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第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颜第一-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胥。他十分敬佩伍子胥的才能,但是他同时也瞧不起伍子胥的秉性,他曾经对范蠡说:伍子胥太傲、太钢,钢傲极则必折。此刻他听到伍子胥在嘲笑自己,停住脚步,头也不回,说:“大王,赐奉劝一句:伐越必败!”

未等夫差开口,伍子胥便以不屑的口吻说:“天下大贤的端木赐先生,此副神态如惶惶丧家之犬,还胆敢说出这样的话,是不是越国的细作。”伍子胥怎能不对刚从越国回来,接着就与自己唱反调的端木赐来气呢!他还正想着规劝夫差继续伐越呢。

端木赐转回身,向前走了几步,面对伍子胥,短促的一声鼻响,侃侃而言:“若说私心,赐岌岌奔回鲁国,正如丧家之犬,回到主人身边去,为父母之国尽忠尽孝而已,岂敢为他国了却私欲呢?再者,即使是细作,也是受大王的差遣,受大王之托,而今回禀大王,我这个细作难到认错了主人了吗?”

端木赐的话说得十分有力量,还暗讽了伍子胥。

“尔从鲁国到齐国,从我吴国去越国,下一步去哪里?你的目的……”伍子胥高声的说着。

对伍子胥的话夫差已经感到厌烦了,简直有些出离了愤怒。早朝时,夫差责问伍子胥为何私下调动大军,他说这是按兵法行事。问他为什么阻截王使,他说不知道此事。伍子胥又以两代功臣的姿态,大殿之上高声朗朗,还是那番陈词滥调。不仅如此,在大殿之上,他还喋喋不休地吵嚷逼迫夫差惩罚郑旦,让夫差煞是难堪。现在本想通过端木赐,从另一个方面了解越国的动向,可是眼前却成了一场索然无味的口舌之辩。夫差烦躁地打断了伍子胥的话,一字一句地对端木赐说:“子贡先生,你但说无妨。”

闻听此言,伍子胥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大王,这成何体统。”指着伍子胥的背影,伯嚭说到。

夫差咬咬牙,盯着伍子胥的背影,强压怒火,俄尔,对着端木赐露出笑容:“请先生说下去。”

端木赐见伍子胥走了,心情也平静了许多,舒缓地清理了一下鼻腔说:“此次奉大王旨意,前去越国,沿途见黎民安生,商贾往来,未曾见到兵勇。拜会越王时,越王闻知赐从吴国来,洒扫街衢,出城相迎,礼节十分的隆重。赐试探地说出,大王欲率师北去,拯救鲁国,击败齐师,越王肃然起身说:愿率本国六千兵将,为上国先锋,为吴王浴血疆场。赐当时就说:吴王拥有万乘之师,百万雄兵,所向披靡,岂可念你区区六千甲士。还是派得力大将,率三千甲士,为吴王清扫街区,以待凯旋吧。大王,越王为表诚心,令三千兵将启程前来,助吴伐齐,不日即到。”

“呀,勾践率兵助我伐齐,可见其心。”伯嚭说到。

夫差看伯嚭一眼,没有说话。

“恕赐直言,回来路径固陵城时方获知,大王大兴不仁不义之兵,无故伐越,这种行为,如何能说服诸侯?不义之兵如何能取胜?”端木赐话锋一转说。

夫差无语。

“子贡先生,这不义之兵,并非大王本意,大王意在辅助弱国,替周天子主持公道。”伯嚭插言。

“大王,伐越可以一战而胜,而后吴师就会陷入绝境,越国会军民同心,人人皆兵,区区王孙雄的三万兵将,如同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大王食越城而不能下咽,陷越疆而不能自拔,到那时再起举国之兵入越,越国成为焦土,吴兵纷纷战死,此时北方十万齐师乘虚而入,占据鲁国,虎视吴国,楚师立志复仇,趁机东来。这样,胜败之数,存亡之理,大王自该明白。”

听到这里,夫差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正此时,吴恩的信使呈上密报:“越王派军援吴,守城之兵皆布衣耕农。”

“看来勾践颇有一番诚心。”其实平日,夫差对越国多少也有戒备心,现在,嘴上这样说,心里却在想:即使你勾践做的是虚假之举,即使你有复仇之心,靠你区区不足万人兵卒,怎么能抵挡住我十万雄兵,况且越国现今无有水师,更不是我的对手。北进完成霸业后,如发现越国有不轨之举,再兴师灭之不晚。

想到这里,夫差对端木赐说:“子贡先生多留住几日,寡人还有事讨教,也好共待越兵,何如?”

“赐谨遵王旨,日后赐归国,说服鲁哀公出兵助吴伐齐。”端木赐应到。

“寡人下旨,伯嚭太湖水师进入邗沟水域,三翼战船、突冒船、桥船、楼船一应齐备。传旨王孙雄,吴山大军改为前军,随时听令调往城北。传旨胥门巢、王子姑曹,率各部会合组成后军。太子友驻守石门关。传旨吴恩,密切掌控越国动向。”夫差果断的下旨,看来吴国大军北进指日可待。

两日后,逄同、灵公豹率三千越兵到达石门关外,逄同奉旨进入姑苏城。对逄同,夫差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喜欢逄同的机智诙谐,他召见逄同,见面后夫差故意责问:“逄同大人为何来迟?”

逄同洋洋洒洒回应:“闻子贡先生之言,尊我越王之命,经范蠡大夫挑选,好不容易凑齐了精兵三千,是一迟也;与范蠡大夫连日计议,范大夫授同计策,转呈上王,以破齐师,是二迟也;路遇细雨,步卒举步维艰,是三迟也;上王未授臣下兵到之时日,行军从容,故四迟也。”

“哈哈哈。”夫差听后,欣然而笑,然后身子前倾说:“范大夫有何破敌良策?”

“同来前,范大夫曾言:千里之外十万齐师,欲破之不易,弊者有二,一是我乃劳师远征,齐师以逸待劳;二来齐师驻扎汶上已久,地理熟悉,驻防坚固。由此二者,我吴师必败。”逄同说着看看夫差,夫差面无表情地静静听着,接着说:“范大夫又言:利者也有二,一者齐师驻扎已久,兵将疲惫,疲惫而懈怠,怠兵必败。二者,齐国将相不合,各姓间积怨已久,因而散兵必败。”逄同说着,又看看夫差,夫差仍然不动声色静静地听。就又说:“破敌之要,就是要克弊借利。胜者也有二:一者,调动齐师离开汶上,与之在艾陵决战;二者,分析齐师真实的出兵目的,不难看出,可以分化他的力量,歼灭一部,安抚一部,劝降一部,大功告成。”

逄同说完了,见夫差仍不动声色,颇为惊奇,又说:“届时,逄同愿作上王的说客,力劝其中军统帅国书归降。”

逄同说完话,大殿里静得很。好奇怪的寂静。这种寂静让逄同感到不安,他心里不住的翻腾,猜测夫差的心理。

这种寂静过了好一会,夫差这才正了下身,开口说:“逄同大人一路颠簸,到馆驿好生休息,所带兵马,编入中军。”说罢退朝。

十四

夫差从王宫里出来,不知不觉向**走去,此时他的内心的确十分复杂,他对逄同口述的范蠡的破敌计策,感到振奋,大军未行,仿佛看到了胜利。同时他又感到隐隐担忧,他感到了范蠡的可怕。走着,就回想起勾践夫妇和范蠡羁押在吴国时,自己亲眼见到的一个情景:勾践夫妇端坐在马粪旁,范蠡拿着锤子恭敬地站在一侧,在这样的环境下,范蠡仍不失君臣之礼,于是夫差唤来范蠡,对他说:勾践无道,越国已亡,赦你无罪,归顺吴国吧。范蠡说:臣不能辅佐越王从善,致使得罪了大王,幸而活命,心愿已足,不再求富贵了。夫差想到这里,一种不祥的预感滋生出来:假如真有一天,吴越之间再战,范蠡将会成为成败的关键。不过目前还有一件事更让他心恼,就是楚国的事。他哀叹一声,向玉阳宫走去。

端木赐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离开王宫,准备回鲁国,临行前,他去拜会了计然,听说了西施姐妹如何制止了这场灾祸,端木赐目瞪口呆,叹道:“羞哉端木赐!悔哉范少伯!”

他又去拜会伍子胥,伍子胥不见。端木赐留下话:火盛一时休,水柔流长久。

十五

夫差的脚步时而轻缓,时而沉重,抬头看时,已经到了玉阳宫。到了玉阳宫,他的心情就变了一个样,一切繁杂的思绪,顷刻都不存在了,感到恬静畅达,灵魂升华到了清净无忧的境界里,范蠡的高深莫测,让他方才还在路上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位被自己称为‘子玉’的人间仙子,与范蠡竟然以兄妹相待,她会不会……不!怎么会呢!她自入宫一来,恭顺、柔美、贤良,不争风,不媚馅,不贪乐,无乖戾,王宫内外,交口称颂,这个人间的美仙,智慧能力超人,她的美貌、人品足以打动与她接触的每一个人。老神仙说‘大美伤人’,怎样伤法?她伤害我了吗?如果她入宫真的另有企图,那么她至今对我、对内宫制造什么祸端了?她至今最多做了,劝说自己不要侵害她的家园一件事,算是干预了国政了,这件事能算作帮助范蠡吗?”对这些头绪凌乱的思考,在他迈上玉阳宫第一步台阶时,就全忘掉了,仅存的就只有对楚国的顾虑了。

姐妹们同心协力,阻止了一场杀戮,西施的心情自然十分愉悦,对夫差又增添了些感激之情,增添了一种亲密祥和的感觉,闻听大王前来,急忙出门迎接。

见到西施,听到西施如莺啼般柔美的声音,夫差好似一下子脱离了凡尘,飘飘乎跟随西施进入前厅,并排坐下来,移光姐妹对夫差似乎也多了一份热情,端来老神仙贡献的饮品。夫差饮用几口,不由得说起了前宫里的事,和他下一步的打算,西施认真的一声不吭地听着,表情是那样的专注,美丽多情。夫差好似找到了位能听懂自己心扉的诉说者,而且是红颜知己,就不停地说。说着就又想起楚国之忧来。叹口气,摇摇头,说:“自父王兴兵伐楚一来,吴楚两国互为仇敌,闭关塞道,互不通商。楚乃当今大国,举足轻重啊。两国关系冷若冰霜,不仅不利于商贾繁荣,还成为掣肘所在。”

西施认真的听着,思考着,见夫差不再说话,接过话题说:“大王是担心,大军北进时,楚国趁机发难?”

“是啊,这是我真正担心的事。子玉试想,齐师威逼鲁国,我不可袖手旁观,不然,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