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关防的将领就火了,非说纪倾城这些人是走私商贩,后来干脆指责他们是盗墓贼。纪倾城说自己这队人是赵国慕容家的使臣,守城武将却死活不信,非要纪倾城拿出信物来。那信物国书之类都在秦焰手中,纪倾城怎么可能拿得出?
当下,守城将领便不客气的将纪倾城这队人围了起来。言语之间,更是毛手毛脚的想占纪林二女的便宜。
刺影军个个都身怀绝技,此时看到这些不堪一击的守军居然敢欺负自家大嫂,一个个更是义愤填膺,一言不合便动伤了手。有几个刺影军出手重了些,不小心将几个陈国守军打成了重伤。
如此一来,那关防守将就更不会善罢甘休了。直接一顶“叛逆”的大帽子扣了下来,便通知城里派大军围捕使团中人。
见事情闹大了,杨仁知道若不让陈国守军抓些人回去,这件事肯定难以收场。故而,杨仁指挥着一支小队,保护着纪倾城和林洛儿冲出了包围,而杨仁和刺影军大队则放弃了抵抗,束手就擒。
幸运的是,事情发展到这里,双方还是没有任何人员伤亡。
不多时,兵部和刑部尚书都带着人赶了过来。最后还是刑部尚书发了话,将那两车东西拉到了刑部府衙,之后将刺影军连杨仁在内的八十多人,一并关进了刑部大牢内。
之后,不知道是因为刑部尚书想私吞那两车财物,还是他看到车内的巨额财产,也觉得事有蹊跷。总而言之,刺影军并没有被判处任何罪行,但也没有被释放,还是一直关押在刑部大牢之中。
但兵部尚书却没有闲着,他依靠当时在场士兵的描述,画出了纪倾城等人的画像,每日带着画像在街上通缉纪倾城等人。
众人无奈,便只好租了个最不起眼的房子,在此处住下。并且每天都派出几个人,在四个城门等着秦焰进城。
然后,一直到今天,这才终于将秦焰等了回来。
秦焰一直静静听着纪倾城的叙述,到最后,他不由得苦笑一声,心生愧意。这件事倒是自己的疏忽了,若是自己一早将信物国书交给纪倾城,那也不会横生这档子事儿了。
不过,解决这件事,其实倒也简单。反正事情的起因不过是一场误会,只要解释清楚,消除误会,也就没事了。
心念及此,秦焰笑道:“这件事好解决,不过你们几个女人出面就不太合适了。林兄,那今天下午就有劳你陪我去一趟了。”
“好说。”林清一抱拳,“许昌城我倒也算得上熟悉,我们是要去找刑部尚书,还是兵部尚书?”
“不,我们去找礼部尚书。”秦焰一笑,说出了让在场所有人不明所以的话。
“可是这件事跟礼部根本没关系啊。”张玉忍不住插嘴道。
秦焰笑道:“我懒得跟这些尚书们废话,反而,我的打算是给他们点教训。敢抓我的人,还真反了他们了。”
林清一怔,隐约猜到了秦焰的意图:“秦兄,你莫非是要直接见陈王?”
秦焰点了点头:“不错,这件事的圆满解决,就着落在陈思勉身上了!”
第235章 贪与忠,廉与奸 '本章字数:2539 最新更新时间:2014…03…10 11:09:11。0'
礼部衙门。
整个许昌城中,除了王宫和王族府邸之外,这里是装修最为奢华的所在。
汉白玉的台阶,上面又铺了一层光滑的大理石。左右两边是打磨的光滑亮眼的石狮子,光是大门,就比其他衙门宽了将近一倍。
当然,也只是“将近”而已。如果细细测量的话,会发现离一倍还差一点儿。为什么故意差这一点儿?因为真的宽出一倍,就算“逾制”,罪过可是不轻了。
朱漆的大门上,门钉都是包金打造的,这位礼部尚书倒也不怕让人把钉子上那一层金箔都揭了去。
衙门之中,礼部尚书薛敬臣正在进行着他一天的工作。其实,他这工作几乎是个人就会:喝会儿茶,看会儿书,陈王派人宣召就赶忙去王宫,平日没事儿就上街转转,溜溜鸟,养养鱼,简直比告老还乡的老宰相还要逍遥。
但是薛敬臣有一样本事,却是别人学不来的。那便是,他说什么,陈王就爱听什么,偏生他说的话,没有一句是误国误民的。此人的本事,由此可见一般。
就好比有一回,陈王梦见自己牙齿全掉了,于是在上朝的时候当做闲话,问了问当时的礼部尚书,让他帮忙解解梦。这位老尚书倒也会解梦,偏生却是个生性耿直的主儿,当即对陈王道:“大王,您这梦,不好啊!恐怕您的兄弟手足,那几位王爷都要死在您前头了!”
解梦书上倒真是这么写的,但这位“刚正不阿”的老尚书,竟然就当着几位王爷的亲信,在朝堂上就喊了出来。
他这么一说,当时把王爷们手下的人吓的变颜变色,心中纷纷暗想:“陈王和礼部尚书这一唱一和的,不会是演戏给咱们,告诉咱们他要削藩了吧?”
顿时间,朝堂上气氛变得微妙起来。陈思勉的脸色也十分难看,心说:“麻痹的,老子就算想削藩,也不是现在啊!你丫给我来这么一出,这不是打草惊蛇吗?”
正当除了这位礼部尚书外,所有人都觉得尴尬的时候。时任礼部侍郎的薛敬臣当即站出来道:“陛下,老尚书这梦解错了!”
陈王一听,顿时眼前一亮:“薛爱卿,你看看,寡人都忘了你是此道方家。那你来说说,这个梦是怎么回事?”
于是,薛敬臣清了清嗓子,朗声道:“陛下,这梦的本意,并不是您的兄弟都会死在您前面。而是说,在您这一族之中,您将会是最长寿的一位。这是个吉兆啊。”
薛敬臣说完,当即跪倒在地,大呼道:“臣,祝陛下万寿无疆!”
“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在一片如山般的祝贺声中,王爷们的亲信脸色也渐渐缓和了下来。陈王看向薛敬臣的眼神,却满是赞赏之意。
为什么?
因为这俩人解梦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俩个人说的是一回事!
您想吧。
老尚书怎么说的,“您的兄弟会比您早死。”说明王爷们活的短,而陈思勉会活得长。
薛敬臣呢?他说“您是您这一族中最长寿的。”意思同样是王爷们活得短,陈思勉活得长!
但是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话说出来,就是不同的结果。
老尚书的话,让王爷们戒备,让陈思勉也不高兴。
薛敬臣的话,则让王爷们放下了心,而心中有削藩之意的陈思勉,心里更是欢喜不已。
所以,当时陈王就以“蛊惑人心”的罪名将老尚书罢了官,之后就将礼部侍郎薛敬臣提拔为了礼部尚书。
刚正不阿的老尚书当然大呼冤枉:“陛下,臣都是如实解梦的啊。”
陈王却不管他那些,直接让人把他赶出了朝堂。
如实解梦,姥姥!就因为你这“如实”,查点把老子害死!真是讨人厌的老头子!
这种连话都不会说的人,先王怎么会用他的?
于是,这为不懂得人情世故的老尚书,还是将一切怨恨都加到了薛敬臣身上。逢人便说是薛敬臣陷害他,薛敬臣如何如何小人,如何如何谄媚。。。。。。。
薛敬臣对于这些倒是不屑一顾。咱俩同样是解梦,连表达的意思都一样,怎么我就比你强呢?还说我谄媚,我就谄媚了,这叫本事,有本事你也谄媚一个去呀!
其实,虽说忠言逆耳,但是若有一种办法,能把忠言以顺耳的方式传达出来。那么想出这个办法的人,一定是天生的能臣!
薛敬臣就是用这个办法,一边恭维着陈思勉,一边却又将治国安邦的大道夹在这恭维之中,一并让陈思勉接受了。结果,陈思勉在薛敬臣这种另类的“谄谏”之下,居然也励精图治,将陈国发展为一方强国,却徒然使得薛敬臣留下个奸臣的名号。
此时的薛敬臣正坐在礼部衙门的书房之中,一手端着定窑的茶杯,一手正翻阅着一卷《道德经》。
他这番做派看起来寻常,但他手里这些玩意可真是价值不菲。那号称“一两黄金半两茶”的苍雪龙井自然不必多说,就连那茶杯也是前朝古物,是一位号称“雨润先生”的名士烧制。
手中的道德经,看起来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了。但这卷经,可是当年的草圣王右军亲笔之作!
就这点玩意,就抵得上一个富豪之家的全部家当了。
但薛敬臣的神色之间却十分平静,看不出任何欣喜来,仿佛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平常之极的事情。
一个门房小碎步跑到薛敬臣书房外,见书房门开着,却也不敢闯进去。只是轻轻敲了敲门框,低声道:“大人,门外有两个人求见,自称是赵国使臣。”
“赵国使臣?”薛敬臣微微一皱眉,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前两天刑部关了一批人,也说是赵国使臣,但到现在一直都没动静。莫非这俩人和那批人是一伙儿的?那他来找我,莫非是为了那些人的事儿?”
薛敬臣在这边自己琢磨着,那门房也不敢打扰他,只是弓着身,静静的等着。
良久,薛敬臣抬起头看了门房一眼,忽然笑道:“看你喜上眉梢这样儿,收了人家不少银子吧?”
“大人,这。。。。。。”门房有些为难的挠了挠头。
“没事儿,收了就收了。还记得我说的话吧,他愿意给你就接着,他不愿意给你也别强要。我不拦着你们收门包,这是规矩。我就想知道,这俩人出手是不是挺大方的。”薛敬臣笑着道。
见自家这位大人如此上路,门房也不好再隐瞒。当即道:“大人,那我跟您说实话,这个赵国使臣可真像使臣,他一出手就是一千两呢!”
“什么!”薛敬臣一惊,“就在你一个门房身上,他就敢砸一千两银子!你还真敢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