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孤独者的成长回忆:两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城市孤独者的成长回忆:两天-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急得不行,却别无办法,这时王亮一拍脑袋,忽然说有办法了,跟我来。他带领我们爬围墙,越灌木,经过满身大汗的折腾后,终于出现在一条暗沟前。看见那条暗沟,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它长达一二百米,上面盖着水泥预制板,洞口仅仅能容得下七八岁孩子的身躯匍匐前进。那曾是一条下水道的管子,只有下暴雨的时候,暗沟才有可能被派上用场,平时它是干燥的,因为电影院位置甚高,于是,便设计了这样一条管道,它的入口便隐藏在了一片灌木丛中。王亮看着我们犹豫的眼神,手指着影院的方向,拍着大腿说,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不然就没戏了。你们不爬我爬。说完,他弯腰便钻了进去。在一个个彼此的观望中,我们被影院里一阵又一阵喧哗的尖叫声所蛊惑,纷纷弯腰爬进了暗沟。爬进去后,才发现它伸手不见五指,洞内的空气极端的浑浊,我们五六个孩子首尾相连,在黑暗的世界里匍匐而行,前方是光明的影院,想象中的月光在夜空中闪耀。我匍匐在里面,像条蛇一样往前方一拱一拱地艰难前行。巨大的诱惑令我们忘记了恐惧,忘记了一切,唯有向前才能解决所有问题。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纪之久,我才在前方依稀看见了光明。王亮已经率先爬了出去,后面的孩子们鱼贯而出。我蜷缩得太久,整个人完全得不到舒展,我迫不及待地向前方洞口爬去,暗沟中的石头、泥土,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小爬虫我丝毫没有在意,一切都只为了尽快抵达胜利的出口。当我终于把头探出去,兴奋地将视线转向了银幕,不料正好看见巨大的银幕上,那只鬼正撕去脸上的皮。一瞬间,嗡地一下我感觉自己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全场响起了孩子们集体的尖叫,我完全被吓傻了,头在洞外,人却还在洞里,一动不动。直到后面的孩子极不耐烦地一把把我推出来,我还是半天回不过神来,完全被那只巨大的鬼牢牢震慑住了。后来的很多年中,那只鬼成了我心目中最恐惧的代名词。在我内心深处,我坚持认为,不会再有比它更令人恐惧的东西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39节:第二章盆地的雨(8)
 
  后来,我们曾无数次匍匐穿越过那条暗沟,看了很多电影,直到最后有一个孩子被卡在了里面,人们才明白为什么影院里总是会出现那么多的孩子。暗沟随后被堵住了,我们被迫又想出了别的办法。比如翻围墙,一个个地踩在同伴的肩膀上,然后再用绳子拖上来,或者是长期挖洞,像《刺激1995》中所拍摄的一样。总之,我们爱电影,所以电影院不能拒绝我们。
  这些体验使得成年后的我始终固执地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真正想要,是没有什么能拦得住你的。任何东西都不行,除非你根本就不想要。
  109
  是的。除非你根本就不想要。
  每一个第一次都是新鲜的,它们鲜活地存在过,后来,它们消失了,消失在一片没有记忆的海洋里。子夜的时候,我穿过密布的暗礁,在一片黑暗的世界里,寻找那个腼腆倔强的孩子。他站在海底的深处,脸黑黑的,嘴角永远在上翘,像一个大头娃娃一样,除了头,他身体的其他部分小小的,细细的。他喜欢捏着拳头,一副沉默到底的样子。他偶尔笑的时候,参差不齐的牙齿全露了出来,眼神透着羞涩和空白。他朝我奔跑了过来,抹着额头的汗,小脸红红的,一遍一遍说着些什么,在一片水波的荡漾中,最后,他缓缓地隐退。我始终听不见他的声音,那穿越时光的声音,在空气中被一次次准确地击碎,我什么都听不见。
  110
  说实话,我很少能听见些什么。我指的是用心,而不是耳朵。很多话能进耳朵却进不了心里。我们的教育习惯让我们不善于表达,我们的环境让我们以表达为耻。就像近两年我才知道,我的父母是爱我的,尽管我最初曾怀疑这种爱是否是因为他们已经老了,已经失去了爱自己的能力。他们希望生活在一片表扬声中,如果没有人表扬他们,他们仍然希望能有人表扬他们的儿子。这是我们所谓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他们忽略了,在我最需要他们表达的时候,他们总是失语。这曾让我疏远并淡漠他们。如今,他们的老迈使得我从某种程度上与他们达成了和解,时光勾兑了那些空白。
  在为人父母这个问题上,我喜欢胡适的一句话,他说,“树本无心结子,我亦无恩于你。”那是我所尊敬的态度。
  111
  我还知道,我身边的很多人,彼此爱着,却喜欢以一种更粗鲁的方式彼此咒骂或是厮打,以此来阐述我们的情感。我曾尝试向我的朋友们真诚地诉说我对他们的爱和感谢,换来的却是满脸的窘困和蹩脚的笑话,比如摸摸我的额头,惊讶地问我是否有病,或是抬头看天,顾左右而言他。说实话,我很喜欢看他们慢慢地脸红。那是我喜欢的表情,一个腼腆的成年人,童年像一块肥皂,在内心深处时时地清洗着他。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40节:第二章盆地的雨(9)
 
  112
  只是我很奇怪,那些姑娘们对我的表达习惯总是嗤之以鼻。我现在每天要说十几遍我爱你,她们却总是不相信。她们笑着摇头,一脸的不屑。其实她们不知道,我说爱的时候是真的爱,不爱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
  因为这就是爱。
  113
  关于精神病学的书籍中,记载了这么一个伟大的发现:成年人精神生活结构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产生于童年早期,个体基本很难偏离他童年所形成的行为方式,虽然在成年后他们会发现自己已置身于完全不同的境遇当中。
  114
  一个有着焦虑性格的成年人,他的心里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但他的种种行为无一不是在折射出他在童年时便具有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
  这是需要细品和回味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忽略它,也不能轻而易举地相信它。回忆,琢磨,考证,每个人当下的生活和模糊的童年在细密的回忆中重叠。我相信,在一个下雨的子夜,窗外淅沥的雨声能让我们清醒地看见自己的过去,还有未来。
  115
  我经常会在街上走路,不分白天黑夜,这种走路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无所事事造成的,这和普遍意义上的散步不同。我走路的时候,人越多,我走得就越高兴,也越过瘾。走着走着,我就会感觉到周围汹涌的人潮就好像是那温暖的羊水,拍打着子宫的内壁,我逐渐从蜷缩到慢慢张扬,从低眉顺目到昂首挺胸。走到最后,我就成了一种面色泛红、目中无人的情景。
  我并不清楚这个习惯是从何时开始的,它的过程或许就像一只猴子从山上下来,沿着缓坡,慢慢地走向平原,从四足着地,到两腿直立。我们可以分解它的过程,但结果却是不可改变的。当我习惯在山上蹦跳或呆坐时,在盆地里的日子,我已基本上丧失了这一功能。盆地里有一些和缓的丘陵,它们零散地分布在我们居住的环境四周,周末时,年轻的父母们会带上他们的孩子,穿着最光鲜的衣服,去攀越那些小土坡,美其名曰:爬山。我常坐在土包前,看着他们的身影,那眼神和我后来在城市的人民公园里看那些闲散的城里人时一模一样,也和如今的我莫名地重叠。如今的我总喜欢在阳光明媚的正午一个人坐在我居住小区的花园中,皱着眉头,一言不发。悲剧四处上演,时间四下流窜,我坐那里,像一个老头子一样,抽烟,发呆,看阳光灿烂,看人们凝重生活。
  116
  下山之后没多久,我就被送进了学校,每天背着书包,踢着路上的石子,低着头去上学。有时,我会和王亮走一路,而更多的时候,是我一个人呆头呆脑的样子。哥哥有自己的伙伴,他是其中的一员,一个几乎可以忽略掉的一员,尽管他每天都为此高兴不已。直觉告诉我,他很幼稚,但我不想说他。他没在山里待上几天,他早早地就下山了,因为他喜欢城市里的一切,他喜欢和他们聚在一起。他和我是两种人。
 
                  
 第41节:第二章盆地的雨(10)
 
  那时我很想念我的奶奶,也很想念山上的一切。我每天都不高兴,学校的事情激发不了我的任何兴趣。没有老师叫我回答问题,因为我说的话他们听不懂。每当我一站起来,全班所有的孩子都会哄堂大笑,而新来的老师往往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再看着满脸通红、眼神倔强的我,他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下课时,我坐在走廊的台阶上,看他们兴奋过度地满楼奔跑,女孩子们则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哥哥在学校看见我时,永远像没有看见过一样,我目视着他们,想念着我在村口的那块大青石。
  117
  第一次考试结束的时候,我拿着试卷回家找母亲签字。我记得那是一个中午,年轻的母亲和父亲早几天吵架了,好像还动了手,冷战持续了好几天。家里没有人开火做饭,母亲从食堂打了饭来,坐在沙发上吃,脸上的泪痕好像还没有干。我察觉到了父亲的变化。他从最开始的低眉顺目到后来的翻身农奴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他从生产一线被调往了小礼堂,小礼堂就是厂干部的代名词,他们不用每天都流汗,不用穿着油津津的工作服去上班。那一天,我看见父亲买回来一件奇怪的衣服,他不让母亲动手,自己小心地熨烫着。第二天,我看见他穿着平常上班的内衣,再套上了那件衣服,我发现那就是一个领子。它只是一个领子。白得耀眼,像两把尖刀套在父亲的脖子上,然后再往外套上一件夹克,出门上班去了。他没有骑自行车,他是走路去的。走的时候,先在镜子里看了看,然后把手袖在了后面,再看了看,走了。没过两天,他和母亲吵架了。当我把试卷交给满脸泪痕正吞噬着食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