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看着她,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只好点点头。
太医很快就请过来了,他细细地为郭妃请了脉、问了诊,然后向恭王说道:“娘娘这是忧思入脾,导致食欲不振。《黄帝内经》云:‘脾在志为思,思伤脾。’脾伤则不可以为胃行其津液。脾不运化水谷,则水谷不可以上寄予心,心又主神明,所以会出现失眠难睡、气血亏虚的症状。”
“可有事吗?”
“无妨无妨,只要娘娘打开心结,少思少虑,此病便可不药而愈。”
太医说完起身告退,刘强便要相送。二人走出永安宫,刘强转身道:
“你告诉我实情吧,母妃的病情严重的话到底会如何?”
“臣惶恐,臣刚才不得已而欺瞒东海王,臣该死。”
刘强亲自扶他起来。太医面色沉重,缓缓说道:
“郭妃娘娘已经病入膏肓,恐怕药石无灵!臣使尽浑身解数也只能医治娘娘的病情,却无法解开娘娘的心结,这是治标不治本啊!娘娘的气郁乃几十年所累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臣等束手无策,还请东海王恕罪啊!”
刘强没有对太医说什么,摆了摆手让他回去。而他自己则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到郭妃床前,故作轻松地谈论起他小时候的趣事,逗得郭妃嘻嘻直笑。直到夕阳亲吻大地时,他才摸了摸郭妃的头发,以一副哄小孩的口吻说道:“今天乖乖睡,什么也别想,明天我再来看你。”刘强离开郭妃的房间,满身的疲倦袭来,就好像是在脚上生了根的藤蔓一圈一圈缠绕上来,令人晕眩。
“王爷,您还好吧?”马蕙看见刘强倚靠着墙边,浑身无力。
刘强抬起头来看到是她,便说道:“今天的事,你别往心里去,当时我是着急了。”
马蕙没想到堂堂东海王竟然会对她这样一个宫女道歉,连忙说道:“奴婢明白,奴婢也做得不好。殿下,还是请太医过来给您看一下吧!”
“不必。本王不想惊扰母妃,更不想她担心。你不要说。”
马蕙点点头。
刘强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在夕阳的余晖里,身后是被刻意扯长了的影子,那样纤细,那样孤独。直到许多年后,这条影子依然若隐若现地浮现在马蕙心里,让她不时想起它主人仓惶孤寂的背影。
郭氏被废后两年,刘强固辞太子之位,圣上因其去就有礼,所以优待大封,兼食邑鲁郡。多年后,东海王薨,刘庄问马蕙应定何谥号为宜,马蕙又想起了当年那条长长的影子——周太王的嫡长子吴太伯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周太王想要立小儿子季立为储君。吴太伯知道父亲的心意后,远远地逃到南方的荆蛮之地,以示孝顺与让贤之意。有不少人为他的义举所感动,主动追随他,最后建立了吴国——“尊贤敬让曰恭。敬有德,让有功。就用‘恭’字吧。”马蕙说完,刘庄也表示赞同。世事轮回,郭妃的外祖父、刘强的太外祖父当年的真定王刘普谥号亦为“恭”。但这一个“恭”字到底是用多少牺牲和隐忍换来的?天地为证,时间作答。
十七、永安宫(下)
更新时间2013…3…17 19:32:18 字数:3788
宫女们最重视的乞巧节终于来了。往年的乞巧节马蕙并未参与,因为她女红做得不好,摆出来恐怕遭人笑话。今年的乞巧节,马蕙也准备作壁上观。但是,郭妃却不答应,她嚷着要参加乞巧节。红蓼说:“娘娘,您身子骨还弱者呢,怎能去费神做女红呢?”郭妃不睬,继续穿针引线。红蓼退一步,说:“那就让奴婢来替您做吧。”郭妃拿着绣帕,远远地躲开,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才有诚意。”红蓼垂头丧气,戳了戳马蕙的手臂,低声说道:“你去想个办法,把娘娘手里的绣帕拿走!”马蕙被她推搡着往前走,忽然看见一阵风将案几上的纸吹起,灵机一动,说道:“娘娘,其实乞巧节祈福有两种方式,一种当然就是我们平时做针线活,然后摆供桌啦;另一种则是折纸,将纸折成某种形状,然后在上面写上我们想祈求的内容,将这些带着祝福的折纸放入水中,随波逐流。天上的神仙看见这些折纸便会好奇地将它们拎起来,这样神仙们就能看到我们的愿望了,然后帮助我们实现它。”红蓼一听,喜笑颜开,连声附和道:“蕙儿说得对呀!娘娘,每个人都做针线活、摆供桌多没有新意啊,神仙肯定都烦了。现在我们用折纸引起神仙的注意,他们定然会觉得新鲜,也就自然会关照我们啦!”郭妃想了想,还是不放心,说道:“你这话可有根据,出自何处啊?”马蕙想了想,说道:“奴婢这话当然有根据,娘娘想啊,乞巧节是拜哪位神仙啊?”郭妃说道:“天上的织女。”马蕙说:“织女嫁给了牛郎,牛郎是南阳人,那织女也算是南阳人吧!折纸的风俗就是出自织女的故乡南阳啊!”这一下,郭妃彻底信了,她乖乖地交出绣帕,缠着马蕙要学折纸。
七月初七这一天,永安宫的宫人们,还有郭妃,每人都拿着自己折的小玩意儿。红蓼指挥宫人将折纸摆在洛水旁,一线儿的莲花、小船、纸鹤,还有青蛙……参差不齐,形态迥异,惹来不少人驻足围观。
“娘娘,您先请。”红蓼递上一支紫毫笔。郭妃接下,在她自己折的莲花上细细地写了几行字,然后手捧莲花,轻轻放入洛水中,莲花逐流水,已然向东飘去。当那朵纸莲花飘过马蕙跟前时,恰好有字的一面转了过来,马蕙看见郭妃所写的是:愿陛下称心如意,多福多寿。
郭妃放完,永安宫的宫人们便争先恐后地来放折纸祈福了。有的写的是“愿父母长命百岁”,有的写的是“愿某某早日出宫”,有的更是少女怀春,祝福着她们深宫某处的情郎。红蓼问马蕙写了什么,马蕙说:“写给一个故人,愿她一切安好。你呢?”红蓼说:“愿主子的身体早日康复。”马蕙将她折的小船放入水中,那小船的“舢板”上写着“萧艾”二字。
永安宫的这场特别的祈福活动引来了其他宫人的极大兴趣,大家纷纷效仿这种做法,匍匐在洛水边,将心底最真诚的愿望释放出去。阴皇后路经此地,看到这种情形,也不禁问向郭妃:“姐姐,这是在做什么?”
郭妃看见阴皇后,喜道:“皇后,您来了。臣妾听说您的家乡有乞巧节折纸祈福的风俗,所以臣妾也效仿了一把。”
“哀家的家乡有折纸祈福这种事?杜若,你听说过吗?”阴皇后奇道。
杜若摇摇头。
“南阳是织女的半个故乡,蕙儿告诉臣妾那里的人都用折纸的方法祈福啊!”郭皇后信誓旦旦地说道。
“皇后娘娘!”马蕙赶紧跪下来,说道,“郭妃娘娘想要参加乞巧节,但身子尚虚,做起秀活来恐怕力有不逮,所以,奴婢就想……”
“哦!我记起来了。”阴皇后说道,“哀家久别故乡,一时记不起当地的风俗了。想哀家未出嫁时也曾在乞巧节折纸祈福,杜若,你还记得吗?”
杜若立马明白皇后的意图,符合道:“老奴真是忘性大,若非皇后娘娘提起,老奴差点也不记得了!确有此事,确有此事!当时,皇后娘娘折了……折了……”
“一朵莲花。”阴皇后说道。
杜若一边点头,一边责怪自己没长记性。
“皇后娘娘若是不嫌弃的话,臣妾这里也有一朵莲花,要不要放入水中祈福呢?”郭妃拿出她折的另一朵纸莲花说道。
阴皇后本想拒绝,但最终还是答应了。她执其紫毫笔,犹豫再三,最终落笔,遂将莲花放于水中。
“姐姐,水边风大。不如到长秋宫来,你我姐妹二人也好叙叙旧。”
郭妃答应。红蓼吩咐马蕙回永安宫将煎好的汤药端过来。马蕙见天气不错,便打算沿着洛水绕些路回永安宫,也好再贪恋一会儿水边的清凉。只见洛水中一朵纸莲花被卡在一块突出水面的石头缝里。马蕙想,这不是皇后娘娘的祈福莲花吗?因为折莲花颇为麻烦,不仅工艺复杂,而且用纸也多,除非贵族,是不忍白白耗掉这么多纸的。也就郭妃耐着性子折了两三个,其她宫人都是折简单的东西。马蕙蹲在河边,伸手将纸莲捞了起来,正准备放回水中,却看见纸莲上依稀写的几个字,“邓奉”二字尚能竭力辨认,其余的却已被水浸染开了。
邓奉是谁?马蕙心头浮起疑云。朝中邓姓大族便只有高密侯邓禹一支,却不闻邓氏中有邓奉这号人物。她匆匆将纸莲放入水中,看着它远远飘走才安心。就当此事从来没有发生过,她暗暗告诫自己。
当她端着汤药进入长秋宫的时候,阴皇后正同郭妃相谈甚欢。
“姐姐平日里做些甚么消遣?”阴皇后说道。
“臣妾不比皇后有魄力,做不了什么事,身子也差,经常躺在床上就是一整天。不过就是找人陪着说说话。不过,有些时候大家都忙,臣妾就自个儿跟自个儿玩游戏。”郭妃笑道。
“哦,玩什么游戏?”阴皇后放下茶盅,显得颇有兴趣,细细聆听起来。
“说来笑话了。就是闭上眼睛,看脑海里想起的第一个人是谁。”
“通常都有谁?”
“通常都是陛下,还有强儿,不过,有一次我竟然想起了皇后娘娘。”郭妃低头笑,然后抬起清澈,但已有些浑浊的眸子,说道,“而且是第一次见面时的样子,大概因为那一刻臣妾也深深地被皇后的美貌打动了。人老了,就容易念旧。”
“蕙儿,你要多陪王太后聊天。”阴皇后直接对郭妃冠以“王太后”的称呼,在场的人都颇为惊讶。
“是,奴婢知道。”马蕙说道。
“皇后,您把这孩子派给臣妾,臣妾非常高兴。她又聪明、又细心,还会作画,经常画些画来讨臣妾的欢心,解了我许多沉闷呢!”郭妃当着众人的面赞扬起马蕙。
阴皇后点点头。
回到永安宫,服侍完郭妃就寝,马蕙一人独立庭院。盛夏的余热还没有消散,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