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zhu》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mingzhu-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分兴旺发达。巴格达成为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
到大商贾生活过得十分富裕,住着华堂大厦,奴仆成群,花园里栽种着各种
奇花异草。但商人们这种阔绰的生活,是经历了一番艰辛才获得的。由于当
时科学技术和交通工具还较落后,航海贸易要冒很大的风险,商人们必须经
受大自然和人为(海盗)的两重袭击,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船没人亡的事。作
品中对商人是作为正面人物来歌颂的。如《辛伯达航海冒险的故事》,就赞
扬了辛伯达冒险进取的精神以及他那顽强的意志。

辛伯达前后进行了七次航海冒险。其中,四次被风浪吞没,落入海中;
三次流落荒岛,面临绝境,先后遭受了风暴、巨蟒、猿人、妖怪的侵袭。但
他都以冷静的智慧,顽强的求生意志,应付过来了。每当他陷入绝境时,他
曾经动摇过,后悔不该一次又一次出来冒险。他说:“我的财产很多,尽够
我挥霍、享受,一辈子也花不完一半;这不是我自找罪受吗?”但他立刻想
起与其坐守待毙,不如立刻行动起来。他认为即使流落到荒无人烟的地方,
想想办法,总可以找到出路的。他采摘野果,捕捉动物,自己动手造船。只
要有一线求生的希望,他便努力去争取。要是遇到可获利的物品,自然他也
不会放过。每次航海归来,他都赚了不少钱,日子越过越阔绰。

辛伯达不满足于现状,不愿过安稳的生活。他“向往异地风光,憧憬着
航海旅行”,以及“参观各地风土人情的乐趣”。他是一个跃跃欲试又精力
充沛的人。

辛伯达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商人的典型形象。在他身上具有
双重人格:一方面,他有生气勃勃的进取精神,和战胜艰难险阻的不屈不挠
的意志,而且他聪明勇敢。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他又
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剥削者。他认为“人性是贪得无厌的”。他有强烈的积聚
财富的欲望。为此,他有时是不择手段的。如剥取死人身上的财物,甚至夺
取别人口粮,杀害别人等。这形象和后来英国作家笛福描写的鲁滨孙有相似
的一面。

我国明代作家凌濛初在《拍案惊奇》中,写了《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
斯胡指破鼍龙壳》的故事。也描写了一个商人文若虚的形象。他在国内几次
经商失败,成了“倒运汉”,而出海经商却发了大财,成为巨富。文若虚和
辛伯达都属于冒险而白手成家的商人。文若虚在荒岛上获得了价值连城的鼍
壳,正如辛伯达在荒岛上捡到无数钻石一样。

《一千零一夜》中,讲述商人故事的还有《商人阿里·密斯里的故事》、
《商人和魔鬼的故事》、《渔夫和雄人鱼的故事》、《渔夫和哈里发的故事》
等。这些篇章对商人生活经历,发财致富的道路,豪奢的生活,以及他们在
社会中的地位都作了诸多的描写。这也是当时商业繁盛的一种反映。

四、对诚实真挚爱情的歌颂

《一千零一夜》中,有许多描写男女婚姻和爱情的故事。中古时期,阿
拉伯男女婚姻是不自由的。尤其是重男轻女的思想相当严重。男子拥有三妻
四妾,女子则要始终忠实于丈夫,即使丈夫死后也不能嫁人。伊斯兰教的经
典《古兰经》就允许一夫多妻制,并认为“男人比女人高一等”。当时,阿
拔斯王朝国王穆台瓦基勒,竟拥有妻妾四千人,许多妻妾他连面目还认不清。


大臣、富商也都妻妾成群。在这种情况下,《一千零一夜》歌颂婚姻自由、
坚贞不渝的爱情,便难能可贵了。如《巴索拉银匠哈桑的故事》,描写了人
与神的自由恋爱。银匠哈桑和神女瑟诺玉由于互相爱慕而结为夫妻,并生了
两个儿子。天神破坏他们的婚姻,哈桑又历尽千辛万苦去寻觅妻子,面对面
地与神女的专制的姐姐和父王展开了斗争。神女为哈桑诚实的爱情所感动,
毅然离开了仙界,和他一同来到人间。此后,他们“一家老幼过着舒适、美
满、愉快的幸福生活,直到白头偕老”。作品热烈歌颂了男女青年为争取爱
情和婚姻自由,排除万难,勇于斗争的精神,有着明显的反对封建专制和仙
界清规戒律的倾向。这故事的命意也类似我国的《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

大臣、富商也都妻妾成群。在这种情况下,《一千零一夜》歌颂婚姻自由、
坚贞不渝的爱情,便难能可贵了。如《巴索拉银匠哈桑的故事》,描写了人
与神的自由恋爱。银匠哈桑和神女瑟诺玉由于互相爱慕而结为夫妻,并生了
两个儿子。天神破坏他们的婚姻,哈桑又历尽千辛万苦去寻觅妻子,面对面
地与神女的专制的姐姐和父王展开了斗争。神女为哈桑诚实的爱情所感动,
毅然离开了仙界,和他一同来到人间。此后,他们“一家老幼过着舒适、美
满、愉快的幸福生活,直到白头偕老”。作品热烈歌颂了男女青年为争取爱
情和婚姻自由,排除万难,勇于斗争的精神,有着明显的反对封建专制和仙
界清规戒律的倾向。这故事的命意也类似我国的《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

五、对社会贫富不均现象的控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千零一夜》中,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描写,很好地揭发了当时社
会严重的贫富不均的现象。穷人奔波劳碌了一辈子,过的是衣不蔽体、食不
果腹的生活;富人则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在《辛伯达航海冒险
的故事》中,通过脚夫的口描绘了穷人艰难的处境:

人世间有多少可怜人,

没有立足的地方,

只能寄人篱下偷享余荫。

我是他们中的一员,

疲于奔命,

终日出卖劳力,

生活越来越离奇,

压在肩上的重担,

总是有增无减。

而富人过的是另外一种生活:

他们丰衣足食,

荣华富贵,

一辈子享乐到底。

谁都是父精母血,

我和他都是一体,

本质上并无差别;

可是彼此间却隔着一条鸿沟,

其距离远于酒和醋的区别。

在《渔翁的故事》中,通过渔翁的口揭发了世道不公:“许多粗鲁、愚
昧之徒,飞黄腾达,直上青云,生活在金牛星座之间。”而穷百姓则挣扎在
死亡线上。渔夫每天出没在惊涛骇浪里,整夜守在鱼钩旁,钓得了大鱼便被
不受任何风寒的人买去。他对社会抱怨道:

呸,你这个世道,

如果长此下去,

让我们在灾难中叫苦、呻吟,

这就该受到诅咒。


在《三个苹果的故事》中,把人民“惨淡的生活”,比作是“睡在坟墓
里还差得多”。在沉重生活压力下,人民向往过一种幸福美好的日子。于是
作品中出现了对丰衣足食的世外桃园的描写。在《脚夫和巴格达三个女人的
故事》中,第三个僧人描述了他进入一个幸福国土的情景。

在《三个苹果的故事》中,把人民“惨淡的生活”,比作是“睡在坟墓
里还差得多”。在沉重生活压力下,人民向往过一种幸福美好的日子。于是
作品中出现了对丰衣足食的世外桃园的描写。在《脚夫和巴格达三个女人的
故事》中,第三个僧人描述了他进入一个幸福国土的情景。

第三天,我打开第三间宝藏。进去一看,是间宽敞的大厅。地面上铺着
彩色云石,门窗户壁上装饰着贵重金属和珍珠宝贝,里面挂着檀木雀笼,笼
中有夜莺、唱鸽、山鸟、雉鸡、金丝雀等各式各样的鸣禽,唱着悦耳的歌曲。
我忘记世间的苦恼,沉醉在大厅中,一觉睡到天明。之后,我开了第四间宝
藏,是一幢宽大的建筑物,分为四室,里面藏着无数的珍珠、蓝宝石、橄榄
石、翡翠和其他各种名贵的珠宝玉器,琳琅满室,数不胜数,令人迷离惊羡。
我自言自语地叹道:‘啊,这种名贵的宝物,就是帝王们的库藏里也是没有
的。’我感到无限的快乐、兴奋,胸中的忧愁顾虑,已经烟消云散,丝毫都
不存在了。

这便是阿拉伯人梦想中的乐园。人民处在艰难岁月中,多么希望自己能
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一朝交泰,幸福无穷。于是,故事中对人间乐土的描
写、穷人发迹的描写比比皆是。打柴度日的阿里巴巴,因意外地得到强盗的
财宝,而成为巨富。贫苦的裁缝儿子阿拉丁,因获得神灯,过起美好的生活
来。

《一千零一夜》艺术上的特点,有以下三方面。

(一)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阿拉伯自中古以来,
其经济便以经商为主。他们远涉重洋,横跨沙漠,翻越高山大川,往来于东
西方之间。浩瀚的大海,渺渺的洪涛,茫茫的草原,异国的珍闻,旅途的艰
辛,这一切都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反映在作品中便出现了各种冒险的故事,
以及他们在当时条件下,为了克服自然障碍,达到目的,而产生的一些美丽
的幻想。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这些故事极其完美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意愿—
—陶醉于‘美妙诱人的虚构’之中”(高尔基《〈一千零一夜〉俄译本序》)。

《阿拉丁和神灯故事》中的神灯,不仅可以给穷人带来食品,而且能在
一夜间盖起一座富丽的宫殿,其装饰的豪华连王宫也无法比拟。《巴格达窃
贼》中的会飞的地毯,《巴索拉银匠哈桑的故事》中的拐杖和头巾,都帮助
了主人公战胜了邪恶和专制暴君。此外,还有魔戒指、会飞的木马、念动口
诀会自动开启的石门,都想象奇特。

辛伯达七次航海冒险,每次的经历各不相同。他看到的自然界景象,异
国风情,都引人入胜。他在一座白色的圆顶建筑前徘徊,苦于找不到大门,
后来才发现那是个巨大的神鹰蛋。商人们在小岛上野餐,突然那岛屿动了起
来,原来这是一条大鱼的背脊。此外,还有吞食大象的巨蟒、可怕的海老人,
以及溶洞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