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包龙图若有所思,好像有些明白了。
“没错,人道,以人为本。”方元点头道:“风水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从起源之初就是为了改造环境,以便适应人类的生活,让人类过得更加舒适。”
“适形而止,因地制宜,这是风水的真谛。”方元肃然道:“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的差异很大,水质土质也不一样。上古时代,各种自然灾害很多,人类不断繁衍,为了扩大生存的空间,先民只能不断的迁移。”
“在迁移的过程中,有人到了干旱少雨的西北,那么只能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有人到了潮湿多雨,虫兽很多的西南,只有采取干栏式竹楼居住。”
方元感叹道:“先民们非常的务实,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反朴归真,天人合一,这才是风水之道。”
“现在,山寨中的吊脚楼,充分契合山里的环境。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百姓住在里面,楼上住人,楼下还能养鸡养鸭,非常的便利。”
方元示意道:“既然这样,又有什么理由说这里的风水不好?”
“当然,凡事最怕对比。”
此时,方元话峰一转:“如果是在以前,土家族人一直封闭在大山中,那么这里的风水自然很好。但是现在,寨子里的人,完全可以不受限制,随便能够走出大山,通过努力的奋斗拼搏,在城市中居住。与城市大风水相比,小小的山寨,自然算不上什么了,所以我才说这里的情况一般。”
“明白了。”包龙图恍然大悟,开玩笑道:“风水师果然是靠嘴吃饭的,上下嘴皮一动,怎么说都有理。”
方元眼睛一白,懒得理会包龙图,又继续打量四周的形势。不过由于山峦太多,加上天色慢慢暗淡无光,也看不太清楚了。
当下,三人转道返回山寨,等回到了徐章朋友的吊脚楼,恰好可以开饭。晚餐十分丰盛,有鱼有肉,再加上自家酿造的米酒,众人吃吃喝喝,十分开怀。
一直到深夜,晚餐才算是结束。大家用热水泡了脚,简单擦洗身体,然后合衣睡下了。可能是太累了,又或者是米酒的功效,反正大家睡得十分安详。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方元是被鸡鸣声吵醒的,睁开眼睛一看,只见外面一片朦胧,才是黎明时分。当下他一侧身,闭上眼睛继续假寐。迷迷糊糊的,又睡了一两个小时,听见其他人有动静了,他这才起来。
山中清晨,在入秋的时节,有两分彻骨的寒意。方元离开了房间,才走到外面冷不防一阵山风吹来,让他情不自禁打了个寒战,清爽之极。
方元瞬时清醒,眺望附近的山峰,只见连绵起伏的群山,雾气十分浓厚,晨岚笼罩,云山雾绕,白茫茫的一片,犹如天宫仙境,给人无尽的遐想。
此时,徐章在另外的厢房走出来,笑着招呼道:“方师傅,醒了?饿了吧,来吃早餐。”
“来了。”方元从善如流,轻快走了过去。
土家族的早餐,自然很有民族的特色。一碗油茶汤,再加上糯米做的汤圆,还有绿豆粉做的糕点小吃,就是一天的开始了。
不过喝油茶汤也有讲究,土家族有一句俗话,意为油茶汤不冒气,烫坏傻女婿。
因为做油茶汤一般用猪油,做好了之后猪油会浮在表面上,温度极高,但它不像开水那样会冒白气,看不出来烫。有人不知根底,端起碗来直接大口喝,一口灌下去,轻者舌头烫掉一层皮,重者烫得满嘴水泡。
当然,有了徐章的提醒,方元等人自然不会上当。一边吃着糕点,一边喝着香浓油茶汤,却也感觉一阵惬意。
早餐吃好了,山是的岚雾也散得差不多了。徐章找了个空隙,试问起来:“方师傅,你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出发了?”
方元点了点头,喝起最后一口茶汤,就直接站起来说道:“行,走吧。”
徐章一喜,连忙带路。当下众人拜别他的朋友,轻快离开了山寨,消失茫茫群山深处。走了大概有半个小时,徐章才停了下来。
“到了?”包龙图问道,顺势环视起来。不过他是外行,也就是看个热闹而已。
方元也在看,不仅是现在在看,实际上一路走来,他就在仔细留意整个区域的地势了。毕竟风水以形势为主体,有没有结穴,关键是要看形势的来龙去脉的底蕴是否深厚。如果来龙去脉浅薄,估计就是虚龙假龙病龙弱龙,那么结出的穴场,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
在方元仔细观赏山水形势的时候,却听包龙图赞不绝口:“好风水。”
“包哥,你也懂风水?”洛水有些惊异。
“你看这里,有山有水,山清水秀的,风水肯定不差吧。”包龙图振振有词道:“依山傍水不是风水学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么?我这样判断,有什么不对?”
包龙图所说,确实有几分道理。因为这个地方,的确是山水相依,有茂木修竹,以及清澈的溪水流过,地势又比较平坦,属于山坳地带,空间比较宽阔。
耳濡目染之下,包龙图多少也懂点儿风水,现在有这样的分析,一点也不奇怪。
“包兄弟,你说得太对了。”徐章笑容满面,肯定十分支持包龙图的分析判断。
然而就在这时,方元忽然说道:“不一定。”
“什么?”徐章心中一惊,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我是说,依山傍水未必就是好地方好风水。”方元漫不经心道:“的确,风水好的地方,应该是有山有水。但是依山傍水仅仅是风水好的一个基本条件而已,并不是囊括了风水的全部充分必要条件。”
“在有山有水的基础下,也要考虑山势的高低,水的流向等等问题。也就是说,以依山傍水来权衡风水好坏,那是非常片面的事情,不值得提倡。”
方元随口解释两句,表情却多了几分认真:“毕竟从古到今,一直以来,山环水抱藏风聚气,才是好风水的必备条件,徐师傅你不会不懂吧?”
听到这话,徐章脸色一片惨白,犹若死灰……
第564章 山环水抱必有气
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好风水的第一大原则是山环水抱。从环境的角度讲,环抱着房屋的山,能挡住风的入侵,环绕房屋的水,则能带来温润的气体;从心理上讲,山在周围能让人有安全感,水在前方则能让人视线开阔,心情爽朗。
在风水学中,房屋的后面主管人丁,前面主管财禄。如果后有靠山环抱,就能人丁兴旺,前有流水环绕则能旺财。
另外风水家也认为,大自然中对人类最有益的生气忌风喜水,这种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所以需要藏风聚气。那么山环水抱能藏风聚气的地方,自然就是风水宝地了。
在古代中国,大至京都王城,中至州县邑府、小至乡村聚落,基本上都是按照山环水抱的格局选址兴建的。所以是否有山环水抱,就成为了风水学中相当重要的原则,即使当地没有山抱水抱的形局,也要人为地制造出来。
比如说古代帝王皇陵,并不是完美的山环水抱格局,所以常常需要垒土为山,掘地为河,经过一番改造之后,才成为了最为理想的形态的好风水。
可是现在这个地方,方元一眼就看出来了,这里根本就不是山环水抱,藏风聚气之地。整个山形地势,平平直过,尽是尖山棱角,没有半圆形环山。
要知道,风水上有九宫八风的说法。西面要有山挡住西面的刚风,西北也应有山能挡住折风。北面有山挡住大刚风,东南有山则挡住凶风。
山形呈圆状,才能够挡风,藏风聚气。毕竟气是万物之源,而且具有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特点。要是挡不住风,自然不是什么好福址。
此时,方元轻轻摇头:“徐师傅,你也是行家。不可能不明白山环水抱生气聚的道理。现在这个地方,山不环。水不抱,形局平平,无论如何也算不上风水宝地吧。”
听到这话,徐章脸色有点发白。不过却辩解道:“方师傅,凡事总有例外的事情。这里的形局,的确是有些不合风水法理,问题在于,风水形势变幻万千,不可能完全依照书本上的理想状态演变形成。不是山环水抱的地方,就一定没有气吗?
“我看未必……”
徐章严肃道:“方师傅。我希望你抛开形法,单纯从气的角度来看待这里。我承认山环水抱必有气,但是山不环水不抱的地方,真的没气么?”
“传统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如此。”
徐章沉声道:“说白了,风水之道,当以乘生气为先。大地山河间存在蓬勃兴旺的生气,可使草木生长茂盛,万物欣欣向荣。只有得到生气的滋润,人才会健康长寿……”
“阳宅十书记载,不居草木不生地!”
“青乌子葬经说,草木郁茂,吉气相随!”
“中国风水鼻祖郭璞则直言,郁郁青青,贵若千乘,富如万金!”
“黄帝宅经记叙,地沃,苗茂盛;宅吉,人兴隆!”
“葬经翼云,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霭雾,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洌,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方钟而未休。”
徐章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一口气搬出来了许多典籍依据。
方元听了,也有几分明白:“徐师傅,你是想说,这里的草被植物茂盛,葱笼如盖,是生气凝聚的象征?”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徐章连忙点头,又提醒道:“还有方师傅,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尽管这里的山势形法不呈方圆,但是这么宽阔的地方,却一直没有风吹拂。”
“没风?”方元心中一动,轻轻摊开手掌感应。片刻之后,他就知道徐章并没有撒谎,在这平坦开阔的地方,的确没有风吹动。
说起来,这算也是比较奇怪的情况。毕竟在山里没有城市高楼大厦的阻挡,风势肯定比较大,昨晚在山寨过夜的时候,众人就听了一夜风声呼啸。可是现在来到这里,四周明明无遮无挡,反而没有什么风了。
方元打量片刻,忽然回头道:“徐师傅,当年你父亲是怎么评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