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白白安置的。咱们不是有五百亩地吗,咱们拿出两百亩来盖房子,让他们住,到时候好好规划,三百口人也是能住的。另外三百亩,还是照常用来种稻子,咱们家去年的粮食多,今年种的马上又要收成了,到时候也够吃了到下一季的粮食了。我到时候用些法子,让咱们的地产的更多,再养些鱼和牲畜,也能支撑下来了。
“宛娘,你是说真的?”王池此时听着也是大惊。
“你且听我说完。”谢宛安抚着他,“我自然也不是白白的帮着他们的,到时候女人和老人帮忙做些手工活拿出去卖,年轻力壮的帮着种田盖房子,会读书识字的,让他们出去跑生意,反正不能让他们闲着。”
白养人的事情,她可做不出来,但是给他们弄条活路,能力范围之内的,还是能费些心思。
王池听完这些规划,激动的搂住了谢宛,“宛娘,你真是太聪明了,能想出这些法子。”
谢宛被搂着紧了,伸手推着他,“好了好了,这些还要明日大人如何说呢。要不然也是白搭。”
“我明日一早便和大人说这个事情。”
第二日天还未亮,王池就乘着马车去了城里的衙门了。
他将谢宛说的一番安排对何县令一说,何县令听着直了眼睛。
“果真?二娘子果然如此说的?”
“是的,宛娘说若是衙门来安排此事,便是更好了。”
“这是自然。”何县令一脸惊喜,眼睛下的黑眼圈也掩盖不了他眼里的光彩。此时他是真的相信,这二娘子真的是为神仙娘子啊,这事情她都有法子,真是让他这个县官都惭愧了。
此事时不宜迟,何县令当即下令,将流民的男男女女按着年龄和性别再统计了一番,又将他们有那些手艺,之前做过什么的事情,都给弄的清清楚楚的。
大家一听说是为了安置他们做准备,也都十分配合。
晌午之前,这些资料就被绘制成册子,送到了王家村的谢宛手上。
谢宛只大致的看了一看,发现其中果然还真是各类人士都有,有之前做过生意的,有大夫,有读书人,有务过农桑的,就连武林豪客都有几个。
这哪里是流民啊,简直就是群英荟萃。
她一锤定音,让人把这些人领过来,今日开始造房子了。
当三百多的流民浩浩荡荡的到了王家村外面的时候,引得许多过路的人都来围观了。
这些流民们看着满地长势极好的庄稼,还有这安宁祥和的环境,一颗漂泊已久的心终于有了归宿感了。
三百多人被带到了谢宛家那片宽阔的土地上。
谢宛早已带着家里的工人们等在了那里,见他们来了,她顿时来了精神。
等大家都被按着性别划分成两片站好了之后,谢宛就开始给他们讲话了。
“乡亲们,你们远道而来,现在我们青城的县太爷为了给大家一个安稳的日子,让你们在我地方安顿下来了。以后来了这里,我希望你们曾经的不好的东西都丢弃,只想着好的。我会按照你们的能力来给你们安排工作,只要大家好好的工作,我保证人人都有饭吃,都有地方住。”谢宛一顿吼声吼完了,也传不了多远。
旁边的王贵赶紧着补了上去,将谢宛的这番话又大声吼了一遍,吼完之后,又让大伙互相转告,只一瞬间,整个荒地上就充斥着人声了。
谢宛只在一边慢慢的喝了一杯茶,只等茶杯见底了,就让旁边的人敲响了锣鼓,刺耳的声音打断了大伙的谈话,整个场子有安静下来。
谢宛对着安静的人群大声道:“你们想清楚了没有,以后能不能好好的在这里过日子?”
旁边的王贵又跟着喊了一句。
“能!”“能!”
回答的声音此起彼伏。
谢宛点了点头,开始吩咐着长工们给大家分配工作了。
王家的长工们之前都已经接收到了任务,眼下都拿着手里的名单去找人了。
大伙开始的时候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后面分队分好了,各自带头的长工又分别讲清楚了,才知道原来是要给他们盖房子的。
因为时间仓促,他们也没有房子住,按着谢宛的意思,先用毛糙和树枝搭建房子安顿起来,后面他们就正正经经的开始盖结实的房子住起来,这也算是解决了房子建起来之前的住宿问题了。
知道是为了盖房子安定下来,大伙的干净也足了。
男人们跟着去找木材和搬草料,女人们照顾生病的老人和孩子,或者是帮着打水做饭。
一时间,荒地上的热热闹闹起了,说话声音,笑声,干活的声音一直传开了。
一直到了下午太阳下山了,简易的房子才算是搭建好了。
谢宛给他们弄了米粥和馒头,让他们暂时填饱肚子,又给那些生了病的人找了草药来熬药草。
吃饱喝足了,又有了个遮风挡雨的位置,这些奔波了许多日子的人,终于在夜色中沉沉的睡去了。
王池和谢宛可刻意的去茅草屋那边转了一圈,见大伙都开始歇息了,才慢慢的往宅子走了。
回去后,谢宛吩咐德叔和长工们晚上不要睡得太熟了,注意动静,免得有些人趁乱作怪。
这些人毕竟都不熟悉,若是有些鸡鸣狗盗的,可就不好了。
德叔他们也知道其中的厉害,赶紧着去把长工们找来安排了。
回到房间的时候,福姐儿和康哥儿正在他们房里的床上睡的正熟。
听着他们的脚步声,福姐儿慢悠悠的睁开了眼睛,见是他们回来了,她也清醒了几分,干脆坐了起来,揉了揉眼睛,“爹娘,您们回来了。”
“吵着你了吧,晚上可吃了?”谢宛走过去扶着她躺下,给她盖好了被子。
福姐儿道:“娘,我和弟弟都吃过了,去舅舅那边吃的。舅舅刚刚晚上回来的时候还准备去找你们呢,姥姥说人多,就让他没去。”
谢宛听着她认真的回答,忍不住抹着她的脑袋,“乖。明天我再去找你舅舅。”
福姐儿点头,又好奇道:“娘,那些人都没地方住吗,以后就住在咱们这里了吗?”
“是啊。这些日子你和康哥儿就好好的待在家里,可别到处跑,等娘安顿好了那边,就好好陪着你们。”
“我会带好弟弟的,娘不要担心。”
“好,我不担心。”谢宛笑了起来,哄着她赶紧睡觉。等福姐儿睡着了,她才站起来和王池坐到了桌子边。
“我和大人说了,明日不去衙门,就在这边帮着你安顿他们。”此时此刻,他还真不放心让媳妇一个人面对这么大的事情。
谢宛笑着点头,“有你在,我也安心。”她揉了揉脑袋,只觉得困顿的厉害,“去歇息吧,明日里早些起来忙活呢。”
“嗯。”王池将灯吹熄了,跟着谢宛去了隔壁孩子们的屋子里。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章节
☆、第七十五章
第二日王池和谢宛都起的很早。
一番梳洗,草草的用了早膳了,就去了流民区那边了。
他们两过去的时候;那边也已经有动静了,零时搭建的大锅上已经开始煮着东西了。
大家见他们过来,都热情的打招呼;眼里都满是感激。
两人刚走到大锅旁边;郑赟正从一个房子里钻了出来,见到王池和谢宛,他赶紧走过去,深深鞠了一躬;“多谢二位仁义相救。”
谢宛微微一愣看着郑赟。
王池介绍道:“这就是先前和你提到过的;一路上带着这些人过来的郑赟。”
“原来是郑小郎君。”
郑赟脸有些红;带着几分尴尬道:“先前多有冒犯;还请见谅。”
王池笑道:“我技不如人;说什么冒犯,只不过你年纪虽然小,武艺过人;却很是难得,也不知道是怎么学的?”
“我幼时身体不好,被送到山里跟着师父学艺,也学了十年之久了。”
“原来如此,”王池笑着点头,“果然是后生可畏。”
郑赟见王池行事说话大方,如今又知道他和那神仙娘子谢家娘子是一家子,心里对他的为人更加钦佩了,他站直了身子,看着旁边正在洗漱的流民们,“如今他们也算是安定下来了,我今日就会离开此处了。”
“离开,”谢宛和王池愣了一下。王池道:“你去哪里,这如今外面听说也不大太平。”
“天大地大,总有容身的地方。”
谢宛见他小小年纪,光明磊落,又有几分侠气,最重要的是身手了得,还有着带头的作用,所以有心留下他,也不担心日后有人闹事。
她笑道:“若是你没有别的去处,不如就留在此地吧。我家中有两个小儿,我有心给他们教授功夫,平时二郎公务忙,没有时间,你若是不嫌弃,我愿意聘请你为西席,日后将两个孩子的武艺托付于你了。”
“请我?”郑赟有些不敢置信,他一路出来,盘缠已经没有了,又没有去处,如今听着谢宛所说,心里也有几分行动。且这里看着民风淳朴,若是能生活在此,日后也是好的。
他暗自思量了片刻,方才道:“果真是需要我教授武功?”
“自然,”谢宛点头,又问道:“你可曾读过书?”
郑赟点了点头,“学过几年,不过没有功名在身。”
谢宛闻言满意的笑了起来,“这个不打紧,我家中有个四岁的小子,正好要开蒙了,你若是能管得下来,便将这也交给你了。不知道小郎君乐肯不肯费这个心思了。”
“如此,郑赟恭敬不如从命。”郑赟抱拳应了下来。
虽然谢宛聘请了郑赟作为两个孩子的老师,不过此时流民还未安顿好,谢宛就让他暂时帮着安顿流民的工作。
有了郑赟的协助,谢宛和王池也轻松许多了。
他们选了靠近山的一边的土地作为住宿的位置,按着谢宛的安排,做两排房子,男人一排、女人一排。
为了节省材料,谢宛打算建造三十间房子。每间房子睡十个人,按着谢宛想的,弄成大通铺的法子,总能挤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