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入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惊雷入汉- 第5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晋帝司马攸此举固然不合规矩,可也是逼的实在没了办法。北方是塞外以匈奴为首的各族虎视眈眈,南方是强大的汉朝蒸蒸日上。如今北方有侵袭之患,南方却是战事未休。

对于群臣来说钱财纵然宝贵,可生命与族群才是根本。谁想在异族人统治下过活,就算有私心的,这个时候想越过黄河投奔汉朝还是一家老幼一个不差的,可能么!?

这一跑有大半的机会是掉脑袋的,晋国的范围你一有异动也就完蛋了,眼下别无他法,也只能奋力一搏了!

……

辽东,燕王府。

燕王司马机召集麾下文武连续商议数日,在自己治下的各个郡县开始招募青壮入军。

辽东的兵力被孟观带走了一半,那王戎送给自己的卫队也是尽数送上了前线,而今辽东的实力比戎国还要虚弱,招募人手显然是迫在眉睫的。这番举动虽然是遮遮掩掩的没有说明缘由,可有心人看在眼中都知道是为了防备塞外的异族再次侵犯河北!

辽东大将韩廪匆匆从厅外奔入抱拳道:“启禀燕王,陛下所派往戎国的使者求见。”

燕王司马机略带些许疲惫道:“使者理应前往戎国,先行拜访本王却是为何?”

在座之人都是清楚既然是朝廷派出的使臣,到了燕王地界前来拜见并无不妥。只是这次出使的荣晦并非是什么名人,只是抱着朝中某位耆老的大腿之辈罢了,与燕王素无交情不说,听闻还是个多事端的人。

要知道燕王作为司马氏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朝中不说有多少的眼线,就算司马氏内部当今陛下也是与燕王多有往来的。荣晦不过是试探戎国的一个棋子罢了,这样没有名望的使者除了是试探,更是有意的激怒戎国!

王戎曾经作为魏臣,但如今却是一国之主。辽东的形势凭借晋国独力难支,有戎国帮衬下对于双方都有好处。那塞外的匈奴与王戎有仇,难道与河北乃至中原大地的汉人就没仇了?

因此激怒戎国之众,从而窥探其心思以及实际拥有多大的能力,才是荣晦的目标。

不过这种事情当然不可能告诉荣晦了,否则如何能够达到效果?

燕王司马机见众人脸上的表情,便知道众人的心思,当下呵呵一笑,也不用他人接话道:“算了,就说本王正在休息,打法使者前往驿馆歇息便是。”言罢燕王挥了挥手,大将韩廪心中一乐,笑呵呵的转身通传去了。

那荣晦带着一肚子怨气来到了辽东,沿途虽然各地郡县都有招待,可明显没有想象般的热情。如今各地都在招兵买马,家族豪族都在出钱出力,虽然是陛下的使者到了,可荣晦并不是什么名士,又没什么好名声,因此不过都是些低级官吏应付而已。

做使者到了这个份儿上荣晦自己也很是恼怒,无奈事情是自己揽下的,又能够埋怨谁呢……

陛下的意思是让自己试探戎国的态度,只是出了大殿上的嘱咐之外也便再没有与陛下见面商议这一行的内容,只是陛下派人通传了出使要合乎礼节,不能丢了国家的面子云云。

打从这根儿上就看出自己不受重视了。

自己的大靠山何曾也好,死对头卫瓘也罢,都在忙着整理家财捐给国家。说是捐可国家却是用借的方式,治理国家包括司马氏的上位依靠的都是这些世家大族,如今一道圣旨是逼不得已,却也不敢把人得罪深了。

今日若是借一两金子,他日国家自然加倍奉还,今日若是借了一人,他日同样要加倍奉还。

渡过了难关,晋国还是晋国,还怕没得钱收?

只是这样的忙碌,又是把荣晦撂在了一旁。那陛下有意迟迟不选后,便是让朝中的两个大派彼此竞争出力,如此才能抵御外敌。类似荣晦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徒孙党羽攻击卫瓘等人的时候还能出力,到了这般时刻反倒是显得无用起来。

好在此行辽东可以巴结燕王,这也算是拓展了人脉,让自己有了后路。左等右等只见那燕王麾下的大将韩廪一脸严肃的走了出来,荣晦心中疑问却是拱手问道:“有劳韩将军通传,不知燕王在何处接见在下?”

那韩廪冷冰冰的道:“燕王正在休息,我看大人若是今日不赶路,便往驿站歇脚吧!”

“这……”荣晦一口气憋到了嘴边,硬生生又咽了下去。这韩廪乃是燕王身前的重将,自己得罪不得,何况在人家地头上自己又能做什么?陛下钦点的使臣这威风着实可以用,但陛下和燕王乃是亲兄弟,自己敢动分毫那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荣大人,请吧!”韩廪硬梆梆的说出几个字,转身大而去,连头都没回。

荣晦强压心中怒气,跟随燕王府上的两名小厮奔着驿馆而去。一路上只是觉得脑袋嗡嗡作响,好似要气炸了一般。堂堂陛下的使臣,在自己的国内竟然遭到这般待遇,这究竟是怎么了!?

那韩廪回到了大厅禀明一切安排,燕王微微一笑道:“荣晦气量狭小之辈,如此前往戎国必然要发泄一番,届时便看那王濬冲如何应对,是否真正的有诚意与我大晋联手!”

韩廪拱手道:“末将观这荣晦一副小人嘴脸……”

“哦?切记此人乃是陛下钦点的使者,不可妄言!”燕王司马机也是知道荣晦什么样的人,见韩廪有些得意忘形,于是出言提醒。

……

各地汉晋两军拼杀未休,纵然哪方落后也是不甘于此仍是咬牙坚持,连日大战双方损兵折将可谓两败俱伤。然胜负未分,晋汉两家都是难以罢手。

便在此时晋国各路人马收到了晋帝司马攸的旨意,急急撤回北岸,唯独留下北海与濮阳两处人马固守城池不做动作。黄河水面上晋国水军也是有意退缩,汉军见了不明其理一时也不敢大意追击。

晋军忽然退却,汉军遐想连篇,各地汉军不约而同士气大振,先后组织兵力开始反攻!

那晋军在黄河北岸唯有濮阳与北海立足,各地汉军留下兵力守御岸边之后,便派遣人马齐聚这两处准备攻取濮阳与北海。一月有余的大战让汉军方面折损了不少兵力与将领,如今兵将齐聚一堂多是物是人非,虽有喜悦之意,却带悲伤之情。

正当汉军大举反攻之际,许昌传来圣旨,汉帝刘禅下令诸葛瞻等人立即收兵屯驻各处,归大将军姜维节制调遣。

另一方面在许昌养病许久的汉朝大将军姜维出现在公众眼前,祭奠一干战死的汉军兵将,并且开始调兵遣将的布防中原!




第三百三十一章 山雨欲来(下)
戎国,带方。
戎国之主王戎亲自率领古察那等文物二三十人出城五里迎接大晋来使,沿途更是有国内百姓夹道欢迎,可谓是给足了面子排场十足。
晋国使臣荣晦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远远的见了,忍不住点头道:“陛下有旨使我等依循礼数,汝等切莫坏了国家威严。”随行的文武大都是寻常之辈,见使臣有吩咐都忙不迭的应承着。
这一路北上甚是辛苦,沿途的郡县不见待使臣大人,遭罪的只有这些随行的下属。作为代表晋国皇帝司马攸的使臣,荣晦虽然有些威风,却是少了威严。加之沿途郡县早得朝中密令,皆是给些气受,荣晦这性子如何忍得了?
奈何自己初次出使,秉承圣命,大庭广众之下不敢发作,唯有忍气吞声到了落脚之处,关上房门才敢吐出胸中恶气!这一路行过来跟随作伴的文武吏卒是没少挨骂,荣晦每到一处必然客客气气依足了礼数,然途中没了外人自然是拿手下人做出气筒。
被荣晦欺负一道的随从们此时争先恐后的唯唯诺诺,这般逆来顺受的样子看在荣晦眼中,不由得心中气息稍顺。
依照两国的礼数在城外一番寒暄,荣晦与戎国之王同乘一车进入了带方城中。夹道的百姓纷纷欢呼雷动,表现的十分热情,荣晦看在眼中喜在脸上,心中不禁飘飘然,顿感身价倍增!
那王戎昔年也是魏国的名士,其声望可谓朝中少有之辈,如此身份地位即便是今时今日在晋国之内也超然众人之上。荣晦能和这样的人物同坐,虽说是对方看在自己晋国使臣的面子上,可也觉得脸上容光焕发甚是精神。
见荣晦如此,王戎表面上客气非常,心中却是暗生疑虑。朝中名士何其多也,晋帝司马攸派遣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出使到此,这是何故?莫不是晋人对待戎国的态度开始冷漠,或是有其他的打算不成?
眼下戎国的状况与晋国倒是不同,王戎无意隐瞒即将到来的大战,更是有意散播这般消息。国内的百姓们异族之人倒是早知如此,可汉人们听闻了这等消息可谓是晴天霹雳一般!
从大魏子民便做大晋子民,又从大晋子民成为汉朝的百姓,如今鬼使神差的做了异族的臣民,让人脑袋昏昏一时难以接受。好在戎国的异族统治者据说乃是当年的魏国名臣王戎,对待汉人的政策还算宽松,也少有歧视之分。
能够好好的过日子,安居乐业,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可谓是最大的幸福,比什么都好。
好日子刚刚有个盼头,匈奴人竟然要杀来!?虽然国家没有细说,但看样子八成是戎国这些异族之辈的原因才引来了匈奴人。问题是这事儿大家都是猜测,话由家中的长辈口中说出,一家人就算不是深信不疑也信了个七八分。无形之中对待异族的态度又开始慢慢的冷漠。
然而这戎国的统治下想跑是不可能的,不跑只能留在城中坚守。打起仗来依靠的还是这些异族军队,汉人的军队也在组建之中,但新兵操练起来能够达到什么水准还是未知之数。
从猜疑不信任与逐渐的融合凝聚,这一过程出人意料的快,因为没有人想死,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生存!!
王戎这一招可谓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戎国的情况不像是晋国又或汉朝。各族人等与汉人杂居一处,平时虽然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但到了危机之时显然双方的契合度并不高。
危难关头情绪上涌,国内这么多的汉人如何镇压得过来,分神分力不说,等于是自毁长城一般。
先行把消息传出,手中有全部的力量来防止发生意外,时间久了百姓也就想明白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