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好几天里,天一擦黑便没人敢出门,都早早地关门,门还要加双层木棍撑住,知道点八卦的人就买了“八卦”图贴在门上,粗野一点的便想到了大小便,说那东西可以除邪,夜里便把马桶放在门口“放哨”。村里有个半痴的人,人们就逗他,说最好的去邪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东西涂点脸上,那痴子便真效仿了,害得人一近他身旁就闻到臭烘烘的味道。
李囡想,那应该是“磷火”,是一种自燃现象,可李囡怎么解释好像没多少人理会,要是换了过去没发生小孩溺水事件也许人们还会听听,可现在……
大概过了一个月,大家终于把这事淡忘了些,可又出现了另一个奇怪的现象。
稍微胆大点的几个青年算是晚上敢从村头跑到村尾了,毕竟,年轻人是耐不住寂寞的,也就是那会儿,让他们看到了“鬼”,是“活鬼”,李囡的邻居张大婶脱光了衣服在菜地里刨菜!人走近了,她也不吱声!
几个青年吓得撒腿就跑,有个回到家里便神志不清了,嘴里整天“嘀嘀咕咕”地念着,后来那青年便得了神精病。
可张大婶自己一点也不知情,第二天,人们看到她便躲避,能关门的就关门,来不及关门的等她前脚一出门,后边就用她喝过的茶往她自己身后洒去。
其实李囡一家人很早就知道张大婶有半夜起来的习惯,她们是隔壁,只隔一面木板,有点声响都能相互听到,以前只是奇怪她怎么老半夜起来干活,要么挑水,要么打豆子,现在李囡知道她可能是“梦游”。
“梦游?什么叫梦游?就是做梦那样子就真那样做?”
“梦游?就是她如果梦到杀人就真杀人?”
“太可怕了!”
人们第一次听说有“梦游”这回事,所以就将信将疑,反正,从那以后,外村人是概不敢在他们村过夜的。
第十章 求职路上
更新时间2008…3…1 17:14:00 字数:385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能去哪里呢?谁要一个瘸子给他打工?李茹英劝李囡年过了再出去,可李囡不愿意等李琳回来时,看到自己凄惨的模样影响学习,决定阳历十一月底就走。李茹英这段时间下来常常半夜醒来,醒来便流泪,为李囡的命运流泪,她真害怕李囡会走投无路,小苑的死让她想起就不寒而栗,李囡,千万别走这条路啊!孩子,你要坚强点,没有过不去的坎的!短短时间里,李茹英的头发就白了。每天早上起来,李囡都会留意一下母亲的眼睛,每天李茹英的眼睛都是肿的,李囡便一阵心酸,她自己也知道她要走的会是一条什么路,可路最难走也得走啊。李囡觉得那几天天是灰蒙蒙的,她想说几句俏皮话来安慰母亲,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为什么北风总吹干我的嘴唇/让我无法呼喊/我真的要去漂吗?/能漂向哪里?/我准备着行李/却感觉心里的包袱比行李更沉/亲爱的母亲/此刻我最怕看到你干枯的手和那双无助的眼/我怕在我漂泊的日子里/梦里见到的都是你满头的银发/除了准备行李/我别无选择/天空啊/来点阳光吧/让阳光永远照在母亲的身上……
从村里到县里车费是九十,从县里到地区是五十,再从地区到X城是坐火车五十,到了X城,李囡口袋里就只剩下三百块钱了。
下了火车,出了车站,李囡觉得眼前一片迷茫,仿佛一艘孤零零的小船驶进了大海,不知何去何从。周围不停地有人吆喝:“要住宿吗?要住宿吗?”“XX城去不去?”“到汽车站……到汽车站……”,虽然手里揣着X城的地图,李囡依然不知该朝哪个方向走,她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天大的错误,只身一人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真的太盲目了,李囡手中提的一个提箱是她最为值钱的一件行李,是李欣从深圳带回来放家里不用的。火车站不远的地方不时地飘来一阵阵臭豆腐的香味,李囡是第一次闻这股臭味,也许是肚子饿了,她觉得这臭味也很香。有好几个人上前来问李囡去哪里,李囡对他们笑笑,没有回答。无论如何,总要选个去处,东面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就往东面走吧。
李囡到X城时是早上五点,因此还有充足的时间安顿自己,早上的太阳还没出来,哪里是东面呢?地图上标着火车站东面是a路街,西面是B路街,火车站是坐北朝南,那么出了车站左边应该是东面。
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路,李囡觉得累极了,她停下来却发现没有地方可坐,街道的两边都是各式各样的店,有些店的玻璃门上贴着招工广告,多数是招聘“营业员”“服务员”。先找住宿还是先找工作?看看城里人那一副爱理不理、居高自傲的模样,再看看自己的狼狈样,李囡实在鼓不勇气上前询问。到哪里住宿呢?住宾馆?一两天就能把身上的所有积蓄用光,“X城生在嘴上。”这是母亲的口头禅,李囡觉得母亲的这句话这时候很管用,于是,她开始不断地询问周围人:哪里有居民小区,哪里有房子租。
终于找到了一个居民居住区,李囡顾不了那么多了,找了个偏点的地方在地上摊张纸便坐下来,从提箱里拿出两个饭团猛啃起来。没想到家乡的饭团会这么香,还是母亲想得周到。饭团是这样做的:先烧好各式各样的野菜,再和着饭一起炒,末了,用块干净的毛巾使劲揉成团,小时候李囡经常吃饭团,中午带到田埂里,在火堆里炙烤一下就吃,虽然缺少油,但人多了,吃起就都香,那种抢饭团吃的情景又在李囡的脑海里浮现,她觉得无限温馨。
吃了饭团感觉好多了,李囡站起来,很用心地理了理头发,整了整衣服,就向小区走去。
房租的价格让李囡吓了一跳,问过几家,单间的,好的四、五百,差的两、三百一个月,而且必须一个季度一交。
李囡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难道要打道回府?不要放弃,坚持到底,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在刚规划要开发的地方投资成本会低一些。”李欣的话突然在李囡脑海里闪过,对,X城也有待开发区,也许那里房租会便宜一点。可是,怎么去呢?李欣曾经给家里人讲过城里的生活,李琳还讲过乘公交的笑话,说她有一次去游乐园,没看方向就上车,结果方向坐反了。李囡从她们的谈话中知道乘公交车是最实惠的了,可是,李囡觉得双脚钻心地痛,要怎样子坚持下去呢?X城规划中要开发的区域真的在东面,谢天谢地,看着地图上的那块区域,李囡仿佛看到了希望之光,长长地舒了口气。
因为知道哪里是东,乘坐开往开发区的公交车站很快就被李囡找到了,站在站排边等车,突然,有个妇女从西面走来,“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双手拎的大包“啪”地掉在地上:“找不到了,找不到了……”周围便有人忍不住笑起来。李囡笑不起来,觉得很心酸,可自己也是人生地不熟,便只能上前去帮忙捡包,那妇女却像突然找到了救星,使劲地拉着李囡:“小妹,我迷路了!”她的普通话很不标准,听口音是四川那一带的人。“别急,大妈,别急,先说你要去哪里?”“我女儿家。”“你女儿住哪里?”“说不出来啊……”边上终于有人也来帮忙了,她帮忙用手机拨了110,公交车来了,李囡很无奈地上了车,妇女松开手,用无助的眼目送李囡离去。
开发区的房租确实便宜多了,李囡找了一间较偏僻的平房,月租七十元。
终于有住处了,一粘到床,李囡便觉得浑身酸软,关上门,和衣倒头便睡。
李囡是半夜里被冻醒的,真的,还没有棉被呢!三百块去了七十,只剩两百三了,冬天没棉被是不行的,床单和被套倒是母亲帮忙收拾来了,两条最差的棉被也要近百块。再怎么着温饱问题必须解决,可烧饭的东西更花钱,怎么办呢?
两条棉被九十九块,一个电磁炉五十一块,再买了点油、盐、米三十块,第二天李囡口袋里就剩五十一块钱了。
第三天开始找工作。
开发区新办的厂是很多,但打工的人更多,如果一个厂门口贴出招工广告来了,那里便会挤满了人,一个个伸长着脖子期盼着,仿佛前面等着给他们的会是一个灿烂的明天。
李囡挤在人群里,慢慢地终于轮上她了,招聘的人乍一看到她,便眼前一亮:多俊的姑娘!“有务工证吗?”。
“没有。”
“先去办务工证。”那人开始还是很客气的,后面的人挤上来,李囡一个踉跄,差点摔倒,那人这才留意到李囡的腿是瘸的,于是,他很不客气地摆了摆手:“下一个,下一个!”
从务工的人群里,李囡了解到市里有一个劳务市场,要到那里去办务工证,办一个证要二十块钱,那里还有很多职业介绍区,不过,介绍一次要二十五块钱,大家都舍不得花那些钱,就都直接到厂门口去找。
在职业介绍所里,基本上的工作文凭要求都不高,论文凭李囡找份工作绰绰有余,可是,每个介绍所看到李囡的腿都摇头了,因为那里招的大多数是体力劳动者,再不就是说李囡没有工作经验,碰一次壁李囡的心就凉一次,最后李囡还是决定回到开发区去找。
到市里去了一趟公交车费花了四块钱,务工费用了二十块,现在只剩二十七块了。
晚饭怎么解决呢?一碗鸡蛋汤,再煮点饭,对,剩饭还可以留到明天早上煮稀饭吃,用电磁炉煮饭不是长久之计,因为电费很贵,房东说了要一块钱一度。买了两斤鸡蛋花了六块钱,又只剩二十一块了。
第四天,天才蒙蒙亮,李囡就起来了,她要多争取点时间多跑几个地方,李欣厂都办出来了,难道她连一个工作都找不到!可是,她又一天失望了,她一个一个厂问过去,保安不是说不知道就是不理不睬,有几个正在招聘的厂,人家看了李囡的腿就都说她吃不消做的。李囡中午是不吃的,中午再回家吃哪还有时间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