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菊-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写了一首:‘女子智力何曾弱,十二三班作例观;学算刚刚三载半,几何三角一起完。’”
  二姐:“‘徐家外婆’真是名不虚传,以自己的嘉言懿行,潜移默化,既身教且言教,是名副其实的好‘外婆’”。
  金菊:“为了筹措学费,大年除夕出去借债,回来用开水泡冷饭吃,美其名曰:‘特别年饭’。”
  24。教室(日/内)
  【画外音:“五卅惨案”后,高年级学生彭涟清、李慧、彭媛华,号称“稻田三杰”,办了一个小刊物——《心潮》。金菊是热心读者,也是刊物的撰稿人。】
  金菊坐在教室里,正在看新的一期《心潮》,上面有她写的文章《女性应自强》。
  同学阿曾从外面进来。问道:“看啥呢?”
  金菊:“新出的《心潮》。”
  阿曾:“又写文章了,你是期期落不下。别看了,打球去。”
  两个人走出教室。
  25。校园(日/外)
  出了教室,两个人向篮球场走去。
  阿曾:“校长表扬仇伯箴体育好,又写一首诗:‘人人共道伯箴强,一跃先登上女墙;倘使女儿皆若辈,立将衰弱转强梁。’”
  金菊:“校长就是一个无私无畏的大蚕茧,蕴藏着永远抽不尽、诲人不倦的‘诗’”。
  阿曾:“说得好!真不愧为‘大文豪’。”
  两个人来到球场边。一个拍球的高个女生看见她俩过来,喊道:“快下场,就等你们俩了。”
  26。篮球场(日/外)
  阿曾是投球强手,金菊是中锋,两人配合默契。金菊右手拍球,两眼巡视四方;只见阿曾跑向篮下,金菊疾速把球传过去,阿曾接过球,三步上篮。“进啦!”场外高喊起来,热烈鼓掌。
  徐特立校长也站在同学之间,边喊加油,边鼓掌。
  27。湘江岸边(傍晚/外)
  金菊和阿曾向湘江走去。
  金菊问,“‘稻田三杰’非走不可吗?”
  阿曾:“不走不行了。她们三个反军伐,在赵恒惕那里已经挂号了,要抓她们三个。”
  金菊:“她们去北平是‘外婆’安排的吧?”
  阿曾:“是,‘外婆’让她们提前毕业,推荐她们到北平去考大学。”
  徐特立校长和十几个学生站在江边。江中一条小船,上面站着“稻田三杰”。江岸上的人们对划向江心的小船上的三人招手。
  金菊和阿曾沿着江边、跟随小船摇晃着手臂向下走去。船上三人也向她们频频招手致意。
  夜幕降临,小船在暮霭沉沉的江面上消逝。
  28。长沙,教育会坪(日/外)
  【画外音:1926年7月。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攻占长沙。之后,北伐节节胜利,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10月占领武昌。】
  万人《庆祝北伐胜利大会》。
  金菊参加了男、女一师合唱队,在台上高声歌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先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29。“普天春”剧场(夜/内)
  晚上。北伐军“血花剧团”演出文艺节目。省一女师全校师生观看演出。
  30。长沙街道(夜/外)
  “雪花剧团”演出散场后,金菊和阿曾在星空下手挽手回学校。
  阿曾:“金菊,你师范毕业打算教书吗?”
  金菊:“不,我想考大学。你呢?”
  阿曾:“我也考大学。我还想考军校。”
  31。长沙街头(日/外)
  天上下雨。金菊和几个女学生冒雨向商家店铺募捐,支援北伐战争。
  在一家商店前,金菊对店主说,“老板先生,我们是省一女师的学生,为支持北伐战争,进行募捐……”
  老板对一个伙计说,“拿去。”
  一个伙计拿来钞票,老板从伙计手中接过来,塞到一个同学举着的纸糊的募捐箱里。
  金菊:“谢谢!”同学们又向另一家店铺走去。
  32。省一女师校门口(日/外)
  雨,还在下。徐特立校长打着伞站在省一女师校门口,迎接出去募捐的同学们。
  金菊和几个同学抱着募捐箱,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向校门走来。
  徐校长:“同学们,辛苦了!”
  一个同学举起募捐箱,让校长看,高兴地说:“快装满了,校长。”
  徐校长:“好,好。快回宿舍去把湿衣服换了,别感冒了。”
  同学们叽叽喳喳地笑着跑进了校园。
  33。省一女师校园(日/外)
  【字幕:1927年2月】
  寒假刚结束,阿曾找到金菊。
  金菊:“寒假过的好吗?”
  阿曾:“好。我要走了。”
  金菊:“上哪儿去?”
  阿曾:“我考上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昌分校了。”
  金菊:“要去当兵呀!”
  阿曾:“是,革命嘛,就要真枪真刀地干一场。”
  金菊:“我真羡慕你,祝你成功。”
  阿曾:“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后会有期。”
  34。长沙火车站(日/外)
  金菊送阿曾去武昌。阿曾从车窗探出头来向外招手。金菊目送着火车缓缓离开站台,向远方开去。

第五章 风云突变血洗长沙
更新时间2007…12…28 14:44:00  字数:3214

 1。长沙(夜/外)
  【字幕:1927年5月】
  夜幕下的长沙笼罩在恐怖气氛之中。城中有几处燃烧着的火光;有枪声。
  【画外音:1927年3月,北伐军占领南京。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国共两党矛盾更加激烈。1927年5月21日,驻长沙何健的三十五军所属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利用家庭出身于官宦和富豪的中下层军官不满共产党分田地、打土豪的革命斗争的反革命势力,在长沙发动了反革命的“马日事变”。当日晚。许克祥派出一千多士兵血洗长沙。】
  2。东城区东茅巷(夜/外)
  【字幕:湖南省总工会】。
  一群荷枪实弹的士兵来到湖南省总工会,从大门蜂拥而入。
  挂在办公室正门旁的《湖南省总工会》牌子被砸;几个士兵用枪托击打门窗玻璃。
  3。湖南省总工会办公室(夜/内)
  士兵在屋内砸、抢。桌椅、卷柜东倒西歪,破损严重;文件、纸张散落一地;办公室财物被洗劫一空,狼籍不堪。
  【画外音:在长沙的省农民协会、国民党省党部、省党校等二十几处机关团体都遭到同样命运。有的单位还被放火烧毁。】
  4。湖南工人纠察队(夜/外)
  【字幕:湖南工人纠察队队部】。
  暴乱军人驱赶被解除武装的纠察队队员出大门。几个用绳索绑着的纠察队领导人,由持枪的士兵押走。
  5。长沙市区(夜/外)
  长沙市区,枪声四起,火光冲天。气氛恐怖。
  【画外音:李维汉、夏曦的家被查抄。很多共产党人被捕、被杀。贾云吉、李异云等上百位国民党左派被杀。】
  6。省一女师宿舍(夜/内)
  【省一女师是革命的摇篮,是*分子绝对不能放过的地方。】
  宿舍里。学生们被外面的枪声、燃烧着的火光,吓坏了。金菊和几个同学挤在一张床上,向窗外窥探着。
  7。省一女师(夜/外)
  从高年级宿舍方向传来女学生叫喊声、士兵的吆喝声。“凭什么抓人!”“快撵上她,别让她跑了!”一群士兵从窗前走过,押着几个被绳子捆绑着的学生和老师向校门走去。
  8。省一女师宿舍(夜/内)
  趴在窗户上的几个女同学向窗外紧张地张望。学生甲:“好像有李老师?”学生乙:“是,还有历史老师。”
  9。省一女师宿舍(夜/内)
  后半夜,枪声渐渐稀疏了。孩子们三三两两挤在一起,睡着了。
  10。学校食堂(晨/内)
  【字幕:事变第二天早晨】
  【画外音:学校里区党部的领导人和高年级的骨干分子都不见了。】
  早饭时,金菊观察食堂内的情况。吃早饭的同学比平时少得多。大家嘁嘁喳喳,议论着昨晚上的事变。
  一个老师在食堂中间讲话:“同学们,静一静!昨天夜里,据说,三十五军三十三团发动兵变,冲击革命机关,杀害革命干部;放火、抓人。我们学校的几个进步老师和学生也被抓走。徐校长指示同学们,暂时呆在校园内,不要上街,在教室或宿舍里温习功课。”
  11。学校食堂(日/内)
  【字幕:事变后第四天】
  在食堂吃饭的同学所剩无几。同学们窃窃私语。同学甲:“‘外婆’哪去了?这几天一直没有看见他。”同学乙:“在学校的老师也没几个了。”
  还是那个老师,站在食堂中间,大声说:“同学们!全市各学校都已经停课,从今天起,我们也放假。什么时候上课,请同学们听学校通知。”
  听了这个宣布,金菊如丧考妣。她一直就把省一女师当成自己的家,此时,家破人散,怎么办?只能扛着行李回家。
  12。金菊家伙房(晨/内)
  全家吃早饭。
  父亲对二姐和金菊说:“你们两个都停课在家,都给我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
  二姐:“听说,武昌政府派人来处理许克祥兵变,来的人怕被枪毙,吓跑了。”
  父亲:“据传,许克祥抓了三、四千人。连你们的‘徐家外婆’校长都躲起来了。”
  金菊:“好人他们也抓?真是一群土匪。”
  父亲:“你们的‘外婆’是长沙国民党部的工农部长,是农*动的带头人。那些搞兵变的人,最恨农民协会的人,能不抓他吗。”
  金菊:“也不知道藏到哪儿去了。”
  二姐:“一定是藏到乡下去了。”
  13。长沙街市(日/外)
  下午。金菊从家里出来,去找在“周南”时的同学朱近之,想从她那里知道更多的消息。
  走到离她家还有一条街的时候,从街那头传来滴滴答答的军号声,一群人相互簇拥着向这边走来。越走越近,金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