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枭雄- 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就依鹤卿先生的意思。这两位,算是舍家产办教育的纯人。具体怎么做,我就不出面了,鹤卿先生辛苦一下,转告一声。过几天,欧亚集团的首席总裁顾恒先生北上,途经天津之时,请二位先生走一趟火车站,这个没问题吧?”方剑雄笑着反问,蔡元培道:“没问题。”实际上这个时候,蔡元培心里很不平静,刚才方剑雄说了,严修和张伯苓是舍家办教育,方剑雄又何尝不是?谁不知道欧亚集团是方剑雄的私产?再往大一点看,方剑雄为这个国家,何止是舍家产办教育那么简单?整个国防军,不都是方剑雄个人拿钱搞起来的么?为这个国家,要说做的最多的,没有人能跟方剑雄比肩了。

    “扶国,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蔡元培有点于心不忍了,惭愧了一句。

    “要那么多钱做啥?钱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符号,后人自有后人福,国家好了,比什么都强。眼下国家财政有困难,可是国家教育的建设,等不起啊。我个人有点钱,留着又不能下崽。今年第一笔启动资金少一点,大概是三千万元,以后每年保证有五千万元的投入。如果今后留学规模还要扩大,还可以增加投入。”方剑雄说的轻松,蔡元培已经身子微微发抖了。这是激动的!

    “扶国,你让我怎么说好?”蔡元培叹息一声,欲言又止。方剑雄摆手笑道:“那就不用说了,只要这些钱,能用在学生的身上就行。怎么用,我不过问。我就一个建议,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资金流向制度。面向社会公布,要把这个基金会,办成一个面向全国各界贤达的基金会,这样才能把民间的力量汇聚起来,用于教育事业。”

    方剑雄和蔡元培交谈的时候,黄兴主动去了海军部,车子停下,进了大门,过了院子,里头萨镇冰才出来。“克强部长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老资格的萨镇冰,拱手致意,就算是很给面子了。黄兴本来就不是小气的人,迎接不迎接都不是大事。

    “铭老客气了,黄兴来此,是有公事,既然是公事,那就不存在迎接一说。”黄兴虽然不在意,但是一想到方剑雄对海军的大度,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嘴上要讨一点公道。说起来,萨镇冰倚老卖老太过了,这一点,黄兴也是有点看不惯的。

    “哦,公事么?那么请部长大人移步前往办公室谈。”萨镇冰收起客套的笑容,心里多少有点不安。有的事情,他心里其实很清楚。

    “不必了,就在这吧。扶国说过,前清的繁文缛节太多,民国要尽量改正。就这里说吧,正式文件很快下来。”当着海军部一干人等的面,黄兴话说的客气,实际上有点别的意思在里头。大家都能感受的到,海军部一帮人脸上有点不自然了。

    “请克强部长宣布吧!”萨镇冰也只能坦然面对了,肯定是冲自己来的。既然决定了为海军的发展遮风挡雨,一点风雨算什么?

    黄兴见他神态中带出一些悲壮,心里不免暗暗偷笑,脸上却是很严肃的说:“军事委员会常委会刚刚结束了例会,经全体常委研究,一致决定。即日起,萨镇冰当选军事委员会常委、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部部长。另,即日起,海军部校官以上人事权力,上移至国防部,陆军比照海军,旅以上的任命上移。”

    萨镇冰的表情变化,真叫一个精彩。从最初的努力保持平静,慢慢的变成张嘴说不出话,啊啊啊的几声之后,才吐出一句话:“来人,备车!”

    黄兴见状,心里叹息一声,暗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当下淡淡道:“铭老,矫情了。”

    萨镇冰沉默不语,自责之情溢于表情。黄兴见状,叹息一声道:“铭老,今天开会,扶国说了:‘青岛之战的时候,是多么希望海军有人出来主动请缨啊。可惜,一个都没有。海军比起日本是弱了很多,但是因为弱没有一战的勇气,那才是真正的悲哀。’这句话,我听了也很为海军惭愧啊。”(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二十四章变迁(1)

    一秒记住【风雨小说网】。44Pq。,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黄兴的话虽然不重,但是很刺人心。萨镇冰不禁仰面,久久不语。

    “萨镇冰愧对扶帅!海军愧对赋税,老朽老朽,老糊涂了。”言罢,萨镇冰朝总参的方向举手敬礼,身后海军诸将,默默跟随。

    东线战局的巨大变化,英法再也坐不住了,发起了15年春季攻势,也就是香巴尼和阿杜瓦攻势。也不知道是不是英法的将军们脑子坏掉了,已经在第一次马恩河战役后期追击战中吃的苦头,居然再次的上演了。

    英法的战术单调的让人绝望,长时间的炮火准备,数百万发炮弹,一轰就是三天。然后就是步兵的集团冲锋。大概是对炮火准备的信心太足的缘故,英法联军的进攻战术没有任何变化。这个错误无疑是致命的,百万士兵的生命,因为这个错误被断送,德国人把新式装备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凭借着坚固的工事,给于英法联军大量杀伤。两场攻势下来,德军的75山炮、轻重机枪和迫击炮,让英法联军吃尽了苦头,两场攻势下来英法联军伤亡百万,德军的伤亡则比历史上的结果要大大的减少,不足二十五万。这一对比的结果,让德军对于打赢这场战争的信心大增。

    1915年的东线德军,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德奥联军与俄军激战八个月,消灭俄军比历史上的一百七十万还多了三十万,达到二百一十万。问题是。德军的伤亡也不小。

    俄国政府并没有因为战场的失败而投降,而是坚持了下来。俄军的战术很简单,就是层层阻击。层层设防。利用足够的战略纵深,换取时间。

    1915年,对于协约国来说,无疑是相当黑暗的一年。非要拿出一个利好的消息,大概就是意大利背信弃义,投入了协约国的阵营这一事件。从军事角度看,意大利似乎古罗马帝国的辉煌之后。就不太会打仗了。尽管这是一个猪一样的队友,但是德国何尝不是一样有一个猪队友奥匈帝国。被意大利拖住了四十个师的兵力。客观的说,如果不是奥匈帝国太烂。连俄军都打不过,德国在一战的处境要好很多。

    香巴尼和阿杜瓦攻势的失败,让英法两国政府的脑子有点懵。一些报纸甚至惊呼:号称欧洲陆军最强的法国陆军,不会打仗了么?实际上在德军的将领眼里。英法联军确实不太会打仗了。明明知道德军装备了大量的轻重机枪迫击炮。还敢以密集队形发起攻击。难道真的以为每分钟十五发的75山炮是摆设?难道以为大量列装的自动武器是摆设?

    这仗要继续这么打下去,英法两国无法承受了,没那么多人去堵枪眼啊。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和驻日公使,分别接到了一个很重要新任务。说服东亚的两个军事强国,中国和日本,出兵欧洲帮英法去堵德国人的枪眼。

    说实话这个任务不好干,德国人厉害。这个大家都知道。日本自青岛之战后,一直有很重的怨气。要不是日本海军被打沉了几艘战舰。大隈内阁差点就被拱了下来。

    平行时空的历史上,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一直在忙着接收德国人的利益。青岛的利益,太平洋的几个岛。英国人催日本出兵欧洲,日本死活不干,就是派了一些民夫。

    这个时空日本人在青岛吃了败仗,丢了四万精锐陆军,这算是伤筋动骨的损失了。加之在华的一系列利益吐了出来,日本人怨气不是一般的重。所以这个英国驻日公使很快就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的回复国内,日本方面借口中日之战损失巨大,无力派兵出征欧洲,可以象征性的派十万民夫。

    中国方面,朱尔典在接到任务的瞬间,不免一声哀叹。大英帝国的辉煌,难道要走到尽头了么?居然要出面去说服中国人出兵欧洲了,这算什么任务嘛?既然国内下了命令,朱尔典给白厅的印象一贯是“对华政府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无奈之余,只能硬着头皮,叫上法、俄两国的公使一道,奔着方大帅的王府来了。

    正规的渠道是拜见孙宝琦,通过大总统来传达白厅的意思。时间正值十月金秋,三国公使的座驾在北京城里的马路上行驶,看着袁世凯下台之后,北京城的变化时才发现,这城市的变化很大。

    最显著的就是干净,民国政府换了东家之后,北京城进行了一些列的市政工程,重点整治脏、乱、差的地段。内城也进行了一些改造,请的美国人重新设计的地下排水系统。现在是上午,情况还好一点。到了下午,能看见无数的百姓,推着一种一个轮子的小推车或者直接用扁担挑,将垃圾不断的运到固定的地点,然后装车运出城外。

    市政工程最大的好处,就是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就算是一个字都不识的文盲,到了工地上,只要有人做保,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性,就可以找到一份活干。一个工每天能挣五毛钱,够五口之家吃两顿杂和面的。中国人好养活啊,甭管你是啥粮食,能吃上两顿饱饭,这活就有无数人抢着干。

    孙旺财就是市政工程里的一员普通百姓,孙一家五口,靠孙旺财做苦力养活。婆娘是从口外买回来的大脚婆子,一嘴的黄板牙,长的磕碜,好处是耐造。夜里熄灯后,压上去随便折腾都不带折腾坏的。十几年下来,家里三个娃,大的十六岁,还没许人家,在家里帮着婆娘操持家务。老二是个男娃,十岁了野的很,此前每天跟着别的孩子去捡煤渣,小的七岁,是个女娃,每天跟着老二后面捡煤渣,上学什么的想都不要想的。

    自打这北京城换了首领,不再是袁宫保那个活曹操,北京城里的一切似乎都好起来了。早先城里当兵的横着走,如今的当兵那叫一个和气。孙旺财这种四十郎当的,有一回在大街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