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面叫嚣要严惩凶手。另一面则让陈其美去查这个案子。确实很难让人信服。
消息传到武昌,正在养伤的方剑雄不免摇头苦笑。实际上方剑雄不会因为一些性格人品上的瑕疵去否定一个人,对于孙还是有相当的尊敬之心在内。可是陶成章一案。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孙究竟是怎么想的,方剑雄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因为这个事情,临时政府大总统,在天下人面前失分甚多。从某种方面来说,这对方剑雄是好事。再换一个角度来看,从整个平行历史的大趋势来看,未来几十年的内乱军阀割据的局面,孙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未必就有多光彩。为了实现政治抱负而走极端,这一点就让人不敢恭维。
蔡元培在武汉闻之南京对刺陶案之处置。顿生心灰意冷。好在此君为人敦厚,既然来了武汉,就好好的跟这边谈了几次。主动跟着一起来的张骞,也在谈,不过谈的对象是孙宝琦。张謇没能见着方剑雄的面。倒也不灰心。方剑雄因为苏北之事,觉得张謇首倡“苏人治苏”,无疑开了一个恶例。一旦各省自治,得生出多少地方军阀来。时间久了,难免造成枝强干弱之局面。平行历史上北洋政府执政期间,对地方的约束全无。顶着一个中央的名号,要钱没多少,要兵没几个,最后还让张勋玩了一把复辟闹剧。
因为此事,方剑雄对张謇印象极差,自然懒得搭理他。再者张謇来此,无非是为了袁某人说项,方剑雄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关系骤然紧张,张謇来此是再加一把火的意思。
刺陶案最后公布的结果为私仇,理由是凶手王竹卿乃光复会叛徒。总之这个事情的最后结果就是不了了之。如果非要说苦衷,大概是因为手里没有多少力量的孙,很难苛责陈其美这个忠心耿耿的拥护者吧。
南北议和还在继续,期间双方都不安生,15日通州同盟会发动举事,被杀了个血流满城。成都军政府发行军用银票三百万元,到当年年底,前后发行了一千万还有富余,这个事情为后来方部入川,带来了一个不错的借口,以后再说。16日,京津同盟会员张先培等三人谋刺袁世凯未果,三人被捕而亡。(正史上说的是“死难”,带有褒义倾向,窃以为,丢炸弹会炸到普通百姓,死有余辜。)同日,清军陷灵宝、函谷关等地,陕西民军败退。17日,外交总长王宠惠两次要求美国承认中华民国,没有得到答复。
蔡元培在武汉的努力,不能说没有效果,18日,再次会晤方剑雄,比起张謇连面都见不着,算是很成功了。张謇在武昌呆了两天,灰溜溜的走人,乘坐英国人的客轮回上海,继续在租界里等待时机。原本以为,武昌执行能说服方剑雄归依袁世凯的旗号之下,这样一来南京临时政府根本没法抗衡袁世凯。一份大礼送过去,不难在袁世凯眼里分量加剧。没曾想,方剑雄连面都不见一下,最后只能怅然而去。
蔡元培与方剑雄的第二次见面,气氛更为严肃。这次是方剑雄主动请蔡元培上门一叙,依旧在养伤期间的方剑雄,会客的时候身边坐着一个军装少女,负责记录。方剑雄的美女秘书班底,初见端倪。
陪同会见还有孙宝琦、李慕言,个个面色严肃,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事情的阵势。
“扶国,出什么事情了?”蔡元培的心狠狠的往下一沉,落座之后迫不及待的问。
“鹤卿先生,说真的我很痛心,为什么有人为了一点点私利,因为政见上的不同,就去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方剑雄面色严峻目视蔡元培说话,眼神中闪过的一道痛苦之色,绝对不像是作伪。
“你说焕卿的事情么?”蔡元培误会了,还以为说的是陶成章的案子。
方剑雄摇摇头,正色道:“不是陶成章的案子,而是发生在我身上的刺杀案。凶手已经交代,他受孙武的指使,枪械是九江方面提供的。请鹤卿先生来,就是事先通报一下。别人怎么样我不管,但是任何敢于威胁到我个人生命者,绝对不放过。请鹤卿先生转告南京方面,我军将挥师江西,如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请不要有任何军事上的冒险举动。否则,我国防军将给以坚决打击,消灭来犯之敌。”
“什么?怎么可能?”蔡元培大惊失色之下,陡然站了起来,一双眼睛瞪圆了,怎么都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方剑雄端坐不动,抬手示意,边上的窦青梅上去递过一份卷宗,蔡元培接过便坐下细看。越看脸色越难看,陪在他身边的一个年轻人忍不住道:“欲加之罪!”
方剑雄剑眉一扬,艰难起身,淡淡道:“老师辛苦,送一下鹤卿先生吧。”说着转身走让人,蔡元培还没看完,连忙站起道:“扶国,有话好商量。此事……。”方剑雄当着没听到,头也不回的去了。
孙宝琦站起走到一脸呆滞的蔡元培面前,冲随行的年轻人漂了一眼,淡淡道:“鹤卿兄,同盟会刺杀政要的招数,不能对什么人都敢用。南北和谈还在继续,扶国遇刺,陶成章遇刺,袁世凯遇刺。都像同盟会这么干,这天下还不都乱了套?扶国跟我讲,这叫什么恐怖主义,今后必须给以严厉打击。”
蔡元培惶惶不安而返的时候,武昌国防军司令部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方剑雄遇刺一案的调查结果。
新闻发言人尹锐志面色阴沉,迈步出现在众人面前时,面对着闪光灯脸色铁青,映照出一份冷艳。“各位,14日上午,国防军最高领导人方剑雄将军遇刺受伤,夜里在上海,光复会首领陶成章遇刺身亡。16日,在北京,袁世凯遇刺。在宣布调查结果之前,首先要通报我国防军司令部发布的一则声明。国防军全体上下,对于这种用卑劣的手段解决政治纠纷的事件,表示强烈的愤慨。同时呼吁全国有识之士,坚决反对这种罔顾无辜百姓伤亡的恐怖行动。国防军司令部表示,今后对恐怖主义,将给以无情的彻底的坚决的打击。”
说到这,尹锐志停了下来,众记者都竖起了耳朵,等着下面的调查结果,大气都不敢出。生怕错过了最精彩的部分。
“经查,行刺案凶手共计六人,同谋者一人,为首着李重系前武昌军政府工作人员。刺杀一案,据李重公认,为孙武所指使,所用枪械,为江西九江驻军提供。下面,我向各位展示物证,及认证口供。”
一石激起千层浪!
武昌刺杀方剑雄一案,在新闻发布会之后,不到天黑就上了各大报纸。大部分报纸都采取了号外的方式报道此案,在报道过程中,重点强调了国防军司令部发布的声明。很多报纸直接用能找到的最大号的字刊印,一时间全国为之侧目。
方剑雄这个手握重兵的军阀,究竟会做出什么强烈的反应呢?(未完待续。感谢关注
正文 第一百章扩张(六)出兵九江
第一百章扩张(六)出兵九江
九江,长江自武昌沿东南而下,在此转了个弯,沿东北而上。武汉、九江、安庆三者之间,成一个倒三角形,九江是下面那个点。九江的战略位置不用多说,可谓长江之咽喉所在。安庆和武昌之间卡着一个武昌,当真叫如鲠在喉。
如果没有刺杀事件,方剑雄还打算让冷雨去扮演一次水匪。现在挨了一枪的方剑雄,可以很从容的往同盟会的脑门上扣帽子,先抹黑搞臭,在武力解决。其实这个也不怪方剑雄,孙武自武昌离开后,确实暂居九江。李烈钧有没有支持孙武搞暗杀已经不是重点,重点是方剑雄有了一个借口。
打击恐怖主义!
上海报界的喧嚣还在继续围绕着刺陶、刺方、刺袁三个案子报道,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陶成章一案。一些陈年旧事被翻找出来,丢在报纸上赚眼球。有一种猜测,陶成章之死,大致与孙不无关系,作为两次倒孙运动的发起者,陶成章之死很自然的被扯上很多的联想。
可笑的是,倒孙运动的起源,竟然是一笔日本西园内阁提供给孙的捐款。这笔款子,孙没有告知陶成章、章太炎,后经北一辉挑唆此事,遂致同盟会之分裂。
被扣了恐怖主义帽子的李烈钧,自然不肯束手待毙。李烈钧通电各省,称方氏之说辞,乃欲加之罪,又称孙武被方氏排挤。流落九江,方氏犹不肯罢手,强加罪名欲置于死地。同时还在通电中称,任何对江西军政府的攻击行为,都将招致最强硬的反击。希望武昌方面保持克制,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这都是表面上的事情,实际上此刻的九江。正处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高压之中。
李烈钧这个时候还不是江西都督,率部在九江驻防,获悉国防军通电之后。第一时间就把孙武给请来了。“尧卿,你赶紧离开九江去上海,然后去日本先避一避风头。”
“我不去。方剑雄假革命真军阀,我要留下来揭穿他的真面目。”孙武梗着脖子,一副完全不服气的意思。
“尧卿,你留在九江,会给方剑雄出兵的借口,难道你不明白?”李烈钧苦口婆心的劝说,孙武谋刺方剑雄之事,虽然没有参与,却是知情的。方剑雄在同盟会一干强硬派的心目中,都没有什么好印象。陈其美、黄兴、李烈钧。对方剑雄的看法都不好。尤其是方剑雄不承认新政府,搞什么两声统一军政之后,李烈钧更是把方剑雄看成了一个反动军阀。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只要政见不同,就只有非黑即白。其实李烈钧也未必搞的清楚。到底痛恨方剑雄一点什么?到底这个军阀有什么值得诟病的地方。可惜,他没有冷静的去想一想,随着大流。
嘴上很硬的李烈钧,心里其实很担心方剑雄可能采取的军事进攻。正式号称国防军,本身就是一种很明显的野心昭示。作为国内最强军之标杆的北洋军,在国防军面前也没讨好。甚至可以说是完败。九江不过一个江西第一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