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这些,袁氏的火气就忍不住直往外冒。
当时袁氏不是没想处置“办事不利”的刘宝德夫妇,但刘宝德家的还喊冤的,表示不是他们不尽心。实在是谢向晚的运气太好。谁能料想到谢向晚生辰那日,谢嘉树带着她去山光寺祈福,而主持慧远大师不但给谢向晚赐了小字,还把自己戴了几十年的乌木念珠送给了她做生辰礼物。
刘宝德家的信誓旦旦的说,谢向晚之所以没有中招。或者说受影响不大(毕竟次日谢向晚的院子里传出了她昏迷的消息),全是托了那串念珠的福。
慧远大师是得道高僧,不止在扬州有名气,就是在京城也颇受尊崇,他戴过的念珠,定然也沾染了灵性,所以,袁氏便接受了刘宝德家的这个说辞。
如今旧事重提,刘宝德家的为了不让小心眼、善于迁怒的太太想起旧怨,解释了一番后,忙岔开话题:“太太放心,这次老奴男人弄来的物件儿,比上次的玉佩‘厉害’几百倍呢。”
袁氏挑眉,嗤笑一声:“哦?怎么个厉害法?难不成刘宝德还亲自试了一回?”
又没有亲身体验过,竟还敢大放厥词。
刘宝德家的表情尴尬,幸而她这些年被袁氏骂习惯了,面皮也厚了许多,讪笑两声,道:“太太说笑了,我家男人怎么会……那什么,是这样,太太,您可曾听说前两年北边的小山村发生了一件奇事?”
“什么事?”袁氏皱了皱眉,不耐烦的催促道:“少说这些有的没的,赶紧说正事儿!”
我这不就在说正事儿嘛?!
刘宝德家的暗自腹诽,脸上却还要堆着笑脸赔不是,“是是,太太教训的是。老奴长话短说,话说两年前北边的一个小山村,有个老实本分的农户,他家里的一个小孙女顽皮去河边玩儿,不甚落了水,救醒后竟似变了个人。才三四岁的孩子,就整天撺掇着父母攒私房钱、闹分家。后来更是一出一出的折腾,把好好一个家都给闹散了——”
“分了家,那小丫头就撺掇着父母去山里采草药。话说那对夫妇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户,哪里认得什么草药,就是那丫头也是一知半解,虽认得几种药材,却不会炮制,拿到药铺子去卖,人家掌柜的嫌品相不好不肯收,她一个丁点儿大的孩子竟指着掌柜的鼻子骂‘有眼无珠’、‘狗眼看人低’什么的……”
刘宝德家的拉拉杂杂的说了许多那农家小丫头的“奇事”,就在袁氏快要耐不住性子发飙的时候,她话锋一转,道:“后来,那丫头的父母终于发现了不对劲,觉得这不是他们的孩子,特意请了附近有名的神婆过去看,那神婆一看便惊呼‘恶鬼上身’……最后,那丫头被神婆制住,一把火给烧死了。”
袁氏似是明白了什么,她问道:“难道你说的物件儿,就是这个被活活烧死的丫头留下来的东西?”
“还是太太厉害,一下子就猜中了,”刘宝德家的习惯性的拍了记马屁,而后故作神秘的说道:“那丫头被烧死后,她父母想着孩子被恶鬼附了体,鬼被烧死了,可这肉身是自家孩子的,便将那尸身好好收殓、安葬。收殓的时候,却无意间在灰烬中发现了这个——”
说着,刘宝德家的将首饰匣子打开,露出一个晶莹剔透的吊坠儿。
袁氏往前探了探身子,细细看了看,道:“好像是水晶吧!”
“太太好眼力,正是水晶,”刘宝德家的赞了句,而后道:“问题是,那丫头的父母都说,自家孩子并没有这样的东西,可偏偏此物就在那尸身的手腕上挂着。”
不知为何,听了这话,袁氏竟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她下意识的搓了搓胳膊,上面早已泛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刘宝德家的好像没看到袁氏的异常,继续笑眯眯的说:“更古怪的还在后面,那丫头的父母见那吊坠儿品相不错,觉得应该值些钱,便悄悄托人将它卖掉了。结果您才怎么着,买了吊坠儿的人,刚戴了没几个月便得了场大病,病糊涂了说胡话,只喊‘有鬼’。起初谁也没想到那吊坠儿上去,还是那人的家人听了‘有鬼’的话,请了附近的道士去做法事,道士也是个有道行的,一眼便看出了问题所在。”
袁氏的眼睛泛着亮光,紧紧的盯着那水晶吊坠儿。
刘宝德家的见状,心中暗喜,忙将话题扯回来,“巧的是,我家男人竟与那道士相识,闲暇时聊天,听他谈起了这桩奇事,便留了心,私下里命人去探查。果然,那山村果然烧死过一个小丫头,而那个倒霉的买主也确实生了场大病,直到现在,那人还没有康复呢。”
“哦,快拿来给我看看!”
袁氏语气中难掩兴奋,冲着刘宝德家的招手。
刘宝德家的忙将首饰匣子递给她。
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那吊坠儿确有古怪,袁氏刚伸手去拿,指腹便传来一股子阴寒之气。
袁氏非但不怕,反而愈发欢喜,“太好了,有这样厉害的‘宝贝’,我就不信谢向晚还能逃得过去。”
不是袁氏气量小,非要跟个孩子过意不去,而是她发现,在谢家,谢向晚越来越有体面,她说的话,甚至比谢向荣还要管用。且这些年,谢向晚明里暗里没少给谢嘉树“支招”,俨然成为了谢家的小智囊。
袁氏想要图谋整个谢家,那么谢向晚是必须除掉的。
还有一点,那就是为了谢向意。袁氏就这么一个女儿,眼珠子一样的疼惜着。结果,谢向意却一直生活在谢向晚的阴影中。
小时候也就罢了,如今孩子们渐渐长大,不管是谢向晚还是谢向意,都开始议亲了。
袁氏明白,有谢向晚这个处处出色的姐姐在前头挡着,谢向意就甭想嫁个好夫婿。
更不用说袁氏看重的女婿人选,似乎对谢向晚有些小心思,这让袁氏和谢向意都无比嫉恨。
……所以,谢向晚必须死,哪怕不死,也要她身染重病!
“很好,就是你了!”
袁氏不顾心底的忌惮,爱怜的抚摸着那枚水晶吊坠儿,笑得很是诡异……
ps:那啥,又卡文了,先一更,明天补上哈!
☆、第037章 昏迷不醒
许是终于有了对付敌人的法宝,袁氏很高兴,仔细的将那水晶吊坠儿放回匣子里收好,心里盘算着寻个时间让人悄悄塞到谢向晚的身上去。
哼,谢向晚在西苑安插了眼线,真当她什么都不知道嘛?
告诉你,我都知道,我不但知道,还以牙还牙的往东苑和外院埋了钉子。
这次,就让你好生领教一番。
袁氏暗暗得意,心情大好,再加上方才被杜氏一通敲打和威胁,她一扫过去几个月的颓废,重新梳洗、换了衣衫,竟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人虽依然病弱,但精神却异常的好。
就在袁氏想着如何顺利逃过谢嘉树的清算,以及算计谢向晚的时候,门外忽想起急促的脚步声。
声音愈来愈近,很快,一个俏丽的身影出现在房间里。
“娘,听说盛家又来人了?”
谢向意脚步不停,气息微喘的扑到近前,拉着袁氏的手,上下打量着,嘴里不停的说着:“那人没有为难您吧?您、您没事儿吧?”
说实话,谢向意很不喜欢盛家的人,虽然母亲整天在她耳边嘀咕,说盛家是袁家的挚亲,更是她们母女的恩人,还说盛家是世代书香、盛大人更是简在帝心的重臣,与盛家交好,她们母女也有体面。还说——
袁氏说了许多盛家的好话,谢向意从小听到大。幼时,她年纪小,没什么辨别力,母亲说盛家好,她也满心向往。
随着年岁渐长,谢向意也有了自己的思想,看待事物也不再是人云亦云。
盛家好不好且不说,单看这些年来他们对母亲的态度,谢向意就能推断出。盛家并不如母亲所说的那般“善良”、“仁厚”。
又是盛夫人,每次来谢家,表面上客客气气的,但眼中却总带着几分轻视。对袁氏也一副颐指气使的模样。
而且吧,谢向意觉得,盛夫人并没有把母亲,或者说是把谢家当做亲戚,而是、而是,怎么说呢,她总觉得在盛夫人眼中,母亲更像是一个仆从,而绝非什么“外甥女儿”。
还有一点,最近一段时间谢向意开始接手西苑的家务和外头的生意。她核对账册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几处原本极赚钱的铺子,前些年却一直亏损。
谢向意也是谢嘉树的女儿,继承了谢家人的经商头脑。她发现异常后,并没有急着跟人说,而是悄悄的调查。
又是翻查历年账册,又是询问积年老伙计,一两个月查下来,还真让她发现了点儿问题:有人在偷偷吞没西苑的产业。
起初她还怀疑过东苑,但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不是说她相信谢向晚的品性,而是人家东苑的产业远比西苑经营的好。
不怕说句“长他人志气”的丧气话,谢向意觉得,以谢向晚的精明和手腕,在花费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她宁肯去开拓新生意。因为那样获得的利润更丰厚,而不是费尽心思的摆弄西苑的买卖。
排除了东苑的嫌疑,谢向意便把怀疑的目光放在了与袁氏交好的几家人身上。最后,她发现,盛家的嫌疑最大。
如此。许多事也就能相通了。为何盛家会为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袁氏撑腰,为何盛夫人在袁氏面前总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为何……
原来盛家是想借母亲的手谋取西苑的财产呀。
猜到了这一节,谢向意愈发看不过盛家,偏事关自己的母亲,她又不能对父亲说,只能默默忍下,并竭尽所能的帮母亲抹平一些痕迹。
希望父亲还没有发现这些,谢向意满心愧疚的想着。
今天谢向意又去巡视了几家铺子,查了查账册,发现生意好转了许多,她以为是她这几个月的整顿起了作用,心里很是高兴。
满心欢喜的回来跟母亲报喜,好让病了许久的母亲高兴高兴。
结果,刚踏进院门,便听小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