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何事不高兴,着大海属下还是第一次见呢,果然壮观。”韩强说道。
“没什么,以前在淮南道的时候见过几次海,本王在考虑的是如果真要在此长期驻扎的话,粮食该怎样运进来,木材倒是好办,可以就近取材。”
“这个,属下们去找找这附近有没有什么人家吧,说不定能找到一条更方便的路。”韩强听杨暕如此说也感到粮食的供应是一个问题,便提议到。
“嗯,好,多加小心!”
“是!”韩强回答后带了十几个人走了。
“想不到在这大河与海洋的交汇处没有城市倒也罢了,居然还没有人家,可见隋朝对海洋的不重视,更可以看出现在仍然对海洋的恐惧,要不然早就开发了。海上丝绸之路是从泉州出发,不过那也是唐朝以后的事了,现在根本谈不上什么商业。不过自己来了这里,那么海上丝绸之路就让它提前到来吧,据说某岛国盛产白银,银子贱得很,也不知真假,不然带些破铜烂铁去换些银子回来那是不错的。”杨暕想到,还有好多事情等待着他去做呢,从这一点来看,这些都是他的使命,如果来到了这个时代还遗留下一个落后的国度给后代的话,估计他也不用活了。
“王爷,我们回来了。”不一会韩强就带着人回来了。
“怎么样,有什么收获吗?”
“回王爷,我们在前方发现了一个小渔村,大概有十几户人家的模样,所以就先赶回来告诉王爷了。”韩强答道。
“走,随本王去看看,说不定那里的人知道通往外面的路呢。”杨暕期望的说道。
“王爷,你看,就是那个小村子。”韩强领着杨暕到了他看到的小村子附近指着给杨暕看。
果然,在杨=杨暕面前出现了一个有十几户人家模样小村落,房屋都比较简陋。
“那有一个人,我们去问问吧。”
“老人家,你好,请问这是什么地方?”杨暕走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年纪较大的人在织网。
“你们是?”“啊!官差老爷,我么是小渔民,可没有做什么违法的事!”在看清杨暕等人的装束后,他便惊恐的喊道。
“老人家不要着急,我们只是路过,向你打听写事情而已,并没有其他的意思。”杨暕郁闷了,为什么连这些渔民都那么怕官兵呢。
原来这些渔民也是被盘剥的对象,最后有一些人终于受不了剥削所以就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寻找没有剥削的地方,后来才有了这个小村落。
“这里的鱼比我们以前住的海边要多得多,只是这附近的土地都种不出粮食来,只能生长一些草木,我们只能打渔去换些粮食,所以通往县城的路还是认识的。”那老人向杨暕诉说了他们搬来这的经历,而且还说明了这里为何没有人开发的原因。
有河流的注入,会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很适合鱼类的生长,而种不出粮食那是因为植被没被破坏,海水灌入地下,照成土地盐碱化,当然就长不出庄稼了,难怪没人会来这里开发。
盐碱地是吗?没有人愿意来开发是吗?那就由我来开发吧,既是海港又是河港的优良地方,有这么好的资源,建起一座新兴的城市应该不是问题吧。
随后杨暕在这个小村村民的带领下找出了一条方便来往于胶西的路径,之后把人给带了进来,跟随着的还有大量的粮食以及建设需要的工具。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渔村村民的帮助下,杨暕等人只用了两天的功夫就搭建好了临时住所,一切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后续的支援正源源不断的往这里输送,杨暕势要把这里建成一座像样的城市,可以不大,但是设施一定要齐全,布局一定要完善。还要考虑后续的发展,毕竟使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城市。
当然了,就在杨暕正紧锣密鼓的捣鼓着他的建船大业的时候,停滞黎阳已久的杨玄感终于有了动静,第一**规模的贵族反隋起义正式到来了。不过着一切与杨暕都没有什么关系了,他暂时不想参合,也参合不了,只是形式真的能如他所愿的那样,暗中发展而不受波及吗?
(今天一点状态都没有,越写越纠结,看来要好好学**神们的写法!)
第七十四章 杨玄感反隋
“什么!你说什么?粮草供应不够?朕在全国征调了那么多的粮草,怎么会不够?你这个后勤督粮官是怎么当的?!”杨广向前来汇报情况的李渊一阵咆哮。
“陛下,臣只负责把粮草调拨给各营,不负责粮草供应,粮草的供应是由楚国公负责的,臣已多次派人去催了,可是他却说因为大雨道路湿滑,不便运送粮草,便把臣派出去的人给打发回来了,臣也无奈。”李渊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内心也是相当郁闷,我又不负责征集粮草,你向我吼有什么用。
“杨玄感!他到底想干什么?!不知道朕的八十万大军正等着粮草吗?如果因为粮草不济而错失拿下高句丽的良机,那么朕决不饶他!”
“派人再给朕去催,不管用什么方式,无论如何一定要把粮草给我尽快运送过来,不然的话休怪朕无情!”杨广黑着一张脸十分难看,这也难怪,眼看已经可以长驱直入拿下高句丽了,哪知在粮草上出了问题,这不得不让杨广大为恼火,要不是杨玄感远在黎阳,说不定以杨广现在的性子,早就把他给斩了。
而此时,高句丽的两位使者也灰溜溜的跑回到了平壤,并把解斯政给的消息传达到高元那里。
“诸位对此有什么看法,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指的又是什么?”高元问道下面的各位大臣。
“回禀王上,臣弟认为此消息可靠,不然他一位兵部侍郎为何要透露这些消息给我们,要是从别人口中传来我还不太相信,但是他这么说必有状况发生,而且还想跑来我国避难,估计此事与他也有不小的关系。我们应该静观其变,派出人马暗中监视,同时加强戒备,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了。”高基马上出来说到。
“不可,臣以为郡王说的太过理想,这要是隋朝设下的全套,那么我们岂不是被动异常。臣以为应该加强防御,同时派兵与之相对抗,要是真的如哪位兵部侍郎所说的那样,不论隋军出现何种情况,我们都可以随时应变,不至于措手不及。”渊盖苏文出来说道,这位铁血统治者向往的仍然是走军事对抗道路。
“好,就按大对卢说的去办,一旦情况右边即随机应对,本王此次也豁出去了。”高元想了想后便说道,如果杨广只要他臣服或者甘愿自称什么粪土臣元也行,但是让他负荆请罪,那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所以索性这次就赌一把,说不定隋军真的有什么状况发生。
“王上,那位兵部侍郎提出的要来我国‘常住’该怎么回复?”那使者问道。
“告诉他,本王允许他过来,如果他愿意抛弃隋朝加入我国的话,本王设高位虚席以待。”高元说道,能在隋朝当上兵部侍郎的应该会有两把刷子吧,如果能为他效力,说不定对于高句丽有不少的好处,毕竟一个他国的高官卖国贼在敌对国家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国宝级别的人物。
黎阳,杨玄感大营。
“礼部尚书、楚国公杨玄感接旨。”杨广派来的太监依然来到了杨玄感的大营催粮来了。
“臣杨玄感率众接圣谕。”杨玄感很不情愿的跪下,他还没有最后下定决心什么时候起事,因为还有一些事没有准备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尔等即刻起押运粮草速送往辽东城,如若拖延,朕定斩不赦!钦此!”
“臣接旨!”杨玄感接过圣旨。送上一些金银,便把那位太监送到别处休息了。
“诸位说说怎么办,看来杨广开始怀疑了,我们要现在起事吗?”杨玄感问王伯仲和赵怀义。
“楚公不必犹豫了,在犹豫等杨广回过神来就麻烦了,须知兵贵神速啊!”王伯仲着急的说道。
“是啊!楚公赶紧起事吧,现今杨广暴政天下共愤,只要楚公一起事,想必到时定会天下云集响应,就算有一些没准备好又有何关系呢?”赵怀义也催促的说道。
“玄主对此事有何看法。”杨玄感转而问向李密这个他最重要的谋士,也是他倾心相交的好友。杨玄感这么一问,王、赵皆看向这位蒲山郡公。
“密以为此时时机已然成熟,可以起事反隋,密为楚公准备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使隋军溃散关外;中策是攻占大兴,占据关中和杨广对抗;下策是攻打洛阳。”李密思虑了一会后说道。
“涿郡与辽东相接,虽能据杨广散兵关外,但是其有兵马八十万,更有来护儿的水路二十万,一旦我们起事,说不定会招来四处之敌,此处不可取;大兴离我们太远,一旦起事未必赶得急,更何况关中还有几支强壮的兵马,大兴城又高大无比,我们未必能一时拿下,一旦杨广回师就不妙了;洛阳倒是个好地方,而且周围的兵力又被杨广抽调一空,应该容易攻取,我们就攻此地吧。”杨玄感一一分析到,虽然他分析的也挺有道理,但是他却没看出来洛阳是个死地,四面八方皆有路,一旦占据洛阳,将四面受敌,随然粮草充足,能守一阵,但是别忘了以一城对抗一个国家灭亡是迟早的事。
李密看着杨玄感已下决定,他也只能在心里摇头,他深知杨玄感的为人,一旦下了决定就会固执的听不见任何意见,这比他父亲杨素要差多了。
四月三日(历史上为六月三日)杨玄感率兵据城,大造兵甲,征壮丁充军,伪造水军总管来护儿造反,传书附近各郡令其率兵聚集黎阳。
四月五日,杨玄感其弟秘密从辽东战场返回,各郡兵马已被骗至黎阳,杨玄感认为时机已成熟,便在黎阳誓师。
四月六日,天气阴沉,杨玄感在黎阳军营校场上造起一座誓师台。
“我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