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受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代人受过-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汉辰仍然对汉威怒目而视,玉凝忙推搡着汉威想让他上楼避开。

大姐却插话说:“龙官儿,不是我说你,小弟这几话也没大错,是这个理呀,他的婚姻大事,你做主就是。当初你和娴如不管和适不合适,这亮儿也都这么大了。你是该管威儿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乱管。他满嘴的学些野话没个规矩的时候你不管他。这会子你好好的犯什么气又去凶他。”

汉威终于在大姐和玉凝姐的拉和中溜回了卧室,他把随身的东西好好收捡一番。最后捧着那本《申江国流》放进箱子,又拿出来,犹豫不决。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东西放在抽屉里仿佛也有些不放心,带走更不放心。汉威捧着这本《申江国流》,如捧着一个易碎的宝贝一般,因为这里面有他最爱的三个人的精彩浓缩:大哥、子卿哥和七叔。

汉威捧着《申江国流》来到大哥的书房,大哥抬头见他,放下手中的红蓝铅笔,问:“东西都收拾妥当了?明天什么时候走?”

汉威含糊的应答了,心里却忽然一种分别的凄凉,这种凄凉在前年离家去西安的时候都未曾有过的。

“大哥,威儿不争气,总做让哥失望的事,哥别气了,就饶了威儿吧。”汉辰见小弟红着眼,支吾半天才挤出这几句话,也知道他这回出远门毕竟同西安那次不一样。中日战争打起来,可能小弟就此就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了,枪弹无眼,生于乱世不知道彼此还能有几次这样的见面。

汉辰平静的对他说:“你过来,到哥身边来。”

见汉威讪讪的踯躅不前,似有顾虑,杨汉辰就笑骂般说:“过来吧,哥今天不打你。”

汉威这才缓缓的挪步蹭过去。

汉辰仰头审视着小弟,对他言辞俱厉的说:“杨汉威,你记住,你走到哪里,都不要给杨家丢脸。杨家的男人,都是不怕死的铮铮硬汉!你调皮捣蛋任性胡为,大哥终究都能饶过你;你若是做出什么苟且偷生、世人不耻、辱没家门的丑事,大哥绝饶不了你!你记住吗?”

“这个大哥根本不必对威儿讲!”汉威眉锋一挑自信的说,似乎大哥的这些话反而是对他的怀疑和侮辱了。

汉辰欣慰的拍拍小弟的后背,笑了说:“你答应过大哥,要给大哥生多些侄儿的,等你下次回来,大哥帮你好好物色个好人家的姑娘,为你操办婚事。”

汉威调皮的一笑,说:“这个吗,小弟说话算数的,打走日寇,汉威给大哥下一窝小侄儿。”

一句话说得汉辰又气又笑,敲了汉威的头嗔骂说:“这是什么话?什么东西才论‘窝’?”。

汉威也腼腆的笑笑,把《申江国流》交给大哥说:“这个,大哥先帮威儿保存吧。”

汉威来到昆明报到不久,就被派遣去美国集训,同去的还有几位去年一同去美国集训过8周的袍泽。

军校的训练简直是在魔鬼训练营一般,长官和学兄的命令就是圣旨般的不容违抗,作任何事都不能问为什么只有服从。做错的事要自己承担所有责任,不能有任何借口。铁一样的训练,打造了铁一般的学员,半年的生活就这么渡过了。

美国的空军装备之先进也着实令汉威佩服景仰。

紧张的训练之余,汉威也时常随美国学员去空军俱乐部跳舞喝酒,忙里偷闲的享受一种异样的生活。

一位老飞行员听说汉威是从中国来的,就嘲弄的说:“你就是学了回去也没用,学了这些先进的技术,你的国家都是些老掉牙的飞机,没用武之地。”汉威听得心里很不痛快,心想,因为有了我们这批蓝天的种子,中国空军必胜!

汉威利用在美国一切的自由时间,先是联系到了舅舅余梦吉,也去看望了年迈的外公外婆,两位老人心疼的拉了他在身边怎么也舍不得放他走,说是越看汉威就越觉得长得像汉威逝去的生母,他们二老的爱女。

汉威离开后就没再去,他怕情意绵绵的影响他的斗志。

四哥和十哥也开车来看过汉威几次,还请汉威到家里作客。

二姑家的表哥十哥现在在美国做律师,是个非常令人羡慕的职业。一栋西海岸上显眼而阔绰的小洋楼,足矣证明他的身份和地位。

汉威分别去了两位哥哥家转转,觉得他们生活的都很优越,同战火纷飞的国内完全是两种生活。

若说在舅舅家作客时,汉威还没觉得同国内有什么差异。在四哥和十哥家的境况就让汉威足以瞠目结舌了。

四哥有两个儿子,Eric和Alan,两个孩子对他直呼其名不说,见了汉威也就直叫他的名字Michael。虽然汉威之前知道美国人的习惯,但两个孩子毕竟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对四哥四嫂说话时呼来喝去爱答不理的态度也让汉威看了难受,心想要是大哥看了不定作何表示呢。

四哥是三姨娘的儿子,精明的三姨娘在四哥十多岁时,寻了各种借口,让四哥来了美国帮杨家打点在海外的产业,就是为了逃脱杨家阴翳的氛围和无情的家法折磨。虽然汉威后来听说,爹爹去世后,四哥说海外的经济萧条,杨家的钱也所剩无几,但四哥还是坚持留在美国辛苦经营不肯回国。大哥也未同四哥计较此事,而随了岁月流逝,四哥也仿佛与杨家没什么关系了。就连爹爹去世和杨家几年来接连的亲人过世,都没能让四哥回国看一眼。去年回国过年,也是四哥出国十多年后的头一次回国,而且是为了谈一桩大生意顺便回家看看。

四哥极力劝汉威留在美国,并一直在批评大哥的古板和不尽人情。骂他是封建余毒毁了脑子,还在为杨家守祖坟。四哥说得过激的时候,汉威都有些听不过去了,开始跟四哥辩驳起必须要有人为杨家来作出些自我的牺牲。

四哥笑笑对汉威说:“你就是学了本领回去就能救国吗?中国现在就是个千疮百孔的大桶,已经破烂得没法补没法救了。凭你小弟多有才华,一两个人是起不了作用的。”

见汉威不屑他的话,四哥又说:“我在上海认识几个军界的朋友,你知道他们做什么买卖?偷拆了军用飞机上的零件去卖,偷了机油去卖钱。上下串通,没人能管,你说这少了零件的飞机飞上天不死人呀?更别说打仗了。这种骇人听闻的事也就在中国有。”四哥说了又讥讽说:“小弟你别听你大哥的那套,他就是贪图那个司令的名声,傻不傻,我就早劝他变卖了杨家那点家产撒手出国来算了,他还一本正经的教训我。小弟你可别学他,你还是别去当什么兵,踏踏实实来国外,趁了年纪小,去读读书,以后跟四哥来作生意好了。”

汉威听得一脸苦笑,但对四哥谈的中国军队腐败却是心里生寒。

第105章 风雨入磐暗故园

汉威回到飞鹰大队报到时,驻地已经迁移到前线不远的长江边。

大队长常博鸣是大哥昔日的同学。常队长平时话不多,十分深沉。聊天中汉威才知道,常博鸣曾经在东北军就职,而且曾经被胡子卿送去德国专门学过两年的飞行。“八·一五”之后,常博鸣气不过胡子卿一枪不发撤出东北,就离开了胡子卿。有了这段同东北军的渊源,常博鸣知道汉威曾经在西安剿总干过一年多,就同他聊得很多。

汉威的头一项工作就是配合中央调查团分析和规划现有的空军防务情况。直到各地的数据收集上来,汉威的心都要凉了。没想到偌大个中国,百万军队,居然数来数去只有三百驾飞机。而这三百驾飞机还是虚报了,里面很多都是老得掉牙根本不能维修使用的。更麻烦的是,分机都是老式的,而且各个时间买的、各个国家产的、各种型号的都有,很多型号已经过时,难以找到配套的部件去维修。就如四哥所说,清点中发现,很多飞机已经被“蛀虫”拆得面目全非,缺胳膊少腿,根本就是模型。

对日空战如果打起来,就如同当年“小刀会”“红枪会”抡着钢刀、红缨枪去同洋鬼子的“火枪大炮”拼命一样,剩下的就只有一口中国人的“血气”了。

汉威很惆怅,他没想到中国的空军实力如此不堪,真让那个美国兵不幸言中了。

常博鸣拍拍汉威的肩膀说:“有总比没有强,好好干吧。”

汉威所辖的七中队九驾飞机的飞行员都是生龙活虎的小伙子,最多的有三年飞行经验,有的是军校集训出来不久,都怀了一颗报国的热忱之心。

在汉威的带领下,兄弟们领了民工去修机场、铺跑道,做着大战前的准备工作。

考察完空军的实力,汉威实在压抑不住一腔的热血,写了一篇长长的建议书直呈何总理,历数了中国空军现状,及他的一些改良方法和建议。但书信发出就石沉大海。

老式的驱逐机邮箱小,飞出去一次要随时担心没油返回的危险。就是在平时情况下,古老的飞机向上爬升都要颇费气力的盘旋多次而上。有的飞机连舱篷都没有,遇上下雨的天气,雨点打在肌肤上如刀割般生疼。

汉威中队里年纪最小的飞行员叫“小山东”,是个方脸大眼、虎头虎脑的年轻人。十八岁上下的年纪,是大学生投笔从戎的。“小山东”起初也抱怨飞机太差,仗没打就先输给了敌人。还抱怨航校从德国请来的教官如何折磨人,经常抽打得学员在地上打滚,皮开肉绽。汉威就笑笑对他说:“这些都是你改变不了的,目前中国的空军实力就是你所见的这样,要训练出保家卫国的合格的飞行员,就只能请德国法西斯的教官用过激的严厉来教出人才;飞机落后也是现状,但是你光抱怨也没用,不可能一梦醒来,先进的飞机就从天而降。我们只有面对现实,想想什么是我们的力量所能控制和改变的。就是用这些破旧的驱逐机,我们怎么用它们去打赢敌人。”

训练是艰苦的,艰苦之余,汉威还是念念不忘改良空军装备的事情。常博鸣对汉威说,早年空军有笔经费,在中央那里迟迟没派到实地,因为那时并未打算同日本宣战。但是最近战争打响,提到这笔费用时,不知道为什么中央不做反应。常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