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的事情。当然,这么干的结果,日本的财政也坚持不了多久。别看海军的大家伙厉害,那玩意开动一次,打一炮,都是大把的银子丢海里。大英帝国这种大款,都被德国的海军竞赛拖的口袋紧张。可见大海军这玩意,等于烧钱,烧钱,再烧钱。
上来先买个消息给方大帅,这是瑞恩斯的态度问题。有了一个好的态度开头,接下来的谈话就轻松了。方大帅懂英语,所以也没要翻译,边上伺候的尹维峻英语不懂,只好频频问身边翻译。两人说的太快,翻译跟不上,只好断断续续的翻译。
瑞恩斯带来的是好消息,美国政府愿意为民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提供贷款,额度为五千万到一亿美元。当然,这只是一个表面的说法,不然瑞恩斯完全可以跟孙宝琦或者汤化龙谈,跟他们的谈,那轻松多了。不像眼前这一位,没点干货根本不上钩。
方大帅很识趣的表示,未来的中国首先要发展的是经济和教育,其次要加大海防力度。准备在五年内,打造一支吨位在十五万吨的远洋舰队。瑞恩斯最想听到的,大概就是这个了。立刻顺着话题往下道:“美国海军愿意为“盟友”提供帮助。”
听到这句话,方大帅脸上的表情稍稍一顿,随即露出更为热情的笑容道:“是的,民国政府一直视美国为盟友,这么说也不是不行。不过中美之间似乎没有盟约的存在。大英帝国,不会坐视中美结盟吧?”
这个问题有点打脸了,美国政府有与中国结盟的愿望,但是当今的世界老大是英国,中美一旦结盟,英国在华利益必然受损。别看现在英国在欧洲被德国缠住了,就美国那点军队和舰队,在大英帝国面前,还真不够看的。
毫无疑问,美国是不会为了中美结盟而正面对抗英国的,至少五年内没这个心思。眼下美国正在借助欧战的机会,大发战争财,恨不得欧战打到地老天荒。
打仗太烧钱了,所以方大帅是很迫切的得到美国贷款的,尽管现在对华贷款的大头是所谓的四国银行,赶上欧洲,这个禁锢要冲破。还有就是海关,还在英国人手里捏着呢,得找个机会拿回来。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国强大了,而强大的代表,首先是军事上的强大,其次才是经济。至于要多强大才算强大呢,这么说吧,要让列强在对华动武之前,先算一笔账,打中国合算不合算。
方剑雄和瑞恩斯的交谈进行了两个小时,方方面面中美合作都谈到了。结果其实就一句话能总结出来,全面深化中美合作,初步确立中美同盟的基础。也就是说,现在谈中美同盟,还不是时候。但是,这个同盟是美国政府最希望看到的一个结果,只有把中国这个海军不强大,工业刚起步的亚洲大国绑在美国的船上,才能保证美国在远东的利益最大化。
打断两人谈话的是敲门进来的杨永泰,也不避嫌就道:“英法俄三国公使求见。”
三国公使一起来,目的何在?瑞恩斯识趣的起身告辞,出去的时候还没忘记给三个同行打招呼。瑞恩斯的出现,加剧了三国公使的担忧。中日之战,可以说是美国人从中挑拨的结果。没有美国人在经济和军工上的援助,方剑雄这个混蛋哪有钱和军火打仗?
现在不是算这个帐的时候,这三个国家都没这个精力跟美国人较劲。眼下三国还都求着美国呢,没有美国的物资,这三个国家需要的东西就算有钱,也很难大批的买到。三位公使还以微笑,目送瑞恩斯离开。
欧洲战场的变化,使得协约国不得不集中精力,力求尽快打败德国。但是从战局的发展来看,英法军队在西线进攻的成果小的可怜。藏在堑壕里的德军,在第一次马恩河战役的后期,让英法军队吃尽了苦头。如何最快获得新武器,是英法的迫切需要。如何尽快的获得足够的步枪,是俄国公使的任务。如何促使中日之间和谈,是三位公使共同的任务。总之,三人各有不同的任务,又有共同的任务。
因为有相同的任务,三位公使同时求见。方大帅没有摆架子,跟他们摆架子没任何意义。
“元帅阁下,本人带来了日本政府愿意和谈的意向,英法俄三国也愿意调停中日之前的战争。不知道阁下对此,有何想法?”简单的客套之后,朱尔典依旧用略带傲慢的语气说话。(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零二章 倒打一耙
一秒记住【风雨小说网】。44Pq。,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朱尔典先生,为什么我听你说话的语气,好像打了败仗的是民**队?你是代表日本政府来恩赐民国政府和平的么?如果我没有记错,这场战争爆发之前,民国政府就已经收回了青岛,并且一再正告日本政府,不要发动对青岛的战争了,德国人已经不在青岛了。我们的政府一再对外声明,报纸一再报道青岛收回的消息。日本政府是瞎子么?还是全日本都是瞎子?很明显,他们不是瞎子。那么退上一万步,德军还在青岛,日军攻打青岛,从仰口登陆即可,为何要从龙口登陆?请问,龙口有日军么?还是黄县有日军,掖县、平度有日军?”方剑雄很不客气的一番话,说的三国公使无言以对。
见三人不说话,方剑雄继续道:“我告诉各位,即便是欧洲没有爆发之前,德国在龙口等地,也没有一个驻军。那么我再请问,日军登陆龙口,是何居心?如果三位想不明白,我来告诉各位,日本政府这么干,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德国在青岛的利益,第二,借对德作战的机会,进一步践踏民国尊严。可惜,他们大错了算盘,今时今日的民国,已经摆脱了腐朽懦弱的清王朝的通知,国防军不会因为对手的强大而惧怕战争。更不要说,日军也没他们自己想的那么强大。我再告诉各位,国防军在平度周边能消灭日军四万余人,就能在别的地方消灭日军。我们是有漫长的海岸线,我们是没有强大的海军。日军可以随意在任何一点登陆,但是在发动战争之前,他们就应该想清楚一个问题,战争该怎么结束,不是日本政府说了算的。要问我四万万中华儿女答应不答应。”
方剑雄一番义正词严有礼有节的话语,边上的尹维峻听着心潮澎湃,差点就要鼓掌起来。没想到他讲话这么有水平哈。看着方大帅的眼神,小星星一闪一闪的。可惜,三位公使的看法截然相反,这个军阀头子,色厉内荏,外强中干。要不是该死的德国人,踩死太轻松了。
先让他猖狂一下,我们忍了!
“阁下。请允许我提醒一句,战争一旦扩大,对于中日双方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俄国公使库达舍夫咳嗽了一声,站出来用很溜的中文插嘴。
麻辣隔壁的俄国佬,你以为我不知道在东普鲁士发生的事情么?被德国人打的像条狗一样,这个时候还敢对中国的事情指手画脚?方大帅琢磨这用什么话给他噎回去,一时的沉默在三位看来是认可这个说法了。
“元帅阁下,中日之间的战争,大英帝国作为日本的盟友。希望能为两国和平作出努力。”这句话就是威胁了,**裸的那种。再接着打下去。英国人表示不能坐视。实际上朱尔典就是嘴巴硬,这会施佩在海上四处流窜,英国远东舰队疲于奔命,需要日本盟友的帮忙。从结果上看,日本在帮倒忙,顺便抢占地盘。问题是,现在英国人不知道撒。
这三个国家。没有一个好东西,方大帅对列强的本质看的很清楚。
“元帅阁下,据查民国国防军中装备了大量德制新式武器并且武汉、芜湖两地也能制造这些新式武器。相比阁下拥有全套技术,不知能否转让给我国?”法国公使没那么多闲工夫磨牙,赶紧的奔着主要目标来。德国人的75山炮、轻重迫击炮、轻机枪、冲锋枪,把法军的屎都打出来了。国内迫切的需要这些技术,非常的需要。
“转让技术的事情以后再说,先说说三位打算怎么调停中日之战。”法国公使歪楼失败,其实也不是歪楼了,就是他主观的认为,方大帅应该哭着喊着求三国调停才是正常现象。中日之间的实力对比,在他们看来真没法比。尤其是日本的海军,在东亚根本就是无敌的存在。这两个国家之间,有什么好比的?
这三位好像忘记了,这个年代的日本,也就那样。就钢铁产量而言,也才二十五万吨。这个时空方大帅横空出世,苦心经营之下,武汉、马鞍山两地的钢铁产量,已经不在日本之下。借着中日青岛之战,方大帅封锁了长江水道,继续打下去,断了中国生铁和大冶铁矿石的日本八幡铁,生产所需足够的铁矿石都是一个问题。
只要在地上打,凭着扩建之后的武汉、芜湖、上海三个地方的军工产量,方剑雄就有足够的底气。老子不跟你在海上玩,按照现有的军工产量,月产步枪一万条,各种火炮一百余门,一个月就能装备起一个步兵师。拼人口么?中国世界人口第一的国家,不是说来玩的。
所以这三位搞错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日本虽然强大,但是强的很有限。中日之间继续打下去,陆地上的胜利只会是中国的。之所以不愿意打下去,是不愿意失去一战这个发财的机会。真要是接着打,谁怕谁啊?此前可能需要砸锅卖铁,现在美国人愿意贷款,打就是了。
三位公使同时愣住了,这话啥意思?他们没弄明白,犹豫了一下之后,互相看看。最后还是老大朱尔典出来问:“阁下的意思呢?”
方剑雄淡淡道:“我希望看见日本政府的诚意,否则,民国政府是不会妥协的。”就这一句,**裸的军阀独裁者的本质暴露无遗。
库达舍夫一看这阵势,心道日本跟中国打就是了,本来还担心日本趁欧洲战争在远东扩张呢。俄国人这边其实无所谓调停不调停,也巴不得打下去。
“阁下,这个调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