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嫡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门嫡恨-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澈点点自己的脑袋,“他们都脑袋搞不清吗?”“不是,人们总是觉得从龙是一种最值得投资的,就如同吕不韦的奇货可居。”王渊一晒,吕不韦的奇货可居应该算是成功从龙吧,成为秦国的丞相,甚至编纂一本《吕氏春秋》,当时吕氏一时势大。当然最后吕不韦又被皇帝杀了,不过倒在正史野史上都留下痕迹。



  胡不非不由的说:“吕不韦要是后来不飞扬跋扈,也不至于落到如此境地!”王澈好笑的看了他一眼:“有很多时候,不只是吕不韦一个人所能决定的,并不是所有的人能够看透自己所处的境地,还是有不少猪队友的。吕不韦要是把猪队友踢出去,就会有人说一点不念旧情,狼心狗肺;要是不踢猪队友,就是同流合污,不管怎么做,都是错!”



  王清放下心来,大兄和弟弟看透所谓的从龙,就不会在这一代把王家带入灭族的境地,“胡先生,你看,我大兄已经答应你把柴公子接出来,而且我刚才还把口诀给你定下来,按说我们没有对不起你,反而有恩吧?那么你感激我们了吗?”



  胡不非嘴巴蠕动了几下,没有出声,“从你身上,我们就看出人心不足蛇吞象,”王清摆摆手,制止了胡不非的不忿,“原本你只希望让人放出过一种自由的生活就够了,接着你又想到恢复皇位。我王家钱不缺,也不惧怕权贵,你说说看,我王家在从龙上有什么收获?值得我们去冒这个风险。”



  胡不非张口结舌,王清很平静的道:“要是我王家真的听从你的意思办了,小皇帝就是重登皇位也是深深的忌惮王家,只怕是心心念念想屠了王家满门吧!西汉的韩信不就是这样吧!”胡不非不傻,脑袋聪明的很,他不得不说这也许就是王家的下场,这就是所谓的功高震主。



  王渊低下头,“胡先生,现在还有没有让王家做奇货可居的打算?”



  王澈跳了起来,指着胡不非说:“搞毛?要是打下天下,我王家自家不做皇帝,偏偏要低头做别人的奴才,脑袋进水了?”



  胡不非无语了,自家做皇帝和在皇帝手下当官可是两码事,只要脑子没病的,绝对是当皇帝,而不是皇帝的心腹大患。现在他只感到自家那种考虑是多么的不切合实际,连和王渊曾经的友谊都失去了。只怕一直在一边观看的王铁牛都失望了,王铁牛的确有些失望,他一直认为胡不非脑袋不错,但此刻他的表现可是令人大失所望。



  王清倒是明白,人都是偏心眼的,胡不非和柴皇的交情更深,理所当然更会为柴家着想,此刻王家的出现不只是救命稻草了,简直堪比诺亚方舟的,于是胡不非兴奋的有些疯魔了,提出了匪夷所思的要求。



  胡不非站起身:“对不起,我不该提出那个愚蠢的建议,但我希望你们依旧能够帮帮他们母子两个人。”说到此次,他的泪水流下两滴,有些害怕王家人拒绝。



  王清看了一眼大兄和王澈,两个人神情平静,“其实大兄希望胡先生先和柴家人谈谈,毕竟经历过最惨痛的背叛之后,柴家人会怎么想都不知道?其实当上皇帝有怎么了?北朝的皇位是怎么来的,现在的皇帝清楚的很,所以他会安心吗?他只会担心手下大将也来一次黄袍加身!现在他把大权交给亲弟弟,谁知道弟弟也有私心,于是活在猜忌中皇帝会怎么做呐?胡先生不妨考虑一下。”



  胡不非此刻只觉得臊得慌,急于回去稳定一下心情,“好,我会好好想一下,我想回去休息一下。”他感觉自己实在丢人,从牛角尖出来之后,他在回想一下自己的言行,自己都想给自己一个耳光了。



  王铁牛想一起走,毕竟是一起来的,胡不非止住他,“阿牛,等会替我在道次歉,另外你问问你该怎么办?我的事没准会牵连到你。”



  王铁牛望着被亲兵簇拥而去的胡不非,叹了口气,今天可以说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去,难道将来会欲行欲远,可是刚才胡不非说的话太伤人感情,他真的无法在中间调和。



  王清正在和王澈说话:“阿澈,看见了没有?胡先生其实人不坏,他还是能够为别人考虑的。他不过是偏心罢了,其实我们同样都是偏心的人,阿澈,我们也是偏心自己人。”王澈鼓鼓腮帮子,终于承认自己也是偏心眼子。王渊则轻舒了一口气,毕竟自己没看错一个人,胡不非更在乎柴家人而已。



  “阿牛,过来做。”王渊的轻松感染了王铁牛,他有些同手同脚的走过来,王澈把眼睛转到一边,拼命的忍住笑,王清轻轻敲敲他的脑袋。



  “的确,胡先生的话很有道理,阿牛应该心中有数吧?”王渊按按太阳穴,王铁牛点点头,“承安,俺想辞官归家,宁可做个泥腿子,也不想再在军队里混了。”
第七十三章 禁武
  王铁牛感觉这官场中的老爷们,和村里的那些人也没啥区别,甚至更加差劲。虽然看上去皮肤白一些、行动斯文些、气场更大些,但骨子里依旧就是争权夺利,甚至因为他们他们是当官的,手段更加隐蔽、狠毒,出手就会要人命,甚至于是无辜者地生命。



  王清想不到这个村汉的男子舍得放弃这花团锦簇的官场,王铁牛说出自己的打算之后,心中轻松了几分,要知道这些年一直是胡不非指点着他,才没有中旁的人的暗算。



  王清点点头,“其实离开官场也好,北朝的皇帝从一开始就重文轻武,现在还要用军队打仗,还看不大出来,将来就会显示出来。”说到这里,她想起一件事,噗嗤笑了起来,“只怕皇帝会禁了武器,包括他自己用过的哨棒。”



  王渊闻言上挑了一下双眉,“难道是怕再出一个某某某吗?用哨棒把他的子孙后代赶下皇帝宝座?”王澈奇怪的瞪大了双眼,看着大兄和阿姐,这皇帝的心思还很古怪啊!



  王清微微一笑,“可不是吗?”北朝皇帝有18位,还包括偏安长江以南的好几任皇帝,以及被掳去的两个皇帝,禁止武器并没有减缓北朝的灭亡,反而加剧了它的灭亡。北朝在经济、文化上的大发展,整个民族的重文轻武只是让北朝的武力更加衰退,就如同一个童子抱着金娃娃独自走在大街上,只会让北方的少数民族有了更加要夺得这块黄金般的土地的念头。



  北朝的皇帝为了自家能够长治久安,可是花了不少心力,造就军队中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奇葩的景象,还有募兵制,使的战斗力每况愈下。连地方官也是三年一换,生怕形成土皇帝,但也造成地方官对整个治下没有形成有效的掌控。结果等到了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之时,游牧民族的军队很快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京城,把两个皇帝、妃子、帝姬一股脑的捉去了,后来的皇帝更加胆小,迁都金陵,然后北方的土地就一点点被蚕食了,直至蒙古的铁骑攻破,北朝灭亡。



  在北朝短短几百年的统治中,华夏的血性进一步衰退,北朝太祖皇帝的禁武令已经推广至全国,等外族入侵的时候,连反抗的武器都没有,于是人们要不投降、要不死战、要不逃跑。重文轻武造就了一批批柔弱的文人,于是通晓武艺的人基本都低文人一等。在官场上更是如此,这种畸形发展一代代传下去,连武人也感觉自己是低文人一等的,但最终这种文化上、经济上的繁荣,被人用简单粗暴的打碎了。



  王清站在旁观者地角度上,看出做皇帝坐到这种份上,只感到深深的悲哀。“为了一家天下,目光短浅之极,竟然禁武!”王渊不知道为什么相信妹妹的推测,毕竟从皇帝登基之后推行的政策,就可以推断出他的的思路:扼杀一切反抗因素,势把他们家天下长长久久的传下去。



  王清冷笑了一下,可惜皇帝陛下忘了一件事,还有外族在一旁虎视眈眈,即使是打败了他们,不过几年就会卷土重来,抢钱抢人杀人放火。北朝的太祖皇帝毕竟是马上出身,还能抑制游牧民族的进攻,当新皇帝上台后就一代不如一代。的亏北方游牧民族建立政权之后,也开始腐化了,所以北朝的地盘丢的很慢,先丢黄河以北,再丢长江以南,最后的末代皇帝只能投海而亡。



  虽然北朝的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词书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一场席卷整个华夏大地的兵祸又给了华夏文明沉重的打击。纵观整个北朝史,华夏人活的太憋屈!而且从上到下就是一个忍字吧!也不怕把自己憋成忍者神龟。另外算开创了即使有了开门红完全可以打胜仗的情况下,和谈了,还给战败国送钱的神功,这就是北朝第三代皇帝的丰功伟绩。



  从王清的角度看去,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泱泱大国岁岁年年给北方游牧民族交纳金银珠宝、布匹丝绸,北朝上下还一副天朝大国的雍容大度的感觉,委实让王清看的想吐!明明就是一种重度软骨病,从上到下。亏那些文人士大夫之流读圣贤之书,讲究什么气节,不过都是些夜郎自大、趋炎附势之徒。



  当然也不是没有清醒之人,可惜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时候,那就是一种谬论。西方有位科学家不就是提出新的更科学的理论,就被宗教组织处以火刑。所以王清早早就派人在后世的东北地区建立新的城池,要和一个皇朝打交道,单打独斗是绝不可能的。



  王清看着眼前送上门的人力资源-----王铁牛,投出了自己的橄榄枝,“大兄,你看,咱们也缺人,不知道这位王世兄肯不肯和咱们一起走啊?毕竟我们都姓王啊!”华夏族人有个后世都举世闻名的特点:留恋家乡,总有种落叶归根的心愿,也不知道王铁牛他们愿不愿跟着走?



  王铁牛闻言兴奋蹦起来,“好呀,我愿意。等我辞了官职,就把承安一起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