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于1928年提出一项分级方案,主要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将心脏的功能划分为四级,级数越高,心功能越不好。
Ⅰ级:患者虽然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这种情况,病情比较轻。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没什么感觉,但只要做一般体力活动,就可能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而且稍微一运动就会觉得疲劳,已经有心功能减退的信号了。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平时小量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还没敢怎么运动就觉得疲劳了,这就是所谓的手无缚鸡之力,心脏功能已经出问题了。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就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不运动也同样觉得疲劳。
这是通过自己的感受对心脏功能的一个初步判断,最后的诊断还要配合医院的心电图、负荷试验、X射线、超声心动图等,来评估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很多心脏已经在慢性衰竭或者功能下降的人,还用习以为常的疲劳去解释一切,这对病情是个极大的贻误。
正文 心“虚”的人,别让你的心脏“过劳”(8)
2010…2…22 18:57:13 本章字数:1096
我认识一个朋友,搞摄影的,很有成就了,但他的成就真是用命换来的,为了拍好片子,一直在做消耗性的工作。
他以前有肝病,因此一直贫血。他家住四楼,是老楼,没电梯,他每次回家都要歇两歇,但他总觉得是自己年岁大了,没当回事。在治疗肝病的时候,他有一次做了个心脏B超,发现心脏扩大了!他和医生都很奇怪,因为之前他的治疗重点一直在肝上,怎么突然多了心病?其实不是,这个心脏扩大应该是他的肝病导致的贫血引起的,因为血不够,负责给全身推动血液的心脏只能加倍地工作,结果就把心脏的肌肉累得过分发达了。
那些取得成绩的运动员,身体上的很多部位都是提前老化的,比如膝盖、关节、韧带,几乎和老人的一样,就是因为用得太多了。心脏也一样,扩大的心脏其实是劳损的,别看大,但功能不行,而且供应它的血管还是以前的,稍微增加点运动,血就供应不上,所以他们会比其他人容易疲劳,而且会胸闷,甚至心绞痛。因为上楼是最费力的,所以也最容易反映出心脏功能的状况。
有的时候,看着体质很壮实的大胖子也会气很虚,比瘦人还容易疲劳,上楼的时候尤其明显。别人通常会说他意志品质薄弱,太娇气,其实不尽然。你想想,原本适应140斤体重的心脏,突然要帮180斤体重的身体供血,自然会觉得累,功能跟不上就会气虚,就会疲劳。
中医体质中有气虚、阳虚体质之分,这两种体质的人都是功能不足,他们的典型特点是白胖白胖的,但一看就是虚胖。原因就是他们的心气,也就是心功能不行,跟不上体重的变化,所以人变虚了。
也正是因为功能不足,体内很多污垢排不出去,积存在那儿,就形成了痰湿。有了痰湿的同时,血脂也高,血糖也高,面色也不干净,汗也多,自己觉得出的都是“油汗”。我一治这种人就会想到“去污”,但是不能用泻药,因为他们还有气虚的问题,功能本身就不足,动不动就疲劳,所以要攻补兼施。
看一个人是不是经得起泻,是不是该泻,看他的体脂含量就可以,就是看看他(她)身体重量中脂肪所占的百分比。一般而言,男性体脂肪率超过25%、女性体脂肪率超过30%,就称为肥胖。三十岁以上成年女性的脂肪率超过30%,三十岁以下女性超过27%,由于体内的脂肪比例过高,虽然看起来不胖,也属于“隐性肥胖”。最近的一项健康检查报告指出,19岁以上的女性中,每三人里就有一个是“隐性肥胖”。这种被脂肪“充斥”的身体肯定是多虚的,如果想帮他们减肥,只靠泻药是治不好根本的,他们甚至经不起泻,而且仅仅是泻也不能改变肥胖的状况,正确的治疗应该是补阳气,甚至是壮阳,用阳气把脂肪燃烧出去。
正文 心“虚”的人,别让你的心脏“过劳”(9)
2010…2…22 18:57:15 本章字数:914
这种看起来身材匀称、体重正常的人,脂肪比率之所以会偏高,原因主要是缺乏运动,其中有一半几乎从来不爱运动,年龄层集中在19岁到34岁,这一组人很危险,等她们过了45岁后,到了更年期,这种隐性肥胖就会变成超重。因为那时候阳气已经不足了,更没能力燃烧脂肪,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疲劳呢?
什么样的心痛是致命的
真正可能是心绞痛的胸痛有它的特点:最典型的是痛在胸骨的后边,而且是中上的,并不一定是在心脏的部位。疼痛可能呈放射状,会沿着左臂的内侧一直放射到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也有极个别的病人会放射到下颌部,有些人甚至还会牙疼,这就有一些变异了,是放射部位的变异性。
既然疲劳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心脏问题,那么,是不是只要出现了胸痛就代表问题严重了?我有很多朋友就对胸痛特别敏感,经常晚上打电话问我:“我的左胸疼了一天,到现在都没好,是不是心绞痛了?”疼痛持续的时间越长,人们可能越担心。但心绞痛却恰恰不是这样的。
一般来讲,心绞痛持续的时间都不会太长,都在5~10分钟的样子,而且一般是在运动、饱餐、受冷以后出现。比如冬天,有的病人一出门,一着寒风就开始疼;有的人是追车,跑几步,上天桥之后就开始疼了;还有的是饱餐之后突然疼了。而且这种疼不可能延迟很久,不可能今天白天很累,晚上躺着休息时才感觉不舒服。一般的心绞痛都是在劳累的当时发作,而不是在休息以后才发作的。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突发胸痛,一般马上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儿后疼痛就缓解了,或者含一含“硝酸甘油”,5~10分钟就缓解了,这样的胸痛可能就是比较典型的心绞痛。单凭这些症状,哪怕心电图是正常的,这个人也要开始重视心脏问题了。如果再出现特别严重的疲劳感,而且连续几天得不到缓解,同时还伴有胸闷,那更要特别小心了。
真正可能是心绞痛的胸痛有它的特点:最典型的是痛在胸骨的后边,而且是中上的,并不一定是在心脏的部位。疼痛可能呈放射状,会沿着左臂的内侧一直放射到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也有极个别的病人会放射到下颌部,有些人甚至还会牙疼,这就有一些变异了,是放射部位的变异性。
正文 心“虚”的人,别让你的心脏“过劳”(10)。。
2010…2…22 18:57:16 本章字数:1035
心绞痛非常典型的时候,胸骨后会有一种压迫感。病人自己会说:“我这里像压了一块石头。”有些病人说是一种针刺感,这种情况倒不一定是心绞痛了。
前面说了,如果吃了硝酸甘油之后疼痛得到缓解,就是心绞痛的一个信号了。这也是医学上的一种诊断方法,叫“诊断性治疗”,比如一个人被怀疑有某种疾病,在很难明确诊断时,可以用一种对该疾病疗效显著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真有效了,就说明确实有这病,诊断和治疗是同时进行的,治疗是为了达到诊断的目的,所以叫“诊断性治疗”。
一个人觉得胸闷心痛,含了硝酸甘油之后如果很快缓解,自然说明用对了药,心脏确实有问题。如果还照样疼,就说明未必是心脏的原因了。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人比较年轻,三四十岁,以前又没吃过这药,那么含的时候最好平卧,因为硝酸甘油能很快扩张全身血管,使血压降下去,没吃过的人可能会因为血压突降而晕倒,躺着吃的话,血压的改变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如果你吸烟,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对疲劳加胸闷的症状就要更小心了,特别是有的糖尿病人,对疼痛的反应比较弱,甚至会发生“无痛型”的心绞痛,就是已经发生心肌梗死了,但是自己还没有感到疼痛(这可能是因为糖尿病引起末梢神经病变,导致病人对疼痛的反应迟钝),那就很危险了。
如果你的家族里,比如父母亲或者兄弟姐妹在年轻的时候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脏病,有猝死或者脑血管疾病的病史,你自己就要特别注意是不是常有疲劳感出现,出现了以后是不是很严重。现在医生普遍主张,30岁以上的人都要坚持量血压,而且每年要有常规的体检,包括血脂、血糖、体重等都要监测,疲劳程度也应该在你自己监测的范围内。
万一心脏突然出现问题,就要用到你与生俱来的保命经络和穴位了。我认识一个很有名的针灸医师,在出国讲学回来的飞机上,她突然感到胸闷、憋气,特别不舒服,连忙找到手臂内侧的心经和心包经,正好又带着刮痧板,就从手腕一直刮到肘下,连续刮了几下后,便觉得心胸豁然开朗了。这样的刮痧更适合心绞痛反复发作,不是很厉害,但老是觉得胸闷不舒服的那种,疼痛、发作的时候要刮,没有发作也可以刮,可以预防。如果是心绞痛、心肌梗死则必须马上送医院,
至于穴位,则要重点关注胸口的膻中穴,这个穴位就在胸骨上,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可以拿刮痧板在这个穴位从上往下刮,刮的时候总会感觉在某个地方特别疼,那就重点刮反应最强烈的那个地方。
正文 心“虚”的人,别让你的心脏“过劳”(11)。。
2010…2…22 18:57:17 本章字数:993
另一个可以救急的穴位在脚上,前脚掌第二个脚趾缝下。这个穴位没有名字,不是经典的穴位,但是是心脏在足底的敏感区。你可以从趾缝往后捋,如果确实有心绞痛、血淤的问题,会有非常疼、不能碰的地方。除了急救时可以用,平时也应该用刮痧板时常刮一下这个地方,能很好地缓解心绞痛。
防心脏意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