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前,情在后(悉尼留学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在前,情在后(悉尼留学故事)-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他的心底,也许娜伊雅对着他哭泣,说请他们和好,他才会接受。与此同时,娜伊雅的心里也会想着,如果林凌哭泣着求她留下,她一定会答应的。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幻想罢了。两个人是在斗气,都在等待对方先松动妥协。

  澳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还不是很高,林凌就想把下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换了。父母早已经准备妥当,就把存折取出来,让他自己去处理。钱款就像挤牙膏一样,一点点的积攒。一年半年的就攒够了,也没有太大的压力。倒是如何一下子拿出数字巨大的存款,才是难题。

  林凌考虑了一下,就打电话问了问阿姨,看她们是否要换下个学期的费用。现在他们的关系虽然有些“奇怪”,而且这么做也有点麻烦。不过林凌有自己的盘算。首先,如果一起办一张汇票,会节省一点点开销。其次,也是最主要的,林凌想把存进联名帐户的钱款,趁着转账的时候“还给”娜伊雅。那样的话,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他的想法和安排,不会局限在眼前——娜伊雅是不能比的。

  阿姨很爽快的答应,她说正在想这个事情呢。林凌还的钱就是为娜伊雅下个学期准备的。如果他觉得合适,就一起办了吧。

  林凌和娜伊雅约了时间,乘公交车到她家里。两人见面,并没有说很多的话,只是默默地到银行。填表,排队,汇票上收款人的名字写上“林凌”。下午他们赶在银行结帐直接办好了汇票。娜伊雅把汇票给了林凌,说:“林大哥,你拿着吧,保险一些。”

  “好吧。”林凌接了过来,放进羽绒服内侧的口袋,扣好纽扣。他说:“那我回去了。”

  “别啊。我妈还说请你吃饭呢。”

  “不用了。我身上装着汇票,万一弄丢,就麻烦了。”

  “那怎么可能。”

  “我还是回去吧。”林凌出了银行,拦了一辆出租车。

  “你……有钱了是不。”娜伊雅想阻拦,却也无可奈何。

  林凌挥了挥手,和司机说了目的地,离开了。林凌回头看见娜伊雅依然呆呆地站在原地——自己这么做是有点不妥。不管出于怎样的考虑,即使是对一个普通的女孩,自己刚才的言行都过于强硬。

  林凌拿出手机,给娜伊雅发了一条非常冠冕堂皇的短信:“汇票带在身上,四处走不安全,还是回家了。谢谢邀请。”

  出租车到了小区门口,林凌付钱下了车。等他快到家的时候,阿姨打来了电话,问:“林凌,你怎么回去了?”

  “啊——还是直接回家吧。我怕把汇票弄丢了。”

  “是啊。阿姨还说请你吃饭呢。”

  “不用了。谢谢阿姨。”

  “好吧。那就下次吧。阿姨理解你。”

寂寞的节日
这一年的冬天,沈阳又遇上了干旱,连续一个半月都没有降水。天空虽然不是湛蓝,却也总是晴朗。晴朗得让人懒散,心情总是像午后的一只猫——蜷着尾巴,眯着眼睛,呼噜呼噜。

  林凌的心里,更像是有一只大猫——被圈在笼子里,找不到出口,只能烦躁地踱来踱去。他最近很少出门,成天坐在电脑前面,看看电影,读读小说。老爹老妈看他总是闷闷不乐,也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情。他们尝试着问林凌,得到的回答总是“没什么啊。挺好的。”他们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是在私下里瞎猜测。

  虽然刚回来那时候,没有感冒。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终于没有经得住寒冷,似乎所有的病症,都在他的神经松解的那一刹那汹涌地袭来。他终于病倒了,开始流鼻涕、头疼、发烧……林凌就更少出门,他下午在客厅的沙发上,四脚朝天地躺着晒太阳。生活啊,真是太舒服了。这才叫做放假。

  临近圣诞节,节日气氛异常浓厚。大型超市里都竖起圣诞树,还挂满圣诞老人、铃铛和驯鹿的图案,连服务员都戴上了圣诞老人的帽子,甚至中街还竖起了一排圣诞卡通的大型人造雪人;商家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拼命地促销,节日的各种卡片礼物都持续热销。传统的两节——元旦和春节;转变成“三节”,加上圣诞节。三个节日连在一起,冲淡了冬季的寒冷。市场一片繁荣,购销两旺。这个洋节日居然在国内这么热闹,由原本的商家活动衍变成大家的节日。

  曾经有几个欧洲青年问林凌,“中国人有圣诞歌曲么?”

  林凌想了想说:“没有吧。我们一般不庆祝圣诞节的。”现在想起来,那简直是撒谎。他自己不庆祝,不代表别人不庆祝。看到现在的情形,他真的是太孤陋寡闻了。

  平安夜,很多年轻人都走出家门,相互赠送苹果。那么普通的水果,被赋予了时尚的含义——平安夜,送“平安果”。很多水果店的苹果都卖断了货。这个世界,真是奇妙。老外的平安夜都是在家里陪家人度过的,现在却变成了一种全民的狂欢。不管怎样,大家找个理由凑到一起娱乐——只要快乐,也不用顾及别人怎么过了。

  林凌过得很普通,他还是在家悠闲自在。外面那么多人,他也懒得凑热闹。他给娜伊雅发了短信“圣诞节快乐”,接到的回复也是“圣诞快乐”。元旦的时候,他都懒得再去发消息或者打电话了。倒是阿姨,还发了一大串节日祝福的短信。

  阿姨还是三天两头的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给林凌。她说娜伊雅的护照拿到了,签证的事情也联系好了,护照邮寄出去,就等着重新贴签。这让他觉得有点不是滋味。情感是不可以传递的,也是不能代替的。她老妈对他很好,并不能代表她对他好;而且父母善于为人处世,也不能表明子女有相同的能力。娜伊雅应该做的事情,都由母亲来代替她完成。也许是阿姨太想抓住了这个“机会”;可是她的积极更显示出娜伊雅的冷淡。

平淡的春节
一冷一热,强烈对比林凌的思想已经越走越远,也加快了他退却的脚步——真的应该搁置冷却一段时间,让大家都冷静地思考一下。他编了一个借口,说自己要回老家去看姥姥姥爷,过年的时候也不在沈阳。这样大家就会更少见面了。落得个眼不见,心不烦。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就到了春节。老爹老妈忙忙碌碌地收拾家,购买一点年货。

  从国外回来,林凌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什么都不想做,只想睡觉。回到家,身心才完全的放松下来。这么大的小伙在家里什么也做,每天晃来晃去。老爹老妈倒是也没有说什么。

  春节那天,早晨还是老妈对林凌说:“儿子,出去放两挂鞭炮,然后回来吃饭。”也许真的是年纪大了,对这些一点兴趣都没有了。中午贴春联,居然是用模具印刷出来的,林凌一看,竟然和邻居家的一样。没有办法,也只能贴上去了。

  春节过得有些平淡,年味越来越淡。在国外的时候,是那么想回家过年。真的在家了,又是这么索然无味。也许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不在乎过年的那些新衣和美食,也许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或者春节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饭食冗繁,大家只是要有这样一个理由来看望和陪伴父母亲人;或者生活本来及应该是平淡的,并没有那么多波澜壮阔。

  林凌抽空给娜伊雅母女发了拜年短信,也收到了简单的回复。同学朋友的短信不断地发来。他不喜欢总是用别人写好的文字,太没有创意了,而且很多都是雷同的。他也照样子编写了几条,在后面加上自己的名字,发了出去。

  电视里一直在播放与春节有关的节目,林凌只是偶尔看几眼,很快看就厌烦了。他早已没有看电视的习惯。自己晃悠着回到房间,打开电脑看看电影,读读新闻,查查汇率,看看天气预报,最后看了一部最新贺岁片。

  下午,一家人准备年夜饭,晚饭的时候,老妈拿出来一瓶放了很久的葡萄酒。林凌接过来,打开,给每个人都倒了一些。他才意识到,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和父母一起喝酒。晚饭之后,他们开始包饺子,8点开始看晚会。春晚年年有,却没有太多的新意,看得让人有点困倦。临近零点的时候,林凌连鞭炮、烟花都懒得去放了,零点一过,还是老爹出去点了几挂鞭炮。他笑着说:“你小时候那么喜欢,现在怎么不去了。”

  老妈在烧水煮一些饺子,林凌在一边端着盘子等着。老爹回来,吃完饺子,看完晚会,收拾妥当就睡觉了。他们从来没有熬通宵的习惯。

  初一上午吃完早饭,和父母出去拜年。在沈阳的亲戚也不多,他们也不用拜访很多。从家里带了一些牛奶,准备送给别人。一箱牛奶转来转去,真正喝的人却很少,不知道有多少要被浪费掉。礼品的价格也都比平时高了一些,商家还是想趁着这个机会捞上一笔;不过他们也很辛苦,逢年过节的,还要去挣钱做生意。。 最好的txt下载网

拜年
初一的早晨,天空晴朗,天气却依然干冷。很多地方还留着满地鞭炮红色的纸屑,还有烟花的空壳,像是在人们显示着这就是春节喜庆的证据。不知道要过多久,又要什么人来清理。

  吃过早饭,林凌像以往一样,和父母出去拜年。他们走出小区,才发觉出租车非常难打,甚至还遇到好几辆车拒载的。他们走出很远,才有个师傅同意拉他们过去。等他们上车,司机立刻就说要涨价。想想人家大过年的出来工作也不容易,也就算了。

  亲戚聚到一起,彼此说些拜年的客套话,然后闲聊。大家看到林凌回来,免不了恭维几句。

  “这孩子,在加拿大?”

  “澳大利亚。”有人纠正他。

  “你看人家这孩子,都有出息,一下子跑出去那么远。”

  父母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欣慰地笑了笑。

  林凌的性格也比从前开朗了很多,他微笑着很客气地回答人们的问题,也并不多说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