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有了很多改变,有时候他自己也不知自己是新政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并且通过
和同僚的交流齐泰得知,很多人抱着和他一样困惑。也许这个时候整个大明文武
百官,只要是心里还念着些国家者,都有这种困惑。现在的大明,拥有历朝历代
没有过的繁荣,也拥有历朝历代没有过的头脑混乱。非但他齐泰,所有有识之士
都在寻找,寻找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
“其时在当时,南北两方就像雾夜起航的两艘小船,船上的人都在给各自的
掌舵人出主意,请掌舵者选择他们自认为正确的方向,待到天亮时才发现,原来
两艘船已经彼此遥遥相隔,彼此只能模糊地看见对方的轨迹”。齐泰晚年,在他
的回忆录中写下了这样的话。而这本回忆录最重要章节,记述的就是今晚他和景
泰帝关于国事的问对。
这是大明朝景泰年最引人瞩目的一次君臣问对。齐泰给朱标的答案远远超越
了当时他所有同僚的智慧,在他一生的从政生涯中写下了最夺目一笔。
当朱标问及如何才能不杀人解决当前困局时,齐泰给朱标的答案是,规范地
方官员权力,统一税收和承认物权。
规范地方官员权力的建议起源于地方官员对户部钱粮的侵占。齐泰认为,当
今大明朝庭中分为工、礼、吏、刑、户、兵、海七部,而地方官员属下则有工、
礼、吏、刑、户、兵六房,以官员一人之力,掌管六房,权力实在太大,任务也
实在太多。各地户房小吏在收税时权力受地方长官的干扰严重,所以才造成如今
税收不上来的困局。不如将各地户房小吏的任免及权力行使职责划归户部直接掌
管,改称为户局,跳过地方官员这一级别。这样地方官员无法再额外加税于百姓,
朝廷的税收政策执行也会顺利得多。推及海关,沿海各地海关也应该完全独立在
地方官府之外,由海部直接掌管(包括北方的海关),这样官员们在逃关税及从
中盘剥时会大费周折,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海关损失。
统一税收的建议则是,无论开矿、开工厂、种地还是经商,所有税额由朝廷
制订比例标准,一次性以银圆形式征收,并由地方户局发给纳税凭证。拥有货物
纳税凭证的商人无论将货物运往何地,只要不出国门,任何地方户局不得再向其
征税。
承认物权是齐泰一生中最得意的手笔,齐泰以为,造成现在商人北逃的主要
原因是他们的财产得不到保障,一些不法官员总是借故谋夺他们财产。而北方燕
王治下因为勋爵和官员们互相牵制,情况稍好。如果朝廷下旨,非贪污所得财物,
任何官府不得侵犯。如有侵犯,朝廷必将严惩且以国库赔偿受害者,则定能挽回
一批商人的心。毕竟北方乃苦寒之地,生活舒适程度照南方差得很远。
“你写个折子,尽量说得清楚些,明天咱们君臣在朝堂上议议此事,朕以为
此三策皆为治世良方”。当齐泰提出第一条建议时,朱标就被吸引住了。这个策
略实在是好,特别是可以借规范地方官员权力之名收回永明城海关管辖权,燕王
朱棣肯定找不到足够借口推辞。第二条统一税收之法执行起来必然困难重重,但
如果用人得当,难题可迎刃而解。第三条承认物权之策也有可取之处,百姓的辛
辛苦苦忙活了半辈子,总得有个指望,家产官员们这样随意侵占,他们除了逃到
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还会有什么办法?
“臣尊旨”,齐泰十分高兴地接受了任务。
朱标被齐泰那一脸虔诚打动,笑了笑叮嘱道:“你也别高兴太早,朕认为此
三策为治世良方,可朝臣们未必都以为你说得有道理,所以明日早朝你那奏折还
是想办法说得清楚一些才是。最好像当年武公那样,给朕也写出个可行性报告和
可靠性分析来。”
“臣定不负陛下所期”,齐泰坐直身体,郑重地说:“陛下,其实今晚陛下
之惑,以武公大才,转瞬即可开解。待淮河疏通之后,臣望陛下早日调武公进京,
朝夕问对”。
“此事朕自有分寸”,朱标顾左右而言他。“你们二人退下吧,朕明日早朝
会着律政司追察今晚你们先前所奏之事。快过年了,这总帐得算算清楚,朕一定
要揪出几个带头的严惩。否则这些家伙还真以为朕软弱可欺,越发不知收敛”。
“臣等告退”,齐泰和朱江岩一同起身告辞。腊月的天气,屋子外很冷,二
人本来就不甚和睦,冷风下无心闲谈,快步走出宫门直奔各自的马车。
“朱兄且慢”,刚触及上车扶手,姑苏朱二的脚又被齐泰的呼唤硬拉了回来。
转过身,他看见齐泰因兴奋而颤抖的身体在寒风中瑟缩着,微微前倾,好像欲言
又止。
这个齐泰搞什么鬼,朱江岩有点摸不到头脑。景泰朝几个大学士中,黄子澄
最受器重,然后是曹振、齐泰,尚炯,刘秉珑,朱江岩因政见与黄子澄等人不和,
排在最后一位。并且这个位置还是朱标念他追随多年之劳勉强赐给的荣宠。
不过今天这个齐泰所提之议还有点见地,至少不是一味回护那些搜刮民脂民
膏的国贼。念在齐泰今晚的表现上,朱江岩回给对方一个笑脸,礼貌地问:“齐
大人,这么晚了,不回去赶明天早上的奏折,难道还有事和朱某商议么?”
“也没甚么大事”,齐泰尴尬的赔了个笑脸,低声问道“齐某的师叔伯文渊
日前应邀在京城讲学,不知朱兄可曾碰见”。
“当然,我和他是旧相识”,朱二愈发奇怪,这个齐泰,好端端搬他师叔出
来做什么,谁不知道他们师徒之间因对儒家经义的见解不同彼此已经无往来多年。
齐泰又向朱二身前凑了凑,用一种近于闲谈的口吻说道:“快过年了,齐泰
担心师叔身体,想建议师叔若是无事,早日回北平为妙。南方冬天潮湿且不取暖,
不宜师叔这种体弱之人久住”,说完,转身告辞而去。
“南方潮湿,不宜久住”这是什么话,老子在这住了这么多年不也好好的。
况且那京师大学堂的客房还能慢待了伯文渊不成,怕冷他还可到我家去住呢!朱
江岩被齐泰的神神秘密的举止弄得很不耐烦,生气地想。
不对,不好,朱二心头突生警兆,跳上马车,直奔京师大学堂而去。
本书出版进度,受出版社而非作者本人控制。所以,第三卷何时出版,作者
不知道。再次向大家表示歉意。
第三卷国难第二章儒(一)
第二章儒京师大学堂用来安置游学之士和往来名流住宿的院落黑沉沉的听不
到半点异动,大门口,两只‘气死风’灯内烛火跳动,将灯壁上‘肃’、‘静’
二字映上照壁,提醒着人们此乃斯文之地,闲杂人等切勿打扰。围着院墙栽种的
松柏上面压满了积雪,微风掠过,碎冰夹杂着乱雪纷纷扬扬,在灯光照耀下如雨
后彩虹般绚丽。
姑苏朱二跳下马车,趔趄了一下,爬起来向伯文渊的寓所方向跑了几步,略
一沉吟,又反身而回。不顾天气寒冷,将官服和乌纱扒下来扔回马车中,顺手从
车厢里摸出两把火铳,借着门口的灯光利索地装好子弹和炮子,将其中一支拿在
手里,另一只插入官靴。
两个贴身侍卫见海关总长大人如此紧张,也如临大敌般掏出家伙,一左一右
将朱江岩夹在中间。一行人匆匆赶往伯文渊的住所。已经有一辆马车径直停到在
了伯辰的寓所窗下了,雪亮的灯光将房间中几个人影透过玻璃窗映在窗外的雪地
上,通过影子,可看出屋内紧张的气氛。
“掏家伙,跟着我上,准备抢人”,姑苏朱二压低嗓音吩咐手下,已经过了
逞筋骨之强的年龄,刚才活动过于剧烈,嗓音中带出了粗重的喘息。
“文渊兄,你还是先退一步为好,没必要在这里无辜丢了性命,你若讲学,
燕王治下书院也不少,何必在京师和他们斗气”。周无忧的声音从屋子里边传进
朱江岩的耳朵,让他提的嗓子眼儿的心落回肚子。
“无忧,你还记得亚圣这句话么,‘虽千万人,吾往矣’。况且伯某行事,
仰无愧,俯无咎,避他们做甚”。
谢天谢地,这个伯书呆还活着。朱二擦了擦头上因紧张而冒出的冷汗,轻轻
扣动门环。开门的是工部尚书周无忧的贴身侍卫,认识朱江岩,将三人让进外间,
匆忙进去通禀。
看到姑苏朱二的到来,周无忧满脸喜色,边打招呼边着急地嚷嚷:“朱兄,
你来的正好,我劝伯兄早点赶回北平,他却非要等大后天本期课程结束。快来帮
我劝劝他,都快过年了,也不知道回家”。
姑苏朱二点点头,将手中的家伙别回腰间,对着伯文渊低声劝道:“伯兄,
近日京城风雪交加,没什么好天气,你一个他们请来讲《孟子》本义的教授,何
必在乎学堂里的课程安排,听无忧的,该回就回吧”!
伯文渊见朱江岩入门时这身打扮,知道他肯定也听到了什么风声,否则也不
会如此紧张。心中感谢周、朱二人的热情,对信念的坚持却让他无法接受二人的
劝告。在伯文渊的信条里,活着固然重要,但如果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他宁愿选
择死亡。亚圣说得好,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
展颜笑了笑,伯文渊对着两位好心人长揖到地:“二位高义,伯某心领。然
学期未完,伯某不敢弃学子而先走。况且师者,人之楷模也,伯某刚教了学生何
为勇,自己却临难退缩,如何对得起他们称我这个师字”。
要怎么和你解释才清楚,周无忧气得直跺脚,他比朱江岩早来了一个时辰,
嘴皮子差点磨破,就差让手下人绑了伯辰送上渡船,可伯辰翻来覆去就是这么几
句,死活不肯听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