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把柴家人杀了这一步,那就放他们自由吧!
王渊眼睛微微闪亮了一下,“陛下,如此就替小徒谢谢了。”他站起身来,“时间已然不早,我们也该告辞了。”
在王渊走出门的那一霎那,王渊回过头:“要做就做个好皇帝!陛下、诸位大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就不需要什么大礼相送了。”说完王渊打了声呼哨,就见刚才那匹跑远的马,已经一溜烟的跑过来,王渊身形一闪,就已经坐在马身上,同时仰天长啸,在晋王府的附近也传来长啸声。
王渊回过头,朝君臣几人挥挥手,然后就朝长啸声处奔去,连整个后背都露了出来,皇帝握紧了拳头,自己该不该再进一步。就在此时,就听头顶上一阵乱响,紧跟着就传来一连串扑通扑通的声响,就如同下饺子一般。
几个人忙不迭奔出房,就见从不少地方跌下守护的军士,在原本的一个地方站着一个人,手中还拿着上了不少只箭只,他那双死沉沉的眼睛正看着皇帝,就见他一扬手,那些箭只就擦着诸人身边而去,直接就没入前面的石板路,最后的尾羽和地面持平。
在众人吓得差点没命的时候,那人几个起落就不见了,众人在他走了之后,终于摆脱那种猛兽在看着你的感觉,皇帝暗暗庆幸,几番考虑之后没有暗自出手,最终没有摔杯子。否则他还是否还能站在这里,都是个大问题!
皇帝明显的感觉到那个一直跟在承安公子身后的下仆,所透出一股杀气,那股杀气正对着自己,也只能硬撑着,谁料想他直接给大家一个下马威,皇帝擦了一下冷汗,很可怕!看样子王家人对自己也不是没有提防的,想到此处,皇帝苦笑了,他们怎么可能没有提防呢?也许在他篡夺柴家天下的时候,他的人品已经破产了,像太原王氏来的时候一定会做好准备。
第九十三章 东京
王清看清了这一切,微撇了一下嘴,总算皇帝识相,没有搞什么乱箭穿心,也许不是不想,而只是不敢。要不然她也就只能呵呵了。要知道她可是在大兄身上放了什么防御、轻身之类的符箓,别说这几百只箭,就是万箭齐发也不怕。
王清一行人准备离开东京城,她回头看了一眼那座城池,北朝的都城,后来是世界上是最繁华的的城市。在唐诗过后,一种诗歌体裁在北朝大放异彩,那就是词。在北朝井喷似地涌现出大批词人,一首首词传遍大江南北。除了词之外,还有不少墨宝的出现,其中就以描绘东京的风景的国宝级作品《清明上河图》最为有名。
在王清回身看东京城的时候,北朝看守城门的诸人,心中一个劲的祈祷:快走吧!快走吧!他们可是听说了,当初王氏离开南梁都城时,给城墙来了一箭,直接就把城墙毁了一段。当初听说的时候,他们那肯相信,那还是人吗?结果等王氏给晋王算账的时候,几乎把一半外墙都毁了,他们终于相信了。此刻,他们害怕了,不会再来个毁城墙吧?我们相信了!不要在来个实况血淋淋的摆在眼前。
“大兄,我们走!看他们吓得!没劲!”王清轻轻一抖缰绳,身上的马儿就四蹄蹬开,如飞似地追前面的车队了,王渊长笑一声,追在妹妹身后,临走前,他挥挥手,以示告别!
“他们终于走了!”躲在城墙后的人终于现出身,以一种如释重负的语气说,看着那远去的身影,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旷野之中,“赶紧禀告皇帝陛下,让他们安心。”
“陛下,王氏之人都已经走了。”皇帝挥手让他下去,头痛啊!碰到这种武力值暴强的人委实是不知道怎么应对?幸而他们不喜欢找事,看他们的行事的规矩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且是加倍回报!以后看样还是要教训一下两个皇儿,切记不要惹王氏的人。
王渊、王清兄妹不知道东京城上下是如何看待王氏的,就是知道了,也不在意,他们会合了柴家人,还有一批解救出来的孩童,一起前行。那批从琳琅阁出来的孩子,有家可回就送回家,还剩下一批没家可回的人,王清也只能带着他们一起走。
王渊马上带着一个面色苍白的孩童,他睁大这双眼,几乎是贪婪着看着眼前这一切,有多久没有能出来走走,即使是没有人烟,也是一处风景。王渊摸摸他的头,和二郎大小差不多,却历经一种跌宕起伏的生活,人性的黑暗早早的经历了,也让他早早成熟和沉默了。
王渊带着看累了二徒弟,送回他母亲的车中,在柴母有些紧张的目光中,王渊开口了:“柴夫人,我想给徒儿起个字,从现在开始,昨日之事就如同永远过去了,而你们现在已经开始新的生活。”
“请先生赐字!”柴母心知丈夫去世之后,种种事情的演变,让曾经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她现在只求把孩子抚养长大成人之后,能安安稳稳、健健康康、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去。而现在庇护他们母子就是儿子的先生,虽说男子的字一般在加冠的时候由长辈所取,不过有时候也可以早取。
“那么这个孩子就叫‘海宁’,希望他的胸襟像大海一样宽广,能够安宁的生活下去。”王渊的话说上去很平淡,但话中的寓意却有着深深的祝福,孩子的名字是去世的父亲所起,王渊没法改,所以早早给他取了字。
“谢先生,”柴母几乎要流出眼泪,孩子在失去皇位之后,虽然一直强颜欢笑,但那种失去一切的失落感常常会找上母子两个,母子两个相互隐瞒自己的不适,但被人圈养起来的感觉太沉重,要不是彼此牵挂对方,也许他们都不在了。但此刻,孩子有了先生,那种纯男性的高大、健壮、伟岸,是父亲们独有的魅力,作为女性甚至母亲都没法给予的。现在先生给孩子取字,应该希望孩子有新的开始,他们一家人终于开始新的开始,夫君,谢谢了!她在心中默念。
当王清知道大兄给二徒弟起的字之后,微微笑了起来,海宁,这名字很耳熟,后世江浙地区有个地方就叫‘海宁’。她招招手,海宁微红了脸,走上前几步,这个师姑真的是太漂亮了,小少年很不好意思的垂下头,不过这种羞涩只能示之为对仙女般的敬仰,不带一丝亵渎之意。
王清指着一边的矮塌,示意他坐下,“你也坐下吧,海宁,这件事和你们母子两个人都有关系,我们现在必须摊开谈,时间就会比较久。”
海宁母子相互示意,没什么事吧?但彼此之间发现他们都不知道啊!王清坐在一边,坐姿端正,开口说话:“既然已经上了同一条船,那么打开窗口说亮话,我想要和你们谈的就是北朝的皇帝和你们的关系。”
王清的话一出,母子两个人的脸刷的一下变白,曾经有多么信任那位,现在就有多么痛恨那位,北朝的皇帝后来简直就是把他们母子当猴耍啊!后来为了活命不得不放弃皇位,被圈禁在一个小院里,那是怎么一种仇恨?
王清接下来说:“说实话,你们有权利恨这位北朝的皇帝,毕竟海宁不是因为昏君而被逼退位。”母子两个点点头,他们一直心中有气,要是因为做了什么坏事被人赶下皇位也就算了,“明明所有的事情都和海宁没有关系,他还那么小,所有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那个人手里,他们就是欺负我们孤儿寡母。”
王清接下来的话在他们母子眼睛里打开新的大门,“这些年,夫人应该考虑过其中的猫腻吧!北朝皇帝的黄袍加身绝对是安排好的,也就是说不只是皇帝本人的意思,就是掌握实权的军中大将们都希望换个新主,一个能带领他们上阵杀敌的新主,远远超过什么事都不会做的旧主!”
柴母脸色苍白,她终于被王清点醒,一个事事都指望别人的皇帝和一个会打仗、会治理国家的皇帝比,就算是他们曾经的旧主,也不得不败下阵了。原来就是这个原因,柴家的天下就换人坐了。柴母苦涩的笑了,这几年她一直在琢磨,竟然就是这个有些乌龙的原因,她都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王清看看海宁,见他神态平静,没有太大的神情变化,不过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王清暗自点头,海宁倒是还有几分自制之力。“海宁,你本身还是一个孩子,很多事并不会做,也是理所当然,但可惜的是有些时候,并不是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
PS一下:这几章算是过渡章节,接下来应该是伦理大戏!收藏、推荐票!
第九十四章 谈话
柴海宁点点头,他被圈了近两年,基本就是靠读书来熬过这段生活,有许多问题他只能靠书本来解决问题,书中的世界是那么的精彩,思想常常带他去很多地方去遨游,他思考了一下,开口说:“虽然皇位的丢失是因为我本身的原因,我无法带给他们那种可以领导他们去开拓、去守护的信任,但那是因为我年纪小,还没有那个能力和阅历,不代表着我将来没有那个能力,也不代表着他们没有做错!”
王清看着这个没有消沉下去的孩子,露出一丝微笑,大兄算是捡到宝了,这个徒弟很有想法,而且并没有因为丢掉皇位和圈禁,失去自己的头脑。这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品质,要知道有许多英豪在被圈禁之后,几乎要发疯,要不就是消沉下去。也许是因为他年龄小,和母亲相依为命,所以柴海宁也算是逃过被圈禁之后那种堕落的可能。
“是的,海宁,你想的不错,其实把你抛弃的那些人都已经得到了惩罚。”王清的话犹如石破惊天,惊得母子两个相互对望,彼此之间有些疑问,真的是这样吗?怎么没听说过?毕竟那位还稳稳的坐在皇帝宝座上!
“首先,那位皇帝陛下,他并不是心狠手辣的人,毕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