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枭雄- 第5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里……。

    正值大批美国企业尝试与红色政权合作,将大大的促进苏联工业快速发展的时候,突然中国人跳了出来,方剑雄跳了出来。直接导致大批美国企业家停步观望,毫无疑问,如果能跟中国合作解决危机,美国的资本家肯定不会选择红色政权。

    由此可知,中苏友好什么的,都是说给不明真相的群众听的。中苏两国的边境上都只派了一点少量的边防军,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两国在各自一百至五百公里纵深处,都有强大的军事集团存在。中国人在安集延、阿拉木图两地,修了好几年的要塞群,虽然驻军不多,但绝对是硬骨头。伊犁、迪化两地,各自驻扎着重兵集团,随时可以通过铁路把部队运上去。反之苏联也一样,在中亚地区的防御纵深处,同样也有近百万军队存在。远东也一样,单单一个鄂木斯克,苏联军驻扎了近五十万军队。

    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于苏联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通过血腥手段解决政敌的斯大林很清楚,中国人绝对不是什么好玩意。那个叫方剑雄的反动派,更是中帝国主义最大的头子。

    如何利用经济危机,使苏联的利益最大化,这是摆在斯大林和整个苏联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如果没有横插一杠子的中国,苏联毫无疑问将成为经济危机的最大收益者,但是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斯大林也只能责成经济外交部门,想方设法应对中国人带来的危机。

    离开吴淞口越来越远了,大海之上大陆只剩下一条地平线。一脸惬意的方剑雄,站在船舷上,看着山一样的战舰在大海上劈波斩浪,心里要说没有自豪感那是装逼过头。

    方剑雄一个人站在那里发呆的时候,没有人会上前来打扰。身边的人都知道,每当扶帅出现这个状态的时候,就是在思索国家大事,任何人都不得靠近。实际上方剑雄很清楚自己不是神,当这个世界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扭曲的时候,对于未来的把握并不是很大。

    两艘大型豪华游轮上汇聚了国内各大企业的代表们,好不夸张的说,在中国除了方剑雄的号召力,没有人能拉起这么一支庞大的工商代表团。经济危机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灭顶之灾,但是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则是一个兼并的最佳时机。游轮上两百多家企业代表的背后,是两百多家通过经济危机快速扩张的国营、民营企业。因为经济危机,美资、德资在华的铁路运营出现了大幅度的亏损,虽然客运依旧有利可图,但是货运量下降了百分之六十。接着过去一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交通部下属的铁道司收回了所有外资的铁路股份,价格还算公道。

    经济危机导致大批银行的倒闭,央行趁机加强对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管制,并且以打击投机破坏经济秩序为名,处罚了一批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拉开了政府整顿金融业的序幕。实际上由于布局较早,在这一波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中国金融损失并没有对外宣传的那么大,本质上不过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一次扩张机会。在金融业更是如此,中国银行在这一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通过兼并其资本和不动产扩大了整整三倍。

    可以说,经济危机为中国政府整顿金融市场扫清了道路,为国家资本主义的抬头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承德会议后成立的国家电力公司,在这一次金融危机中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东北沿海地区规模不大的民营电力公司,几乎被扫荡一空。依靠国家的力量,国家电力公司大打价格战,民营电力公司只能举手投降。

    当然了,黑锅是不用方剑雄来背的,有内阁来背。顾维钧也很乐意背这个骂名,国家资本主义对于政府来说意味着什么,顾维钧心里很明白。其中巨大的好处,根本就无法抗拒。

    借助经济危机,清扫一些技术老化,结构陈旧的民营企业,促使民营企业进行自我改进,引进新技术,引进新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企业自身应对危机的能力。这些东西根本就不足对外人道,这也就是当欧亚集团、北方集团、沪宁集团发起响应扶帅号召,到美国去采购新设备引进人才的风潮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所在。(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八十七章

    一秒记住【风雨小说网】。44Pq。,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引进新技术,引进新设备,正是这一次赴美工商代表团的核心诉求。反倒是代表国家出行的外交部和商业部,则以采购美国农产品、大型水电设备和技术为主。

    比起嗷嗷待哺的美国国内企业,提前在华投资的美资企业中的合资企业,无疑是过的最为滋润的企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波音公司,全美国的企业都在裁员的时候,华波航空公司则在招人。可以这么说,方剑雄苦心树立的标杆,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对于那些走投无路的美国企业来说,这个时候的华波航空公司,就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

    方剑雄这一次出访选择的航线跟上一次不同,直接横跨太平洋抵达美国东部的旧金山,然后走陆路前往美国西海岸。关于这一次的航线的选择,加剧了欧洲关于中美关系的猜想。

    “旧金山的冬天寒冷潮湿,尤其是这个让人绝望的时期。整个美国都被乌云笼罩,并且高速的冲向地狱时,来自世界东方的一抹阳光撕开了美国上空的乌云。”有客自东方来——《纽约时报》。

    一张《纽约时报》被风卷起,飘飘摇摇后落在街边的角落。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麦克已经失业半年了,就在刚才他花掉了最后的五美金,买了几块面包却舍不得吃,女友雷蒂亚还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等待他的消息。

    早晨起来的时候,麦克就没有吃一点东西,硬挺了一天,饿了就喝一点自来水。现在是中午,虽然难得有一个冬日的晴天,但是瑟瑟寒风依旧不可阻挡的侵蚀到内心深处。让人浑身寒冷。麦克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的太阳,瞬间眼冒金星,手脚发软差点没站住。

    抱紧了怀里的袋子,麦克一个上午寻找工作的努力宣告失败,他决定先把食物送临时的居住地,尽快他和清楚善良的雷蒂亚会偷偷的把面包送一些给隔壁帐篷的亚姆家的几个孩子,麦克还是不会一个人偷吃。一阵风吹来一张报纸,落在打了补丁的皮鞋前,麦克低头看了一眼。这是一张纽约时报。正准备继续往前走的时候,麦克突然走不动了,蹲下来盯着报纸上的一则消息仔细的看了起来。该死的,我有多久没看过报纸了?曾经在一家金属加工厂上班的麦克,突然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城市。

    麦克用颤抖的手把旧报纸捡起来。仔细的阅读上面这一则消息,或者说是一则广告。看完之后,又仔细的看了看日期,这是一周之前的报纸。

    “该死的!”匆匆的自我抱怨一声后,麦克四下看了看,报纸上的那个地址,距离这里可不算近。走过去可能需要半个小时,坐电车倒是只需要五分钟,但是麦克不舍得花掉最后的十个美分中的任何一个。“那就走过去吧!”

    因为饥饿,平时只需要走上半个小时的路程。麦克走的很艰难,差不多没走十分钟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肚子实在是太饿了。麦克终于伸手掰了一小块面包,小心的把剩下的面包包好。藏在怀里之后,快速的吃掉了这一小块面包。然后继续往前走。

    一个小时后,麦克看见报纸上那个该死的地址,同时也看见了摆在街边上的一排长桌子,还有几十条排队的长龙。“哦,看来我来晚了。”飞快的审视了一下,麦克找了一条大约有五十个人在排队的队伍跟上。

    中国人的办事效率似乎很快,不到五分钟,麦克就来到了一张桌子跟前,坐在里面的是一个年轻的中国人,脸上带着让人很温暖的微笑:“你好,请拿好这份表格,还有这份简介。”麦克下意识的接过对方递过来的两张纸,听到一声:“下一个。”

    走到一边的麦克,飞快的仔细看了看简介,然后仔细的打量表格对照了起来。没错,中国人正在招募人才,根据简介不难看出,中国需要的是具有至少是理工科的学士学位人员,或者是有出色技术的技工。简介上还很明确的标出了一些重点大学毕业生将优先录用的名单,其中麻省理工学院赫然在列,并且排名第一。对照简介,一个麻省理工毕业的硕士,如果愿意去中国就业,将得到一份每年不少于两千五百美金薪水的工作,然后每年的薪水在这个基础上递增百分之十,前提是需要签约十年。

    麦克总算弄清楚了,这里只是领取表格的地方,填好表格之后往前走五百米,那里有一个专门负责接待录用的地方。看清楚只要签约就能拿到一笔五百美金的安家费之后,麦克毫不犹豫的掏出仔细保存的金笔,找了个地方小心翼翼的展开表格。

    “该死的,他们不想要学金融的,甚至不需要学法律,这是什么破规矩?”一声咒骂钻进耳朵,麦克越发小心的填写。完毕之后站起身子,迈步往前,一路上不断的遭遇自己的同胞,有的人满面笑容,有的人一脸的沮丧。

    “见鬼,怎么会这样。”一个高高瘦瘦中年男子一边走一边咒骂,麦克拦住他问:“怎么了?先生!”中年男子抬头,麻木的眼神看他一眼道:“没什么,中国人不需要学文学的。”

    “那他们需要学建筑的么?或者是学材料合成的?”麦克很紧张,生怕听到否定的答案。“这个我没问,不过应该要吧。报纸上说了,中国政府正在大规模的投入基础建设,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火电厂,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为他们服务。”中年男匆匆走远,麦克加快了脚步,似乎之前的那块小面包超常规提供了热量。

    再次排队,麦克已经不那么紧张了,这里的队伍明显比那边的队伍要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