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金融业和服务业上取得了缓慢而坚实的进步。我们的落后从欧洲人勇敢地闯进大海开始,一直到王一穿越回来之前,也只是回到了世界老二这个略带尴尬的位置上。
在二十世纪初,后世的东亚只有一个国家成功崛起,那就是日本。而他们的国策非常简单,那就是脱亚入欧,彻底地西方化。而时间转到新天朝成立,我们其实也走了一条与日本人一样的道路。所不同地只是我们是先共产,然后变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混合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路,而霓虹是资本主义道路。当然,说完全西化也不太正确,但是与我们的祖先们比起来,我们其实都是正经八百的香蕉。
西学的庞大复杂让落后于时代的儒学显得苍白无力,大清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那段悲剧就是由此而来。局限于时代,妄自尊大,再加上大清的特殊状况,所以儒家无人能够力挽狂澜,收拾河山,也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与时俱进并不是儒家的特色,瞪一眼就怀孕,玩了命的山寨,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那是后世TG的本事。儒家讲求的是效法先王往圣,在王一看来,根本思想上的追究就说黄鼠狼下豆畜子……一辈不如一辈。放在后世,儿不如爹,那是教育最大的失败!不过在过去的千多年时间里,这倒成了最正常的现象。即便有了韩愈的《师说》后,也是如此。君王们逐步完善的儒家就像一座监牢,将中华的命脉、活力和血性,越桎梏越紧,直至点滴不剩。
后世人之所以抱怨先辈们彻底放弃了儒学思想,那完全就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我们没出生在那个孱弱悲伤的时代,没经历过朝不保夕的风雨飘摇,我们虽不麻木,却无法感同身受。后世的天朝让王一那个时代的人们忘记了那个曾经任人欺凌时代的伤痛,无法原谅先辈们的卑躬屈膝,彷徨无助,迷茫中,哀大莫过心死地望着国家支离破碎,却无力回天的痛彻心扉。
后世曾有人自傲道,凡征服我中华者,最后都是一个下场,被我们同化,这就是儒家的厉害之处。王一每看到此处,总会在心里说一句臭不要脸的,过往那些被游牧民族征服时,死去的民众不算。看看现在的天朝,到底是西学同化了我们,还是我们同化了人家。我们到底是像古人多点,还是像西方人多些?
王一自己的理论对与不对,姑且不论,不过倒是把徐世昌给侃得头晕脑胀,心里更多的是五味杂陈,很多事情他都是第一次听说,脑袋一思考就有当机的危险。好在老徐也不是普通人,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结论,小声道:“先生如此说,那就是非推翻大清不可了?”
“哦?为何如此说?”王一既没肯定,也没否定。
“虽然听先生说前些年与我们打仗的英国和法国都是和我们政治体制完全不同的国家。后者没有君王暂且不论,单就前者,他们所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似乎更值得我们借鉴。不过在下细思其中关节,发现并不可行。”
“为何?”王一笑着问道。
徐世昌叹了口气,道:“因为我大清行八股儒学,儒学官员不容于西学。这方面在英国是不存在的,所以即便我们实行了君主立宪,效仿了西方的政体。但是科学不昌,国家就不会富强,这政体改革也就变得没有意义。”
王一点点头,又道:“也不见得吧,东边那个日本现在不也是君主立宪了么?”
“日本与我们不同,人家的天皇是他们所谓的大和族,是日本的绝对主流民族。而我们的皇帝却是满族,极度的少数民族,汉人即便不灭了满族,也绝不会继续养活那些不事生产的八旗子弟了。”徐世昌看得倒是透彻,其实他也只说了一半的话,心中更多的想法是:“东北已经有了你王一,天无二日,人无二主,你容得下清廷皇室么?”
第三百六十七章 义成公主的争论
王一对儒学官场是极度排斥的,特别是在清末这个时代,所以徐世昌说的没错,占着北京城的清廷是必须要垮台的,而同样要被根除的还有禁锢中华千余年的儒学文化……儒学不除,统治中华之上层建筑不变,在这个科技大变革的时代,中华一切改革都是水中月,镜中花,没有意义的空中楼阁。在与世界列强血与火的较量中,只会彻底的败下阵来。
姑且不论这极度排斥儒学的理论对与不对,但是王一从后世而来,他知道新中国走过了怎样的一条道路才得以重生。
正当王一用百年后的经验在徐世昌面前夸夸其谈,自鸣得意的时候,他所吹嘘的大学里,现在却出现了极为不和谐的一幕。两拨人互相争吵了起来,气氛非常火爆。而这场景正出现在王一与徐世昌不远处的一片校区广场上,对王一来说,简直就是在徐世昌面前赤裸裸地打脸。
“尼玛,这到底出了什么事?”王一在自家大学里混这么长时间,还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
因为在徐世昌面前失了面子,他脸色不太好,带着徐世昌和一帮护卫走上前去。楚原分开人群,王一走了进去,道:“公共场所,为何如此喧哗?”
人群中的两方都年龄不大,看起来与王一差不多,二十岁上下的年纪。这十来个人中男女都有,一看就是大学里的学生。他们对王一并不太熟悉,要不是看王一带着保镖,身份非同凡响,里面那些早已经红了眼睛的男生指不定会说出什么话来。
有人认识王一,立刻给王一施礼。其他人一见,都吓了一跳,立刻跟着行礼。
因为王一问话了,原本争吵的两伙人现在都有些害怕,不过年轻气盛的谁也不愿意服软,便想让王一评理。其中在左手边的高个男子,带着尊敬道:“先生。”
“说吧,怎么回事?”
“我们都是大学历史系的,方才倒不是在吵架,而是在争论一个人的功过是非。”
王一一听见就一皱眉,所以也没说话。一旁的徐世昌却来了兴趣,道:“争论的是何人啊?”
在场的学生当然是不认识徐世昌,看他年纪,又走在王一身旁,觉得应该是自治区的某位官员,既然问话,也没有不回答的理由,其中争吵另外一方的一位圆脸女孩回道:“我们说的是隋朝的义成公主!”
义成公主是谁,王一压根就不知道,回头看看徐世昌。后者熟读文史,显然在这方面比他有见识得多,便在王一耳边低语道:“义成公主是隋朝宗室女,生年不详,是隋朝的和亲公主。开皇十九年……也就是公元599年,原本与东*突厥启民可汗和亲的安义公主去世。为保持与突厥的友好关系,扶植亲隋的启民可汗,隋文帝又将义成公主嫁给他。义成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0年,先后嫁给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其中后三者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与大多数和亲公主不同,这个义成公主却算是主动为国献身的一位……后来她又在始毕可汗带领突厥南下之时,帮隋炀帝解了围。不过当李唐占据天下后,此女却多次唆使突厥可汗南下,妄图恢复隋朝天下。后来李靖大破突厥,义成公主成了阶下囚,不久被杀。”
义成公主在隋书和资治通鉴中的记录都不是很多,而徐世昌怕王一听不懂文言文,所以自己给翻译成了白话。
“原来是如此……”王一点点头,不过多少有些奇怪道:“你们争论她做什么?”
先前说话那圆脸女孩多少有些不高兴了,道:“先生,您不觉得义成公主很伟大么?身为皇室宗亲之女,天潢贵胄之身,地位尊崇,而她却为了天下安危,毅然决然地远嫁蛮夷番邦之地,牺牲个人幸福,为边民谋取和平。”
一听这话,最先说话那男孩又不同意道:“这话就没理了吧,还为边民谋取和平?笑话!”男孩说话时,带着一丝轻蔑。“李唐灭了无道隋炀帝之后,此女为报仇,多次挑拨突厥与李唐之间的关系,唆使突厥南下,挑起边患。多少百姓被杀,多少人流离失所,甚至被虏获到了突厥,悲惨一生。”
话说到这份上,看着两方再次论战开启,王一算是明白了,这帮人真是闲的蛋疼。本来王一在大商大学设立历史系,更多的是与考古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是为了弘扬天朝文化,追根朔源,别让历史断了传承。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人事安排的考虑。王一虽然不待见儒家,可是在这个年代,许多大儒在天下依然有着巨大的声望。笼络了这些人,将来统一天下就会少了很大阻碍。可是王一又不希望他们占据自治区政府高位,至少那些极度顽固的死脑瓜骨是不会进政府的,于是历史系的教授位置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不是这个位置拥有查看大商博物馆各种文物,特别是甲骨文这种中华瑰宝,《永乐大典》这种文献巨著,王一所请的这帮大儒还真未必把历史系教授的位置当回事。
不过说到眼前这两帮人,对于之前的男孩王一倒是没什么印象,不过那个圆脸女生他倒是有了几分回忆。
“你是唐群英?”
女孩一愣,然后欣喜地点点头。
“先生,还记得我?”
“你与雅芝到过宁岛,你是红心会的?”
“是!”
王一这时笑了起来,回头对徐世昌道:“徐先生,知道你女孩为何为义成公主言不平么?”
徐世昌笑着摇摇头。
“她呀,别看年纪小,可是咱东北有名的女权运动人士。我媳妇跟她算是密友,成天谈的都是女权解放的事情。依我看,我家那几位夫人哪天一高兴就可能把我给革命了。”
周围人听到都笑了起来,唐群英怪不好意的,道:“先生,您说笑了。”
第三百六十八章 女权先驱者
唐群英在后世不算出名,至少普通人都不知道她是谁,不过她的闺中密友倒是为国人所知,那就是鼎鼎大名的鉴湖女侠秋瑾。与她们混在一起的还有一位,是葛健豪。虽然与唐群英的名字类似,带着典型的雄性特征,但葛健豪其实也是为女性。她们都是我国早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先驱。对后世的天朝来说,葛健豪一家算是一门忠烈。(三子蔡和森是TG第一任宣传部长,后来烈士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