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为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为王-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看着挺好的,不错的一个好孩子。”老太太终于开了口,年纪虽大,声音也很清郎动听,看起来神思也清明,说话不急不缓的样子,倒是很合这么一个老封君的身份。

“太夫人过奖了。”

张佳木不觉得这位老太太巴巴的叫自己进来。费这么老大事,就是瞧瞧自己长的坏不坏。但就算是他,也真的想不出来,对方见自己,到底是件什么事情。

“我受你几个头,倒也没什么。”这会儿张老太太已经从歪着又改为端坐,难为她已经八十多岁,神智清明之余,行动看着也还利索。

与她同时代的男子,就算是王骥几个犹存,但也只能算她的后辈了。

放眼天下,和这位老太太平辈论交的人,怕是一个也没有了。

“你可知道,你父亲当年供职内廷,先为幼军,后为校尉,帮着皇家外戚都做了一些事。”老太太不急不徐的开口,但却是石破天惊,不由得张佳木不打起精神来倾听,却听她不紧不慢的接着道:“但是事属机密,现在提起来也颇无味道的很了,所以不必多谈。我们今天只谈你就是!”

张佳木面露苦笑,又是一个来打哑迷的人。他父亲的身世,想来皇帝知道一些,钱皇后也知道一些,不过这两位至尊可不是能盘问的人,甚至想旁敲侧击也不成,一旦多事,可能酿成大祸,锦衣卫官,地位只靠皇家信任宠信,一旦失宠,祸不可测。

现在他办事多办揣摩帝意而行,皇家宗室甚至外戚,多有照顾,就是其理。

想做什么事。总得自己地位稳固了再说,现在急着办些不讨欢喜的事,恐怕祸事上门之时,后悔也晚了。

至于哈铭和袁彬等人,虽然和父亲有旧,但恐怕所知也不甚深。张佳木也打听了一些,他们只是知道张佳木的父亲曾经勾当过宫廷差使,但其中细节,这两人自然也是全不知情。

还有徐氏夫人,所知不多,只是知道丈夫当年谨慎小心,严戒多说,就算是现在,徐夫人仍然是遵从先夫遗命,当年之事,一律不谈。

这真是一件叫人郁闷的事,当年的事,知道的人不少,身为一个锦衣卫官,居然一点蛛丝马迹也查不出来,根本全无头绪。从猜测来说,当初张佳木的父亲一定干了些很担风险的隐秘事,所以功劳虽大,却无可叙,但遗泽甚深,到现在皇家和一些贵人还在心感,他以一个军余,突然至如此高位,皇室的人,经常说他也是忠义世家的子弟出身,大明朝廷用人就是这样,如果不是世家,武官出身的人想博一个高位是千难万难,不比文官,三年大比一朝得意就能大用,而武官则全靠先人遗泽做为起步之基石了。

这会儿他只能放下胸中疑惑,就听专听眼前这位老太太的教诲。

“你这孩子,人都说精细能干,多智多谋,而且果断能断。”老夫人还是那种口吻,虽然是夸赞,张佳木听着却知道必有下文,于是脸上一无表情,只是听着老夫人继续往下说。

但提起张佳木的好处,在场的人都是知道,于是各人都连连点头不已,便是顺德公主,也是用激赏的眼神连连打量着张佳木,如果不是内外有别,恐怕她也要口出赞叹之语了。

“夺门的事,干的很漂亮,平时当差,也很谨饬。最近办的几个大案子,也知道好歹进退。嗯,那些文人头巾气重,还有人骂你几句,你也不必理会。”

到了这里,张佳木也不能不答,只得躬身道:“是,太夫人说的是。”

张佳木在皇家的交情,除了他先父那些莫名其妙到现在也不清楚的事,大约就是夺门复位的事。

孙家也好,顺德公主也好,眼前这位身份高贵的老太太也罢,还有大内的太后,当初的沂王现在的太子,大家对他的态度友好,固然是他自己会来事,办事漂亮。当然也有夺门的功劳情份在里头,这一层是最关重要,所以他自己也非得抓住这一条不可。任何人,非议夺门者,就是他的生死之仇敌,没有商量的。

“不过。”眼前这位老太太身份地位已经到了不必避讳什么的地步,所以词锋一转,也并不客气,只是瞪眼向着张佳木道:“你在东厂外头的事,实在是太荒唐了,当时,你可是怎么想的?”

“这……”

张佳木只能苦笑,无词可答。当初的事,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无法述诸于口,所以就算一个合理的解释,也是很难。

第239章 军中耆旧

看到他的态度,一脸严峻的老夫人神色也是和缓下来。她缓缓道:“莫要说老身多嘴。你那件事,也太荒唐了一些。”

“是。”张佳木颇感局促不安,但亦无辞可答,只得老实道:“滔天大罪,无可辩解。”

在场的人,都有资格说话,但张佳木现在的身份地位,彭城伯府也未必惹得起。孙继宗做为主人,也是觉得老夫人有些过了,当下再三不安,想了再想,便道:“当时佳木恐怕亦不知道是……”

“不知道,亦是你的荒唐。”

老夫人阻住孙继宗的话,堂堂侯爷,在她面前连一句囫囵话也没有说完,但孙继宗也只有苦笑而已。

孙继宗一想之下,也是觉得后悔,老太太年过八旬,当年在宫中对着成祖皇帝那样的雄主也是谈笑自若,今晚这样也必定是有她的理由。自己真是凭白送上去垫刀头,好没来由。

果然,老夫人说完,竟是安闲自若的一笑,只是道:“这件事,怕也是只有老身才有资格管一管,你不要多说,我只问你,愿不愿意尚主?”

这句话一说完,张佳木已经张大了嘴巴,好象雨天被雷击中的蛤蟆。他一生人恐怕都没有今天这么失态过。呆了半响,张佳木才呆着脸道:“太夫人可能有所不知……”

“不知道什么?”彭城伯夫人老而弥坚,立刻答道:“我倒不觉得有什么事我不知道的。”

这一次是顺德公主跳出来趟浑水了:“老夫人,小张大人已经有重责在身,嗯,这个,这个,老夫人明白没?”

“很好啊。”老太太微笑着道:“皇家怕外戚专擅,以至有两汉外戚为大将军,唐杨国忠之祸。但本朝家法甚好,我倒不觉得佳木会做杨国忠。况且,就算他想做,亦无此机会。”

老太太年过八十,看起来随时都能入土的人,词锋却是如此犀利,确实,本朝和两汉前唐都大有区别。军权分掌于勋戚,武臣与太监之手,而且绝不执掌于一人一派,三大营是勋臣和武官势力,太监是监督,而四卫营则是太监总之,武臣牵制,所以本朝不管是哪个大太监和武臣势大,只要皇帝一道令旨,顷刻就能捕拿入狱,一点机会也没有。

而且,有东厂,锦衣卫,想造反几乎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地方则是有藩王,文官,中官镇守,武臣等几方势力,就算京师有命,也要面临各地藩王的反扑,成事的机会实在太渺茫了。

最为重要的,就是文官势力越来越大。勋戚武臣已经被压制,太监势力都可能要受制于文臣,更遑论其它。

所以大明近三百年,只有到了末世才有君权旁落,出现军阀和权臣,不过,那时候距离彻底玩完也没几年了。

所以老太太的话,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只是皇家向来要讲稳妥,不喜欢出现一个有可能难以管制的权臣罢了。

“太夫人,我实在无辞以答。”想来想去,张佳木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主意,此时从政治上来说,也是祸福难测,他只有答道:“此事非臣下可想,所以……”

“不必说了。”彭城伯夫人断然道:“你的意思我懂了!但有很多事,恐怕连你亦不知道。老身倒是觉得,这件事挺好,本来老身是不问外事的,不过有人求到我头上了……嗯,好吧,万事有我。”

……

从内宅出来,孙继宗的脸上表情也是变幻莫测。现在勋戚之家对张佳木有所保留,只是因为对方前途还没有彻底有定论。虽然结好于太子,但皇帝春秋正盛,当政的年头还早的很。张佳木是否能宠信到底,而不是象当年纪纲那样半途而止,也是很难说的事情。但如果张佳木以现在的身份备列驸马都尉班中,封爵可能会有影响。驸马已经等同于伯爵,再封爵可能就难了。但只要有驸马的身份到手,张佳木这一生权力可能会被剥夺,但富贵得保,性命无忧矣。

除了国初时有两个驸马倒霉蛋出过事,国朝近百年来,驸马一拨接着一拨,皇家对女婿也是很给面子,就算多有不法情事,也是向来置之不问的。就算将来张佳木失宠,文官弹劾,也是没有办法要他的小命了。

既然这样,对张佳木的关系就要重新考虑一下了。

一路过来,重新回到请客用的七楹宽,三楹深的大厅内,仍然还是彩烛与灯笼交相辉映,把个诺大的大厅照的通白透亮,黄白腊都是各地要贡给宫廷京师的贡物,勋戚之家每年自然也能分到不少,所以使用起来,全不知道心疼就是了。

一般的寒家小户,用的是熏人眼的油灯,就那样也舍不得多点。天一黑就抓紧吃饭,吃完洗涮了就吹灯上床,除了家里有读书应试的书生,不然断没有晚上长时间点灯的道理。油钱,在小百姓来说,也是很贵的。

在场的贵戚们当然不会有这种心思,国朝到了都督一级的武官,十之八九已经全部是世袭。祖宗穿着破衣,手持竹杠,穿着草鞋打跑了蒙古人,血汗功劳。便是大明太祖大诛功臣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中下级武官的性命和他们的富贵,并且亲口允诺,富贵共享之。所以文官的进步之阶很严格,文官队伍也有一个稳定的数目,可是武官就不同了,大量的恩荫世袭和皇帝加赏给后族亲戚勋戚之家的名额,武官队伍在洪武年间就大为涨长,现在武官已经过万人,并且到了明朝中期,武官一度达到了十万人之多。

又不需要考试,就算是考弓马也不严格,就算是侯爵家的厨子也能加百户,良莠不齐,武官素质严重下降,倒也难怪文官瞧武官不起,而且就算是武官自己,也是瞧自己不起了。

现在倒还好一些,在场的都督多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