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山美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4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流离失所,宗庙也残败毁坏。入目可见,天下各州、郡虽然表面上都声称是义兵,实际上却互相图谋,并没有忧国忧民的想法。”
    “如今,主公已全然平定荆州,发展迅速,将士听命,百姓支持爱戴,如果主公肯到西北去迎接天子,迁都于襄阳,就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上承皇命,下安庶民,积蓄兵马,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叛逆,天下除了少数几大诸侯,谁敢不听命于主公?”
    “那时主公只需据荆襄之辽阔,谋军力之强盛,远近县乡自然期盼归附,凡大军所致,除实力强劲之几大诸侯,皆会俯首听命,此乃天赐之机,还望主公明察!”
    沮授话音落下,对着王旭深深拱手,这才再度安坐。
    但王旭却是越听,眉头皱得越紧,对此不置可否,反而看向了郭嘉,问道:“奉孝也是如此意见?”
    “不!属下与公与意见相左。”郭嘉摇头。
    “噢?”这话大出王旭预料,没想郭嘉竟然会反对。“奉孝觉得此说法不对?”
    郭嘉再次摇头,朗声解释:“并非此法不对,而是单单对荆州现状无用,以目前主公的情况,匡扶天下未必需要挟天子以令诸侯。”
    王旭突然间来了很大兴趣,他之前犹豫,乃是因为“挟天子而令诸侯”有很大弊端。
    若是为了匡扶汉室,那么此举肯定势在必行,可他如今对匡扶汉室一点兴趣也没。
    如今,他欲自立的心。荆州文武还不知晓。但免不了其中有忠于汉室的。如今将皇帝接过来。等于是在自己头上悬着一把刀。即便把控朝政,可仍有很多限制,还会有很多人意欲夺权,就如历史上曹操内乱不绝,几乎隔一段时间就闹腾一次。
    尽管每次都被其镇压,但他无论怎样权倾天下,可仍旧是臣。像王佐之才荀彧,若是朝廷不在曹操身边。天长日久,其奉汉之心说不定会被打消。
    可最后他愣是一心尊汉,曹操欲进封魏王,其发觉曹操野心,立刻百般阻挠。因为在他心中,一直认为曹操乃是想以强权平定天下,待天下平定之后,会移交权力给有能的刘姓皇帝,功成身退。
    这样的人并非只有荀彧,也不是一个两个。王旭摸不清楚自己帐下究竟多少人是这种思想,认为最终他会将江山交给皇族。如果朝廷不在身边。那么随着大汉朝廷这个字眼在众人眼中销声匿迹,一个新型完善的国家系统形成,自然会慢慢转化。
    可如果时时刻刻有个朝廷,那就只有天知道谁有改朝换代之心,谁没有了!历史上,荀彧跟着曹操那么多年,立下汗马功劳,乃是曹操的谋主,坐镇核心位置,可最终就连两人自己都没意识到,各自思想原来是南辕北辙。
    这便是王旭最犹豫的地方,若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肯定有其好处。大汉四百年声威,百姓士人心中的国家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说别的,取益州一事,恐怕益州大半地区会直接投降,甚至刘璋本人或许也会投降。就算不投降,挥军平定,那益州百姓和地方中低层官员也会争相归附,这也是曹操后来能快速稳定北方的根本。
    例如孔融等各个地方小势力被破,朝廷一声召唤就乐呵呵过去当官,实际上全是曹操的意思。袁绍一死,除去几个儿子治地,河北多数县乡直接归附。荆州刘表一死,除少数死忠刘表或厌恶曹操之士,上至群臣、下至百姓第一反应就是降,并非其力量强这一个原因,而是因为他代表了朝廷,代表正统!
    这样的情况直至几十年后,曹丕称帝才真正改变。
    如今王旭等不了几十年,也没有几十年时间去弱化汉朝四百年的影响,最好便是让众人远离朝廷这个词,迅速淡化。
    这两个选择都是有利有弊,因而他很是难以决定。
    但此刻,郭嘉却突然语出惊人,说出迎天子对荆州无用,当然让其很是惊异,急忙问道:“奉孝可速速道来!”
    郭嘉沉凝片刻,似乎在整理思绪,良久才接道:“主公,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在于地方势力众多,实力分散,可如今荆州并不存在这个问题,这荆州每一寸土地都是主公率军平定,每一个官员都是将军府任命,军队主要力量集中在主公一人之手,如今已治理十余年,早连成一体,如何还需要朝廷来辖制?”
    “若是河北袁绍、中原曹操等辈,当然大为有利。因为他们的势力组建,多数都是朝廷之前所任的地方官员依附,并未能形成统一调度,各将军太守皆是自领部曲,并非全是其家臣。这时,若是有天子在境,那么便可慑服所有地方,使得更多人才、地域归附,可我们如何能行?”
    “东边袁术坐拥淮南,如今已全数交托亲信之手,朝廷对其毫无效力。江东孙坚与我等一样,乃是一步步打下来,部下文臣武将全是家臣,朝廷怎么让其家臣轻易归附?至于益州,若借朝廷之威,或许能使其归附,但那本已是主公囊中之物,只待荆州恢复元气,便可挥军全取,何须借助朝廷威严?”
    “若真是借助朝廷拿下益州,那些太守、将军如何处置?陛下若欲任命太守,主公又当如何处置?若完全置陛下于不顾,那么与李傕郭汜等辈何异?岂不反倒影响主公爱国忠君,仁德齐天的美名?”
    “我荆州如今自成一体,若迎陛下南来,不但将过去多年努力营造的体系付之一炬,更徒增变数。甚至来一大批无能的百官公卿,那当如何是好?这岂非毫无用途,徒自给自己增添制肘。”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郭嘉停顿片刻,才一字一顿道:“因此,若非天下局势大定,属下反对主公迎天子!”
    王旭还没听完时,已如醍醐灌顶,陡然被郭嘉点醒,暗暗思量……
    是啊,我现在迎天子干什么?益州早晚是囊中之物,麾下文武都是一个个家臣,即便曾经的诸侯刘表等人,都不是依附,而是被击败后诚心折服,成为家臣般存在。
    如此一来,迎个小皇帝外加一群唧唧歪歪,随时可能蛊惑人心,给荆州文武洗脑,动摇团结,指手画脚的文武百官来白养着干什么?这不是拿钱养别人来虐自己的傻蛋吗?
    这么一想通,王旭心中兴奋,终于开口表态:“奉孝此言有理!”
    沮授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可似乎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见王旭神情也大为兴奋,思虑片刻又忧郁地接过话道:“主公,奉孝所言也有道理,可主公若不迎天子,必有北方强豪相迎,若是袁绍、曹操等辈抢先,将来以此制衡,争得先机该如何是好?不论怎样,名义上总需服从朝廷,任命太守或刺史等大员,终究需上报朝廷,才能名正言顺!”
    “公与多虑了!”王旭既然已经想通,自然不在乎这个,开解道:“我荆州既然是铁板一块,便不惧这等事情,今后任命大员,只需上报朝廷便可,至于其是否答应,与我何干?难道他还能任命一个人来夺权吗?只要得到百姓支持,遍施仁德恩威,天下奇能异士也会前来投奔的。”
    闻言,沮授张了张嘴,还是没再多说,虽然心中不赞成这样完全无视大汉朝廷,但终究默默认可。
    谁也没料到,更没想到,郭嘉的建议多么重要,王旭这个决定又是多么正确。
    荆州文武很多都与沮授一样,他们虽然心念汉朝,不赞成无视朝廷,但却默认了这样的振兴之路,而在这条路上走的越远,默认的东西越多,大汉这个词也就变得愈加遥远。当他们多年后突然发现,身边的一切,俨然已是一个成熟国家体系后,大汉便轻易从他们心中离开。
    若是没有这个决定,迎来小皇帝,哪怕再无用,可他依旧在那里立着,无时无刻告诉众人,他即便没有实权,可仍代表着至尊之位,若想真正全面转变,恐怕就要像历史上的曹魏一般,等到第二代人主事才有机会,因为他们从小就无视皇权,也没有汉朝这个国家概念和归宿感!
    王旭当然无法想到这么远,此刻见沮授也认同,当即笑道:“那好,便决定不迎天子,但我必须带少量兵马去司隶走上一趟!”
    “主公这是为何?”郭嘉与沮授疑惑。
    王旭高深莫测地笑笑,缓缓伸出两个手指:“一、为堵天下百姓悠悠众口。二、我不迎天子,也不欲曹操迎到,即便让袁绍迎,也比他好!”(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二章 袁绍的烦恼
    王旭决定带部分兵马去司隶,阻挠曹操挟制天子,得到了郭嘉和沮授两人一致赞同。
    早先,他们不能理解王旭为何超越常理般忌惮曹操,但经过上次唐子山一役,再观察当下曹操在中原打出的局势,使他们完全体会到了曹操的可怕,已将其定为荆州第一大敌。
    自荆南兴起义兵以来,虽一路坎坎坷坷,却也从未遭受唐子山一役般惨败。
    那一战,无论从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来看,都是一败涂地。当时若非中原局势不明,曹操无力久驻荆州,恐怕未必能等到力挽狂澜之机。相比较起来,尽管河北袁绍实力更为雄厚,但危险性却小一些。
    因此刻临近年关,天下各地无不偃旗息鼓,三人争对当前局势商议一番,最终定计。当由王旭书信一封,劝袁绍营救天子,同时只要曹操一动,便立刻抢先出兵司隶。
    此后,王旭挥毫疾书,当场洋洋洒洒写下长达两千余字的书信,但此事并没有公开,其余文武全不知晓。此后一个多月,年关前后,荆州皆安定无事,繁忙的文臣武将也与家人齐聚,享受难得的安逸时光。
    河北,冀州魏郡郡府,邺城!
    冰冷的北风呼啸,刺骨般寒冷,下着鹅毛大雪,给大地铺上一层亮丽的银装,即便是袁绍那奢华的议事厅,也同样无法全然抵御风寒。武将还好,身上的战甲掩盖了内里的衣物,但文臣们却是裹着厚厚的棉衣。脸上的皮肤因寒风的侵蚀而紧紧收缩。
    袁绍的帅位铺着厚实的虎皮。其人身上则穿着狗毛长衣。这些年的征战,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