哪不对,但让宋扬惊讶的是,老宋竟然也能跟个领导似的不打底稿一口气说这么多。他的确有点动摇了,不过他仍是咬着牙把自己的理由说了一遍,无非就是怕家里承受不了,压力太大等等。   

  老宋又说:“咱家里现在还说得过去,目前还不指望你挣那些钱,你就是将来在你妈老掉了牙的时候把她给接来看看天安门,让她过段城市生活就行了。说真的,想当年结婚的时候我说过要领她去看看天安门的,这大半辈子我没对不起别人,就对不起你妈,现在我也没有别的想法了,就一样:能给你当好个后方吧。你只要去了学校给我使把劲就行。”   

  ……宋扬说什么呢?想说又什么也说不出来了。这时候他才感觉原来心里面这些日子一直压着块大石头,可是现在它却让老宋给搬开了。但是宋扬随即又难过起来,因为要是听了老宋的,就等于让老宋举着石头了。   

  宋扬心里想,这样做还是太自私了,老宋小时候吃苦,年轻的时候整天在工地,一干就是个大汗淋漓的一整天,自己撑起来,和妈盖起一幢房,如今家里一直有着这样和那样的事让他不顺心,连个休息日都没有,更别说享受了;农忙更不用说了,一头扎到地里,一天从早忙到晚,一辈子还没有上过10层以上的楼,没有吃过500块一桌的饭菜,在村里什么娱乐也没有,最多也就是打打麻将,还是得挑个下雨阴天的,逢年过节的……   

  宋扬心里有个最实际的梦想。将来挣着钱了给老宋和母亲买一份好保险,有病了能治,还有钱能自在的花。他还想着,将来接他们到城里住,让他们早上可以吃块“几十年了还一直那么好吃”的伊利面包,喝袋新鲜的三元麦香牛奶,然后浇浇花,喂喂鸟,一天里看看电视,或者到外面参加一下业余活动,或者爱做点什么事就到外面找点事做,中午和晚上到超市里面买些现成的菜和每天都是最新鲜的肉,啪地一声打开天然气,再也不用烧那些弄得满屋子都是烟的锅灶,晚上了,让妈跟城里老大娘们学着扭扭大秧歌,让老宋背个手满大街转转遛个弯。         

。←虹←桥书←吧←  

第25节:往城里去(25)         

  可是宋扬怎么说呢?可是宋扬说什么呢?宋扬什么也不说了!宋扬举起杯扎啤:“爸,我敬你一杯!”   

  然后咕咚咕咚就给喝下去了。老宋笑眯眯地看着宋扬喝下去了,而且脸不红气不喘。老宋说:“敬我一杯?好小子!行了,能喝酒了!好,干了!”然后他也咕咚咕咚地喝下去。   

  然后爷俩一通海吃,桌上的螃蟹壳都快堆成小山了,不过老宋每一只都给吃得干干净净的,以前没吃过的东西挨样尝了尝,这酒更是敞开了肚地喝。   

  宋扬已有些醉了,老宋也已经有了感觉,老宋说:“你小子比老子有出息,呃。比我强。我以前不信鬼神的,这几年不知道为什么就有些信了,嗨!反正这事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呗。那年你爷的坟上真的长出了一棵树苗的,别人家的坟都没有。你给我长了脸啦!你考上正儿八经的名牌大学,我脸上有光啊,比你在北京工作时脸上更有光。”   

  宋扬说:“我这算什么啊,你在我这时候都有我了,我的事还八字没撇,我就是机遇好了点而已,想当年人家孟主编瞧得起。再说没有你哪来的我,我的每一步还不都是老头子你在搭手扶着?”   

  “喝酒喝酒。”老宋仰脖又一杯,然后用他粗短结实的农民的手擦了一把嘴边的啤酒沫,又说:“老儿啊,我这人要强,不愿意求别人,更没跟别人赔过什么不是,不过呢,今儿我可得和你说道说道了。”   

  “这第一么,我得谢谢你啊!你帮咱家要回了钱。”老宋说。   

  “爸!”宋扬打断他:“你这说什么呢!”   

  “这第二呢,我得跟你赔个不是。你16岁那年……”老宋接着说。   

  宋扬又打断他:“爸,咱不说那些难过的事了,咱们高兴点……”他忍了忍突然间就莫名其妙盈满了眼眶的泪水,可是一低头仍然流了下来,满脸都是。   

  老宋往空中一挥手:“不,得说,钱是小事,没了可以挣,咱没要回来那钱的时候咱不照样活下来了,可那是一口气啊,这口气堵得我好几年啊,他妈的那个难受!”   

  ……   

  插曲:迎着三月的风,飞驰吧!   

  春暖花开,某一天。南京大学。   

  上午9点,这个小说的作者杨永(注,不是小说里的“宋扬”)出发了!   

  杨永今天要去做一件他很久以来就很想做,但是一直却又没有做成的事情。它也与这个小说有关。   

  他上路之前没有告诉任何人。他像往前一样,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脸,骑上他的爱车到食堂吃早点,他吃了两个南瓜甜饼,吃了两个糯米粉蒸糕,喝了杯豆浆。   

  然后,他就上路了!   

  ——从南京大学出发,从这个城市出发,他要骑自行车去100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         

◇BOOK。◇欢◇迎访◇问◇  

第26节:往城里去(26)         

  杨永的妈妈曾经对杨永讲过,杨永他爸曾经有一次从烟台市市区一晚上骑到了栖霞市(当时是栖霞县)松山镇(当时是松山乡)龙村(不变的小村子),然后又从龙村骑回了烟台市。为的是从烟台市带回一根木料,因为当时老宋准备自己盖房子了。他从烟台出发的时候没什么事,但是让这次行程变得不简单的原因是因为在老宋的行进途中,老天为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下起了雪,让雪花与他在无人的路上做伴。   

  杨永的妈妈虽然总是在不经意间提起来这件事,但是每次宋扬都可以听出来她对老宋这一“壮举”的赞赏,宋扬对此同样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到了南京后,倒是有个机会摆到了他的面前:他女朋友家就在马鞍山,她的父母曾几次邀请杨永到家里玩,现在他要去看望他们了。他同时要给他的女朋友一个惊喜:“看!我是骑自行车到你家的”。就像一次无声的爱情表白。   

  路上,杨永捡了一根细长的竹竿,约有五米。他就一手扶着车把,一手举着,有点像堂吉诃德,满心的昂扬“斗志”,向着马鞍山,一路飞驰!   

  10点整,他经过古井遗址村,那里的山很美;   

  10点20分,经过一个水泥厂,一只狗趴在窝边微笑着看着举着竹竿的杨永骑过;   

  10点40分,看到一大片稻田。这是这个北方人生平第一次看到正在生长的大米;   

  11点00整,到达江宁开发区;   

  11点56分,终于看到了公路上的一个大牌子上面有:“马鞍山欢迎您”六个大字;   

  下了205国道,看到了三匹雕塑马像,穿过大半个马鞍山,到达目的地:香樟园小区。   

  这是杨永的女友从小长大的地方;这里,有生她养她的尊敬的父母。   

  杨永找到了他们住的那幢楼,向他们家的那个窗口望了一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