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张戬和程颢都挺忙,攻击新法的工作让他们忙得脚不沾地。因为程张二人的忙碌,韩冈已经有两天没有去拜访,如今就要返乡,韩冈当然要再见上他们一面。
僻静的后巷中,韩冈推开偏门,自行走进程家的院子。程颢、张戬都把他当子侄看待,他在两家进出自如,并不需叩门等人通报。
“玉昆哥哥。”韩冈刚走进院中,一个小女孩的清脆嗓音便传进他耳中。
韩冈循声看过去,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从通后院的小门中走了出来。小女孩儿绑着双丫髻,长得雪玉可爱,一双透着天真的大眼睛,皮肤如初雪一般白净。大概是天气尚有些冷的缘故,小脸上还泛着红晕。
“是二十九娘啊……”韩冈冲小女孩笑了笑,一点也不避讳。
小女孩儿是程颢的女儿,族中排行二十九,今年才不过十一岁。是程颢在鄂州任官时所生,故起名作鄂娘【注1】。以任官之地,为子女取名,是很常见的事。司马光便是在其父司马池在光州光山县任知县时所生,其名就由此而来。
小女孩很懂礼貌,儒学宗师家的家教也的确出色,程鄂娘行礼、问好做得一板一眼。并不似老学究打躬作揖的那样礼节繁琐得惹人厌,而是平添了一分可爱,更有着大家闺秀的娴雅,可以想见她几年后的出色。
韩冈回了半礼后,就见着小女孩儿小碎步跑到身边,仰头问着:“玉昆哥哥怎么这两天都没来?”
“先生事忙,不便打扰。”韩冈低头看着程鄂娘带着稚气的一张小脸,如同山中潭水一般清澈的双瞳,就想起了远在秦州的韩云娘,不知她现在怎么样了。韩冈暗暗一叹,收起纷乱的心绪,他又问道:“先生呢?今天还忙不忙?”
程鄂娘很认真的点头答道:“爹爹刚刚回来,和表叔公在书房里。”说着,她又歪着头想了想,“表叔公心情很不好呢。”
小耳报神跟韩冈很亲近,程家张家的几个子女也都跟韩冈很亲近。程颢张戬治家严谨,对子女的管教十分严格,平常吃用都是从简朴中来,玩具什么的更是少有。而韩冈因为经常在程张两家蹭饭,有些不好意思,便在逛大相国寺时,买了几件小什物送给两家的孩子,程鄂娘手腕上的辟邪桃核串,就是韩冈送的。
韩冈是一片好意,张戬程颢也不好说什么。也因此,程张两家的子女们,看到韩冈便是哥哥长,哥哥短。
又哄了小女孩几句话,韩冈便走进程颢的书房。书房内张戬沉着脸,使得气氛有些凝重。
“两位先生,韩冈来了。”韩冈上前行礼。心知两位监察御史应该是听说了王安石今天的动作。他们不同于城南驿中的闲官们,变法派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会往深里去想,所以心情看起来有些糟糕的样子。
“玉昆来了。”程颢抬头招呼了一声,张戬则闷着头不说话。
虽然韩冈心知张戬阴沉的原因,但还是得装作糊涂的问一下。他用询问的眼神望着程颢,程颢了然一笑:“玉昆,可听说过今天朝堂上的一桩大事?”
“听说了,方才驿馆中一群人正说着这件事。利民低息贷款是吧?”韩冈点点头,直言道:“这是好事啊。”
“什么?!”张戬难以置信的抬头看着韩冈,他的这个学生怎么会支持青苗法?他怒道:“与民争利这是好事?朝廷放债这是好事?!”
韩冈不以为然。管子设女闾,以皮肉钱九合诸侯匡复周室,圣人不还是说‘微管仲,吾披发而左衽’。不过这些话韩冈不好说出口,那样就真的要吵起来了。
注1:程颢在史料中留下记载的女儿有两人。年长的未留名——只云程氏孝女,而年幼的幼年早夭,在她墓志铭上记载名叫澶娘——是程颢在澶州任官时所生,时间是在熙宁四年。故而从程澶娘的名字反推回,得到了程鄂娘这个名字,也算是杜撰了。
第47章 不知惶惶何所诱(下)
【第二更,红票,收藏】
韩冈向张戬解释着:“这对百姓是好事。因为官府把低息贷款的名头打出来后,天下富民再想维持倍称之利便不可能了,如果想继续放贷,就只能把利息降到跟官府一样,这对百姓不是好事吗?天下百姓哪能承其恩惠?”
“玉昆你还年轻,不知其中情弊。”张戬摇摇头,果然还是历事不多、受了蛊惑的缘故,“州县胥吏多伪诈,皆尽小人,而州县官也往往受其所欺。一旦实行青苗贷,他们能上下其手的机会太多了。别的不说,提高利息,减放本金,这都是他们做得出来的。”
经历过陈举、黄德用之事,韩冈很清楚地方上的胥吏们有多么无法无天,但讳疾忌医却也是要不得的,“如果依着青苗贷原来的名字,百姓都听不懂究竟是何事,只能任凭地方官吏所欺。前些天不是有个陈留知县,他在衙门外贴了三天的布告,又在乡里贴了三天的布告,回过头来便撕了布告,说无人请贷,在陈留县不用推行青苗法。可这么短的时间,又不向百姓宣传,贴了几张纸,又怎么会不让人犹豫?而如今利民低息贷的名字说得清楚直白,又有谁会闹不清?”
张戬紧锁着眉,连连摇头。在他眼里,韩冈现在就如同一头犟牛,死咬着牙坚持自己的意见。“放贷收息,朝廷体面还要不要了?”
“朝廷的体面由百姓中来,百姓富足,朝廷自然有体面。”
“玉昆你可知道,一旦青苗贷推行下去,尽管如今的富民不能再放贷,贫民不会再受他们的盘剥,但主管青苗贷的官吏,却只会一步步的比早前更加酷毒。”
‘我当然知道,不论是什么样的政策,都会在施行的过程中变得对权力者越来越有利,旧的利益集团被打倒,新的利益集团便吸着他们的血茁壮成长,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韩冈腹诽着,神色间却装得一本正经:“但总不能看着天下百姓一直受着富民所欺。学生家自先祖父起,便是以务农为生。两代人四十年的辛劳,一亩一分的积攒下了百亩田地,但学生一场重病就把几十年的积累全毁了,若不是学生病愈得及时,如今也不知要背上多少债务!如果当时有息钱低一点的借贷,学生家的田地产业何至于被人剽夺的半点不剩?”
韩冈与张戬第一次争论起来,不过韩冈小心的控制事态的发展,不使争论变成争吵。他也不想日后跟自己的师长变成势不两立,所以得提前打个预防针,省得张戬和程颢听说他投了新党,以为自己受到欺骗。
程颢倒是觉得韩冈说得有理,出身寒家且受过高利贷欺的韩冈,若是不支持青苗贷,反而奇怪了。而且韩冈对官府借贷的看法,也符合程颢的本心。程颢本就是不反对帮助百姓,救人急难,只要不是以牟利为目的,利息降上一点,青苗贷行之亦可。
不得不说信任是有惯性的,韩冈对青苗贷——不,现在改叫利民低息贷款——的赞赏,张戬虽然难以认同,只要韩冈做得不出格,不跑去为新法鼓吹,张戬还是愿意相信他这个学生。
照旧在张戬家吃过饭,方才的一点芥蒂也是一笑了之,饭桌上,张戬听说韩冈已经拿到告身,便问起了他接下来的行止,韩冈道:“能在两位先生门下就学,是学生几世修来的福气,惟愿能常随先生门下。不过如今学生已经拿到了告身,不能再耽搁了,现定得后日启程。”
“既然已经拿到告身,那就是官人了,为天子牧守百姓。且谨记勿残民,勿贪纵,行事以清正为上。”
程颢也跟着道:“吾观玉昆你不是在学问上能有所发展的性子,但为人处事都分寸,日后必为栋梁之才。别的话也没有可送你的,只要你能记着你读书的一点心得,凡事体仁心,尊立法,行中道,也就够了。”
韩冈站起身,恭恭敬敬的答道,“两位先生的教诲,学生必谨记在心。”
……………………
第二天,是章惇休沐之日,韩冈和刘仲武拿到告身的事他也听说了,便再次邀请了韩冈一众,在他们离开前做一小聚。
一见韩冈,章惇便拉着他到一边低声笑道:“最近署中事多,也是玉昆你的功劳。你出个了计策,我等便要忙个脚不沾地。”
韩冈摇头笑道:“编修此言,韩冈可当不起。而且现在脚不沾地的,不是编修,而是文吕司马之辈。”
韩冈和章惇哈哈又是一阵笑,让不知来龙去脉的刘仲武和路明摸不着头脑。
互相谦让着坐下,章惇拍了拍手,道:“今天请来的校书【注1】,虽然年岁不大,却以歌舞双绝名震教坊,最难得的是洁身自好,让人激赏不已。”他神秘一笑,“玉昆见到她,定然有份惊喜。”
只是看到来人,韩冈惊喜倒没有,却当真吃了一惊,“周小娘子?”
“周南拜见章编修,拜见韩抚勾,拜见刘官人。”周南笑语盈盈,完全不见几天前的怒意。只是当她避开章惇,视线掠过韩冈时,却是凤目含嗔,狠狠地盯上了一眼。
韩冈以笑容回敬过去,就见到周南气得银牙咬着下唇,用力扭过头去。韩冈轻笑了两声,觉得这样的歌妓真是难得。正如章惇方才所说,洁身自好的周南,应该是尚没被污染的女孩子,若是久历风尘,什么样的心情都能掩盖在营业性的笑容之下。
章惇大概是从其父章俞那里听到了什么,便让周南陪着韩冈,而他和刘仲武身边的则是普通的妓女。周南沉默的陪着韩冈喝了两杯酒,便下场翩翩起舞,而悠扬婉转的歌声,竟一点也没有被动作所打乱。
韩冈轻轻击掌,的确是歌舞妙丽,极尽妍态,当得上歌舞双绝的称呼。
章惇极会做人,知道韩冈不擅诗赋,便在酒宴上半句不提酒令,对句,射覆之类的惯见娱乐。说了几句笑话,又跟刘仲武和路明对饮了几杯,章惇凑近了,压低声音说话。
“玉昆,听闻你是横渠张子厚的弟子,”章惇提起张载时,撇了一下嘴,提起张载这位姓字同音的同年,他心中就有些怪异,“你在经义上,应该有所心得吧?”
“在下才疏学浅,诸经只是泛泛读过,算不上精研。”韩冈谦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