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宰执天下- 第4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十名衙役一身皂服,结束整齐,都带着方帽,手持上红下黑的水火棍,挺胸叠肚的分立在大堂东西两侧。而同样数目的弓手,亦是分作两队,跨着刀,从大堂一直拖到正门。
水火棍咚咚敲着铺在大堂地面上的青石板,在威武声中,韩冈身着绿色公服,头戴长脚幞头,从后方侧门走上堂来。
衙门的观众,堂内的胥吏,齐刷刷的跪了下去。
在主桌上放着惊堂木,只有巴掌大,黑沉沉的,上面刻着龙纹,韩冈估摸着应该是枣木。他做管勾、做通判、做机宜,这玩意儿可都没上过手。现在拿在手上,才有了一点百里侯的感觉。而七品知县,在整个大宋,怕是也只有寥寥数人。
在主桌旁边,只有做记录的文书,虽然是陈年积案,但从分类上并不是大案,依照律条,县丞和县尉都不需要到场。若审的是杀人要案,那就不一样了。不但县中官员都得上堂,甚至要知会邻县,派官来监审。
韩冈坐定下来,而堂内堂外,也都拜后起身。
拿着惊堂木,在枣木方桌上用力一拍,韩冈提声道:“宣何阗、何允文上堂。”
韩冈的命令一路穿了出去,原告和被告都低着头,脚步匆匆的上了堂来。
韩冈双眼一扫两人,长相都不是作奸犯科的模样,穿着儒士服的何阗,相貌清癯,的确是读过书的。而被告何允文,虽然有些富态,但身上的装束也是素净,没有多少饰物,显然是不肯露财,惹得别人有成见。
“本县士绅,可容二十人至大堂外旁听。”韩冈先放了二十名有份量的听众进来。
等到观众到位,他一拍惊堂木:“本官受天子命,来白马任职,正欲一清县中政事,以报陛下恩德。近有本县何阗诉同乡何允文一案,但言葬于清水沟畔之何双垣,乃是其祖,欲求何允文归还先祖坟茔以及祭田两顷又一十五亩。此案拖延日久,本官无意留给后进。你二人且将各自凭证一一道来,本官自会依律做个评判。”
得到韩冈到命令,何阗、何允文各自上前,将自己的理由一一叙述,一切都与胡二昨日所说的一模一样,都没有证据,只凭一张嘴而已。
何双垣死得早,在他的墓碑上并没有刻上孙辈的名字。若是寿终正寝,孙子、曾孙的名字一起上了碑面,也就没有那么多事了。就是因为他只活到三十七岁,连长孙都没看到,所以才有了这一桩纠缠了三十年的争产案。
两人的一番叙述,韩冈在中间夹杂着疑问,耗用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
“小人虽是鄙薄,却也不会乱认祖宗。有证人,有系谱,怎么就断不明白!”何允文说道动情处,几乎就要哭出来。
“系谱可以伪造,证人可以收买。学生无钱收买证人,但祖宗不得血食,学生岂能无动于衷。还请县尊明断黑白,一正是非!”何阗理直气壮,外面的一群士子在外面鼓噪起来,纷纷为何阗助威,
韩冈一拍惊堂木:“堂上断案,堂下岂有喧哗之理。”喝止了儒士,他又道:“系谱其实可以伪造,证人也可以收买,更别说田契什么,何阗说的的确是有几分道理。”
韩冈说到这里,声音停了一停。就看见何允文了脸色一下变得发青,而何阗脸上泛起了红晕。
“不过。”韩冈话声一转,“终究还有一项是伪造不了的。清水沟边的两顷一十五亩田地,那都是祭田,跟着墓中人而来,只有何双垣的亲孙能够继承。”
惊堂木一震堂中,“何阗!何允文!”
韩冈提气叫着两名当事人的名字。
“小人(学生)在。”两人一起躬身等着韩冈的发话。
“你们都自称墓里的何双垣是自己的祖父,可是如此?”
两人又是异口同声:“正是小人(学生)祖父!”
“那就好!”韩冈满意的点着头,“既然如此,也不需要多费唇舌,更不需要去找证人、证据了,只要确定一下何双垣究竟是谁的祖父就可以!”
不论原告被告,堂上堂下,一下都愣住了。人都死了五十年了,又没个证人,怎么查验?难道要牒送城隍,传死人来上堂不成?早就转世投胎了吧。
韩冈却没有解释,却只见他再一拍惊堂木,“三日后,本官将亲至清水沟畔何双垣墓前再审此案!今日就到此为止,退堂!”
将大堂之外的哗然议论抛在脑后,韩冈径自回到内厅,吩咐着服侍自己的仆役:“本官接下来要斋戒三日,下面这三天,让厨中只送蔬饭即可。”
仆役摸不着头脑的受命离开,而魏平真追过来,问着韩冈:“正言,你这可有把握?”
他的东主三天后要做什么,魏平真自问已经可以猜到了。可就怕韩冈太过自信,反而会出岔子。方兴和游醇也盯着韩冈,生怕他自信过度三日后出错。
韩冈给了他们一个沉稳而让人安心的笑容:“‘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韩冈承袭圣人之教,若是做不到,就不会说出来!今天问案只是走过场而已,关键还是在三天后。还请拭目以待!”




第27章 片言断积案(上)

韩冈直截了当的退堂,将疑问和混乱留在了大堂外。

新来的韩知县,将在三天后,在何双垣墓前重审此案的消息,很快就从旁听的围观者那里,传遍了白马县中。同时也从诸立口中,传到了他的两个弟弟的耳朵里。

“到墓前审案?”诸霖脑筋转得飞快,“……这是要挖坟呐!”

“挖坟就有用了?”诸家老三嘲笑着韩冈的一厢情愿,“要挖坟开棺找证据,这么些年都几次了?都没一个新招数!哪次何阗、何允文他们肯答应下来?不是亲孙的怕棺材里有证据,是亲孙的也怕会被指着脊梁骨说不孝。”

“的确是老套了。”诸霖冷笑着,“记得一开始的李知县,后来是王知县,再后来的那个叫什么……长得一对鼓眼泡的那个提刑,他下来后也是要开棺,哪一次都没成!”

“说不定韩正言死人能让说话呢……”诸立沉吟着,突然冒出来一句。

“让死人说话?”诸家的老二老三以为诸立说了个好笑话,一起哈哈大笑起来,但笑了几声,看着诸立的表情不像是在讽刺,诸霖收起了笑容,试探的问着:“大哥是怕他有什么手段?”

诸立摇头不语,微沉着脸,皱眉在想着些什么。诸家老二老三对视一眼,心中都觉得有些不对劲了。这时,留在县衙中打探后续的亲信这时回来报信。

“有消息了,韩正言回去后就吩咐了,接下来要斋戒三日。”

“斋戒三日?!”诸霖一听之下,心头大惊。先命亲信离开,回头便急问着诸立:“大哥,他该不会在孙真人那里学到什么法术吧?”

“谁知道呢?”诸立摇了摇头,鬼神之说,他一向是半信不信。可韩冈的一系列传说从心中划过,就算孙思邈没有传他法术,但他也曾用什么格物之说压服了翰林学士,说不定,韩冈真的有那等鬼神莫测的手段,“能下令三日后于墓前审案,若是断不下来,脸皮都要丢尽。能这么做,多半是有些把握的。”

“那……那我们怎么办?”

“不能让他挖坟!”

诸立绝不想让韩冈成功。要是三十年的陈案真给他断了个明白,立下声威的韩正言在白马县可就是说一不二,他们诸家兄弟除了奉承听命,什么都做不了,那样的生活过上一两年,想想也是够憋屈。

“必须让那两人一起反对!”诸立吩咐着他的两个兄弟,想了想,又提醒了一句,“小心点,不要让人看破了。”

……………………

“难道是要开棺验尸?”

与此同时,韩冈的三名幕僚也在猜度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诸立兄弟能想到的,他们当然不会想不到,而且想得更深。

“怎么个验法?”魏平真抬起眼,饶有兴致的问着方兴,“韩正言从来都不肯承认他是药王弟子。不论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如果没有药王孙真人在后面撑腰,什么结果都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可一旦拖出了孙真人,那正言此前所有的否认可都是谎话了。不论是在天子陛前,还是在相府,又或是洛阳、横渠等处说过的话,都要被他自己否定掉。以正言之智,至于为一桩争产的旧案这么做吗?”

方兴则道:“也不一定要真的开棺,只是要看一看两人的反应而已。真的肯定愿意,只是答应的会勉强些。而假的则绝对是不肯干的。”

“此等不孝之行,就算是真孙子,怕是也不会愿意。”游醇摇头表示反对。

惊动先人灵柩,使祖宗在地下不得安寝,那是大不孝。许多时候,就算尊长被人谋害,为了遵从孝道,都不会允许官府验尸,以验明凶手之罪。而是私下里去去找仇人报仇。

魏平真也笑道:“想来过去那几位打算开棺验尸的知县、提刑,也是这般想的。”

方兴立刻反驳:“正言岂是那等庸官可比?身份不一样,传说中的药王弟子,足以让人相信正言的手段。过去何阗、何允文二人不肯开棺,那是开棺也没用。墓碑上都没有证据,棺材里当然也不会有。可现在不同了,至少在外面看来,正言肯定是能将此案断出来的的。”

见着游醇不以为然,方兴质问道,“要不然节夫你来说,正言今次是有何用意?”

“可能真的能有什么办法吧……格物致知的道理,正言最为精深,也许才此事,也有所创建。自是小弟才智浅薄,学问不精,却是想不到。”

游醇很坦然的自承不知,并没有因方兴的态度而生怒。只不过,他也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韩冈的葫芦里究竟是在卖什么药。斋戒三日,那是行大礼、举大事之前的仪式。韩冈信心十足,又为此而特地斋沐三日。从韩冈到这一套行动中,不论游醇怎么去思考,都会往药王弟子的身份上偏去。

“要断成铁案,必须要让原告被告都心服口服,或是全县的百姓都认为断得有理,否则必有反复。日后牵扯不清,肯定会有人籍此来攻击正言。”魏平真说着,摊开了手,摇着头很是无奈,“正言肯定是有办法,我们也只能看着了。”

韩冈不肯说究竟要怎么做。他们也只能在这里胡乱猜测,到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