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才疏学浅,诸经只是泛泛读过,算不上精研。”韩冈谦虚着。
他的经义水平,如果是面对的是普通的半是运气半是才气考中的进士,也许还能一较高下,但章惇是想考进士就能考上进士的正牌子的才子,他的才能可不仅仅是诗赋。韩冈在章惇面前,现在还没有自大的本钱。
章惇低头把玩着拿在手上的朱砂色的酒盏,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对韩冈笑道:“这是钧州民窑的货色,红得不透,晕得不匀,比起内用的正品,差了不止一筹。”
“民间也不会有内用之物。”韩冈说道。对章惇有些不屑,通过转换话题,来掌握对话的主动权,自家玩得更溜。
章惇又压低声线,低得只让韩冈一人听到:“经义之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若是真的钻研进去,一生也不能穷尽,但如果只是想学以致用,三年便有所得。”
‘三年?!’韩冈心中一动,带着疑问的神色看向章惇。章惇这时又抬起头欣赏着身前的歌舞,似无所觉,前面的话仿佛不是出自他口,却又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韩冈会心一笑:“韩冈谨受教。”
“你能明白就好。”章惇便拿起酒壶,给自己酒杯斟满酒喝了起来。
‘如何会不明白!?’毕竟章惇都说得这么直白了。
韩冈当然明白,没事章惇何必问着这些事?章惇可不是爱说废话的人。看起来自己以前猜得没错,王安石还是打算变革科举制度,虽然这一科已经不可能,但下一科的考题,必然改成经义……学以致用,说不定还有策问。
‘这三年里,是不是要按着章惇的提议,去攻读儒家经典?’韩冈陷入沉思,对周南的绝妙歌舞视而不见。真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气派。
见着韩冈这副作派,周南气结,动作也乱了一点。尚幸被她及时补救回来,没给外人察觉。一曲舞罢,周南又坐回韩冈身边。剧烈的舞蹈之后,少女喘息着,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晶莹剔透,俏脸晕红,丰盈的酥胸轻颤,淡淡的香气从她一侧飘进韩冈的鼻尖。
周南气喘得厉害,右手用力压着心口。方才她为了弥补一时的失态,强换动作,便走岔了气,胸膈隐隐作痛,心中就恨得想咬韩冈的一块肉下来。她伸手拿起酒杯,准备喝点酒水压一压。
韩冈突然伸出手,把酒杯从周南手中拿开。被一只滚热的大手攥着,周南脸一红,忙把馥软纤细的小手从韩冈掌中抽开。她又羞又恼的瞪过去,她往常遇到客人都讲究着身份,哪会这般无礼?
而韩冈却是毫无所觉的抬手给她倒了杯茶,柔声道:“气急不可饮酒,还是喝茶好一点。”
周南愣愣地看着韩冈递过来的茶水,怔了许久。
章惇在旁看个通透,笑言:“玉昆当真怜香惜玉。”
韩冈微微一笑,心中却在疑惑,难道他这么做现在很少见吗?
注1:唐胡曾《赠薛涛》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薛涛,蜀中能诗文的名人,时称女校书。后因以“女校书”为歌女的雅称。亦省称“校书”。
第48章 斯人远去道且长(一)
【今天第三更,求红票,收藏。关于茶壶、壶盖和茶杯的票选终于结束。鉴于大多数书友的选择,壶盖路线宣告终止,韩冈的未来还是在复数的茶杯环绕之中。】
同样的夜色下,有人拥美邀醉,但也有人伴着孤灯,守在空寂的公厅中。
吕惠卿今天正好轮值,孤身守在他的官厅里,外厅中倒是有两个老兵,本是为了服侍署中值守官员,而派在官厅处听命的。不过他们现在早蜷在火盆边,快活打起呼噜来了。吕惠卿无意将他们唤醒,要睡就让他们睡,等到需要时再叫他们也不迟,反正他现在还学不来文彦博的手段。
那位枢密使当年在成都任官时,逢着冬日大雪,便兴致大起,没日没夜的摆酒赏雪。守卫士卒又冻又累,吃不住了,就拆了亭子烧来取暖。文彦博当时没有发作——真要发作了肯定会惹起兵变,蜀地兵变是有传统的——而是让人继续拆亭子。但到了第二天,秋后算帐的时间到了,为首的几个全被他拎出来杖责发配。
吕惠卿也坐在火盆旁,手上拿了份公文在读着。火盆里的贡炭闪着蓝幽幽的火光。由柏木烧制成的贡炭,燃烧时没有多少烟气,外面是买不到的,倒是两府中年年都有供给。虽然已经渐渐入春,但天气还是昼暖夜寒。抬头看看承尘上几处透风的缝隙,吕惠卿不由暗叹,白天时,有太阳晒着,还感觉不出来有多冷,但到了夜间,一阵寒风从缝隙中透进来,穿堂过户,便能把人的手脚都一起冻得冰凉。
政事堂的几十座楼阁,无一例外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皆是年久失修,而且当年修造的时候,就只注重着外表光鲜,这保暖的问题从来就没有考虑过。每年到冬天都会有人抱怨不迭,说一定要整修一番,可只要天气稍暖,这一茬马上就没人提了。
并不是没有钱去修,虽然请朝廷划拨,会有好事的御史出头骂上几句,但各司账面上的公使钱,还有一些私底下的结余,把官厅修缮个十遍八遍都是够的,不过各院厅的主事不是想着各自分肥,就是转着一起去樊楼等上等酒楼好好快活一下的念头,除非被火烧了房,不然谁会把钱用到官厅上?
反正依照故事,在京诸司里,没哪人能守着一个位置几年都不动弹,小吏或许还有可能,但官员绝对不会有这种情况,多是一两年就换了位置。就算开始修缮公厅,倡议者自己肯定是享受不到,或是享受不久,等他调了职,新上任的地方多半会有几个漏风的洞在嘲笑他为他人做嫁衣裳。既是如此,又有谁会去做这等自家种树他人乘凉的蠢事?!
朝中都是这等混吃等死的庸碌之辈,也难怪新法推行如此艰难。吕惠卿把手中的公文丢到身后的桌案上,又是一份诉说青苗贷伤农的奏章,但通篇没有一处提到实据,亏上书的还是个知县。这等人,在韩、吕一派中,怕也是是走卒一类。
门外廊道上,突然响起了一阵脚步声,夺夺的木底鞋敲着廊道地板,在公厅的门口停下。吕惠卿心中一动,暗道;‘这下可不好了。’
“吉甫……”果然,曾布先叫了声门,径自推门进厅,当他看到外厅中的呼呼大睡的两个老兵,便立刻大发雷霆:“尔等还不起来?!官长熬夜值守,尔等怎敢偷懒!”
外厅中登时鸡飞狗跳,两名老兵被惊起后,见势不妙,当即就跪了下来,没口子的认罪求饶。
吕惠卿听得吵得慌。自家仆从,他一向管束甚严,但听候使唤的老兵,觉得不好就换一个,何必吵得失了身份。他对外厅提声问道:“今天不是子宣你轮值吧?怎么有闲来此?”
曾布丢下两名老兵不理,走了进来,很不高兴的说着:“吉甫,你也不管管?”
“误了事自然会治他们的罪!”吕惠卿平直的回了一句,又一次问道:“子宣,你怎么现在还留在衙里?”
“相公交代下来的事,要赶着办完,待会儿就回去。”曾布几句话解释了原委,可能是感冒了的缘故,他说起话来有些瓮声瓮气。
两名老兵这时战战兢兢的走了进来,对着吕惠卿,又扑通一声跪下请罪。吕惠卿不耐烦的往外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去,“今次就不罚你们了,下次再犯,就是两罪并罚。”
老兵们千恩万谢的退了出去,曾布找了绣墩坐到火盆旁,烤起手来。嘴里抱怨着:“子厚倒是会享受,到了休沐之日,还真的就不来了。”
“他是为韩玉昆饯行去的。”吕惠卿用火钳往火盆里添了几块木炭,看着火苗重新旺起,他问着曾布,“明天去不去送他?”
曾布摇摇头:“哪有那个闲工夫,已经让人送了份礼去驿馆里……相公大概也不会让仲正去送行,多半也是送份盘缠,尽尽礼数。”
吕惠卿深深叹了一口气,道:“谁让相公觉得韩玉昆锋芒太盛,不宜赏誉过重?须先磨他两年性子,而后方好大用……其实相公本不会有这个想法,如果韩冈不是说了最后那段话的话……”
其实吕惠卿也是觉得暂时压一压韩冈比较好,少年早早得志,对他日后并无好处。而且韩冈做事定计并不顾后果,王相公担心他日后会走偏了路也不是没道理。不过韩冈的策略虽然后果堪忧,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
那天韩冈在王安石府上说了那么多,事后吕惠卿归纳起来了三条内容:改青苗贷之名;以重禄养吏;曝韩、吕之辈私心;这三条,吕惠卿都有打算陆续施行。
第一条其实已经做了,因为这是最容易的,也是最不会有反对意见的。虽然司马光昨天听到消息,今天就上书说,这是意图消去青苗贷局限于农家的本意,以求进一步盘剥坊廓户的阴谋,但朝堂里,还是嘲笑的声音更大一点——尚幸有司马光这等眼光的聪明人并不多——只是文彦博应该也看透了,不过他位高权重,不会第一个跳出来,但明天多半也会上书。
给低层官吏添支俸禄的这第二条,则已经在筹划之中。都已经过去半个月了,三司那边还没计算出给在京诸司的公吏增加俸禄,到底要耗用多少钱钞。以这个进度来看,要等他们拿出全国四百军州两千余县的数据,怕是要到明年后年了。
至于第三条,就是让王安石觉得该好好磨砺韩冈性子的那一条,也是会将朝局转变为党争的一条。真的说起来,现在只有跟韩冈性子相似的章惇,始终对韩冈赞赏不已。而吕惠卿自己不提,他面前的曾布可是变得很不喜欢那名秦州来的选人。
曾布冷哼了一声,只是他鼻塞得厉害,倒像是在打喷嚏,“他是唯恐天下不乱。相公要压他几年是一点也没错。韩冈此子,可用于外,却不宜立之于朝。年纪轻轻,心机就这么深,日后还了得?”
吕惠卿对韩冈的评价则有另外一份看法:“若是心机真的够深,最后一段话是不会说的。他就是求进太速,反而落了下乘。那天我看相公的神色,可是喜欢得不得了,本是能做相公家的女婿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