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确实是不可能三天两头就过来的,便给五娘配了外敷的伤药方。
等药配来了,玉华特意叫服侍自己的小丫鬟阿蛮拿了一包过来给自己瞧瞧,她仔细的翻看着草药,不时拿到鼻端闻闻,阿蛮立在一旁看着不由也有些好奇起来,等屋里就剩下自己和阿蛮两个人的时候,玉华突然仰头看着她问道:“阿蛮姐姐,你左脚上是否有冻疮一直未好呢,我看你上下楼梯都不敢使力,还老是忍不住在那磨蹭左脚。”
阿蛮大约十岁左右的年纪,和永嘉坊的其他丫鬟一样,相貌颇为端正,就是肤色有些黑黄,平日里做事很是周到细心,显见是训练有素的,此时听到玉华这一句话,却是吓的一哆嗦,她马上结结巴巴的说道:“没。。。没有,奴婢不知道。。。不知道五娘在说什么。。。。。。”
“阿蛮姐姐莫怕,我只是以前也长过冻疮的,若到了这个季节还未好起来,那可就麻烦了,每日里痒到不行不说,万一被磨破了,又会痛的要命,那个滋味,真真是不好受的,阿蛮姐姐,我还不太懂府里的规矩,是不是你们身子万一有一点不好,就不能留在府里了?所以你才一直瞒着的?”
听了玉华这样说,阿蛮黑黄的脸已经被吓的青白了,她呆愣愣看着面前望着自己的小娘子,一双美目清澈澄明,满脸是天真关切的神情,阿蛮却搞不懂她的意思,是真的不懂,还是在威胁自己,她们几个丫鬟到沁芳阁来伺候前,都是被严厉交代过的,这几个小娘子与府里的其他小主子不同,要小心侍候,却又不能真心侍候,阿蛮自问聪明,此时却慌了手脚。
“奴婢,奴婢没有生冻疮,五娘你还有事吗?若无事,刚才。。。刚才赵嬷嬷叫我去取东西呢。。。。。。”阿蛮这几句话说的虽然还有些结巴,却也很坚决。
玉华看着她哦了一声,便伸出小手拿起药包里的一支干草,好像自言自语一般的轻声说道:“这种叶子细碎的草药,叫白沉香,治伤口是极好的,每日先拿它用热水泡开,捣碎了敷在破皮的地方,待伤口好了,就把生姜片烤热了敷在冻疮上,每日早晚弄一次,止痒很有用的,脚烂了很麻烦的,若不治只怕会越来越严重。。。”
静静的说完了这些,玉华便将药包向前一推,说道:“阿蛮姐姐你把这些收起来吧,崔医师说了,如今还暂时用不到,等我脚真的破了,你再拿来给我便是。”
阿蛮呆愣了一会儿,才手忙脚乱的将药都收拾好了,急匆匆的走出了房去,都忘了和五娘行礼告退。
玉华看着她绕过屏风离去了,才缩起腿窝进了床上,她伸手轻轻揉着自己的足尖,默默的想着心事,这阿蛮平日看起来安静平和,比起那行事间总难免露出几分轻忽的阿秋,似乎更靠谱些,不管她是否承自己的这份人情,也应该不会有什么害处吧,反正给她解了这冻疮之苦,也总是好的。
唉。。。。。。想到这里,玉华又忍不住叹了一口长气,若自己当初再早懂事一两年,也许就能帮娘把脚治好了呢,她只顾着瞎想,却浑然忘了,自己种出白沉香的时候,也不过才刚刚四岁的年纪。
☆、第23章 程娘子
等到芸娘的身子渐渐调理好了,而四娘的身子却瘦了一圈的时候,饶嬷嬷突然来了沁芳阁一趟,带着顾氏赏赐的各种东西,除了好吃的好玩的,每人都得了一对天工楼造的镶东珠金雀钗,而比这金雀钗更好的,是饶嬷嬷带来的消息,说是夫人得知几个女儿个个孝顺懂事,对学业十分刻苦,连病了也从不懈怠,夫人心疼不已,特命将每日的课时减了两个时辰,而且四天做一休沐,让小娘子们都千万不能逞强,保重身子才是第一要紧的,还让伺候的婆子丫鬟一定照顾好小娘们的起居,若有怠慢,一律严惩不怠。
听了这话,小娘子们谢恩的言辞便格外的真挚起来,四娘拿着那精美华丽的金雀钗,再听到这大好消息,差点就当场哭了出来,就连玉华也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不过她听到刘娘子、徐娘子的课时都减了,唯有程娘子的课程仍是三个时辰不变,便不免多想了一些。其他人对于这变化却都是欣喜的,这与程娘子是教舞乐的有关,也与程娘子这个人有关。
课业如此一减,除了六娘还在禁足,其他几人顿时感觉从内到外都轻松了不少,此时再回头学东西,反多了几分兴致,尤其是程娘子的舞乐,颇受小娘子们重视,这一日下午,几人如常到了东厅,东厅是几个厅堂中最大的一间,与其他几间不同,几张案几都围在厅堂四周,中间留出空来,摆着一张小叶紫檀的雕花大案几,那是程娘子的位置。今日,程娘子要开始教她们琵琶和“柔旋舞”。
程娘子的厉害,她们是早就见识过的,但看她今日端坐在那里,纤手挽春,细捻轻拢,琴音强如疾风暴雨,轻似燕语呢喃,一曲《月儿高》弹奏完毕,真把人也听醉了,几个小娘子的神情都不由有些迷蒙起来,玉华心中却一阵酸涩,耳边依稀响起了娘沙哑的吟唱“月儿高、长空远,风吹过、沙洲上。。。。。。”,她突然明白了娘因没乐器可教自己时的遗憾,娘嘴里念念不忘的碧空、草原、雪山仿佛都在这曲子里鲜活了起来。
面对众人的惊叹,程娘子脸上却不见一丝得色,她的样貌让人有些看不出年龄来,修眉凤目,五官生的十分清淡,远谈不上美貌,却叫人过目难忘,此时只见她薄唇微启,漫声说道:“自从六年前那场大乱之后,长安城内便没了胡人、胡曲、胡旋舞,这两年却冒出个什么柔旋舞出来,真真是掩耳盗铃,可笑之极,要错也是人的错,乐也好,舞也好,又有什么错呢?”
听她在轻描淡写之间说出如此大忌的话来,几个小娘子俱是一惊,摄于她的气势,并不敢表露什么,玉华假装俯身整理鞋袜,偷偷看了一眼厅堂门外,见并无什么动静,才放下心来,程娘子的课,齐嬷嬷并不会坐在后面监督,只守在门外听候程娘子差遣,这许是因为程娘子身份的关系。
小娘子们入学第一天,齐嬷嬷就介绍过了,这程娘子曾在宫中任过司乐一职,在出宫前甚至已经做到了尚仪的位置,那可是正四品的女官啊,所以虽然她的课也是极耗精神体力的,却并没人敢造次,就连六娘之前刚练功的时候,被程娘子的竹鞭打在身上时,也并不敢吱一声。
程娘子仿佛没看到几个人不安的表情,继续说道:“如今整个京里并没多少人善弹琵琶,都一窝蜂学古琴去了,可他们既然连柔旋舞都能弄的出来,想来也憋不了多久,估计等再过一年半载的,这琵琶恐怕又要重新风靡长安了。”
听了这话,琪娘和芸娘两个俱是眼前一亮,等程娘子开始教授指法时,她二人便学的极为认真,玉华因为人小,连琴都还抱不太稳,可她节奏感却显然挺好,弹拨间颇有灵气,芸娘一直小心观察着程娘子的脸色,见她看着五娘时似乎面带一丝赏赞,便有些急了,越发较真起来,反倒是更乱了指法,程娘子又巡视了一圈,又随意拿起琵琶在弦上拨弄出一片锵锵之声,对众人说道:
“不管是学何乐器或是乐曲,首要便是掌握这曲中的意境,指法娴熟,只能称匠,曲意直达,才能称师,你们是做匠,还是成师,那便要看个人缘法了,但要切记住一点,欲速则不达。”
芸娘心中有鬼,只觉得程娘子这话就是说她的,心里更多了几分怨怼,看着玉华瘦小的背影,恨恨的瞪了两眼,琪娘在一旁瞥见了,嘴角微微一弯,等她们练了一个多时辰,程娘子便开始教授她们“柔旋舞”了。
玉华看了程娘子的演示,才知道这所谓“柔旋舞”的脚步几乎和胡旋舞一模一样,只是加了很多手上的动作,而这些手势极为轻柔优美,倒让原本热烈奔放的胡旋舞变了面貌,手慢脚快,上柔下急,别有一番风味,这大概便是这柔旋舞名字的由来吧。
这舞显然是要先练脚步的,几人一转起来,饶是玉华再三掩饰,也明摆着鹤立鸡群了,连程娘子那张清冷的脸上,都露出了几分讶然,虽然以前练基础功时也看的出玉华是个有舞乐天分的,可这柔旋舞的脚步,一上手便有这样的水平,那实在是天资不凡了。
几人中唯有四娘学的最吃力,她生的丰润,又不喜动,练了半个时辰,便头晕眼花,腿脚酸软的,可程娘子的课她也是不敢偷懒的,再踏着步转起来的时候便一个踉跄摔倒在了地上,呯的一声,却把手上戴着一个白玉镯子给磕碎了,四娘趴在地上,顾不得叫疼,只瞪着地上的碎镯子,眼泪啪嗒啪嗒便掉了出来。
程娘子见状,倒也没发火,只轻轻说了一句:“起来吧。”,四娘抬头看了眼面无表情的程娘子,不敢违抗,抽抽搭搭的爬了起来,程娘子又叫了婆子进来将那碎镯子用帕子包了,便继续叫她们练舞步,因五娘实在跳的好,程娘子便将她单独叫出来,开始教她些简单的手上动作,四娘还在偷偷抹眼泪,没心思管别的,可另两个小娘子,却已经看的眼睛冒出火来。
等下午的课程完了,程娘子打发其他几人散了,单留了玉华问话,四娘拿着被绢帕包着的镯子,越看越伤心,也不想上楼,便由丫鬟陪着,坐在楼后池塘边的石林上生闷气。坐了没多一会儿,背后却传来低低的说话声,听着好像是芸娘和她的丫头阿如在石林另一边说话。
“唉,四娘真是可怜,本也没多少好东西,今天又把镯子给砸了。”说话的是芸娘,她那丫鬟阿如也是个寡言的,只低低恩了一声,也不接话。
芸娘又说道:“别人就算了,偏四娘最爱这些东西的,唉,要是五娘的倒又好些,她那么厉害,什么都学的好,母亲下次见了定又有赏赐,那些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呢,阿如,你说这人也真奇怪啊,五娘妹妹看着那么软糯胆小的一个人,却又如此聪明,真真是有意思的很呢。。。。。。”
两人说话间,便已经绕着池塘慢慢走远了,石林那边,四娘却是已抹干了眼泪,死死瞪着自己手里破碎的白玉镯,圆润的脸上满是愤懑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