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足球之传奇教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冠军足球之传奇教父-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0。克利夫?巴斯汀(英格兰1912-1990)

    1929年,17岁的巴斯汀加入了阿森纳队。在那里他先是打左内锋,后又改任左边锋。从此,阿森纳对手的右路成了恐怖地带,每一位右后卫都视防守巴斯汀为“下地狱的苦差事”。在1932———1933赛季,巴斯汀从左路攻了33个入球。巴斯汀与苏格兰的天才阿利克斯?詹姆斯组成了阿森纳队令人胆寒的锋线搭档。巴斯汀一共参加过350场甲级联赛,打进150个球,为阿森纳队五夺联赛冠军、两捧足总杯立下不朽功勋。巴斯汀21次代表英格兰国家队出场。

    21。汤姆?芬尼(英格兰1922-)

    绰号“管道工”的芬尼可以掘开任何一条严密的后卫线,打通通向球门的道路。这位左撇子却被教练安排打右外锋,原因是他的双脚技术几乎一样的好。在其足球运动员生涯后期,芬尼又改打突前前卫,在对方JQ前沿左右开弓,势不可当。

    1941年,被人们视为“未来之星”的芬尼应征入伍,被派往北非同纳粹德军作战。5年后,当他重返祖国时,立即被召入英格兰国家队,可见教练对他的印象有多么深、多么好。芬尼的光芒甚至压住了大名鼎鼎的斯坦利?马休斯爵士。由于芬尼占据了国家队右路的位置,同为右边锋的马休斯只好坐在场下为芬尼喝彩。直到1947年5月,英格兰队作客里斯本挑战葡萄牙队,芬尼第一次改打左边锋,马休斯才得以上场。那场比赛成了英格兰两位边锋的射门表演,英格兰队最终于10比0狂胜。

    芬尼参加了1950、1954年和1958年世界杯,共为英格兰国家队打入30个球。在退役那年,38岁的芬尼仍为所在俱乐部打入17个球。

    22。约翰?查尔斯(威尔士1931-)

    被尤文图斯球迷尊称为“约翰亲王”、“绅士巨人”的查尔斯,在1957—1962年间共为尤文图斯俱乐部贡献了93粒入球。在此之前,他为自己的母队利兹联队打进150球。本来查尔斯是威尔士队后防线上的中坚,但利兹联队发现了他的进攻才华,将他培养成为一名既有速度又有力量的超级中锋。

    23。迪克西埃?迪恩(英格兰1907-1980)

    迪恩在地面是重型坦克,在空中又是强击机。在1927-28赛季中,他为所效力的埃弗顿队打入60个球。自1924年加盟埃弗顿到1937年退役时止,迪恩总共射入349球。他代表英格兰国家队出场16次,打进18球。当迪恩宣布退役时,英格兰和欧洲大陆的后卫们都松了一口气。

    24。厄斯特?奥克维尔克(奥地利1926-1980)

    50年代初期,奥地利国家队是世界足坛上举足轻重的一支强队。奥克维尔克是这支球队的攻击型中卫,后来又改任左边卫。不管场上位置如何变换,奥克维尔克的场上风格一如既往:以横扫千军之势长途奔袭。贝肯鲍尔承认自己创造的攻击型清道夫打法在许多方面师承了奥克维尔克的衣钵。

    奥克维尔克最初在奥地利人俱乐部效力,从1945年起他代表奥地利国家队出场,先后参加了1948年奥运会和1954年世界杯。1956年,奥克维尔克转会至意大利桑普多利亚队,终于踢上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位置———前锋。退役后,奥克维尔克先后出任了他所效过力的两支球队的主教练。

    25。托尼?劳顿(英格兰1919-1996)

    劳顿在16岁时就已显出球星本色,伯恩利队将这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招入一线队。一年后,大名鼎鼎的埃弗顿队也相中了他,以当时令人咋舌的6500英镑将其买下。劳顿果然不负埃弗顿队的苦心,在他加盟该队的头两个赛季,他一举攻入62粒入球,还为埃弗顿夺得1938-39赛季联赛冠军。英格兰国家队立即将这个刚满18岁的小将招入队中。当时人们对劳顿的头球功夫赞不绝口,甚至传得有些神乎其神。有人说他能在空中悬浮,有人说他能在空中飘移。

    遗憾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遏制了劳顿成为世界级明星的步伐。他应征入伍,参加了一系列著名的欧洲战役。1945年11月,劳顿退伍并加盟切尔西队。两年后,他不可思议地突然决定转入丙级队诺兹郡俱乐部。

    劳顿一共代表英格兰国家队出战23次,攻中22球。这些业绩大多是在战前取得的;战争摧毁了这位巨星的伟大前程。

    26罗马里奥(巴西1966-)

    罗马里奥的体态有点儿像马拉多纳,又矮又胖,但他同马拉多纳一样,具有超人的平衡能力和魔术般的控球技巧。他能够跌跌撞撞地从人缝中把球带出来直扑球门,身后留下一群东倒西歪的后卫。

    罗马里奥的脾气也像马拉多纳,他同样桀傲不驯。1992年因拒绝参加巴西国家队对德国队的比赛,罗马里奥被巴西队除名。

    1994年美国世界杯为罗马里奥恢复了名誉,他被评选为本届比赛最佳运动员。就连小孩子都看得出来,如果没有罗马里奥,巴西队是不会捧起世界杯的。甚至若没有罗马里奥,巴西队都不能进军美国。在南美区预选赛的紧要关头,巴西队主教练不得不向他重敞国家队大门。罗马里奥不负众望,在对乌拉圭的关键一战中奋力攻破对方城池,使巴西队保住了连续参加14届世界杯的不坏金身。

    罗马里奥在14岁时就跻身于职业球员之列。1989年他转至荷兰PSV埃因霍温队,在那里,他一面不间断地进球,一面不间断地与主教练争吵。离开荷兰后,罗马里奥先去了西班牙巴塞罗那,继而又重返巴西,效力于著名的弗拉门戈队。但很快他又返回西班牙,加盟瓦伦西亚。在瓦伦西亚,他与主教练的矛盾更加激化,甚至闹到了法庭。这个浪子调头又回到了弗拉门戈,或许他的同胞对他的行为能宽容一些。

    罗马里奥不仅拥有世界杯金牌,也拥有奥林匹克金牌,那是他率领巴西队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夺得的。罗马里奥对荣誉已经无所谓了,进球已无法激起他的热情。“一场比赛进三、四个球没什么好激动的,”他说:“因为这是我的工作。”

    27列夫?雅辛(苏联1929-1990)

    14岁时,雅辛离开了学校,他知道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他进了一家飞机制造厂,但他很快又知道自己也不是块当工人的料。身材高大的雅辛擅长打冰球、篮球,他还喜爱赛车和田径。可他又发现,自己也不是干这些运动的料。最后,他选择了足球守门员这个职业,这个选择绝对是正确的。

    雅辛是一个巨人门将,他那高大的身材几乎把球门堵得严严实实,球王贝利对他把守的球门也心存三分畏惧。

    雅辛称自己师承了保加利亚著名守门员索科洛夫的衣钵,后者活动范围极大,常常冲出JQ,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雅辛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在于“观察对手”。

    雅辛一直效力于莫斯科迪那摩队和苏联国家队。1956年,他在墨尔本奥运会上赢得了足球金牌。雅辛连续参加了1958、1962、1966三届世界杯。他的守门技术和理论,对世界足球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8格尔德?穆勒(德国1945-)

    穆勒的绰号是“轰炸机”,但这个绰号容易给人造成误解。因为轰炸机往往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狂轰滥炸,精确度全凭撞大运。而穆勒却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他能在最恰当的时机、最恰当的地点,以最恰当的方式,给予对手最致命的准确一击。在1974年的世界杯决赛上,穆勒准确而致命的一击,把荷兰队打入地狱。“轰炸机”这个绰号只反映出穆勒的威力却没有反映出他的机敏。如果70年代的科技像今天一样发达的话,穆勒的绰号很可能是“激光导弹”了。

    穆勒出生在西德的北林根郡,在当地一家默默无闻的俱乐部开始其足球生涯。后来他曾先后被两家著名俱乐部所辞退,那些教练们都认为他没有什么前途。穆勒最终加盟大名鼎鼎的拜仁慕尼黑队,但这并不是该队主教练的本意,是拜仁慕尼黑俱乐部主席逼着主教练收留穆勒的,他认为穆勒肯定会有作为的。

    争气的穆勒果然在右边路大放异彩,他在三届欧洲冠军杯决赛中,为拜仁慕尼黑队攻入三个球。由于身材粗短,穆勒在德国球迷心目中的受欢迎程度远不及高大英俊的贝肯鲍尔。但在足球行家眼中,穆勒永远是足坛巨星行列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29吉乌塞佩?米查(意大利1910-1979)

    1934、1938,意大利国家队两夺世界杯,米查是意大利队的首席功臣。

    米查将自己硕壮无比的身体与精巧细腻的技术和雷达般准确的位置感揉合在一起,再加上他那高人一筹的头球功力,米查当之无愧地成为他所在的每一支球队的领袖。

    1930年,米查第一次代表意大利队出场。这位年仅20岁的中锋一举攻入两球,从此奠定了他在意大利足坛的明星地位。他先后效力于国际米兰、AC米兰和尤文图斯,在意大利联赛中共打入355球,在代表意大利国家队的53场比赛中打入33球。退役后,米查成为国际米兰俱乐部青年队主教练。

    30冈纳尔?诺尔达赫(瑞典1921-1995)

    诺尔达赫集力量、技术、意识和头球功夫于一身,成为他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中锋之一。1948年,他带领瑞典队夺取奥运会足球冠军。后来他转入AC米兰队开始了职业球员的生涯,这意味着他将再也不能参加只能由业余选手参加的奥运会了。但一枚奥运会金牌在手,对诺尔达赫来说已无甚遗憾了。

    在AC米兰队,诺尔达赫又很快成为职业选手中的佼佼者,他帮助AC米兰夺取两届意大利联赛冠军。1947年,诺尔达赫入选战后首届欧洲明星阵容,与英格兰国家队做赛。这在当时是一种至高无尚的荣誉。

    31弗里茨?瓦尔特(德国1921-)

    在1954年世界杯上,西德队中有一对亲兄弟,哥哥弗里茨?瓦尔特格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