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塔-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着叽里咕噜隐隐作痛的肚子,坐立不安。

  12月25日,晚自习,全班同学在做数学作业。教室里并不安静,有的讨论解题方法,也有的趁机瞎聊。

  最后一道题难度较大,我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伸长脖子看看同桌和身后的房凡,他们正不着边际的演算。我不愿打扰他们,托着腮帮子绞尽脑汁地思考一阵。提笔算出一个答案。心里十分得意,把它们抄上作业本。回头看房凡做得怎样。

  他们仍在唧唧喳喳地争论。我洋洋得意,暗想:这道难题看来只有我一人能做了,明天刘大帅老师又将给我一顿狠狠的表扬!谁不愿人夸呢?夸得好可比蜂蜜甜呐!

  这时,班上有很多人嚷着:“丁晨船,你的本子呢?”我马上把本子拿出来,递给我最相好的丁建国同学参考。

  过一会儿,房凡推我一下问道:“你最后那道题等于多少?”我极不情愿地告诉他得数。他又问我式子是怎么列的。我无法保留地讲给他听。他听得异乎寻常。我讲完之后,他马上说:“你想错了!”房凡把自己的思路讲述一遍,说:“你那样列式我刚才已经算了一次,把它代入方程式中不合原式。”

  我再次冷静细致地思考一番,这才恍然大悟,在那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中本应减去两边的长度,而我却只减去了一边的长度。我的脸渐渐红了起来。。。。。。

  12月26日,起床后,发觉手背有被茅草划破一样的疼痛感。抬手细看,只见整个手背都皲裂了。每道细小的裂口都露出了血红的颜色。有几个指头的骨节处还肿得老大老大。我也长冻疮了。我知道读书人确实是苦,也难怪古人有“十年寒窗”,“寒窗苦读”的说法。恍惚之中,我仿佛背上有个沉重的大包袱。

  午休时间,我想做前天老师布置的作文。打开本子,只见第一篇文章没有批阅;第二篇和第三篇文题旁均用红笔批着“较好”二字。第四篇上头单单写着一个朱红的“好”字。看到这红红的“好”字,我心情也好了许多。背上的沉沉包袱也像被我扔进默默流淌的舂陵水中。我深深知道,这个“好”字是我通过天天一记换来的。我应该坚持不懈地写下去,只有这样天天练笔,才会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我还须多学别人的写作方法,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12月27日,为补元旦节那天的课,学校让我们上完下午的课就回家带菜,明天早晨来赶学校的早餐。

  回到家中,哥哥嫂嫂他们挑建设新房所需的石头去了。只有大哥的小女儿和二哥的大儿子在门外的平地上戏耍。我的心沉了下来。我想起母亲的音容笑貌,脉脉温情。过去放学一进家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慈母悉心照料侄子的情景。每个星期六的下午,母亲都特意在家等我一样。她总是笑盈盈地轻唤“船儿”、“满崽”。又忙不迭的给我一捧香脆的花生,或糖果,或红薯片。

  母亲留给我的是深深的爱,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在世,我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我像悠悠的白云在母亲的视线中无忧无虑地漫游。而今,我却总感到满目疮痍。侄子侄女没有慈祥的奶奶;我没有贤良的母亲。家中的一切全变了。再也没有过去那种幸福、安详、温馨的气氛。两颗伤心的泪珠时常在我的眼里打转。

  晚饭后,父亲和三哥又谈到我的学习。父亲说:“你在学习上千万不能麻痹大意,以后还是考中专算了,不要想什么大学大学的。”三哥说:“本来读高中前途要大些。”我无知地问道:“考上中专,当了老师还能考大学吗?”三哥说:“那就看你有没有恒心了。”父亲也表态说:“如果你能考上大学的话,没钱就是卖屋也要给你上!”

  我幽暗的心灵又亮起一盏明亮的灯火。我感觉到家庭的温暖。父亲和哥哥们对我如此厚爱。在学习上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用功刻苦呢?我应该为全家人争气!我应该为九泉之下的慈母争气!我应该为自己的前途争气!

  12月28日,下午,开餐的铃声“铛铛铛铛”地传遍了校园。我急忙从操场上跑向教室,准备吃晚饭。一跨进教室门,就被其中静心学习的几位同学震撼了。他们心如止水,对开饭的铃声充耳不闻。连那最不好学的建国也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埋头苦读。我烦闷的心情更不平静了。要是期末考试他们赶上我怎么办?我一定要永远走在他们的最前方。

  晚饭后,我准备去做功课,但经不起吴明的两番邀请,又陪同他去新宿舍观望木匠为我们装配床架了。我问木匠:“我们什么时候搬进来?”木匠说:“今晚就搬进来。”吴明与我很不相信,继续盘问:“谁说的?”木匠认真地说:“校长说的还能错吗?”

  我欣喜若狂地奔向教室,准备发布这等得太久太久的喜讯。可教室里静得出奇,与往日的喧闹嘈杂截然相反。饭前端坐教室的几位同学依然纹丝不动静心学习。我悄悄来到建国的身旁,拍拍他的头顶,兴奋地说:“建国,建国,好消息!我们的床架配齐了。今晚就住进去呢!”建国没有听见似的,只顾入神研读。

  我讪讪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脸上火辣辣的。心儿怦怦直跳。耳边仿佛回响着建国极不服气的嘲弄:“你不是说我比不上你吗?看你那自鸣得意的嘴脸!到期末我就要超过你!”我过去那粒贪玩的种子又在心田里起根发苗了。我抬起羞红的脸,拿出了课本和钢笔。。。。。。

  12月29日,随着哨子的长鸣,全校同学搬着凳子往操场中走去。操场前的高台上悬着一幅鲜红的横幅,横幅上用庄重的黑体书写着“同坪中学新团员宣誓暨期末复习动员大会”。横幅下面的乒乓球台立着两块大黑板,黑板上贴着用红纸书写的大会程序、新团员名单、入团誓词。团旗也是用红纸绘制的。这简朴的会场同样显露出雄伟庄严的气势。

  有位青年老师大声宣布:“大会现在开始!全体肃立!奏国歌!鸣炮!”雄壮激昂的国歌声随着鞭炮的轰鸣在白色的硝烟中升腾起来。

  我的心扑腾扑腾地跳跃着。回想递交入团申请前后的所作所为,我问心无愧。那次挑沙我得到表扬;那次搬砖我得到表扬;那一次次在学业上取得的成绩都得到表扬。本学期以来,我很少违反校纪校规。想到这些我会心地笑了。我回忆昨天,思考今天,幻想明天。明天一定是美好的未来。

  我高举着紧握的拳头,庄重地站立在鲜艳的红旗下放声宣读崇高的誓词。我亢奋地把自己想象成芸芸众生里最高大、最显眼、最著名、最伟大的人物。

  大会第三项是刘校长讲话。他热情洋溢地谈到同学们的优点,又意味深长地指出了我们的不足。最后,他总结道:“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迎接期末统考,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接着教务主任又给我们讲了许多学习方法。他说:“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记忆方法。一般人都习惯于机械记忆,这是死记硬背的方法。这种方法很不好,既费时间又难记牢。而善于学习的人则会运用理解记忆,也就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加深理解进行记忆。”

  大会结束后,我总结了两点启示:第一,从今往后,我一定要继续发扬好的作风,争做一名优秀的团员,将来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第二,在学习上一定要采用最佳方法,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12月31日,中午,学校宣布元旦放假三天。我们班有十多位男生中饭也顾不上吃就归心似箭地回家了。几个长方形的铝饭盆里剩下了白花花的米饭无人吃。我觉得这些人太不珍惜父母的血汗。他们把“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千古名诗忘得一干二净了。

  午饭后,我整理一下床铺,提着袋子大踏步地往山外走去。刚到下山口,放眼望去,只见成群结队的男同学像脱缰的野马狂奔乱跑冲下山坡。他们跨过浅浅的溪流,跃下长满油菜的梯田。回家的心情如饿虎扑食。我理解这急迫心情,因为我也曾经这样。

第十三章 1986年
1986年,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丁小平在会上再次指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搞资本主义化。并且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讲得最多,而且我最坚持。”但是全会的决议和丁小平的正确意见未能很好贯彻。1986年底,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赤裸裸地提出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口号,公开鼓吹“全盘西化”。在他们的煽动下,学潮再起。《中国革命史》中说,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反对不力,胡耀邦是负有重要责任。

  尽管京城政治风起云涌,天下百姓还是一无所知。老百姓只求丰衣足食子孙繁衍。

  这年元旦放假期间,文风村的丁驼子离世上山了。我在送这位会讲神话传说的贫雇农根子的途中,来到母亲的坟茔前。我内心酸楚,喉咙哽咽。我联想到母亲上山的凄惨情景:我们兄弟四人披麻戴孝一步一叩首地缓缓行走在母亲的棺椁前。大哥手捧两个盖了红布的小小陶罐。我和二哥、三哥各拿两枝裹了素纸的孝棍。每过一道浅浅的沟坎;每上一道短短的陡坡,我们都虔诚地跪拜。我们无声的哭泣,我们沉痛的哀悼,我们依依不舍地恭送慈母西行。。。。。。

  我默默地肃立母亲的黄土墓前,想到母亲住院期间未能靠近病床探望;想到母亲苏醒期间未能聆听最后遗言;想到去年清明未能坟前拜祭;想到如今我学习上进,母亲是否在天有灵含笑九泉?我泪如雨下。

  按照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说法,年过六旬的老头还没有考取秀才的人称为“童生”。而今,早已发展到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六十岁的该退休的却不忍心退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