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月便要嫁人的二姑娘姜春,带着自个儿贴身婢子,卷了包袱,连夜从府里私逃了!
第119章 高歌勇进
二姑娘卷了钱财,一夕间杳无踪迹。七姑娘暗自咋舌,姜春这回这般莽撞,做事儿全然不带脑子。性子里的冲动不安分,终究还是害她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
身上没有路引,她能逃到哪儿去?城门口有官府把守门户,她乔装而逃,绝不敢泄露身份。只能改头换面,暂且在城里蛰伏段时日。
“小姐,二姑娘不经事儿,若是被人骗了,这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春英被二姑娘的不服管教,彻底惊吓坏了。
大户小姐婚前卷了银钱落逃,再是信口胡诌的市井段子,也没听说有这样儿的。七姑娘可是说了,如今世道不太平,外头多有险恶,只盼着二姑娘福大命大,千万别落得凄惨收场。
看春英一脸惊怕,手上合十絮絮念叨,便知她这是性子良善,平日虽不喜二姑娘跋扈,到底没厌恶到生出半分恶毒的念想。
“行了,你替她忧虑,她还未必领你的情。各人选的路,各人自去承受那后果。再说了,你以为她出门,还能随意寻个人家就借宿几晚?莫忘了,二姑娘逃婚,全是因着眼光太高,怎会随意委屈自个儿。”七姑娘拿着瓜瓢,给屋里的兰花儿浇了水。托着细细的叶片,小心擦拭一回,这兰花儿便生机勃勃招展着,墨绿的叶片当中开了两朵嫩黄的娇蕊,沾了水珠,带着几分出水的雅致,十分招人喜爱。
“如今也就只盼她在外头吃不得苦,早些回头才好。”
或是她性情不如春英纯善。对于姜春逃家一事,除了起初震惊,七姑娘心头再激不起半点儿浪花。如二姑娘这般凡事儿任意妄为,给家里留下一堆麻烦事儿,她打心眼儿里实在喜欢不起来。
前院书房,姜家两位爷于此事上,更加冷淡。两人摆下棋局,院子里得了清静,一边儿吃茶,一边儿练手。
“此事瞒不住。毕竟南阳不比泰隆,爹出门寻旧友帮姜家寻人,人心难测,总也不是不透风的墙。”大爷神情极淡,对大房丝毫不消停,乱子一出接一出,心头窝火。
姜昱一子落下,抬眼看他,漠然道,“总归寻了人回来,绞了头发送庙里去。聘礼尽数退回,再给姚家些补偿,这事儿也就作罢。”
可惜事与愿违,二姑娘眼睛利得很,走的时候不仅拿了童氏前后给的统共五千两银子,连姚家下的聘礼,也顺走了一副家传的头面,连带一双上好的龙凤呈祥玉如意。
如此一来,姚家如何肯罢休?好容易攀上个富贵亲戚,便是咬咬牙,迎个品性不端的恶妇人进门,比起前程,女人算得了什么。只要有这门姻亲在,只看姜家二老爷颜面上,南阳这地界,哪个不给三分情面?
姚家占理,姜家暂有二老爷主事。二房自来家风清正,做不出仗势欺人之事。这婚事自然也就没能退成。于是只得紧锣密鼓,派出更多人手,四下打探二姑娘行迹。
只是面上工夫做得再足,暗地里,官场上有些本事的,哪个不知姜家这是出了大事儿。没见那日与姜家定了亲的姚家太太,被送出门那会儿,立在朱漆大门前,止不住唉声叹气,脸上丝毫不见喜色。姜家大房太太更是从头到尾僵着个脸,尴尬得恨不能掉头就走,一刻也不肯在外头多待。
南阳的消息传到顾家世子耳中,这位爷目色一沉,面上便不怎的好看了。若然姜家不拖累她声名,全族上下几十口人,要死要活,与他何干。如今倒好,放了她回去,一月不到,便闹出姜家姑娘逃婚一事,十足给他长了脸面。
随手一拂,将书案上公文推至一旁,唤管旭进来详细问了话。当初姜家底细,交由管旭派人去查,这会儿出事,自然没人比他更清楚。
听他细细回禀过大房母女几个惯来做派,顾衍漠然闭了眼,屈指敲在膝头,许久不曾说话。
好半晌后,再睁眼,眼底已是沉寂一片,暗沉如墨。“叫周准进来。”
心头默然记她一笔,待到日后必与她清算。
近几日里,大太太没日没夜担惊受怕,如今是悔不当初。只想着当日若是将二姑娘交由老太太家法处置,十余藤仗下去,便是没法子叫她学乖,至少能叫她安安稳稳躺屋里养着,哪里能出得了今日这场祸事。
童氏点了灯,坐在雕花绣凳上默默垂泪。偌大一间屋子,大老爷新丧,二姑娘逃家,独留她一人,真是形单影只了。再瞧锦屏上孤零零投下的阴影,平日里最喜爱的月白帛纱绣面,如今看来,只觉白晃晃,凄清得很。
“太太,好消息,二姑娘找着了!”
砰一声闷响,大太太起得太急,襦裙带倒了身下绣凳。砸在她脚后跟儿,钻心的疼。可如今也顾不上了,只晓得那杀千刀的,总算有了信儿。于是撑着桌案,急切追问进门的婢子,“倒是在何处?人回府了没有?”
再是闹心,也是她身上掉下的一块儿肉,岂能不牵肠挂肚,日日里惦记。若非事情不宜声张,童氏恨不能将南阳这地方但凡灵验些的寺庙都一一拜过,只求替二姑娘多多祈福,求菩萨万万要保她平安才好。
可这婢子接下来回话,却叫大太太方才平复少许的心,立时又提了起来。“你说什么?在韦府上?哪个韦府?”话里带着颤音,大太太无端便觉着不好,眼前乌黑一片,若非手边还扶着桌案,怕是难以支撑。
那婢子仿佛察觉了不妥,赶着来报信,一心盼着太太能打赏的心思立时便歇了。立在锦屏一旁,怔怔然回道,“太太您怎的了?还能有哪个韦家,不就是您妹子家里,员外郎韦老爷府上。”
童氏耳边轰然乍响,心头只道,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后院七姑娘得了信,看着一脸凝重的姜二爷,全然摸不着头脑。找着了人,不是该庆幸,早些带了回府么?何事惹得姜昱面色如此难看,阴沉得似能滴水。
“韦家……”七姑娘反复念叨几回,琢磨半晌,总算记起一桩陈谷子烂芝麻的旧事来。“莫不是之前,大太太欲说与三姐姐的那户韦家?”
第122章 剜心之痛
直送了姜昱出门,七姑娘还有些怔忪。扶在隔扇门上,望着夜里有些泛红的天幕,云层厚重,瞧不见星子。怕是明个儿又要落雨。
“小姐……”春英唤一声,也不知自个儿想要说什么。只是心头莫名唏嘘,为着二姑娘落得如此地步,好好的正头官夫人不做,偏偏送上门,不知怎的,竟成了那商贾之家,韦二爷的人。
这般自轻自贱,图个什么?
陪着姑娘静默站了半晌,主仆两这才回屋歇下。却不知隔日,一场密谋,渐渐将与此事毫无关系的七姑娘,牵扯其中。
翌日果真下了场大雨,江南地方,夏日雨水总是丰沛。荣善堂里,榻上卧病的姜老太太,由史妈妈扶坐起身,背后靠着软枕,斜眼瞥见跪在脚踏板下,一早便来请罪的大太太,真是恨不能一拐杖打砸过去,要了她命,一了百了了清静。
“你还有脸来见我。”开口便是斥责,丝毫不给好脸。史妈妈连忙一旁好言劝着,就怕老太太气怒攻心,再昏厥一回。
姜老太太摆摆手,拨开史妈妈搁她胸口顺气的手掌,一把抓起身旁摆放的金丝镂空香囊,冲着童氏劈头盖脸,正正摔她脑门儿上。“老大才走,你是想彻底败了这家,是也不是?”
老太太年轻时候,干活是把好手。姜老太爷没封官儿前,不过一寻常农妇。之后许多年修身养性,暴躁的性子才扭转过来。可今次源源不绝,受了一肚子窝囊气,再难容忍得下,不惜撕破脸皮,露出丝骨子里生来便有的泼辣来。
童氏挨了痛,呜呜哭起来,捂着额头,只见帕子上沾了血丝,更是撕心裂肺,嚎啕大哭。
积在心头的火气一股脑宣泄出去,老太太冷眼旁观,也不怕她撒泼闹腾。只嫌弃瞥她一眼,望着帐子上绣的八宝合欢花,缓缓发了话。
“那个混账东西,逃家已是大错。便是出了城躲寺庙里,也比投靠商贾家里自尊自爱。更何况,无媒苟合,丢了干净身子,简直无耻之尤!我姜家没有这样不知廉耻的丫头!你也无需在此哭求。童氏,你扪心自问,没你往日骄纵,二丫头岂会落得如今下场……”
方才还扯开喉咙嘶嚎的大太太,心虚有愧,渐渐便收了声儿。惨白着脸,听老太太一番话,只觉那话便如利刀子,一刀刀剜在她心头,只叫她鲜血淋漓,痛入肺腑。
“老太太,儿媳有错,儿媳也抵赖不过。可二丫头是被人半夜闯进屋里,用强施暴,才落得,落得……”大太太哭得打了个嗝,比起愧疚,更记恨,还是那韦家孽障!“求老太太您想想法子,救二姑娘一救。她此番已是去了大半条命,若然一时想不开,投井了可如何是好?”
因着韦二爷干出的混账事,童氏将韦家一屋子人都给记恨上了。早些年听说那孽子最爱在府上行偷花窃玉之事。家里的婢子几乎被他偷了个遍。没成想,那畜生竟敢冲姜家二姑娘下黑手,她岂能不恨他入骨?!
见她狰狞着脸,犹自替姜春喊冤,老太太接过史妈妈递来的帕子,抹一抹眼角,深深吐一口浊气,再看着她,已是冷若冰霜。
“既是她自愿往韦府去,便是命该如此。韦家若上门说亲,你即刻应下便是。姚家那头,既是不肯退亲,晾他一家子贪心的,从来也不是二丫头这人。如此倒是好办了。姜家姑娘多的是,随意嫁一个过去,还怕挑不出人来?若然此事再办不好,我姜家无你这般不经事的长媳。”
老太太发了狠,平日里如何慈眉善目关爱几个姑娘,如今全变了样。
不说童氏,便是史妈妈,也是心头巨震,被老太太如此冷心绝情,惊得透体冰凉。
童氏一下瘫软在地,耳朵里嗡嗡作响。木着张脸,望着榻上一脸富态,冷眼看她的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