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枭雄-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电,宋卿兄,弟不日赴汉!”

    冷雨这家伙再次走了狗屎运,率部连夜以急行军的速度,抄小路赶往界首。没曾想,倪嗣冲果然因为断后部队没有回来而心生惧意,连夜带着卫队及其子往河南跑。

    正好被冷雨抢先一步,堵了个正着。倪嗣冲带着的不过千人,怎么是冷手下这帮土匪的对手,激战一个多小时,倪嗣冲被亲兵拼死护着杀出包围,其子倪幼丹被擒。

    界首阻击的同时,太和战斗也打响。李乾玉率部以泰山压顶之势,席卷倪嗣冲所部。兵为将有,没有倪嗣冲在,这些部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李乾玉没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太和县,全歼倪嗣冲留在太和县的五千多人。

    皖北大捷,安徽军通电全国,称在皖北对倪嗣冲、姜桂题进行了一次毁灭性打击。消息传开,举国震动。

    方剑雄的名字,再一次成为新闻的头条。倪嗣冲、姜桂题所部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消息,报界某些人多少有点质疑,觉得毁灭性打击之说,不免有点夸大,倪嗣冲和姜桂题不是活的好好的么?

    不过,当事人的另外一方,倪嗣冲和姜桂题都捏着鼻子不吭声,这些质疑很容易被人淡忘。自打通沪宁线之后,方剑雄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潮头,气势逼人,令人不能不正视他的存在。

    安徽军再次通电全国,称:“我部将进军河南周口,威逼京汉线,以断绝武汉北洋军之后路。另将再谴一部,沿津浦路北上,攻打徐州。”

    这电报出来,举国上下更是瞠目结舌,一干手握兵权的大佬们很是郁闷,这个方剑雄哪来那么多兵?难道说,他的银子是地上长出来的?有报纸算了算,安徽军至少有六个步兵师,加上地方保安部队,近十万大军。

    这个消息虽然还是有人去质疑,但是有个不争的事实已经摆在面前,安徽大地上冒出了一个叫方剑雄的家伙,他打造的军队已经能够正面抗衡袁世凯的北洋。尽管客观的实力对比之后,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北洋要强一些。

    辛亥年末的中国,发生了太多的大事。12月7日,清廷委派袁世凯为议和大臣,由袁派人往南方议和。7日上海各省都督代表联会闻有推黄兴、黎元洪为大元帅、副元帅之举。经黎元洪电沪军都督,如有此事,望取消,并议决各省代表8日赴南京。还是这一天,河南咨议局致电清内阁,恳请:承认共和,免致再开战祸!

    8日,广东北伐军8000人北上,18日抵沪。同一天,上海招商局与英商汇丰银行签订150万两合同,以该局所有埠栈房及市房等财产为抵押。其中有40万两言明为沪军都督所借。这个借嘛,还不还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反正借钱的是招商局。当然,招商局也可以不借!后果就不知道了!

    9日,南北双方再次议定停战15日。黄兴电复汪精卫,支持袁世凯为大总统。略谓:项城(注: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雄才英略,素复全国之重望,能顾全大局,与民军为一致行动,迅速推翻满清政府,令全国大势早定,外人早日承认,此全国人人所仰望,中华民国大统领一位断举项城无疑。(好吧,这个电报没对完公布,不然方剑雄肯定要打脸。)

    9日,唐绍仪率议和代表团南下,11日抵汉。

    10日,伍廷芳致电黎元洪,谓:因留沪代表挽留,碍难赴汉。)12日,伍廷芳以“驻各国领事极望在沪和谈”为由,在电唐绍仪速来上海。

    11日,伍廷芳致函驻沪美国领事,请电转美国公使就商袁世凯,令唐绍仪同往上海议和。

    列车缓缓进入汉口车站,北洋代表团代表唐绍仪站于车窗前,看着这个毁于战火的城市。汉阳战局的不利,本该出现的民党拒绝和谈一事,居然走向了反面,民党更加热衷与议和。这个事情有点反常,更别说事情发生决定性变化,居然是在皖北大战之后。

    作为袁世凯多年的手下,唐绍仪一直颇受重用。次日带队南下之前,袁世凯请他去了家里做客,并交谈甚久。袁世凯的核心话题,议和可以,但是必须拿到新政府的主导权。同时,脑子很清醒的袁世凯强调,安徽的方剑雄才是此次议和成败的关键。上海、南京那些人,叫的声音大,在实力强大的方剑雄眼睛里,那是完全没用的。

    刚下火车,下榻不久,唐绍仪便迎来了第一个访客。南方临时政府的副外长王正廷。

    也不知道上海那帮人脑子里都是些什么?王正廷见面之后,寒暄两句便提:“伍廷芳外长不能来武汉,还请少川往沪议和。”

    对这个提议,唐绍仪面无表情的暗暗思索后道:“伍廷芳是临时政府的外长不假,但是眼下跟北洋军打仗的,好像是黎宋卿和方扶国。问一句不中听的,伍廷芳能做的了他们的主么?”这句话有点难听,王正廷面露尴尬,不能对答。

    接下去没话好说了,王正廷便起身告辞。唐绍仪还是很客气的给送出门口,嘴角带着冷笑,看着王正廷摇摇晃晃的离开。

    次日一早,唐绍仪率团过河,进入汉阳时第一次看见了安徽军特有的绿色军装。看着军容整齐,装备精良的安徽革命军士兵,人人面带自信,甚至有点不屑的打量议和代表团。

    穿过汉阳的时候,发生了一点小插曲。安徽军要求,代表团护送的责任,由他们来接替。出面说这个话的是汉阳总指挥桂丹墀。对此,随行的北洋军甚为愤怒,与之争执。桂丹墀坚持如此,最后唐绍仪妥协。此事,让唐绍仪看见了安徽革命军强势的一面。

    从汉阳过江,唐绍仪远远便看见了在岸边相应的黎元洪以及欢迎队伍。(未完待续。感谢关注

正文 第五十四章南北议和(一)驾临武昌

    第五十四章南北议和(一)驾临武昌

    王正廷的消息回到上海,各省代表顿时哑火。是啊,正在跟北洋开仗的,可不就是安徽和湖北么?有尼玛上海南京什么事情?即便是上海、南京,那也是人家方剑雄光复的,就这个事情干的,太不地道了。

    各省代表再次开会,决议向主持南京建立临时政府事宜的黄兴和宋教仁建议,敦请方剑雄派代表赴上海参与和谈。

    光复会老大陶成章、二把头章太炎,在报纸上撰文称,南北议和居然无视正在浴血奋战的安徽军司令方剑雄,当真是天下第一怪事。章太炎甚至还说了一句更难听的:此皆方扶国战功太甚之故也!言下之意,方剑雄你太牛了,大家都怕你来了,他们没玩的了。所以,把你放一边,决定不带你玩。章太炎还称,同盟会为一己之私利,谋求以南京为临时政府之都,致使湖北、上海两处各省代表开会,此分裂革命力量之举。

    这话有点打脸了,直指真相。实际上同盟会在这个时期,确实做了很多不地道的勾当。首先是黄兴去武汉时,试图夺取湖北兵权,遭多方反对破产。其后陈其美担心武汉为首都,对同盟会不利,鼓动各省代表留沪开会,并建议以南京为都。正是因为陈其美作祟,导致湖北上海两地都在开代表会,原本就不是铁板一块的各省,在这种格局之下。谁不先打自己的小算盘?这也为历史上同盟会代表的南方力量,被袁世凯各个击破的根源所在。最终同盟会因为自身内部的种种丑陋行径,导致被孤立,立宪派彻底倒向了袁世凯,加速了同盟会在国内政坛的失败。

    同盟会和光复会的关系恶化源于倒孙,浙督之争发展到顶峰。后来陶成章坚辞不任浙督,却又放话。谁当这个都督都可以,就是陈其美不行。浙督风波之后,陶成章于上海编练军队。准备北伐。对上海都督陈其美而言,可谓新仇旧恨,动了杀机。(注:此事有争议。书中为作者倾向。)

    遭了光复会的攻击,上海方面立刻做出反应,都督代表会议通电邀请方剑雄或遣代表来沪,参与南北议和之事。

    12日晚间,上海方面又电称,宋教仁将赴安庆,恳请方氏来沪参加议和。

    电报到了方剑雄的手里,对着李慕言、郑权、韩衍,三位核心幕僚,方剑雄对电报回应了三声冷笑:“现在想起我了?一群小人!当初拿了我多少银子。多少枪弹,到头来这样对待我。还指望我去上海,我去……。”生生的,方剑雄把“你妹”俩字咽回去。

    “回电:所谓议和,此前无人告知。不知内情,不敢参与。”啪!一个响亮的耳光甩了出去。方剑雄继续开会,这一次会议,主要是针对情报部门的调整会议。

    “我决定把军情处进行拆分,分为政治经济情报处和军事情报处两部分。军情处,依旧为慕言先生负责。政治经济情报处,韩先生辛苦一下,暂时抓起来。”

    李慕言面无表情,实际上心里暗暗窃喜。大权在握未必是好事,难免遭忌。方剑雄把事情放在明处说,说明对李慕言的信任尚在。

    “当前郑先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党建搞好。今后省内各县,都要设立党部,军队党支部下到连一级,所有生活指导员,必须是党员。必须要做到,党指挥枪。”方剑雄又开始照猫画虎,也管三七二十一,照搬了再说。

    这个一来,郑权的心里更是欢喜,权力地位大大的提升。

    皖北战局结束,方剑雄把军务交给了蒋方震,制定了坐周口而望京汉线的战略。军事上的事情还好说,政务上的事情就太麻烦了。皖北经历了一场劫难后,诸多事务都要处理。

    安徽省政府这边,能做的事情也只是依靠地方士绅,建立新的政府。这个事情,新省长孙毓筠还是很积极的,委派了十几个专员去皖北辅导执政。对此,方剑雄没有丝毫的表态,看上去真的做到了不干政。实际上,没一个州县,巡警、财政,方剑雄都让韩衍抓在手里。

    只要政府不乱来,方剑雄也不担心什么。真要有人野心勃勃,就不要怪方剑雄心狠手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