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市民的奋斗- 第1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样的违法行为?”陈益生反问,心中盘算时间,大使馆的人应该快到了, “你在哪些地方没听到警察的警告吗?”陈益生感觉他就要切入正题了,不过还是斩钉截铁的否认, “警察的警告?一次也没有。” “不,昨天你的某些行为违反美国法律,不但如此,还不听从警察警告,逃之夭夭。警察迫不得以开枪射击,你汽车上一定有弹痕,难道你想否认?事后,你到大使馆,随后到修理厂清除弹痕。”

“警官先生,不必装模作样,想用车上弹痕来找碴,然后处罚我,是吗?我是海军军官,弹痕是停车时击中的。违反法律?逃之夭天?警察开枪射击?请出示证据。”陈益生理直气壮的反驳。汽车右后轮轴盖上的弹痕是直线的,充分证明射击时,车是停的,如果汽车正在行驶,弹痕随车轮转动必然成曲线。

美国警察无言以对,大使馆律师到达警察局后,问题简单的了结了。但当离开审讯室时,恰好看到个熟悉的美国人,自己曾与此人有一面之缘,是美国海军情报局上尉。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说事件背后有美国海军的影子?想到中美关系迅速恶化,陈益生感到事情不简单。但愿国内适时调整与美国关系,至少避免进一步恶化。

“新基地?”司马等待沈鸿烈的解释。

曼谷事件后,海军一直在反思,最大问题是海军基地。中国海军分为南北洋舰队,还有多支分舰队。基地只有胶洲湾和三都澳,其它军港都是辅助基地。曼谷事件发生,海军舰队行动太慢,原因为主力舰队驻地距曼谷太远,国会海军委员会认为三都澳不适合作南洋舰队驻地,南北洋舰队驻地过近,南洋舰队需要新的、合适的军事基地。

最适合南洋舰队的港湾是香港维多利亚湾,但那里是英国殖民地,南方没有多少合适的天然良港。最终海军达成共识,在海外建立南洋舰队基地,多为泥质海湾的兰芳亦无合适的位置,联系到国会讨论的内容,司马知道海军看上了越南。

“你们看上了金兰湾,是吧?”沈鸿烈大吃一惊,总理无所不知啊! “总理,你也听说了?”果不出所料,司马阴险的笑笑。后世军迷都知道金兰湾的大名,它是亚洲第一天然良港,先后成为两个超级大国的海空基地,冷战时期处在亚洲的风头浪尖。

“总理,以金兰湾为基地基于以下理由:一、金兰湾位于法属中南海岸最凸出的弧形顶端,扼太平洋与印度洋战略咽喉,距离连接两大洋的航线只有一小时航程,具有非凡的战略价值。

二、金兰湾深入内陆十七公里,北面金兰半岛,南面山茶半岛,两个半岛像螃蟹的两只钳子,将海水合抱其中,形成葫芦形状的内外两个海湾。内湾为金兰,面积约60平方公里,水深15米左右。湾口处即葫芦腰部,只有1300米宽。外湾称平波,水深10…20米,湾口宽4000米。

整个金兰湾被高约400米的山岭环绕,制高点极易布防,可以部署各种口径的高射炮群。港湾外围被许多小岛屏蔽,湾外风起浪高,湾内却平静如镜。湾内海水涨潮落潮很有规律,每日两次,相当准时。由于水深湾阔,金兰湾是亚洲最佳天然深水港,港内可同时停泊40艘排水量超过7万吨的大型船舰或100艘4万吨以下船舶。

金兰半岛上的金兰山脉,可供海军在山内修建飞机库。金兰湾最适合成为南洋舰队驻地。六年前,法国人对金兰湾进行初步修建,显然意识到金兰湾的重要性。为海军谋求军港,也为确保南部安全,中国必须占领这里。”

目前中美关系紧张,同英国关系亦日趋恶化。为了让被外国人掠夺的文物回家,司马批准了《中德友好条约》。尽管条约内容中,没有任何军事、政治上的合作意向,只是将中德友谊以官方条约形式予以固定,显然希特勒明白,不可能用文物诱使中国与其结盟,但他打了一张成功的外交牌。

面对德国人的 “慷慨”当然是慷他人之慨,国会积极回应。第一批文物空运回国后,国会批准亲德议员的提案,通过史无前例的《中立法案》,之所以史无前例,是因为法案规定,向交战国出售武器由购买国负责运输。还有,舰队有必要维护自由贸易权,为商船护航,仅限非武器运输。法案明显对德国有利对英国不利,德国不需要从中国进口步枪、大炮,但需要从中国或通过中国代购战争原料物资,这些都不在军用武器之列。

在英国宣布封锁欧洲大陆后,第一批满载数十万吨物资的中国商船,在两艘驱逐舰护航下,驶过马六甲,朝德国驶去。国会的理由很简单,中国享有自由贸易权,中国对欧洲贸易绝不能因英国人的威胁而放弃。

另一方面,大洋对岸,罗斯福多次发表措词强硬的声明,指责中国与德国签约,是牺牲良心与魔鬼交易,而且第一次用了:太平洋和平必须得到恢复,中国必须从东南亚撤军,等措词来抨击中国。与上次指责中国时遭到国内孤立主义者批评不同,面对法国的快速亡国,美国国内形势正在发生转变。

法国亡国后,美国国内 “干涉主义”势力抬头,两派人辩论日益激烈,成为公共生活的主要话题。纽约一家餐馆怕人们吵架、打架而张贴出一条标语:馆内勿谈战事。罗斯福抓住机遇,促成对英国的驱逐舰交易。月前罗斯福提请国会:授权并拨付充足款项,制造更多的军火和军用物资,提供给同侵略国家战斗的国家。

一个月前美国国会审议通过租借法案,意味美国态度的转变。美国对待中国的强硬立场,更是应该特别警惕。尤其是美国国内 “干涉主义”不断高涨,如果中国出兵占领金兰湾,美国会作何反应?不言而喻。石磊对老板的犹豫心知肚明,最近两个月,美国政府不断对中国施压,老板顾虑重重。

“总理,同英法的战争,不可避免。我们必须考虑构建安全的后院,不仅要从法国手中夺取金兰湾,而且要拿下整个法属中南半岛,方能确保南方的安全。”沈鸿烈建议道。司马陷入沉思。目前,中国火中取粟的企图已成泡影,中国必须以自身利益为核心,调整战略安全格局。

国防部一直在为 “防范性入侵”战略做准备,这就是在泰国驻守七个陆军师的原因,但一旦计划付诸实施,将会以同美国彻底决裂为代价,值得吗?但一味退让也不是办法,在纪尧姆的报告中,已经清楚的表明,罗斯福参战的决心已经不可改变,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亦越来越强硬, “干涉主义”势力在不断膨胀。

“继承了日本的地位,同样继承了日本的麻烦。”深蓝公司报告中的警告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此时,仍按原计划实施,无疑南辕北辙,随着环境变化,必须调整计划,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无力感萦绕在司马心中,按计划,应该是日本打头阵,中国捡便宜,结果事与愿违,中国被逼到了前台。

司马懊恼的点着香烟,如果接受海军的建议,向法国要求租借或割让金兰湾,中美关系必然进一步恶化。但拒绝海军要求,中美关系会缓解吗?显然不可能。按照纪尧姆的汇报,关系恶化是罗斯福一手促成的,而且调查局情报显示还有苏俄、德国等国的推波助澜。

苏俄希望中美冲突的目的是,牵制中国的力量。德国希望中美冲突是为了牵制美国的力量,两国目标殊途同归,当然不遗余力,煽风点火。现在,《中德友好条约》签定,中英关系迅速恶化,英国同样加入了这一阵营,英国目的一方面是为牵制中国,另一方面是让美国卷入战争。

美国亲英报纸称中国为:未签字的第四个轴心国。 “第四轴心国。” “老板,你已经知道了?”石磊颇为诧异。总理从什么渠道得知的这个情报,苏德两国尚未将此公开,总理是透过什么渠道?军情局?突然间,石磊感觉后背冰凉,恍惚意识到,总理或许还有另外一支情报机构,完全隐藏起来的情报机构。

回过神来的司马盯着石磊,知道了?知道了什么?石磊立即镇静下来,这种事不是自己需要考虑的,假如老板真有,就意味着老板需要这个机构。想通后,石磊连忙从包中取出一份文件, “根据情报,希特勒批准了德苏盟约。四个小时前,莫托洛夫和里宾特洛甫在柏林签署了同盟条约。”

“四小时前?”沈鸿烈惊异不已,调查局未免太快了,如果海军情报处能有调查局的效率……沈鸿烈心中感叹。国内三大情报机构,调查局是老大,军事情报局位居老二,海军情报处,则是老三。海军情报处对外情报多依赖于领先世界的电讯破译,这方面情报处和调查局、军情局别无二致。三家都有电讯破译中心,使用同样的电子机器破译他国密码。

“阿道夫竟然会与朱加什维利结盟?”联想到历史上德苏关系,司马难以置信。在希特勒的种族观中,斯拉夫人只配做日尔曼人的奴隶,但两国竟然结盟了,这玩笑开大了。曾经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之一苏俄,竟然成为法西斯国家中的一员,而且同德国签定了盟约,太诡异了。这个时空竟然给自己带来这么多的 “惊喜”。

石磊没有注意到老板的震惊。早在五个月前,调查局在德国的情报人员就提醒过,在同德国结盟问题上,苏俄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只是希特勒拒绝了苏俄的要求。 “德国之所以同苏俄结盟,是因为我们拒绝了德国结盟的要求。同时,苏俄的石油和粮食是德国急需的。而且同盟条约为德国换取了东线的安全”。

“也就意味着,中国的西线陷入危险之中,是吗?”司马冷冷的说。苏德结盟出乎意料,日本和德国结盟是自己一手促成的,德国需要日本的舰队,日本需要真正的盟友。听到苏德结盟,沈鸿烈大为紧张, “总理,德苏结盟,意味日苏再次捆绑成盟友。我们除了向日本转让武器技术,甚至还卖给他们三艘储备航母。如果苏俄向俄罗斯宣战,日本……”

中国和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