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5军团,先后任连政治委员,第13军39师116团政治委员、代理团长,红13师39团政治处主任。1934年2月曾被红5军团选为优秀政工干部代表,参加了在瑞金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会后任红13师37团政治委员,国家保卫局保卫总队政治委员。参加了文家市、吉安、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初期,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保卫团政治委员。遵义会议后部队整编,撤销保卫团,调回红5军团13师37团任政治处主任。1935年9月随军编入红四方面军,后任红31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长征中曾三过草地,两次翻越大雪山,历尽艰辛,到陕北后参加了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政训处副主任、386旅771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生口、七亘村等战斗。1938年1月调任晋冀豫军区先遣支队政治委员兼冀西地委军事部长,后任第129师后方司令部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独立支队政治委员。1940年任第129师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
黄振堂少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政训处主任,第385旅第769团政治委员,第385旅政治部主任,新编第11旅政治委员。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战斗和白晋铁路破袭战。1941年起,先后入延安军政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政治部主任。
吴宗先 济南军区空军原司令员
抗日战争时期
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营长,青年纵队第二团副 吴宗先
团长,一二九师新编第四旅十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七七一团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七七一团开往东北,途中在清涧地区奉命停止前进,就地冬训,1946年5月重返关中分区。8月,为迎接中原突围的王震部,吴宗先率部参加了平子镇、良平镇战斗,撕开了敌胡宗南部的封锁线,从而陆续收容了一批王震部突围人员。10月,为配合驻榆林、横山的国民党保九团举行反内战起义,七七一团又参加榆横战役,顽强阻击敌二十二军的增援。
解放战争时期
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副旅长,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教导旅旅长,第一野战军六军十六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第六军十六师师长兼新疆军区哈密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十五师师长,空军第六军军长,济南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共山东省省委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吴宗先是安徽省六安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政治委员、771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陕北劳山、榆林桥、直罗镇等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他坚持冀南抗日游击战争,参加了响堂铺战斗和百团大战、平汉路大阻击战;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瓦子街、宜川及解放西安、兰州等战役,并奉命率部进军新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人民空军初创时期,他发扬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先后参加了一些部队的组建工作,表现了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担任军区空军司令员后,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积极探索空军部队建设和发展的规律,为空军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谢正浩少将
解放战争开始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771团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教导旅副参谋长、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2兵团6军16师参谋长。参加了爷台山、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宜川、瓦子街、西安、兰州、进军新疆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第2兵团6军副参谋长兼迪化(今乌鲁木齐)军区副参谋长、铁道公安部队参谋长。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参谋长、副司令员。1960年于解放军海军学院毕业。后任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参谋长、副司令员。曾于1965年参与指挥崇武以东海战,击沉、击伤国民党军军舰一艘。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9月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8岁。
刘福胜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一团政治处主任,第九十三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三十一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九十三师二七七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三营政治教导员,冀南军区东进纵队第一团、青年纵队第三团政治委员,新编第四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十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三十旅旅长,河南军区南阳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长,中南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4年12月20日因病在红安逝世,终年80岁。
桂绍彬
安徽省六安县人。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二一八团营部书记,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司令部政治指导员,七七二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三八六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太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第十八兵团六十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中南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南海舰队第二政治委员,海军第三研究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张百春
河南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十一军师政治部敌工科科长。1935年参加长征。张百春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一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三营教导员,一二九师青年纵队政治部敌工科科长、七七一团(后编为青年纵队十六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等职。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团政治处主任、吉林军区吉南军分区副政委、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一四一师政委。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师政委、空军第二军政委、北京军区空军政委。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抗美援朝时,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78年3月24日在北京病逝。
张宜步
福建省永定县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团卫生部书记、军团参谋部书记,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参加了遵义等战斗。到达陕北后,参加了山城堡等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团政治处技术书记、青年纵队供给处政治委员,新编第四旅供给处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后勤部军工科政治委员,冀南军区供给处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政治处副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参加了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和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南行政公署工商厅厅长、劳动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军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汪乃煌
金寨县桃岭乡人。民国20 年(1931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红四方面军七十三师二一七团连宣传员、九十三师师党委秘书、红三十一军党委秘书,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政治部组织科长、新四军五师卫生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淮海战役伤残人员荣誉军人学校校长兼政委。建国后,任河南淮阳分区政治部主任,公安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广东惠阳军分区第二政委。林业部林产工业设计院副院长。1981年离休。授大校军衔。
刘明辉
江西省石城县横江乡烟坊村人。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春,任横江区苏维埃政府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