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门纪事- 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趁着自己还在,还没有分家,让小儿子多占些便宜。在太夫人眼里,小儿子比大夫人这个侄女可要重多了。

可王氏不知道是真贤惠还是真迂腐,竟然没利用这个便利侵吞公中的财产。还把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连太夫人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了。

涵因把几个人的表情尽收眼底,笑道:“听说五弟妹是再和气不过的人。真相早点见见。”

“可不是么。”太夫人对五夫人也是一通夸奖:“她也是太原王氏三房的嫡女,很是懂事。”最后“懂事”二字略微加重。涵因听了一笑,太夫人果然还是对她不满意,估计听说了彤玉被禁足的事情,只是此时不好跟她计较,不过还是不忘了提醒她。

涵因低头喝了一口茶,没有说话。

太夫人见她又是一副毫无所觉的样子,也颇为无奈,她每每敲打这个儿媳妇都一副低头受教的表情,背地里面还是我行我素,该怎样就怎样,背着自己挑唆丈夫把庶子的名分定了。偏李湛就吃她这一套,为了她连儿子都不顾了。

太夫人一想起这事来就一阵气闷,觉得刘氏太可怜,埋怨李湛有了新人忘旧人,全然忘了自己当初怎么对待刘氏的了。

她喘了一口气,又把心思放在了即将回来的小儿子身上,对大夫人说道:“把老五原来住的院子好好收拾收拾。哎呀,对了,他们这两年又添了几个孩子,原来那院子太小了,怕是住不下吧。”

大夫人强挤出一抹笑容:“那院子有两个跨院,正屋后面还有三间抱厦,怎么住都尽够了。”

太夫人不置可否的嗯了两声,又说道:“乾哥也快满六岁了,该进学了,要请个好师傅。”

二夫人微不可查撇撇嘴,自己大儿子如今已经十二了,从没见太夫人这么上心过,当初的师傅还是李湛想着,从郑州特地给柳兆和写了一封书信,让他帮着寻了一个好师傅替代了之前的启蒙师傅,如今进了太学学习。

五老爷的嫡子乾哥还在启蒙阶段,这就要想着找好师傅了,太夫人却提也不提五老爷另外几个庶子。果然庶出不如亲生的。这边二夫人生着闷气。

那边涵因也不由看了太夫人一眼,这事还不是得落到李湛头上,这太夫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刚敲打完自己,就要让李湛办事。

太夫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些尴尬的咳了一声,对涵因笑道:“算起来你五弟妹家跟你娘家那边也是亲戚,她刚回来,你要帮衬着她。”

“五姓”高门累世联姻,王郑两家总有能找出来那些八竿子刚好能够着的亲戚关系,何况涵因娘家还是刚从嫡支分出来。

涵因笑道:“这是自然了,不过还不知道侄子在并州那边学到什么程度了,先让老爷看过再想找什么师傅合适吧。”

她说的在理,太夫人也不挑剔什么,想了想问道:“那件事,柳相那边有信了么?”

涵因愣了愣,才想起太夫人说的什么事,太夫人的年纪大了,思维倒是越发跳得厉害,不过这件事也是关系到五老爷的前途,笑了笑说道:“老爷任京兆尹已经快满了两年,照惯例是要调入中枢的,不过补什么缺还要看圣意。”(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六十六章 旧事

求粉红求推荐

在皇帝越来越对群臣缺乏信任的时候,李湛无疑是一个相对让他放心的人选,而且在地方上的政绩、官声都很不错,又能在京兆尹这个让人头大的地方安安稳稳的干了两年,并且阻止了逼宫的阴谋。对于皇帝来说,他是一个值得提拔的人选。

京兆尹从来没有干的时间长的,主要是因为京城错综复杂的局势,和盘根交错的势力,一个不好就会被人抓住把柄搞下来,皇帝本身也不会放心一个跟各方关系融洽,在京畿势力强大的京兆尹。

即便不出差错,坐到两年的京兆尹也到头了。

柳正言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向皇帝隐晦的提了出来。皇帝也知道,该动动李湛了,只是还没有觉得把他放到哪里。

柳正言已经跟李湛谈了几次,把自己的意思透露给他,还是希望他能够做兵部侍郎,这一次兵部郎中跟谋反案牵连,让薛进这个兵部尚书很是被动,虽然他也参与了平乱,到底背上了御下不严、失察的罪名,被御史好一顿弹劾。

皇帝虽然最后驳回了那些弹劾,但薛进的日子的确不好过,让他产生了激流勇退的想法。但在那个时候请辞无疑是跟皇帝较劲,因此这些日子他一直觉得坐这个位置很不安生。

皇帝似乎想进一步削弱宰相的权柄,将中书侍郎和门下侍郎以及尚书省所辖六部的侍郎各增设了一员,各部尚书的权柄也进一步下放给了侍郎。

这个决定也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原本官员的定额就是如此的,世宗时期,觉得冗员太多。百姓养这么多官吏,负担太重,所以朝中的职位做了合并裁员。如今承平百年,滋生人口,各部门的事务也逐渐增多,自然需要更多的官员来干活。

这次给事中窦温上书建议也是用这两年地方受灾,但是各部人手缺乏,处理事情的效率太低为由的。这个窦温能力一般。揣摩圣意的本事却不小。自当上给事中之后,办的几件事都是摸准了皇帝的心思。

众臣都知道,皇帝想要加强皇权,增加各职位的官员既能分权,又不会招致太多的反对,毕竟职位多了,大家升职就更有希望了。

如此一来。柳正言就更希望李湛做兵部侍郎,巩固他们这一派在兵部的势力,西北大军的大将军已然换了人,兵部就更重要了,毕竟皇帝可以亲自拜将,却不可能把所有中级军官都指定了。握住兵部。就掌握军队的人事,以及军功的考核,提拔自己人再方便不过了。

“我看难呢。就算把你调回中枢,也不会让你做兵部侍郎。”贾敞捻了捻自己的胡子说道。

李湛心里也明白,柳正言一系把持兵部多年,皇帝早有用别人取而代之之意,苦笑了一下:“皇上恐怕这一次提上来的都会是寒门的人吧。上次处置逼宫的事情,别看把李明哲和靖国公都贬出了长安。看似一碗水端平,但寒门那边除了李明哲就没再动其他人,这些日子又提拔了一批上来,再看这些日子各种原因贬值去职的大多是世家子弟。”

“皇上是不可能完全不用世家的。如今皇长子就了国,那些寒门自然是老实得不得了。他们除了皇上。还有什么倚仗呢。”贾敞笑嘻嘻的说道,仿佛他不是寒门中的一员似的。虽然他自称是曹魏贾诩后代,但不管怎么说贾家在这数百年来。从未跻身望族行列。

李湛笑笑,也意识到话中说起寒门的语气,对贾敞展露出来并不合适,虽然贾敞似乎对此并不以为意。

涵因一直在边上坐着没说话,今天是李湛特意把她叫来,主要还是因为这次事关他调入中枢的大事,有必要让她知道。

涵因见李湛和贾敞之间的气氛比较微妙,半开玩笑的语气说道:“既然皇上如此信重寒门,我看倒是先生的机会,不如这次调动完了,老爷举荐先生入朝吧。”

李湛初时略愣了愣,随即笑道:“夫人的提议倒是不错,贾先生入朝为官,说不定大有可为。”

这话既可以看做是示好,也可以看做是试探,贾敞向来脑子喜欢转八个弯,一句普通的话他尚且要琢磨琢磨,更何况是涵因在这个时刻说出来的。

涵因这个人让贾敞有些捉摸不透,因此这句话的意味在贾敞眼里就多了不少种意味,贾敞也仅是微微一愣,笑着对李湛一拜:“多谢主公盛情,不过在下无意仕途,不过是感念主公当年从突厥人手中救得全族性命,因此誓死追随。出仕之事主公莫要再提了,呵呵。”涵因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却引来他这样郑重的谢绝,倒让旁边的一众人有些错愕。

不过这并不是贾敞装模作样,这些年他不是没有出仕的机会,李湛混得再差,朝中还有柳正言的关系在,给他谋个缺不在话下,李湛也多次提出让他入朝为官,都让贾敞拒绝了。

贾氏的郡望在凉州武威,此地向来是多族杂居的地方,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先后在此建都。贾氏为当地望族,本来与突厥人、吐蕃人交往都很紧密。当时,突厥人犯境,吐蕃人趁火打劫,猛攻嘉峪关,并且策动凉州姑臧、武威的番人作乱。

恰恰贾氏这个不大不小的当地世族就被他们盯上了。

李湛在军中第一次任务就是平乱。恰逢那些作乱的番人攻破了贾氏宗族的坞堡,要大肆劫掠,李湛率兵出现,解了贾氏之困,也让李湛在凉州名声大振。后来陇西李氏姑臧大房愿意承认唐国公家这门宗亲也与此有关。

贾敞是长房嫡次子,也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才子,凭借家族在当地谋个官是没问题的,但他却自负才高,看不上当地的九品官职,一心想到朝中大展才学。于是,多次去长安科考,可惜长安才子云集,而当时科考最重诗文,他所长不在此处,屡试不第。

后来因为母亲身子不好,他又极孝顺,便绝了科考的心思,一直在母亲身边侍疾。李湛救了他们全家性命,他自然是感激不已。

他母亲经此一事,身子愈发不好,没两年就过世了。贾敞守完了孝就就想要报答李湛当年之恩,于是去长安投效李湛。

此时正值郑伦去世,李湛在长公主的打压下,日子愈发难过。但贾敞还是毅然跟着李湛。他在李湛最困难的时候投奔他,并且这些年忠心不二,一直跟着他,为他出主意。

李湛最为信重他,因此有时候说话也没有忌讳。

贾敞了解李湛身边的每一个心腹,也清楚他们的长处、不足,以及他们在李湛身边扮演的角色,只是这位新来的夫人,总让他把握不准。

涵因说了这一句话,就又静静的坐在那里,并不搭腔了,仿佛她只是为了给李湛圆场才坐在那里的,同时,也阻止了贾敞的进一步窥探。

李湛又说起了自己五弟即将任满回长安的事情。

“恐怕还是要外放的,如果兄弟二人同朝为官,其中一个必然不可能任实职,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